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多月,英国也从本土和各殖民地调动了总人数接近十万人的军队前往葡萄牙支援。
为了提高葡萄牙共和政府以及共和党的那些士兵的抵抗斗志,同样也是让这些葡萄牙民众看到英国的强大,第一批由英国本土前往葡萄牙支援的军队到达里斯本的时候,英国方面并没有任何隐瞒自己军队行踪的计划。
事实也确实如同英国政府所预料的那样。英国军队的到来有效提高了共和党抵抗伊比利亚党进攻的斗志,也让不少的葡萄牙民众认为战火不久会波及到里斯本周边。
对于大部分葡萄牙民众来说,这场内战的输赢他们是不在乎的。但内战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这是葡萄牙人非常在乎的。
在一批又一批不断前来葡萄牙的英国军队的加持之下,前线的葡萄牙共和军队也终于稳定了下来,至少军心没有前几天那么混乱了。
在此之后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隔几天时间就有英国军队在里斯本登陆,然后投入到前线的作战当中。
这些军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白人,有黑人,也有来自亚洲的黄种人。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殖民的特色,殖民帝国能够有效利用自己殖民地内的多个种族,将他们都武装成自己的军队。
当然,军队的肤色都如此混乱,军队纪律和战斗力自然不能指望。
如果说英国本土的常备军队战斗力还算得上是中上水平的话,那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军队的战斗力,只能说是勉强有的水平。
这些殖民地军队相较于葡萄牙共和党军队的唯一优点,那就是英国军官可以肆无忌惮的处决这些土著士兵。
在相当严苛的督战队的要求之下,这些土著士兵只能奋不顾身的朝着敌人冲锋。他们一旦停止脚步,哪怕只是想停下歇一歇,都有可能会被后方的督战队当成逃兵。
在这个时代,相较于欧洲白人来说,这些殖民地的士兵本来就是没有人权的。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白人士兵可以享受到等同于英国本土军队的待遇,他们在11月份还收到了来自英国政府发放的冬季军装,为他们在战场上提供保暖。
除了军装之外,这些白人士兵的伙食也要比来自其他地区的有色人种士兵更好。白人士兵可以吃到白面包,有色人种的士兵就只能吃到黑面包。
白人士兵和有色人种的士兵除了待遇不同之外,他们在战场上的处境也是完全不同的。
英国士兵虽然总体战斗力比不上西班牙士兵,但努努力守住阵地还是没问题的。这些来自各殖民地的土著士兵就不同了,先不说能不能守住阵地,他们的伤亡是极其巨大的,平均每天的伤亡更是高达近两千人。
一个一万多人的殖民地师投入到战场,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完全丧失战斗力。这也让英国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殖民地军队到前线战场,通过让这些土著士兵不断的牺牲自己,才能勉强的守住前线的防御阵线。
虽然这会导致土著士兵承担大量的伤亡,但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只要本土军队的伤亡不大,那就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英国可是完全不缺土著士兵的。光是一个印度殖民地就能为英国提供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土著兵力,别说每天的伤亡只有一两千人了,哪怕土著每天的伤亡高达上万人,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也完全不会伤筋动骨。
还别说,在英国殖民地军队不计伤亡的防御之下,确实有效阻挡了西班牙军队的进攻。
虽然西班牙军队只是佯攻吸引英国的注意力,但前线西班牙军队的火力是做不了假的。在如此强大火力的轰炸之下,英国军队愣是牢牢的守住了新蒙特莫尔,让西班牙军队在长达数天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将前线推进哪怕一公里。
虽然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的军队伤亡人数并不少,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阻挡住西班牙军队的进攻,就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前线进攻不利对西班牙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同样也是一个好消息。
在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到前线战场的时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郊外,正在进行着一场振奋人心的战前动员。
参与进攻里斯本的几个师的士兵已经在马德里周边集结,他们即将乘坐火车一路南下安达卢西亚,然后在那里的港口乘坐船只,在海军的保护下一路北上前往里斯本,强行占领这座对葡萄牙人和英国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的城市。
既然是强行登陆,那也代表着这场战役肯定会产生大量的伤亡。这些军队甚至还要做好登陆失败的准备,或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要葬身里斯本和周边的海域。
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不管是西班牙政府还是这些参与任务的士兵,也都明白任务的艰巨。
对于卡洛来说,虽然自己可以接受西班牙士兵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但这不代表卡洛就对这些士兵英勇无畏的牺牲而无动于衷。
在这些士兵南下前往安达卢西亚之前,卡洛决定进行一次小型的动员仪式,顺带着让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英雄们明白,不管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他们都是西班牙的英雄。
参与动员仪式的只有这些军队的军官,普通士兵是没有办法参与的。毕竟西班牙为了进攻里斯本,动员了数万人的兵力,涉及了好几个师。
要是让这些士兵全部参与动员仪式的话,那场面就是大规模了,想要保密也会更加困难。
为了行动的保密,只能让这些军官们参与动员仪式,然后让这些军官将卡洛的承诺转达给所有士兵们。
所谓的动员仪式其实很简单,卡洛的讲话也非常简短。
