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只能做事,无法谋事。

  一旦谋事,就只会基于自身意愿去抉择——如果只基于自己的意愿,往往就只有一个选择。

  就像董太后或何进那样,明明有很多机会,但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眼前那个唯一的选项。

  哪怕是许多现代人,即便是站在上帝视角,也只会按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既不会换位思考,也不会考虑其它任何因素——甚至连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因素都不考虑,只考虑自身的意愿。

  这不是因为愚昧,而是因为私心。

  实际上,任何事都有很多种选择。

  但可选项的数量,取决于能站在多少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敌人,还要考虑双方盟友,更要考虑其它所有看似无关的人和势力。

  有人能考虑到敌我两方,这得付出双倍脑力,也会多得到一种选择。

  有人能考虑到双方以及双方的盟友,这要付出四倍以上的脑力,能有这水平的已经足以做谋事之臣,得到的选项也会更多。

  如贾诩这样,能站在几乎所有不同立场考虑问题的人,那是凤毛麟角,要付出十倍以上的脑力,而可选的方案就会特别多。

  贾诩这样的人,会让人觉得,他似乎总是能轻描淡写的给出好主意。

  但实际上,是因为他用尽了全力去思考问题,所以才能毫不费力的解决问题。

  不过,并不是脑子聪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有些人能考虑到大多数立场,但其自身却陷于局中——自己就是立场之一,那么即便原本有多个选择,现在也顶多只能二选一。

  就像当初的卢植,他身在局中,辞官其实是当时最好的抉择。

  哪怕是贾诩,当初陷在雒阳受其师牵连得不到助力的时候,也无从选择。

  善谋者可以躬身入局,但必须先在局外给自己布置好选项,不能陷于局中才被迫抉择。

  一旦被迫抉择,那就是敌人出题。

  这时候,有十倍的脑力也无济于事,因为敌人有可能出的是道生死题。

  这就是陷敌于两难。

  许攸现在就是如此。

  他能看出刘备的意图,但他给袁绍的建议,却是身陷局内的被迫选择。

  袁绍面对的是利益抉择,而许攸面对的却是生死局,他不想死。

  弄死刘备和刘协,当然能解决袁绍的问题,但这是在赌博,而且后遗症非常多。

  实际上袁绍还有很多别的选择。

  但所有其它的选择,都对许攸不利。

  因为行刺刘协的事就是许攸安排的,刺杀刘虞导致刘备母亲去世也是许攸安排的,李移子等流寇也是许攸安排的。

  许攸与刘备和刘协都有仇——戴着面具出现在刘备面前,就是因为心虚……

  牵招直接以手戟扔许攸,也是因为牵招明白,许攸脱不了干系。

  同时,许攸现在受了重伤,背上插着手戟,无法移动。

  如果袁绍快速离开,重伤的许攸肯定跑不掉,马车都能颠死他。

  如果袁绍放弃名声搞血亲复仇,两边不择手段的互相仇杀,许攸大概率也是第一个死的。

  如果袁绍选择拖字诀,推个临时工当替死鬼——那许攸就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个替死鬼,反正都已经重伤了……

  也就是说,只要刘备与刘协活着,许攸大概率是没活路的。

  就是因为许攸考虑到了这些,所以他排除了其它对袁绍更有利的选项,只给了一个对他自身更有利的选择——让袁绍留在这里,除掉刘备和刘协。

  即便弄不死刘备,至少袁绍不会抛下他不管。

  一旦袁绍做了这样的抉择,那就无法回头了,且必须保住许攸。

  自私么?

  当然,可许攸是为了保命。

  而且干掉刘备确实也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站在上帝视角看,会看到精明的谋士也会做出看似不智的抉择——因为这不是基于最有利原则,而是基于保全自身,保命才是第一原则。

  (注:后续不再解释类似情况。)

  “本初,此刻刘备只有不到千骑,且皆耗损马力难以久战,眼下是最好的破敌机会……若是等其援军追上来,便难以对付了。”

  许攸说道:“速将刘备杀之,带走或除去董侯,不可多等……”

  许攸的心态当然会影响袁绍。

  尤其是许攸现在奄奄一息的样子,更能影响袁绍的决断。

  而且许攸说得没错,现在是弄死刘备最好的机会。

  七千打一千,刘备刚经过了好几十里的奔走,人和马都没得到休息。

  而袁绍的部队是以逸待劳的。

  “大兄,若如此攻击储君,岂非落定了谋逆?那之前种种忍让,岂不都白费了吗?”

  淳于琼却是有些担忧的。

  “主君,刘备就是在故意引诱我等停留,我等当反其道而行……”

  逢纪正准备从旁劝说,但看了看重伤的许攸,却又闭上了口。

  如果这时候直接退走,许攸就会被留在这里,必死无疑。

  袁绍紧皱着眉头,难以决断。

  他现在也不知道如何抉择才是最好的。

  如果追来的人只有刘备,袁绍会毫不犹豫的开打。

  但刘协的麾盖在对面……

  暗中刺杀储君可以是悬案,但当面去攻杀那可就不是悬案了,手底下七千人马,难保没几个二五仔,干了这事可就没法辩了。

  就算袁绍自己愿意这么干,手下也愿意干这事么?

