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这话让工匠代表们更为感动,只觉皇帝陛下对他们的期望很重,可这份期望未免太重了些。
航于汪洋之上的如山巨舰,飞于天空的无上之器,日行千里之车……
确定是人能造出来的玩意儿?
怕只有传说中的仙神才能造的出吧?
不仅工匠们这么想,殿内的众臣和殿外的外邦代表也这般在想。
陛下今日尚未饮酒,为何说此胡言?
秦人的皇帝有些臆想过头了,那些东西根本不可能造出,要是大秦能造出,他们这些国家还能存在?
都洗干净身子,选一个秦人皇帝喜欢的姿势跪好,等大秦过了投降就得了。
王绾、王翦等大臣更是心生担忧,陛下该不是要走上寻仙问神的路了吧?
一些大臣目光不由瞥向李念,猜测莫非这也是这位给陛下提的建议?
但根据过去一年李念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又觉得不像,且这位似乎不信仙神之事,不当会提出这等建议。
工匠代表们既感动,可又对这份期望感到沉重担忧,跪在殿内一时不知该怎么办,陷入两难的困境之中。
说自己做不到陛下您期望之事,不好,因为这等于否定了皇帝陛下对他们的期望,属于不给皇帝面子。
而不给皇帝面子,那后果他们恐怕很难承受得住。
可说自己能做到陛下您期望之事,同样也不好。
因为他们明明做不到,可为了迎合陛下而说能做到,那陛下日后问他们要成果时,拿不出来该咋办?
那可是欺君之罪,后果他们一样难承受!
始皇帝自然察觉到他的话给工匠代表们造成的两难困境,笑道:“诸位不必担忧,非让诸位一时便造出这些,只是有这般想法罢。”
“鱼可潜游于水中,那我等人又为何不能潜游于水?若能造出如鱼一般之物用以乘载我等,是否也能在水中潜游?再像那鸟可飞于空中,能否仿其特征造一物使我等也飞行于空?”
“也许在我大秦,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造不出这些,但朕相信在未来某日,我大秦工匠必能造得!”
始皇帝主动为工匠代表们解了困境,其等向始皇道:“我等必尽心为陛下研造!”
工匠代表队伍后,是各郡官吏派来的祝贺人员,有官吏,也有当地民众,始皇帝也笑着接受了他们的新年贺词,并对各郡去年的政绩做出了点评,表达了对各郡来年治理工作的期望,对各郡民众的新年祝贺。
再接着是在各地为王的大秦诸公子们派回的代表人员。
原本这些公子是想返回咸阳亲自为始皇帝送上祝贺,但被始皇否决,令其等继续在各自封地,派人来即可,就不要亲自回咸阳了。
听着各个儿子派来的人员送上的贺词,始皇也一一笑着接受。
他发现他这些儿子还是有优点,至少他们很听话懂事,到了各自的封地后,至今还未传回有人随意为非作歹的消息,不像某些人一旦脱离了管控,便天高皇帝远,肆意妄为。
他们可能确实不是好的大秦后继之君人选,但也不是群穷凶极恶、丧心病狂之辈。
这样也挺好,尽管平庸是平庸了些,可不会为祸天下,比胡亥那厮要强。
始皇帝对公子高派来的使者笑道:“听闻高之妻已有身孕,朕要当大父了?”
