北邙南麓。

  这里是皇陵区,刘宏自己给自己准备的墓地也在此处。

  这不是山上,而是山脚下的平地,刘备刚带刘协从山上下来,部队都等在这里的。

  “少师,这里会用什么陵名呢?”

  刘协看着面前的陵地问刘备。

  少师是刘备的加衔,有教辅幼帝的意味,但并不是老师的意思,也不涉及辈分。

  传术就是师,传道就是傅,‘师’和‘傅’都不是长辈,只是学生会因尊师重道而更加礼敬而已。

  后世文人把‘师傅’与‘师父’混为一谈,搞出了以父视之的礼教,但却并不一定树德传道,其实是为了占人便宜。

  “这得看先帝谥号是什么,陵名都是与谥号对应的……你想用什么?”

  刘备也不拿刘协当小孩,站在刘协身旁正经说着。

  “……按实绩,父亲谥号该用什么?”

  刘协有些犹豫。

  刘宏的陵地尚未定名,谥号也还没确定,虽然这几天太常马日磾已经拟了个预案,但具体落定还得看最终是哪些人掌控朝堂。

  通常情况下谥号会商议很久,直到新君的政局稳定后,才会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肆行劳祀曰悼,乱而不损曰灵……这是马太常拟的,倒也符合实绩。”

  刘备回答道。

  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谥号,但也不是恶意诋毁。

  刘宏的生平确实就是这样,卖官修官损耗民力,天下大乱但没亡国,中年暴毙急病突亡(也是悼),用灵或悼都是没问题的。

  其实若真想美化一下,也可以用‘肃’,执心决断曰肃——刘宏确实有果断决策的能力,只不过大多时候是与士族对立的……

  马日磾这样的士人对刘宏有意见,当然不会给刘宏拟太好的谥号。

  “……为何威宗皇帝能用孝桓?”

  刘协大概对悼和灵都不怎么满意。

  威宗是桓帝的庙号,其陵名为宣陵,‘宣’、‘威’、‘桓’都有辟疆服远的意思。

  桓帝定谥的时候是党锢最严的时期,也是士人被打压,外戚与宦官势力最强的时候。

  桓这个谥号当然是有所美化的,但也算是符合实际。

  毕竟桓帝在位期间大汉的人口增长到了顶峰,且平定了羌乱和鲜卑,还收服了西域诸国,辟疆服远确实是做到了的。

  当然,如果桓帝死时是士人当权,以桓帝实施三互法,开党锢等事,说不定会因其打压士人而得个‘厉’、‘荡’之类的恶谥。

  “后人议君,皆看其国,不看其人。”

  刘备回答道:“无论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其死后大汉境况不太差,谥号自然不差。”

  “如今之世……”

  刘协显得更犹豫了:“我听阿母说过,似乎不太好……”

  很显然,虽然他年纪小,但也知道现在的大汉比之桓帝时期肯定是差得远了。

  只是到底有哪些不好,他是没亲眼见过的。

  刘协口中的阿母是指貂蝉。

  刘协是在暴室养活的,一直带他的是貂蝉,所以貂蝉就是他的阿母——其实民间对无血缘的年长女性都称‘阿母’,对自己的妈称‘大人’或‘母亲’。

  这和刘宏称赵忠为母不是一回事,那是赵忠的昵称,就像现代把啰嗦的人称为‘赵妈’。

  “确实不太好……你想看看大汉如今是什么样子吗?”

  刘备转身看着刘协:“光听人说恐难体会。”

  “现在可以去看吗?”

