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第二百三十章 尝试

小说:帝国风云 作者:操日本 更新时间:2024-08-20 11:17:3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早在七零年代,中国空军就提出研制

  在最初的方案中,新式轰炸机要求具备二点五马赫的最高飞行速度与二万四千米的最大飞行高度,载弹量则降低到了二十吨,最大载油量时的作战半径则缩短到了七千公里,并且不要求配备自卫武器。

  很明显,这是一种高空高速轰炸机。

  整个七零年代,中国空军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大量资金,只是大多用来解决技术问题。

  说白了,能够达到这些性能的轰炸机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出来后空军买不起。

  按照当时的估计,如果在速度与高度性能达到空军的指标,再把载弹量与航程指标降低一些,轰炸机的起飞重量都将超过三百吨,需要配备六台以上的大推力发动机,单价绝对不会低于五亿华元。

  显然,空军肯定买不起这么昂贵的轰炸机。

  要知道,在一九七八年动工建造的“李向龙”号核动力超级航母,算上均摊的研制与设计费用,造价也不过二十四亿华元。也就是说,建造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十万吨的超级航母的费用,仅够用来购买五架轰炸机。中国海军财大气粗,在接下来的三十年内,也只采购了十艘“李向龙”级超级航母,而中国空军如果用新式轰炸机替换

  毫无疑问,中国空军根本买不起这种昂贵的轰炸机。

  受此影响,在七零年代末,中国空军被迫放弃了新式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转而对已有的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进。

  到了八零年代,随着顾祝同担任国防部长。空军的战略轰炸机项目重新启动。

  虽然技术有所进步,但是并不足以在具备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研制出能够完全达到空军提出的性能指标的轰炸机。

  结果就是,空军不得不降低性能指标。

  在一九八一年,空军提出的新一代轰炸机的性能已经大幅度降低,比如最高飞行速度只需要达到两马赫,最高飞行高度不超过一万八千米,最大载弹量提高到三十吨,而最大作战半径依然是七千公里。

  虽然载弹量有所提升,但是速度与高度性能指标的降低。大幅度降低了研制难度。

  当然,也等同于降低了研制与生产经费。

  只是,仅仅一年之后,中国空军调整了轰炸机的性能指标。

  主要就是。在以防空导弹为核心的防空系统面前。速度与高度已经不再是轰炸机的主要突防手段。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装备的远程防空导弹的射高接近三十公里,速度超过了六马赫。显然。以当时的技术力量,根本造不出比防空导弹飞得更快与更高的轰炸机,而且造出来也买不起。再说了,如果技术取得进步,让轰炸机能够飞得更快与飞得更高,也同样能够赋予防空导弹更强的性能。也就是说。轰炸机在速度与高度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同时代的防空导弹。

  显然。继续重视速度与高度,已经不合时宜了。

  相反,降低飞行高度,成为轰炸机新的性能取向。

  这就是,任何一种部署在地面上的防空雷达都有探测盲区,很难发现超低空目标,因此轰炸机从超低空突防是突破防空系统的有效办法之一。虽然预警机已经大量服役,但是预警机在当时还是一种战术性武器装备,战略价值极为有限,而且在全面战争中,预警机的生存能力备受质疑。

  更重要的是,在高空高速这条路被堵死之后,超低空成为轰炸机仅有的生存空间。

  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机项目的性能指标做出了重大调整,即以突出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性能为主,不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

  当时,中国空军明确提出,参与竞标的企业,最好能在两年之内拿出样机。

  原因很简单,新式轰炸机必须在一九八四年首飞,才有望在一九八六年定型,而推移期。如果新式轰炸机不能在此之前定型,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将遭受重创。

  问题是,要让航空企业在两年内完成设计与样机制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参与竞标的四家航空企业全部选择在原有方案上进行改进,而最终获得了工程阶段合同的两家航空企业拿出的样机,也是在一九七四年方案、也就是高空高速方案上改进而来的。

  最终,中国空军选择了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设计,并且授予其制造十三架测试样机的制造合同。

  这种后来被命名为比如,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与t型尾翼的翼面布局,机身责采用了升力体结构与翼身融合设计,除了机首与尾撑部分之外,弹舱、油舱、起落架舱都设在宽大的机身里面,四台发动机则以两台一组的方式吊挂在翼根下方。

  这一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

  在确保了两个标准尺寸的弹舱之外,设在机翼与垂直尾翼内的油箱,机内油箱的总载油量高达一百三十四吨,使其具备了在载弹二十二吨时拥有七千公里的作战半径。

  要知道,这是采用超低空突防时的作战半径,如果全程高空飞行,即便在载弹三十吨时也能达到七千五百公里。在载弹二十二吨的时候,。

  相对而言,

  按照空军的要求,弹舱内挂在六十枚五百公斤级炸弹。如果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标准配制是二十四枚射程为五百公里的中程空射巡航导弹,此时的载弹量为二十二吨。如果携带十二枚射程为一千八百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载弹量则为十五吨。

  只不过,这绝不是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空军就明确要求,携带常规武器执行轰炸任务的能力,所以除了两个内部弹舱之外,个外挂点,而且全部是复合型的重载外挂点。极限情况下,这个时候,如果弹舱内挂的也是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其载弹总量高达六十六吨!

  也就是说,

  如此强悍的载弹能力,意味着

  事实上,为了达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性能指标,低空高速飞行时的震动与冲击。

  显然,在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等性能上,五马赫,而且只有在轻载时才能达到,而其海平面上的最大飞行速度却有零点九五马赫,不亚于当时任何一种战斗机。在最大升限上,一百米的高度上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而且为其配备的地形跟踪与测绘雷达,使其能够在这个高度上自动飞行。

  总而言之,是高空性能。

  从某种意义上降,却并没有被空军当成一种完美的轰炸机。

  主要就是,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生存能力肯定不会强到哪里去。

  当时,中国空军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这就是,如果爆发全面战争,进行报复性战略打击,而其主要武器肯定都是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因此轰炸机不需要直接面对敌国的防空系统,也就不存在突防的问题,而的效费比未必比争,等到轰炸机上场的时候,战术航空兵已经摧毁了敌人的防空系统,轰炸机同样不存在进行突防的问题,而必超过了

  那么,中国空军有什么理由花费大量经费来购买一种作战效能并没有本质性提高的轰炸机来取代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已经算得上是得心应手的

  要知道,更换轰炸机群至少要花掉上千亿华元。

  可以说,当时中国空军找不出一个可以购买正当理由。

  也许,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中国空军在轰炸机的研制上投资太多,而且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完成了验收,总得采购一些来维持轰炸机的生产能力吧。

  结果就是,直到一九八八年,中国国民议会才批准了采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风云,帝国风云最新章节,帝国风云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