使者忙回道:“回陛下,大王与王后感情甚笃,在两月前察觉王后已有身孕。”
始皇帝点点头,心里挺开心的,因为据李念给他说的历史,他在历史上并无孙辈被记载下来。
但他离世时四十九岁,按理说,应该是有孙子辈的人物,可没有孙辈被明确记载下来传于后世所知,问题就很大了……
这次,他要杜绝这种事发生,而且公子高在他心中总有一种很亏欠这个儿子的感觉,所以才更加关注公子高之事。
始皇帝道:“甚好,你等在归去时,从咸阳带些医者和稳婆过去,务必使胎儿稳当。”
这让公子高派来的使者大喜,觉得这是他们大王特别得陛下看中,所以才如此关照,未来说不定有机会争一争那个位子。
众人也注意到诸位公子中还少了两人,一个是胡亥公子,一个是扶苏公子。
胡亥公子不在还有的解释,可扶苏公子就不对劲了。
从去年称帝大典时,一些大臣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陛下封诸公子为王镇守各地,可长公子扶苏竟没被分封为王。
但众人当时没想太多,以为这是陛下已明确了长公子扶苏为储君人选,所以将除胡亥公子外的其他公子分封出去,好为长公子铺路。
可后来,长公子扶苏这么大个人居然神奇地从咸阳消失不见了,且过去近一年也没听过扶苏公子的事迹,好像这么大个长公子被从世间抹除了一样。
有大臣在朝会时问过陛下,陛下也没予以什么回答。
这让一些人暗自猜测,是不是扶苏公子触怒了陛下,犯了某些不可言说的重罪,被陛下给秘密处决了。
今日,陛下称帝一周年,扶苏公子还是没出现,反倒其他封王的公子都派了人,扶苏公子大概率是不会再出现了……
淳于越对此有些惋惜,长公子扶苏在他们原本的评估中,是最适合在陛下之后即位的公子,可就这么不明不白不知人在哪了。
尽管在今时的淳于越看来,扶苏也没有他过去认为的那么优秀,本身存在问题,但他曾作为扶苏的老师,还是希望其能平安无恙。
赵高的内心则有些心喜,公子扶苏一直看不上他,和他不是同一路人,如果扶苏成为储君,登临大位,日后必定没有他好果子吃。
现在消失了好,消失了好啊!
楚地,某边陲县,易姓化名的公子扶苏正在誊抄公文,房内只有他一人,其他人都休沐去了,但将他留了下来值守。
听着外面传来的阵阵欢闹声,扶苏只觉得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到这有近一年了,不能说一事无成,也可说不如他所想,他干了不少事,可收获的却往往不是他所以为的。
他自己以为干了好事,结果却并不好,他自认为某事对他人有利、是为他人好,然而他人并不领情。
事干了,成效不大不说,还将许多人给得罪了,否则他也不会在今日被留下来值守。
他过往所学习所认为的那些东西,为何在这个地方就行不通呢?
连一县之地都施展不开,他又如何去治理一郡一国?
想到自己曾大言不惭地对父皇大谈特谈以礼治国,以仁治国,只要施以仁政,爱护于民,便能使天下太平,民众安康……
扶苏脸色不禁一红,但他的肌肤由于经受风吹日晒,变得黝黑粗糙,看不出那点红。
当时的自己为啥就笃信那呢?
在这过了将近一年,扶苏发现在许多时候礼和仁毛用没有,民众也不像他想的那样淳朴善良,其等畏律而不畏德,畏法而不畏仁。
有不少次,他的仁心好意被人给利用,结果反而办成了一件件坏事,要不是其他到这地方的秦吏设法给他补救,有些事会难以收场。
他受了很大打击,因为这和他所学所以为的差了很多。
父皇其实最偏心的是他,给过他很多次机会,哪怕到现在也依旧没放弃,只是从前的自己太倔,和父皇一个脾性,以至于父子两看相恶,他被易姓改名至此。
说来,在去年时,父皇曾说过要给他找一位比淳于博士更厉害的人当老师,那人他现在已经知道是谁,他的未来妹婿——李念!
当时的自己,还生出过要找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去为难那人的念头……
如今,那位妹婿名动天下,被天下众人认为是能同古之圣贤相媲美之人,不出意外,其会成为他们这个时代的圣贤,而失去公子身份的他,在这地方蹉跎岁月。
现在也不知还能否再同那位妹婿学习?
想到这些事,扶苏神情复杂起来,停下手中的笔,看向西北方向,那是咸阳的方向,今天是父皇称帝一年的日子。
‘想必今日的咸阳也一定很热闹不?父皇今日在接受大臣和兄弟们祝贺吧?’