卡洛先是肯定了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对西班牙的贡献,并且表示不管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所有参与战役的士兵都将得到一大笔奖励,战死的士兵同样也能得到奖励,并且政府所规定的抚恤金翻倍。
随后,卡洛又强调了进攻里斯本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卡洛承诺,如果能够成功攻克里斯本的话,卡洛将在马德里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并且亲自为这场登陆战中贡献比较杰出的军官和士兵颁发勋章,为他们授衔和赏赐奖励。
没有人能够拒绝让国王亲自给自己授勋,对于这些忠于王室的士兵们来说更是如此。
让国王陛下亲自给自己授予勋章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这种荣誉也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对这场登陆战不再恐惧,而是感到兴奋和激动。
死亡确实可怕,但如果自己的死能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一大笔收入的话,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况且此去也不是九死一生。登陆战只是会面临巨大的伤亡而已,但在西班牙出动数万精兵强将的前提之下,登陆战成功的概率还是极大的。
再加上有着海军的配合,如果能够成功攻克里斯本,对所有参与这场战役的士兵和军官们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和机遇。
不仅能够快速积攒功劳获得晋升,还能够获得包括资金,田地甚至爵位在内的一大批奖励,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实现阶级跃迁。
在种种奖励的加持之下,卡洛能够明显看到这些军官们的脸上已经展现出兴奋和激动的色彩。
明白这场动员已经起到效果,卡洛也不再犹豫,当即下达了进攻里斯本计划正式开始的命令。
进攻里斯本的计划在西班牙国防部被称为海啸计划。西班牙国防部将即将前往里斯本的士兵们比喻为海啸,希望这场海啸能够轻松地摧毁里斯本,并且一路向东,歼灭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的所有兵力。
如果能够一战而定乾坤的话,那么海啸计划不仅会让这些参与的军官和士兵获得一大笔功劳,同样也会让制定计划的国防部和参谋部获得巨大的功绩。
当然,最开始提出这份计划的卡洛,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过对卡洛来说已经无所谓了,自己已经是西班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这些功劳无非只能加强自己的名声而已。
和英国大不相同的是,西班牙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支持率是极高的。本来卡洛就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君主,再加上西班牙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极其优秀,这也让民众对于这场战争能够获得胜利的信心大幅度增加。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王室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丝毫的退缩,这也让民众看到了与之前的王室截然不同的表现。
卡洛年龄比较小的两个儿子,马丁和亚历山大都参与了这场战争。年龄比较大的马丁在陆军服役,担任第三炮兵师师长的职位,皇家陆军少将军衔,即将参与对里斯本的登陆战。
年龄比较小的亚历山大在海军服役,目前已经是西班牙第一艘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的副舰长,皇家海军上校军衔。
两位王子亲自参与战争对西班牙民众来说也不是什么陌生的新闻,既然王室都丝毫不惧怕这场战争,那民众们凭什么惧怕这场战争呢?
也正是两位王子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大幅度地提高了西班牙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也就是西班牙还没有开启全国总动员,要不然在西班牙各城市的征兵处,随时就能看到西班牙民众踊跃报名参军的火热场景。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爆发到现在,各城市已经爆发了多次游行。
民众们游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求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动员,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报名参军为国报效了。
可惜的是,这场战争直到现在为止,规模也实在有限。虽然英国和西班牙都是铁了心要打这场战争,但两个超级列强的战争是相当克制的,英国和西班牙都有心想要让这场战争保持在葡萄牙内战的水平,而不是上升到英国和西班牙的全面战争。
这也是战争发展到现在,两国的战场都只停留在葡萄牙本土,并没有扩大到各国本土和殖民地的原因。
毕竟不管是西班牙还是英国都清楚,战火一旦波及到自己的本土,产生的影响可就不是投入点人力和资金能比的了。
将战争规模局限在葡萄牙内战的水平,就算这场战争失败了,对英国和西班牙来说,也不过只是受轻伤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级别。
如果英国战败了,无非就是完全丧失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但英国仍然掌控苏伊士运河,只要埃及殖民地仍在,英国对地中海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而且英国一直担心的俄国的威胁,也大多体现在更加靠近苏伊士运河的东亚和中亚。
俄国海军虽然可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但他们仍然需要绕行整个非洲才能到达中亚和东亚,这对英国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且一旦西班牙获得胜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可就不会那么友好了。一个都能够打败英国的国家,对法国来说真的没有威胁吗?