  刘协当然是想到处看看的,他这还是第一次出雒阳,是真没见过世面。

  “可以啊,本就是带你出来增广见闻的。”

  刘备回头牵来自己的战马:“来,上马,我带你去看看黄河。”

  “我不会骑马……”

  刘协看着高大的战马,有点兴奋,但还是很老实的没逞强。

  “这是鞍桥,你抓稳就行……”

  刘备的马装了高桥鞍,带个娃当然是没问题的。把刘协护在身前,刘备直接驱马小跑出去。

  跑到关羽张飞等人身旁时,刘备招呼了一声:“云长,益德,带兵去取小平津,今晚我们驻于小平津。”

  “大兄……这……”

  关羽显然觉得刘备这时候带刘协去兜风多少有点不务正业。

  “小平津定留有袁贼的辎重部,储君年纪小,暂时不适合去打仗……只能辛苦弟兄们了。”

  刘备交代完,便骑马向北而去。

  赵云带着卫队赶紧追了上去。

  黄门打扮的貂蝉也骑了匹马跟着,但她明显马术不佳,动作很是僵硬,还好刘备这边的马都有双边镫,要不然真有可能摔下来。

  “大兄倒像是在做阿父……”

  张飞低声对关羽说着,一边说还一边瞟了一眼貂蝉的背影。

  他知道刘协管貂蝉叫阿母。

  “咳……别胡说……”

  关羽明显是比张飞正经些的:“那是储君……要不了几天就得是陛下了。”

  “云长兄,俺不是妄议储君……”

  张飞再度压低了声音:“俺是在想,若大兄如父般教其明理,储君将来会成明君吗?”

  “应该会吧……”

  关羽抚了抚胡须:“大兄德才兼备,想来储君也能学有所成。”

  “可历代皇帝皆有德才之士教导……为何明君寥寥无几?”

  张飞声音压得更低了。

  “……唉……莫议此事……先把大兄吩咐办了。”

  关羽显然也不明白这个问题,不过关羽比较简单,想不通的他就不想。

  ……

  平县,黄河边。

  这是小平津附近的临河县城,多年前也是黄河渡口,但现在渡口已被小平津取代,平县成了雒阳的卫城。

  刘协看到了洪水泛滥留下的泥沼,也看到了泥沼中倒伏的尸骸。

  眼下已是深秋,大水已退去不少,但岸边的农田全部被淹,满目皆是焦黄的泥泞。

  一路过来,看到的灾民不算太多,因为绝大多数灾民早在洪泛时就已经被驱逐,只留下了残破垮塌的空屋残桓。

  平县外面倒是有不少人,但大多看起来要么骨瘦如柴,要么腹大如鼓,全都没什么精神,与雒阳城内的人差别极大。

  ——县内的粮价是粟两万钱一斛,麦三万钱一斛。

  这些人正在搜寻地里残存的粮食,或是采摘洪水褪去后留下的野菜和草根。

  原本此时应该是收获的时节,但洪灾之后还想从地里找到吃食,那就得碰运气了。

  雒阳这几天没空赈灾,平县也没人管事,官员们都到雒阳奔丧去了。

  刘协对钱没有太多概念,但他至少知道两万钱是很大一笔钱,也知道一斛粮食没多少。

  而且,只需要看到县外那些虚弱得风一吹就会倒的人就能明白,这不是短时间造成的,只有长期的饥困,才会使得人人都是这副模样。

  “为何有人腹大,有人枯瘦?”

  刘协转头问刘备。

  “腹大面僵者,是长久饥饿以至浮肿,或是为了裹腹吃了太多土……”

  刘备解释道。

  “吃土会死的吧?……京畿周边竟也不得食吗?那其它州郡……”

  刘协眼里满是哀愁:“天下如此疲困,是父亲之过吗?”

  “也不全是……可是,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皇帝的过失。”

  刘备轻声说道:“万民之苦,皆天子之过,这本也是皇帝该有的担当。”

  “……若是万民只能吃土,那确实只该以悼、灵为谥……”

  刘协低声嘀咕了一句,转头又问刘备:“这天下如此破败,还能治好吗?”

  “当然能。”

  刘备点头:“只是或许有人不愿意治。”

  刘协不太理解了:“为何?”

  “因为没饿过……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刘备知道这事一句两句解释不清,便只说了最简单的。

  刘协半懂不懂的点着头:“我也没饿过……我想试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最新章节,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