可惜他连一份祝贺的书信也没法寄回咸阳,只能在此遥祝。
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当地俚语的“新年好!”,扶苏也在心中道了声‘新年好!’
大秦诸公子派回的代表人员后,是大秦国际学院代表的队伍。
由于进殿人太多,部分祝贺过的队伍已退出了章台宫。
国际学院还是只有匈奴和百越学员,本次的代表人员也由他们组成。
其等用还不算标准的雅言向始皇帝祝贺道:“祝伟大的大秦皇帝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愿大秦国祚长久,永盛不衰!”
始皇看着这些匈奴和百越少年,笑道:“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便免了,从古至今,世上无不死之人,朕能活到无疾痛而终,自然生老即可。”
这话令众人很惊异,皇帝陛下居然会说出这番话,竟不渴求长生,对生死这般豁达?
但正行礼的国际学院学员们则感到一片沉重冰凉,以为是他们的贺词没让大秦皇帝感到满意,所以说出这番话。
正在他们恐惧时,始皇帝的声音又传到:“但诸位的好意,朕领了!也祝诸位在新的一年在大秦好生学习,日后成为对各位所来部族国邦发展有用之人。”
一听这话,大秦国际学院学员代表们才放松下来,更是觉得大秦皇帝心胸宽广,不愧是大秦的皇帝。
他们可是异国之人,大秦皇帝陛下没打压限制他们就不错了,反而祝他们日后成为对他们国邦发展有用之人。
但他们中有些学员在心中暗暗想到:我们不想如陛下之意,成为对所来部族国邦发展有用之人,想为伟大的陛下您和伟大的大秦贡献一份力量。
国际学院学员代表们齐声道:“谢陛下,我等必遵陛下旨意,好生学习,成为对国邦部族有用之人!”
他们可没说是哪个国邦,是哪个部族,大秦也是国邦,秦国人也可认为是一部族。
匈奴使团入殿,在匈奴驻咸阳大使带领下,齐齐向始皇行礼:“头曼单于、诸位首领祝伟大的大秦皇帝日月长在,福寿无尽,祝大秦国泰民安,繁荣永盛,愿大秦长兄与匈奴永世交好,愿随长兄共铸华夏荣光!”
始皇很满意这份贺词,尤其匈奴人称大秦为“长兄”,还要和大秦共铸华夏荣光。
这很好,很不错,说明大秦在过去一年中对匈奴施行的外交策略很有效,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
始皇笑道:“平身,代朕问头曼单于和诸位头人好,告诉他们要爱护身体,草原的条件不比咸阳,若是得病,一时难以找医找药。”
“你等回去时,替朕带几封书信,再带些医者药材回去!”
匈奴大使当即谢道:“外臣代单于和诸位首领谢陛下隆恩!”
他们在心里也叹服,大秦皇帝陛下果然心胸宽广、气量非凡。
有些君王恐怕巴不得其他国邦之君早死,可大秦皇帝不仅在口头上关心单于和头人们的健康状况,还真予以行动,派医者送药材。
什么叫天下王者气度?
这就叫!
实际上嘛,始皇帝确实是想让头曼和匈奴的头领们活久一点,可并不是真关心他们身体健康,而是他们活着更有利于大秦,让这帮暮气沉沉的匈奴秃鹫掌权比让年轻大胆的匈奴人掌权更好。
他们早已失了锐气,只想安逸地享受,不想进取,不会跳起来反抗大秦,对大秦威胁不大,甚至会主动迎合大秦对他们的行动。
可换了匈奴的年轻人则不一样,他们因为年轻,锐气未失,还有进取之心,更不可控。
若是其等发现大秦对匈奴步步蚕食,在侵吞匈奴的利益,很可能会设法反抗。
当然是要让匈奴在腐朽沉睡中慢慢死去,成为大秦的养料,而不是被人唤醒,在人领导下和大秦作对。
唯有死去腐烂的匈奴才是好匈奴,一个觉醒而强盛的匈奴,不是大秦需要的。
(本章完)
航于汪洋之上的如山巨舰,飞于天空的无上之器,日行千里之车……
确定是人能造出来的玩意儿?
