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八年正月,一场夺门之变的闹剧就此落下帷幕。
在太上皇朱祁镇志得意满,重新复辟的时候。
太祖陛下,太宗陛下,仁宗陛下以及宣宗陛下从天而降,制止了这场闹剧的发生。
朱祁镇能够复辟成功,除了朱祁钰病重无子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法理!
他是嫡长子,身上有正统性,所以再次复辟,能够得到大家承认。
但你正统性再大,有朱元璋大?
在大明朝,他的话才是正统,他想让谁继承皇位就能继承皇位。
别人最多就是劝两句。
要是历史上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后来做的事,估计刘三吾嘴皮子说破,都劝不动朱元璋,甚至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何况不谈朱元璋。
就算是朱棣、朱高炽,乃至于朱瞻基,哪个法理和正统不比你朱祁镇强一万倍?
你朱祁镇的皇位怎么来的,心里没点B数?
所以论起正统和法理,当朱元璋他们过来的时候,一句废掉朱祁镇,那么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倚仗。
百官群臣无一人敢站出来为朱祁镇辩护,哪怕是支持朱祁镇的党羽,亦是没有了声音。
嗯。
物理上的没有了声音。
老朱全杀了。
对于朱祁镇的处置,老朱令内阁首辅陈循起草诏书。
斥责其“败坏纲常,变乱旧制,信任奸人。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废帝!
圈禁凤阳!
没有杀。
老朱不杀朱家子孙。
气归气。
但他的性格是这样。
对待外人冷酷无情,对待朱姓皇室纵容偏袒。
之后老朱把孙太后打入冷宫。
又让小朱棣去一趟洪熙朝,把那边刚满二十七岁的朱瞻基夫妻带过来。
下午时分,朱祁钰醒来了。
他早上的时候听说朱祁镇复辟,史料记载说他只回应了几句“好好好”,然后倒头就晕了过去。
但实际上史料肯定不能把他的话记载下来。
因为朱祁钰当时就一阵鸟语花香,包括朱祁镇、石亨等人在内,大骂一顿。
可也知道大势已去,很快就气晕了。
结果一觉醒来,就在朱祁钰觉得人生已经无望,自己很快就面临圈禁至死,或者被哥哥残害的下场时。
朱祁钰的亲信太监,司礼监王诚急匆匆进来,狂喜喊道:“陛下,喜事,喜事。”
“还能有什么喜事?”
景泰帝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双眼无神地看着床帐,只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王诚凑到他床边,跪在地上,双手摁在床头对朱祁钰说道:“太上皇又被废了。”
“是谁?太后还是于谦?”
朱祁钰垂死病中惊坐起,惊讶地看向王诚,仿佛原本的大病都一扫而空。
“额”
王诚一下子略显迟疑。
朱祁钰皱眉道:“莫非是他们拥立了朕那侄儿?”
也不是不可以。
他其实也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了。
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或许传位给侄子朱见深好得多。
总比他哥回来强。
但王诚却苦笑道:“是太祖陛下、太宗陛下、仁宗陛下和宣宗陛下回来了。”
‘嗯?’
朱祁钰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随后说道:“朕还没死呢,怎么你反倒先说起胡话了?”
王诚就知道他不信,趴在床头指着外面道:“是真的陛下,现在太祖陛下他们正在奉天殿呢,连太后都被太祖陛下废了。”
“咳咳咳。”
朱祁钰剧烈咳嗽了起来,煞白的脸显得好似有了一抹血色。
王诚急忙上前帮他扶住上半身,拍了拍后背顺气,同时又说道:“陛下是没看到太祖陛下何等威风,一言而千军万马相随,我出来的时候,太上皇正被太祖他们揍呢。”
“哈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道:“报应不爽,报应不爽。你若是没在诓骗朕,那就扶朕起来,朕想去见见太祖陛下。”
“奴婢真没有骗陛下,只是陛下的身体.”