特别是在西班牙掌控了伊比利亚半岛局势,收复了直布罗陀的前提下。这将代表着西班牙完全掌控直布罗陀海峡,法国的地中海舰队想要进入大西洋,可就得看西班牙人的脸色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英国方面也没有任何扩大战争规模的举动。他们频繁地向葡萄牙调动军队实际上也是在向西班牙政府透露消息,表明自己无意对西班牙的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民众们报名参军不成,只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政府和王室表达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在战争爆发的这几个月里,西班牙民众已经接连不断地向政府捐赠了高达数千万比塞塔的资金和物资。
这种捐赠行为并不只体现在个人的身上,还体现在一些企业的身上。
有不少的私人企业向政府捐赠了大批的物资,包括服装,靴子,面粉等等。
这些私人企业展现了自己的爱国之心,王室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光是王室控股的皇家奔驰汽车公司,就向政府捐赠了上百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提供给军队使用。
一些成规模的汽车运输公司还表示,只要政府需要,可以免费为政府运输兵力和物资。
只不过以西班牙本土的运输条件已经完全足够前线军队的补给了,这些运输公司也只能无奈作罢。
从这些方面就能看出西班牙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支持,不是混乱的英国政府能比的。
一个由国王掌控权力的政府体制的好处也就体现了出来。在战争爆发这种重要时刻,西班牙全国上下就只有一种思想,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愿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支持,这在英国政府是完全看不到的。
光从这样的民众支持度也能看出,西班牙赢得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获胜自然也是必然的。
为了提高葡萄牙共和政府以及共和党的那些士兵的抵抗斗志,同样也是让这些葡萄牙民众看到英国的强大,第一批由英国本土前往葡萄牙支援的军队到达里斯本的时候,英国方面并没有任何隐瞒自己军队行踪的计划。
事实也确实如同英国政府所预料的那样。英国军队的到来有效提高了共和党抵抗伊比利亚党进攻的斗志,也让不少的葡萄牙民众认为战火不久会波及到里斯本周边。
对于大部分葡萄牙民众来说,这场内战的输赢他们是不在乎的。但内战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这是葡萄牙人非常在乎的。
在一批又一批不断前来葡萄牙的英国军队的加持之下,前线的葡萄牙共和军队也终于稳定了下来,至少军心没有前几天那么混乱了。
在此之后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隔几天时间就有英国军队在里斯本登陆,然后投入到前线的作战当中。
这些军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白人,有黑人,也有来自亚洲的黄种人。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殖民的特色,殖民帝国能够有效利用自己殖民地内的多个种族,将他们都武装成自己的军队。
当然,军队的肤色都如此混乱,军队纪律和战斗力自然不能指望。
如果说英国本土的常备军队战斗力还算得上是中上水平的话,那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军队的战斗力,只能说是勉强有的水平。
这些殖民地军队相较于葡萄牙共和党军队的唯一优点,那就是英国军官可以肆无忌惮的处决这些土著士兵。
在相当严苛的督战队的要求之下,这些土著士兵只能奋不顾身的朝着敌人冲锋。他们一旦停止脚步,哪怕只是想停下歇一歇,都有可能会被后方的督战队当成逃兵。
在这个时代,相较于欧洲白人来说,这些殖民地的士兵本来就是没有人权的。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白人士兵可以享受到等同于英国本土军队的待遇,他们在11月份还收到了来自英国政府发放的冬季军装,为他们在战场上提供保暖。
除了军装之外,这些白人士兵的伙食也要比来自其他地区的有色人种士兵更好。白人士兵可以吃到白面包,有色人种的士兵就只能吃到黑面包。
白人士兵和有色人种的士兵除了待遇不同之外,他们在战场上的处境也是完全不同的。
英国士兵虽然总体战斗力比不上西班牙士兵,但努努力守住阵地还是没问题的。这些来自各殖民地的土著士兵就不同了,先不说能不能守住阵地,他们的伤亡是极其巨大的,平均每天的伤亡更是高达近两千人。
一个一万多人的殖民地师投入到战场,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完全丧失战斗力。这也让英国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殖民地军队到前线战场,通过让这些土著士兵不断的牺牲自己,才能勉强的守住前线的防御阵线。
虽然这会导致土著士兵承担大量的伤亡,但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只要本土军队的伤亡不大,那就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英国可是完全不缺土著士兵的。光是一个印度殖民地就能为英国提供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土著兵力,别说每天的伤亡只有一两千人了,哪怕土著每天的伤亡高达上万人,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也完全不会伤筋动骨。
还别说,在英国殖民地军队不计伤亡的防御之下,确实有效阻挡了西班牙军队的进攻。