怕只有传说中的仙神才能造的出吧?
不仅工匠们这么想,殿内的众臣和殿外的外邦代表也这般在想。
陛下今日尚未饮酒,为何说此胡言?
秦人的皇帝有些臆想过头了,那些东西根本不可能造出,要是大秦能造出,他们这些国家还能存在?
都洗干净身子,选一个秦人皇帝喜欢的姿势跪好,等大秦过了投降就得了。
王绾、王翦等大臣更是心生担忧,陛下该不是要走上寻仙问神的路了吧?
一些大臣目光不由瞥向李念,猜测莫非这也是这位给陛下提的建议?
但根据过去一年李念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又觉得不像,且这位似乎不信仙神之事,不当会提出这等建议。
工匠代表们既感动,可又对这份期望感到沉重担忧,跪在殿内一时不知该怎么办,陷入两难的困境之中。
说自己做不到陛下您期望之事,不好,因为这等于否定了皇帝陛下对他们的期望,属于不给皇帝面子。
而不给皇帝面子,那后果他们恐怕很难承受得住。
可说自己能做到陛下您期望之事,同样也不好。
因为他们明明做不到,可为了迎合陛下而说能做到,那陛下日后问他们要成果时,拿不出来该咋办?
那可是欺君之罪,后果他们一样难承受!
始皇帝自然察觉到他的话给工匠代表们造成的两难困境,笑道:“诸位不必担忧,非让诸位一时便造出这些,只是有这般想法罢。”
“鱼可潜游于水中,那我等人又为何不能潜游于水?若能造出如鱼一般之物用以乘载我等,是否也能在水中潜游?再像那鸟可飞于空中,能否仿其特征造一物使我等也飞行于空?”
“也许在我大秦,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造不出这些,但朕相信在未来某日,我大秦工匠必能造得!”
始皇帝主动为工匠代表们解了困境,其等向始皇道:“我等必尽心为陛下研造!”
工匠代表队伍后,是各郡官吏派来的祝贺人员,有官吏,也有当地民众,始皇帝也笑着接受了他们的新年贺词,并对各郡去年的政绩做出了点评,表达了对各郡来年治理工作的期望,对各郡民众的新年祝贺。
再接着是在各地为王的大秦诸公子们派回的代表人员。
原本这些公子是想返回咸阳亲自为始皇帝送上祝贺,但被始皇否决,令其等继续在各自封地,派人来即可,就不要亲自回咸阳了。
听着各个儿子派来的人员送上的贺词,始皇也一一笑着接受。
他发现他这些儿子还是有优点,至少他们很听话懂事,到了各自的封地后,至今还未传回有人随意为非作歹的消息,不像某些人一旦脱离了管控,便天高皇帝远,肆意妄为。
他们可能确实不是好的大秦后继之君人选,但也不是群穷凶极恶、丧心病狂之辈。
这样也挺好,尽管平庸是平庸了些,可不会为祸天下,比胡亥那厮要强。
始皇帝对公子高派来的使者笑道:“听闻高之妻已有身孕,朕要当大父了?”