王诚有些担忧。
正月初的时候,朱祁钰忽然病重,太医束手无策,几乎宣布时日无多。
石亨等人也是觉得朱祁钰必死无疑,于是发动了夺门之变。
但有史料记载,其实朱祁钰这几天情况稍微好了一点,甚至之后一段时间身体已经康复。
朱祁镇于是派人将他勒毙,伪造成暴毙而亡的假象。
眼下朱祁钰虽然还没有完全好,但其实比之前快病死的情况稍微好了一些。
他摆摆手道:“无妨,还死不了,带朕过去。”
“那奴婢招呼御马监备马车。”
王诚倒退着出去。
朱祁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眼眸中兴奋有,害怕有,迟疑也有。
兴奋的是若真是那样,或许他还能当皇帝。
害怕的是若王诚说的是安慰他的假话,那自己恐怕.
过了一会儿,王诚招呼几个小太监进来,搀扶着朱祁钰出了寝宫。
马车徐徐穿过宫殿广场,来到了奉天殿后殿。
这个时候朱元璋正在处置后续事宜。
他安抚百官,查处夺门一党,又令外面侍卫们各司其职,守卫好宫殿。
便在此时,有小太监匆匆而来,向他禀报道:“太祖陛下,景泰陛下来了。”
“朱祁钰?让他过来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
说句实话,朱祁钰可以了。
在那个关键时刻,也算是力挽狂澜,不至于丢了他大明朝的江山。
不然若是瓦剌直取北京,大明首都都被攻破,恐怕他的大明王朝仅不到百年就等灭国。
所以站在老朱的立场,朱祁钰没什么问题。
“咳咳咳。”
朱祁钰被搀扶着从两侧大殿进来。
他抬起头,看到了大殿台阶上方有几个令他感觉到有些熟悉,却也十分陌生的面孔。
朱瞻基死的时候朱祁钰才七岁,他没见过爷爷,更没见过太祖太宗。
但明朝宫廷当中其实是有朱元璋他们的画像的。
只不过画像略作修饰,以更美观。
所以在神态上肯定与画像相似,模样上还是有所区别。
然而认不出来没关系,龙袍他总认识。
看到下面跪了一地,好哥哥朱祁镇被揍了个满脸开花,五花大绑扔在一边,连孙太后都老老实实跪在门口,顿时明白现在的情况。
“孙儿见过太祖爷爷,太爷爷,皇爷爷,父皇!”
朱祁钰艰难地跪下磕头。
朱元璋摆摆手道:“起来,到台上来。”
“谢太祖爷爷。”
朱祁钰脸色略显苍白地被太监们扶到了台上。
朱元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点点头道:“行,也算没给朕丢脸。大明的江山你保住了,就是根基浅了些,心没你哥那么狠。换了朕,你那没脸没皮的兄长早死了一百回了。”
朱祁钰讪笑了一下,不敢回话。
朱元璋可以说这样的话,他可不能乱说。
就他给朱祁镇安排在南宫,偶尔派个太监去欺负欺负他,都被朝臣们上书指责骂。
何况孙太后在宫里的势力很大,他处处受掣肘。
于谦又是个奇葩。
只忠于大明,不忠于他朱祁钰。
朱祁钰给了他莫大的信任,他却没有回报以绝对的忠诚。
除了赢得百无一用的身后名,他上对不起信任他的自己,下对不起追随他的部属,更对不起家人!
大臣们死抱着嫡长子正统礼法,甚至有不少人都上书要求他把皇位重新归还给英宗一脉。
自己好不容易求爹爹拜奶奶,把侄子废了立自己儿子当太子,结果儿子又夭折了。
这种情况下,他可以说是外无援军,内无帮手。
这些年来能安稳把皇位做好就不错了,哪还敢处死他哥?
“不过这皇位你是坐不得了。”
朱元璋下一句话又把朱祁钰原本的喜悦给打没了,脸色愈发惨白。
就听到朱元璋继续说道:“你身子骨不太好,又无后,这皇位继续做下去也做不稳,不如随朕走吧,看看你这病还能不能治治。”
‘随太祖走?’
朱祁钰当时脑袋就宕机了,脸上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孙儿自然是愿意跟太祖走的,只是只是”
跟太祖走,那不死翘翘了吗?
他脑子转得飞快,想找个理由不死,奈何正在重病,脑子一团浆糊,根本找不出什么理由来。
朱元璋自然看出他的心思,没好气道:“又不是让你死,朕带你去上界,上界自有神术,可以看看你的疾病能治否。若是治好了,再放你回来便是。”
“原来如此,那孙儿多谢太祖爷爷,可若是孙儿走了,那孙儿是不是该把皇位传给见深?”