虽然西班牙军队只是佯攻吸引英国的注意力,但前线西班牙军队的火力是做不了假的。在如此强大火力的轰炸之下,英国军队愣是牢牢的守住了新蒙特莫尔,让西班牙军队在长达数天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将前线推进哪怕一公里。
虽然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的军队伤亡人数并不少,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阻挡住西班牙军队的进攻,就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前线进攻不利对西班牙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同样也是一个好消息。
在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到前线战场的时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郊外,正在进行着一场振奋人心的战前动员。
参与进攻里斯本的几个师的士兵已经在马德里周边集结,他们即将乘坐火车一路南下安达卢西亚,然后在那里的港口乘坐船只,在海军的保护下一路北上前往里斯本,强行占领这座对葡萄牙人和英国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的城市。
既然是强行登陆,那也代表着这场战役肯定会产生大量的伤亡。这些军队甚至还要做好登陆失败的准备,或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要葬身里斯本和周边的海域。
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不管是西班牙政府还是这些参与任务的士兵,也都明白任务的艰巨。
对于卡洛来说,虽然自己可以接受西班牙士兵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但这不代表卡洛就对这些士兵英勇无畏的牺牲而无动于衷。
在这些士兵南下前往安达卢西亚之前,卡洛决定进行一次小型的动员仪式,顺带着让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英雄们明白,不管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他们都是西班牙的英雄。
参与动员仪式的只有这些军队的军官,普通士兵是没有办法参与的。毕竟西班牙为了进攻里斯本,动员了数万人的兵力,涉及了好几个师。
要是让这些士兵全部参与动员仪式的话,那场面就是大规模了,想要保密也会更加困难。
为了行动的保密,只能让这些军官们参与动员仪式,然后让这些军官将卡洛的承诺转达给所有士兵们。
所谓的动员仪式其实很简单,卡洛的讲话也非常简短。
卡洛先是肯定了这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对西班牙的贡献,并且表示不管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所有参与战役的士兵都将得到一大笔奖励,战死的士兵同样也能得到奖励,并且政府所规定的抚恤金翻倍。
随后,卡洛又强调了进攻里斯本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卡洛承诺,如果能够成功攻克里斯本的话,卡洛将在马德里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并且亲自为这场登陆战中贡献比较杰出的军官和士兵颁发勋章,为他们授衔和赏赐奖励。
没有人能够拒绝让国王亲自给自己授勋,对于这些忠于王室的士兵们来说更是如此。
让国王陛下亲自给自己授予勋章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这种荣誉也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对这场登陆战不再恐惧,而是感到兴奋和激动。
死亡确实可怕,但如果自己的死能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一大笔收入的话,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况且此去也不是九死一生。登陆战只是会面临巨大的伤亡而已,但在西班牙出动数万精兵强将的前提之下,登陆战成功的概率还是极大的。
再加上有着海军的配合,如果能够成功攻克里斯本,对所有参与这场战役的士兵和军官们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和机遇。
不仅能够快速积攒功劳获得晋升,还能够获得包括资金,田地甚至爵位在内的一大批奖励,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实现阶级跃迁。
在种种奖励的加持之下,卡洛能够明显看到这些军官们的脸上已经展现出兴奋和激动的色彩。
明白这场动员已经起到效果,卡洛也不再犹豫,当即下达了进攻里斯本计划正式开始的命令。
进攻里斯本的计划在西班牙国防部被称为海啸计划。西班牙国防部将即将前往里斯本的士兵们比喻为海啸,希望这场海啸能够轻松地摧毁里斯本,并且一路向东,歼灭英国和葡萄牙共和国的所有兵力。
如果能够一战而定乾坤的话,那么海啸计划不仅会让这些参与的军官和士兵获得一大笔功劳,同样也会让制定计划的国防部和参谋部获得巨大的功绩。
当然,最开始提出这份计划的卡洛,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过对卡洛来说已经无所谓了,自己已经是西班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这些功劳无非只能加强自己的名声而已。