使者忙回道:“回陛下,大王与王后感情甚笃,在两月前察觉王后已有身孕。”
始皇帝点点头,心里挺开心的,因为据李念给他说的历史,他在历史上并无孙辈被记载下来。
但他离世时四十九岁,按理说,应该是有孙子辈的人物,可没有孙辈被明确记载下来传于后世所知,问题就很大了……
这次,他要杜绝这种事发生,而且公子高在他心中总有一种很亏欠这个儿子的感觉,所以才更加关注公子高之事。
始皇帝道:“甚好,你等在归去时,从咸阳带些医者和稳婆过去,务必使胎儿稳当。”
这让公子高派来的使者大喜,觉得这是他们大王特别得陛下看中,所以才如此关照,未来说不定有机会争一争那个位子。
众人也注意到诸位公子中还少了两人,一个是胡亥公子,一个是扶苏公子。
胡亥公子不在还有的解释,可扶苏公子就不对劲了。
从去年称帝大典时,一些大臣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陛下封诸公子为王镇守各地,可长公子扶苏竟没被分封为王。
但众人当时没想太多,以为这是陛下已明确了长公子扶苏为储君人选,所以将除胡亥公子外的其他公子分封出去,好为长公子铺路。
可后来,长公子扶苏这么大个人居然神奇地从咸阳消失不见了,且过去近一年也没听过扶苏公子的事迹,好像这么大个长公子被从世间抹除了一样。
有大臣在朝会时问过陛下,陛下也没予以什么回答。
这让一些人暗自猜测,是不是扶苏公子触怒了陛下,犯了某些不可言说的重罪,被陛下给秘密处决了。
今日,陛下称帝一周年,扶苏公子还是没出现,反倒其他封王的公子都派了人,扶苏公子大概率是不会再出现了……
淳于越对此有些惋惜,长公子扶苏在他们原本的评估中,是最适合在陛下之后即位的公子,可就这么不明不白不知人在哪了。
尽管在今时的淳于越看来,扶苏也没有他过去认为的那么优秀,本身存在问题,但他曾作为扶苏的老师,还是希望其能平安无恙。
赵高的内心则有些心喜,公子扶苏一直看不上他,和他不是同一路人,如果扶苏成为储君,登临大位,日后必定没有他好果子吃。
现在消失了好,消失了好啊!
楚地,某边陲县,易姓化名的公子扶苏正在誊抄公文,房内只有他一人,其他人都休沐去了,但将他留了下来值守。
听着外面传来的阵阵欢闹声,扶苏只觉得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到这有近一年了,不能说一事无成,也可说不如他所想,他干了不少事,可收获的却往往不是他所以为的。
他自己以为干了好事,结果却并不好,他自认为某事对他人有利、是为他人好,然而他人并不领情。
事干了,成效不大不说,还将许多人给得罪了,否则他也不会在今日被留下来值守。
他过往所学习所认为的那些东西,为何在这个地方就行不通呢?
连一县之地都施展不开,他又如何去治理一郡一国?
想到自己曾大言不惭地对父皇大谈特谈以礼治国,以仁治国,只要施以仁政,爱护于民,便能使天下太平,民众安康……
扶苏脸色不禁一红,但他的肌肤由于经受风吹日晒,变得黝黑粗糙,看不出那点红。
当时的自己为啥就笃信那呢?
在这过了将近一年,扶苏发现在许多时候礼和仁毛用没有,民众也不像他想的那样淳朴善良,其等畏律而不畏德,畏法而不畏仁。
有不少次,他的仁心好意被人给利用,结果反而办成了一件件坏事,要不是其他到这地方的秦吏设法给他补救,有些事会难以收场。
他受了很大打击,因为这和他所学所以为的差了很多。
父皇其实最偏心的是他,给过他很多次机会,哪怕到现在也依旧没放弃,只是从前的自己太倔,和父皇一个脾性,以至于父子两看相恶,他被易姓改名至此。
说来,在去年时,父皇曾说过要给他找一位比淳于博士更厉害的人当老师,那人他现在已经知道是谁,他的未来妹婿——李念!
当时的自己,还生出过要找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去为难那人的念头……
如今,那位妹婿名动天下,被天下众人认为是能同古之圣贤相媲美之人,不出意外,其会成为他们这个时代的圣贤,而失去公子身份的他,在这地方蹉跎岁月。
现在也不知还能否再同那位妹婿学习?
想到这些事,扶苏神情复杂起来,停下手中的笔,看向西北方向,那是咸阳的方向,今天是父皇称帝一年的日子。
‘想必今日的咸阳也一定很热闹不?父皇今日在接受大臣和兄弟们祝贺吧?’