朱祁钰试探性问道。
“皇位的事情你不用管了,朕会去洪熙元年把你父亲带过来让他先管着这边朝政。”
朱元璋平静地说道:“朕留皇明祖训,立嫡是必然。你登基为帝属于非常时期,不怪责于你,也合该是正统。但天子无子便是最大的过错,见深是嫡子,就立为皇太孙,以后由瞻基抚养带在身边以教导,你随朕去上界养病。以后若是病好了,回来做一个闲散太上皇便是。”
说着又怕伤了他,朱元璋补了一句道:“大明不会忘记你的功绩,纵使以后死了,也以天子礼葬之,位于大明皇帝列。”
“是,太祖爷爷。”
朱祁钰欲哭无泪。
怎么太祖陛下来了,自己皇位也丢了。
但朱元璋其实也没办法。
朱祁钰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后代。
这是个硬伤。
何况成化帝也是个明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祁镇复辟之后并没有做得很好。
只不过他对愈发严重的流民态度采取的是比较软的态度,以安抚为主。
不像成化帝那样采取强硬的驱逐、押解、勒令返籍的对策,因此社会矛盾不致激化。
因而从人民史观来看,朱祁镇稍微好点。
但也就那样。
他并没有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也没有改变民生情况,朝政混乱,国力衰退,叛乱四起。
因此不管从英雄史观还是人民史观,依旧是一坨大便。
只不过是一坨大的与一坨更大的区别。
成化帝上位后给他收拾了不少烂摊子,对内平叛,对外征伐,又整顿吏治,精兵简政,加强京营,严明司法,慎重刑狱,成化犁庭更是彰显武功。
所以在朱祁钰无子的情况下,立朱见深是最合适的情况。
而朱祁钰身体不好,加上朝堂根基太浅,没有后代等等弊端,无疑说明了这个皇帝根本没法做下去。
总不能继续让他当皇帝,立朱见深为皇侄太子吧。
这么做后患无穷。
因此把洪熙年的朱瞻基叫过来代几年皇帝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朱瞻基自己先当皇帝适应适应,顺便教导一下朱见深,等以后回洪熙朝顺利接朱高炽的班。
二来也是好好打理一下这个大明朝。
眼下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精锐虽然被朱祁镇坑惨。
但经过朱祁钰八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边患问题也有所缓解。
让朱瞻基过来,再给朱瞻基大批种子化肥和农药,种个一两年地,把边境的卫所整饬一番。
等有钱有粮,训练出足够的精锐士兵。那大明就又是大明,又能够兵出塞外,马踏草原,报土木堡的一箭之仇了。
毕竟相比于朱祁镇,带着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等全明星将领,都能够被瓦剌一帮无名之辈暴揍。
朱祁钰就带着于谦单核击退瓦剌。
以朱瞻基的能力,总不至于比朱祁钰还差吧?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缺名将。
朱瞻基时期有朱棣留下来的一堆靖难大将辅助,在边境暴揍蒙古人。
然而到了景泰年间,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子弟死伤惨重,到成化年间都没有恢复过来,非常缺能征善战的勋贵将领。
但还有个王越能用用。
何况朱瞻基本人也善于培养名将。
他登基后审视前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以此为镜鉴,主张在军事上储将、养士以及广储蓄。
所以只要让朱瞻基搞几年,应该就又能把大明的国力恢复过来。
之后朱元璋又安抚了朱祁钰两句,让他养好身体。
下午的时候小朱棣去了趟洪熙朝把小朱瞻基带过来,路上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
小朱瞻基得知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衰败,并没有感觉到沮丧,反而跃跃欲试,认为眼下的大明充满了挑战。
人一到百官顿时傻眼了。
又一个朱瞻基出来,不过倒是年轻十岁的朱瞻基。
现在他们终于相信太祖皇帝可以遨游时间长河,从上一年乃至下一秒随时随地把不同时间段的同一个人带到自己眼前。
这般神奇的能力,让百官叹为观止的同时,亦是对朱元璋充满了敬畏,对大明也同样充满了敬畏,再没有任何二心。
在太上皇朱祁镇志得意满,重新复辟的时候。
太祖陛下,太宗陛下,仁宗陛下以及宣宗陛下从天而降,制止了这场闹剧的发生。
朱祁镇能够复辟成功,除了朱祁钰病重无子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法理!