  淳于琼就明显不愿意啊……

  击败刘备是有可能的,但即便灭杀刘备,自己能有好下场吗?

  “主君!敌军开始进攻了!”

  就在袁绍还在纠结的时候,刘备那边开始徐徐向前了。

  按理说,两边相距三百步,这是骑兵最佳的冲锋距离。

  但刘备那边没有冲锋,而是缓慢的向前逼近,前进得很慢,但很坚定。

  袁绍没有思考的时间了,只能快速决定。

  “仲简,出兵……击破刘备!”

  看着刘备的部队逐渐逼近,但己方部队却不敢放箭阻击,袁绍忍不住了,转头看向淳于琼。

  “大兄……这……”

  淳于琼明显不乐意。

  “你若不愿……便去成皋接应我吧!”

  袁绍咬了咬牙,拔剑而出:“全军列阵,向前!”

  袁绍喊得挺有气势,但部队却没多少气势,淳于琼和吴匡的部队都没有立刻出战。

  淳于琼部刚撤回来,现在犹犹豫豫的没有阵列。

  而吴匡部有些磨蹭,显然也没下定决心。

  眼见队列松散,袁绍不得不亲自来到阵中,举剑领军,聚拢部队向前。

  可是,见袁绍部队出来……刘备却开始退了。

  退得比较慢,看起来似乎不想与袁绍正面作战。

  但袁绍回头看了一眼,很轻易的就了解了刘备的意图——淳于琼和吴匡的部队都没怎么动,队列被拖得有点乱。

  这是要把原本的以逸待劳变成遭遇战。

  刘备的部队依然在后退。

  不是放风筝,而是整体慢慢向后,就像之前缓慢向前的时候一样,完全没打算杀伤。

  “止步!”

  袁绍咬着牙,让近卫传令兵挥舞起了令旗,停下了军阵。

  但这一停,刘备那边也停了……

  随后张飞冲出阵列,带了三百骑兵来了一趟骑射。

  刘备手下的骑兵骑射功夫仍然很差……没造成太大的杀伤,但相当烦人。

  袁绍指挥骑军上前截击张飞。

  见袁绍侧翼骑军出动,赵云领着四百甲骑出阵,正面迎击,只一个照面就把袁军骑督何茂刺于马下。

  袁绍的骑兵大概有七百骑,但与甲骑完全没法相提并论,刚一接触便倒了一片。

  不过,刘备身边此时已经只有两三百人了。

  袁绍再度挥军向前冲锋,数千部队向横幅下的刘备冲去。

  可刘备调转马头,带着卫队转身就跑……

  横幅依然立着,但已插在了地上。

  刘协的麾盖同样被插在了地上。

  刘备带着卫队跑得贼快。

  袁绍浑身发抖,举剑大骂:“刘备!你个小贼!你不是要报仇吗?来呀!”

  刘备当然不会上前作战,刘协真的在他怀里……

  刘协的旗帜仪仗可不是假冒的,是真货,袁绍也看到与刘备同乘一马的刘协了。

  可袁绍的骑兵被赵云截住了,即便刘备耗损的马力并未恢复,步兵想在短距离内追上刘备也是不可能的。

  袁绍眼见刘备又一次跑到三百步之外,而且又停下了……

  张飞也不再袭扰,而是冲出了袁绍因追击刘备而略显混乱的军阵,从战场边缘退向刘备方向。

  赵云则在另一侧,也领着甲骑绕开,袁绍侧翼的骑兵有些畏惧,不敢追击赵云。

  战场变得有些乱,但刘备部队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拖缀。

  战马确实疲乏,但并不需要一直维持高消耗运动,这也不是游击战。

  袁绍若退,那就慢慢跟着,骑兵轮流骚扰。

  袁绍若进,那就阻截其骑军,慢慢后退,但只退到三百步外……只要保持在敌军射程外,且短时间内不会被干掉就行。

  不打正面战,也不追求杀伤,就是纯粹让袁绍难以脱身。

  赵云其实也没有刻意追求杀伤,只是为了阻截袁绍的骑兵。

  若袁绍不想打了,想快速退走,那至少得丢下袁氏族人的尸体,还得留下部分兵力断后。

  但如果袁绍真的不打,丢下尸体快速跑路,刘备是有骑兵优势的……

  待关羽援军赶到,战马也休息好了,就真的会大举追杀了。

  袁绍能想到这些。

  但也正是因为能想到,所以他很纠结——他领着优势兵力,却难以抉择,这太憋屈了。

  而更让他憋屈的还在后面。

  董卓的前军轻骑斥候来到了此处,只有一队,五个骑兵——真的就是斥候。

  但斥候来了,就说明董卓的大部队很快就会来了。

  刘备也完全放下了心。

  这地方开阔,袁绍也看到了董卓的斥候骑,凉州骑兵的装扮在白天看起来是很明显的。

  袁绍恨恨的看了刘备一眼,传令全军后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最新章节,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