可惜他连一份祝贺的书信也没法寄回咸阳,只能在此遥祝。
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当地俚语的“新年好!”,扶苏也在心中道了声‘新年好!’
大秦诸公子派回的代表人员后,是大秦国际学院代表的队伍。
由于进殿人太多,部分祝贺过的队伍已退出了章台宫。
国际学院还是只有匈奴和百越学员,本次的代表人员也由他们组成。
其等用还不算标准的雅言向始皇帝祝贺道:“祝伟大的大秦皇帝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愿大秦国祚长久,永盛不衰!”
始皇看着这些匈奴和百越少年,笑道:“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便免了,从古至今,世上无不死之人,朕能活到无疾痛而终,自然生老即可。”
这话令众人很惊异,皇帝陛下居然会说出这番话,竟不渴求长生,对生死这般豁达?
但正行礼的国际学院学员们则感到一片沉重冰凉,以为是他们的贺词没让大秦皇帝感到满意,所以说出这番话。
正在他们恐惧时,始皇帝的声音又传到:“但诸位的好意,朕领了!也祝诸位在新的一年在大秦好生学习,日后成为对各位所来部族国邦发展有用之人。”
一听这话,大秦国际学院学员代表们才放松下来,更是觉得大秦皇帝心胸宽广,不愧是大秦的皇帝。
他们可是异国之人,大秦皇帝陛下没打压限制他们就不错了,反而祝他们日后成为对他们国邦发展有用之人。
但他们中有些学员在心中暗暗想到:我们不想如陛下之意,成为对所来部族国邦发展有用之人,想为伟大的陛下您和伟大的大秦贡献一份力量。
国际学院学员代表们齐声道:“谢陛下,我等必遵陛下旨意,好生学习,成为对国邦部族有用之人!”
他们可没说是哪个国邦,是哪个部族,大秦也是国邦,秦国人也可认为是一部族。
匈奴使团入殿,在匈奴驻咸阳大使带领下,齐齐向始皇行礼:“头曼单于、诸位首领祝伟大的大秦皇帝日月长在,福寿无尽,祝大秦国泰民安,繁荣永盛,愿大秦长兄与匈奴永世交好,愿随长兄共铸华夏荣光!”
始皇很满意这份贺词,尤其匈奴人称大秦为“长兄”,还要和大秦共铸华夏荣光。
这很好,很不错,说明大秦在过去一年中对匈奴施行的外交策略很有效,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
始皇笑道:“平身,代朕问头曼单于和诸位头人好,告诉他们要爱护身体,草原的条件不比咸阳,若是得病,一时难以找医找药。”
“你等回去时,替朕带几封书信,再带些医者药材回去!”
匈奴大使当即谢道:“外臣代单于和诸位首领谢陛下隆恩!”
他们在心里也叹服,大秦皇帝陛下果然心胸宽广、气量非凡。
有些君王恐怕巴不得其他国邦之君早死,可大秦皇帝不仅在口头上关心单于和头人们的健康状况,还真予以行动,派医者送药材。
什么叫天下王者气度?
这就叫!
实际上嘛,始皇帝确实是想让头曼和匈奴的头领们活久一点,可并不是真关心他们身体健康,而是他们活着更有利于大秦,让这帮暮气沉沉的匈奴秃鹫掌权比让年轻大胆的匈奴人掌权更好。
他们早已失了锐气,只想安逸地享受,不想进取,不会跳起来反抗大秦,对大秦威胁不大,甚至会主动迎合大秦对他们的行动。
可换了匈奴的年轻人则不一样,他们因为年轻,锐气未失,还有进取之心,更不可控。
若是其等发现大秦对匈奴步步蚕食,在侵吞匈奴的利益,很可能会设法反抗。
当然是要让匈奴在腐朽沉睡中慢慢死去,成为大秦的养料,而不是被人唤醒,在人领导下和大秦作对。
唯有死去腐烂的匈奴才是好匈奴,一个觉醒而强盛的匈奴,不是大秦需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