他是嫡长子,身上有正统性,所以再次复辟,能够得到大家承认。
但你正统性再大,有朱元璋大?
在大明朝,他的话才是正统,他想让谁继承皇位就能继承皇位。
别人最多就是劝两句。
要是历史上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后来做的事,估计刘三吾嘴皮子说破,都劝不动朱元璋,甚至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何况不谈朱元璋。
就算是朱棣、朱高炽,乃至于朱瞻基,哪个法理和正统不比你朱祁镇强一万倍?
你朱祁镇的皇位怎么来的,心里没点B数?
所以论起正统和法理,当朱元璋他们过来的时候,一句废掉朱祁镇,那么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倚仗。
百官群臣无一人敢站出来为朱祁镇辩护,哪怕是支持朱祁镇的党羽,亦是没有了声音。
嗯。
物理上的没有了声音。
老朱全杀了。
对于朱祁镇的处置,老朱令内阁首辅陈循起草诏书。
斥责其“败坏纲常,变乱旧制,信任奸人。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废帝!
圈禁凤阳!
没有杀。
老朱不杀朱家子孙。
气归气。
但他的性格是这样。
对待外人冷酷无情,对待朱姓皇室纵容偏袒。
之后老朱把孙太后打入冷宫。
又让小朱棣去一趟洪熙朝,把那边刚满二十七岁的朱瞻基夫妻带过来。
下午时分,朱祁钰醒来了。
他早上的时候听说朱祁镇复辟,史料记载说他只回应了几句“好好好”,然后倒头就晕了过去。
但实际上史料肯定不能把他的话记载下来。
因为朱祁钰当时就一阵鸟语花香,包括朱祁镇、石亨等人在内,大骂一顿。
可也知道大势已去,很快就气晕了。
结果一觉醒来,就在朱祁钰觉得人生已经无望,自己很快就面临圈禁至死,或者被哥哥残害的下场时。
朱祁钰的亲信太监,司礼监王诚急匆匆进来,狂喜喊道:“陛下,喜事,喜事。”
“还能有什么喜事?”
景泰帝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双眼无神地看着床帐,只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王诚凑到他床边,跪在地上,双手摁在床头对朱祁钰说道:“太上皇又被废了。”
“是谁?太后还是于谦?”
朱祁钰垂死病中惊坐起,惊讶地看向王诚,仿佛原本的大病都一扫而空。
“额”
王诚一下子略显迟疑。
朱祁钰皱眉道:“莫非是他们拥立了朕那侄儿?”
也不是不可以。
他其实也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了。
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或许传位给侄子朱见深好得多。
总比他哥回来强。
但王诚却苦笑道:“是太祖陛下、太宗陛下、仁宗陛下和宣宗陛下回来了。”
‘嗯?’
朱祁钰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随后说道:“朕还没死呢,怎么你反倒先说起胡话了?”
王诚就知道他不信,趴在床头指着外面道:“是真的陛下,现在太祖陛下他们正在奉天殿呢,连太后都被太祖陛下废了。”
“咳咳咳。”
朱祁钰剧烈咳嗽了起来,煞白的脸显得好似有了一抹血色。
王诚急忙上前帮他扶住上半身,拍了拍后背顺气,同时又说道:“陛下是没看到太祖陛下何等威风,一言而千军万马相随,我出来的时候,太上皇正被太祖他们揍呢。”
“哈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道:“报应不爽,报应不爽。你若是没在诓骗朕,那就扶朕起来,朕想去见见太祖陛下。”
“奴婢真没有骗陛下,只是陛下的身体.”