和英国大不相同的是,西班牙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支持率是极高的。本来卡洛就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君主,再加上西班牙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极其优秀,这也让民众对于这场战争能够获得胜利的信心大幅度增加。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王室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丝毫的退缩,这也让民众看到了与之前的王室截然不同的表现。
卡洛年龄比较小的两个儿子,马丁和亚历山大都参与了这场战争。年龄比较大的马丁在陆军服役,担任第三炮兵师师长的职位,皇家陆军少将军衔,即将参与对里斯本的登陆战。
年龄比较小的亚历山大在海军服役,目前已经是西班牙第一艘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的副舰长,皇家海军上校军衔。
两位王子亲自参与战争对西班牙民众来说也不是什么陌生的新闻,既然王室都丝毫不惧怕这场战争,那民众们凭什么惧怕这场战争呢?
也正是两位王子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大幅度地提高了西班牙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也就是西班牙还没有开启全国总动员,要不然在西班牙各城市的征兵处,随时就能看到西班牙民众踊跃报名参军的火热场景。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爆发到现在,各城市已经爆发了多次游行。
民众们游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求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动员,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报名参军为国报效了。
可惜的是,这场战争直到现在为止,规模也实在有限。虽然英国和西班牙都是铁了心要打这场战争,但两个超级列强的战争是相当克制的,英国和西班牙都有心想要让这场战争保持在葡萄牙内战的水平,而不是上升到英国和西班牙的全面战争。
这也是战争发展到现在,两国的战场都只停留在葡萄牙本土,并没有扩大到各国本土和殖民地的原因。
毕竟不管是西班牙还是英国都清楚,战火一旦波及到自己的本土,产生的影响可就不是投入点人力和资金能比的了。
将战争规模局限在葡萄牙内战的水平,就算这场战争失败了,对英国和西班牙来说,也不过只是受轻伤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级别。
如果英国战败了,无非就是完全丧失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但英国仍然掌控苏伊士运河,只要埃及殖民地仍在,英国对地中海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而且英国一直担心的俄国的威胁,也大多体现在更加靠近苏伊士运河的东亚和中亚。
俄国海军虽然可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但他们仍然需要绕行整个非洲才能到达中亚和东亚,这对英国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且一旦西班牙获得胜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可就不会那么友好了。一个都能够打败英国的国家,对法国来说真的没有威胁吗?
特别是在西班牙掌控了伊比利亚半岛局势,收复了直布罗陀的前提下。这将代表着西班牙完全掌控直布罗陀海峡,法国的地中海舰队想要进入大西洋,可就得看西班牙人的脸色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英国方面也没有任何扩大战争规模的举动。他们频繁地向葡萄牙调动军队实际上也是在向西班牙政府透露消息,表明自己无意对西班牙的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民众们报名参军不成,只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政府和王室表达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在战争爆发的这几个月里,西班牙民众已经接连不断地向政府捐赠了高达数千万比塞塔的资金和物资。
这种捐赠行为并不只体现在个人的身上,还体现在一些企业的身上。
有不少的私人企业向政府捐赠了大批的物资,包括服装,靴子,面粉等等。
这些私人企业展现了自己的爱国之心,王室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光是王室控股的皇家奔驰汽车公司,就向政府捐赠了上百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提供给军队使用。
一些成规模的汽车运输公司还表示,只要政府需要,可以免费为政府运输兵力和物资。
只不过以西班牙本土的运输条件已经完全足够前线军队的补给了,这些运输公司也只能无奈作罢。
从这些方面就能看出西班牙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支持,不是混乱的英国政府能比的。
一个由国王掌控权力的政府体制的好处也就体现了出来。在战争爆发这种重要时刻,西班牙全国上下就只有一种思想,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愿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支持,这在英国政府是完全看不到的。
光从这样的民众支持度也能看出,西班牙赢得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获胜自然也是必然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