王诚有些担忧。
正月初的时候,朱祁钰忽然病重,太医束手无策,几乎宣布时日无多。
石亨等人也是觉得朱祁钰必死无疑,于是发动了夺门之变。
但有史料记载,其实朱祁钰这几天情况稍微好了一点,甚至之后一段时间身体已经康复。
朱祁镇于是派人将他勒毙,伪造成暴毙而亡的假象。
眼下朱祁钰虽然还没有完全好,但其实比之前快病死的情况稍微好了一些。
他摆摆手道:“无妨,还死不了,带朕过去。”
“那奴婢招呼御马监备马车。”
王诚倒退着出去。
朱祁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眼眸中兴奋有,害怕有,迟疑也有。
兴奋的是若真是那样,或许他还能当皇帝。
害怕的是若王诚说的是安慰他的假话,那自己恐怕.
过了一会儿,王诚招呼几个小太监进来,搀扶着朱祁钰出了寝宫。
马车徐徐穿过宫殿广场,来到了奉天殿后殿。
这个时候朱元璋正在处置后续事宜。
他安抚百官,查处夺门一党,又令外面侍卫们各司其职,守卫好宫殿。
便在此时,有小太监匆匆而来,向他禀报道:“太祖陛下,景泰陛下来了。”
“朱祁钰?让他过来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
说句实话,朱祁钰可以了。
在那个关键时刻,也算是力挽狂澜,不至于丢了他大明朝的江山。
不然若是瓦剌直取北京,大明首都都被攻破,恐怕他的大明王朝仅不到百年就等灭国。
所以站在老朱的立场,朱祁钰没什么问题。
“咳咳咳。”
朱祁钰被搀扶着从两侧大殿进来。
他抬起头,看到了大殿台阶上方有几个令他感觉到有些熟悉,却也十分陌生的面孔。
朱瞻基死的时候朱祁钰才七岁,他没见过爷爷,更没见过太祖太宗。
但明朝宫廷当中其实是有朱元璋他们的画像的。
只不过画像略作修饰,以更美观。
所以在神态上肯定与画像相似,模样上还是有所区别。
然而认不出来没关系,龙袍他总认识。
看到下面跪了一地,好哥哥朱祁镇被揍了个满脸开花,五花大绑扔在一边,连孙太后都老老实实跪在门口,顿时明白现在的情况。
“孙儿见过太祖爷爷,太爷爷,皇爷爷,父皇!”
朱祁钰艰难地跪下磕头。
朱元璋摆摆手道:“起来,到台上来。”
“谢太祖爷爷。”
朱祁钰脸色略显苍白地被太监们扶到了台上。
朱元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点点头道:“行,也算没给朕丢脸。大明的江山你保住了,就是根基浅了些,心没你哥那么狠。换了朕,你那没脸没皮的兄长早死了一百回了。”
朱祁钰讪笑了一下,不敢回话。
朱元璋可以说这样的话,他可不能乱说。
就他给朱祁镇安排在南宫,偶尔派个太监去欺负欺负他,都被朝臣们上书指责骂。
何况孙太后在宫里的势力很大,他处处受掣肘。
于谦又是个奇葩。
只忠于大明,不忠于他朱祁钰。
朱祁钰给了他莫大的信任,他却没有回报以绝对的忠诚。
除了赢得百无一用的身后名,他上对不起信任他的自己,下对不起追随他的部属,更对不起家人!
大臣们死抱着嫡长子正统礼法,甚至有不少人都上书要求他把皇位重新归还给英宗一脉。
自己好不容易求爹爹拜奶奶,把侄子废了立自己儿子当太子,结果儿子又夭折了。
这种情况下,他可以说是外无援军,内无帮手。
这些年来能安稳把皇位做好就不错了,哪还敢处死他哥?
“不过这皇位你是坐不得了。”
朱元璋下一句话又把朱祁钰原本的喜悦给打没了,脸色愈发惨白。
就听到朱元璋继续说道:“你身子骨不太好,又无后,这皇位继续做下去也做不稳,不如随朕走吧,看看你这病还能不能治治。”
‘随太祖走?’
朱祁钰当时脑袋就宕机了,脸上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孙儿自然是愿意跟太祖走的,只是只是”
跟太祖走,那不死翘翘了吗?
他脑子转得飞快,想找个理由不死,奈何正在重病,脑子一团浆糊,根本找不出什么理由来。
朱元璋自然看出他的心思,没好气道:“又不是让你死,朕带你去上界,上界自有神术,可以看看你的疾病能治否。若是治好了,再放你回来便是。”
“原来如此,那孙儿多谢太祖爷爷,可若是孙儿走了,那孙儿是不是该把皇位传给见深?”
朱祁钰试探性问道。
“皇位的事情你不用管了,朕会去洪熙元年把你父亲带过来让他先管着这边朝政。”
朱元璋平静地说道:“朕留皇明祖训,立嫡是必然。你登基为帝属于非常时期,不怪责于你,也合该是正统。但天子无子便是最大的过错,见深是嫡子,就立为皇太孙,以后由瞻基抚养带在身边以教导,你随朕去上界养病。以后若是病好了,回来做一个闲散太上皇便是。”
说着又怕伤了他,朱元璋补了一句道:“大明不会忘记你的功绩,纵使以后死了,也以天子礼葬之,位于大明皇帝列。”
“是,太祖爷爷。”
朱祁钰欲哭无泪。
怎么太祖陛下来了,自己皇位也丢了。
但朱元璋其实也没办法。
朱祁钰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后代。
这是个硬伤。
何况成化帝也是个明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祁镇复辟之后并没有做得很好。
只不过他对愈发严重的流民态度采取的是比较软的态度,以安抚为主。
不像成化帝那样采取强硬的驱逐、押解、勒令返籍的对策,因此社会矛盾不致激化。
因而从人民史观来看,朱祁镇稍微好点。
但也就那样。
他并没有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也没有改变民生情况,朝政混乱,国力衰退,叛乱四起。
因此不管从英雄史观还是人民史观,依旧是一坨大便。
只不过是一坨大的与一坨更大的区别。
成化帝上位后给他收拾了不少烂摊子,对内平叛,对外征伐,又整顿吏治,精兵简政,加强京营,严明司法,慎重刑狱,成化犁庭更是彰显武功。
所以在朱祁钰无子的情况下,立朱见深是最合适的情况。
而朱祁钰身体不好,加上朝堂根基太浅,没有后代等等弊端,无疑说明了这个皇帝根本没法做下去。
总不能继续让他当皇帝,立朱见深为皇侄太子吧。
这么做后患无穷。
因此把洪熙年的朱瞻基叫过来代几年皇帝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朱瞻基自己先当皇帝适应适应,顺便教导一下朱见深,等以后回洪熙朝顺利接朱高炽的班。
二来也是好好打理一下这个大明朝。
眼下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精锐虽然被朱祁镇坑惨。
但经过朱祁钰八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边患问题也有所缓解。
让朱瞻基过来,再给朱瞻基大批种子化肥和农药,种个一两年地,把边境的卫所整饬一番。
等有钱有粮,训练出足够的精锐士兵。那大明就又是大明,又能够兵出塞外,马踏草原,报土木堡的一箭之仇了。
毕竟相比于朱祁镇,带着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等全明星将领,都能够被瓦剌一帮无名之辈暴揍。
朱祁钰就带着于谦单核击退瓦剌。
以朱瞻基的能力,总不至于比朱祁钰还差吧?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缺名将。
朱瞻基时期有朱棣留下来的一堆靖难大将辅助,在边境暴揍蒙古人。
然而到了景泰年间,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子弟死伤惨重,到成化年间都没有恢复过来,非常缺能征善战的勋贵将领。
但还有个王越能用用。
何况朱瞻基本人也善于培养名将。
他登基后审视前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以此为镜鉴,主张在军事上储将、养士以及广储蓄。
所以只要让朱瞻基搞几年,应该就又能把大明的国力恢复过来。
之后朱元璋又安抚了朱祁钰两句,让他养好身体。
下午的时候小朱棣去了趟洪熙朝把小朱瞻基带过来,路上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
小朱瞻基得知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衰败,并没有感觉到沮丧,反而跃跃欲试,认为眼下的大明充满了挑战。
人一到百官顿时傻眼了。
又一个朱瞻基出来,不过倒是年轻十岁的朱瞻基。
现在他们终于相信太祖皇帝可以遨游时间长河,从上一年乃至下一秒随时随地把不同时间段的同一个人带到自己眼前。
这般神奇的能力,让百官叹为观止的同时,亦是对朱元璋充满了敬畏,对大明也同样充满了敬畏,再没有任何二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地窖里的朱元璋,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地窖里的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