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系列量子模拟计算机软件研究中心时时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里也有着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十台量子模拟工程样机中的一半。
新的量子模拟工程样机要比经典的电子计算机大了两圈。
大概有半个单筒洗衣机那么大。整个机箱是透明的,不过里面能看到的部分不多。
机器运行的时候,透过玻璃只能看到里面两个类似光盘的东西在飞快转动,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但偶尔还是会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不过这些细节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工程机外观跟噪声都是次要的。
真正要发售的时候,要求会更高。
而且因为不支持DIY,所以面板也将是不可拆卸的。密封性也能做的更好。
至于散热这块,整体设计采用了浸没式液态散热系统跟拓扑声子晶体散热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这也是这款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毕竟光是这套散热系统的研发费用就高达十多个亿。
机箱外接设备接口都直接放在了侧面,显示卡外接的接口有八个。直接连接了八台显示器,正同步运行八个不同的程序。
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其他连接在工程机上的设备上监控以及记录着样机的运行状态。
杜凯就是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
不过相对于其他研究员,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新的工程样机做各种上面安排好的计算项目,并记录硬件状态跟运算结果。
虽然接触新式电脑的机会很多,但可惜的是导师还没让他参加软硬件开发工作。这也让杜凯感觉有些无聊,以及羡慕……
比如他好几位师兄,都已经能介入到开发工作中去。比如量子硬件映射优化,混合计算架构开发,量子软件栈的构建等等……
很显然做开发工作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而且赚的更多。
虽然还在博士阶段,但他的师兄们一年都到手好几十万,还能发文章。
至于他……其实也是能发文章的,而且说不定还能抢手,但不能发!因为所有的实验室结果都是涉密的。
就好像他正在做的是系统级联调测试。
主要就是运行量子霸权基准测试套件的同时执行长时间连续退火压力测试,顺便记录下量子遂穿效应引发的异常干涉图谱。
他做出的结果会反馈给研究中心的开发部门去做针对性的修改。
日子过得很无聊。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虽然钱少,但事情也要少的多。也没那么大的压力。
比如做测试的时候不需要一直盯着,看看书,玩玩游戏什么的也没人管。也不需要像开发部那边一样,动不动就要加班。
而且一线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定义量子计算的边界。
杜凯觉得没人比他们这些一线测试人员更了解如何使用量子操作系统。
毕竟他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似乎什么都不需要深入研究,但是整个量子模拟计算过程的方方面面又都要了解那么一点点。
属于全才无疑。
而且虽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得守着这几台电脑,但也不会太孤单,没事儿还能跟电脑们聊聊天。
甚至这也可以归类为测试工作之一,太极系列电脑本就配备了智能语音助手功能。
哪怕是入门级的太极-启元,都搭配了完整版的智能语音助手功能。
正好视频刷的眼睛累了,杜凯便随手放下手机,靠在实验室的人工智能椅上,瞟了眼正在运行的程序,突然感觉哪里什么不对。
程序似乎运行都是正常的……
正觉得自己疑神疑鬼的,一侧头杜凯看到了系统运行时间,43:17:21,然后快速反应了过来。
上次更新之后竟然已经运行了快两天都没有主动报错了……
杜凯下意识的挠了挠头,然后开口叫了句:“包子。”
“小杜,你好,有什么事吗?”
包子是杜凯专门给这台电脑语音助手取的名字,至于小杜,也是他让这台电脑这么称呼自己的。
虽然测试人员需要二十四小时值班,所以总计有三个人,但不要紧。
这台工程机的语音助手支持多人绑定语音系统。
换言之,它支持识别多个使用者,并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来绑定不同的称呼。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台电脑的语音助手支持取不同的名字,然后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名字唤醒,并进入不同的系统界面。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不同人使用同一台电脑的隐私的同时,也能让用户在互动时更具个性化。
比如杜凯就喜欢这台电脑直接称呼他为小杜,这样偶尔无聊跟电脑聊天的时候就能显得很亲切。
他一个同事性子属于那种比较搞怪的,就会让喜欢这台电脑称呼其为皇上……
“你竟然已经连续运行43个小时没有出错了,我怀疑你偷懒了。”
“小杜,我没有偷懒,所有的运算过程都已经备份,是否需要调取查阅?”
“嗯,包子,调取数据采集卡的时序。”
“好的,小杜,采集卡时序将在一号屏为您展示。”
很快第一个屏幕正在运行的计算窗口最小化,数据采集卡的详细数据都被展示了出来。
杜凯将手放到了鼠标上,开始仔细查阅。
似乎不是运气,根据数据卡采集的后台数据显示,系统运转的的确很正常。
这个发现也让杜凯兴奋起来。毕竟这还是第一次系统能顺利运行这么久没出现重大逻辑错误导致系统卡顿跟重启的。
这让他想到了那天他快下班的时候,师兄跑来做更新时,神秘兮兮的跟他说这次有重大更新,说不定能有惊喜时的样子。
说实话,他当时是不太相信的。
因为这种话说的太多了。每次都是有重大更新,能解决一堆的问题。
问题的确解决了不少,但之前最长的高负荷正常运行也才二十个小时。
而且很多时候重大更新是要拆机箱的。上次的更新甚至连机箱都没拆……
“包子,执行交叉熵基准测试。”
“好的,小杜,交叉熵基准测试程序已启动。”
交叉熵基准测试包含很多层面,不过电脑里的测试软件主要是通过对比N个量子比特电路的实际输出分布与理想模拟分布的计算交叉差异度。
简单来说就是评估量子处理器性能的运行状态。
能够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连续运行四十多个小时不报错的同时量子处理器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那的确是有重大突破了。
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只拿这台电脑玩玩游戏,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就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只要不涉及到高复杂度的量子运算,系统跟硬件的稳定性,都已经做到了跟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没什么两样。
而且还要更为智能。毕竟没有负担的新操作系统代码非常精简,可不像那些代码屎山。可以毫无负担的接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
再加上量子运算本就更为契合高级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所以在人工智能这块能够吊打普通的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这还不够,如果不能执行高负载的量子任务,那就完全没有性价比。
毕竟只是完成简单的任务,其实这台电脑对比经典计算机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还缺少成熟的生态应用支持。
如果没有建立成熟的特殊量子任务优势,就很难快速建立能够循环的生态系统。
毕竟网页渲染速度是Chrome V8引擎的1.2倍,视频解码功耗能降低30%这种数据虽然可以拿去宣传,但普通用户只使用过程中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但如果告诉用户,这台电脑能通过语音描述就能在几分钟内做出符合场景描述的三维建模,那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能真切感受到各方面的先进之处。这才能让大家愿意花钱购买,才能把研发成本赚回来。
毕竟这玩意的定价可不便宜。五万多就这么一个机箱,不包含任何外设设备。
其实在杜凯看来,这东西现在就做成面向全民的通用消费品本来就属于浪费。
如果他能掌控量子联盟,肯定是要研发专用的大型量子模拟计算机。就卖给那些科研跟金融领域的有钱公司。
比如卖给做医药行业的公司做药物分子筛选;卖给金融公司做量化跟安全防护;卖给诸如企鹅、有为、微软、谷歌这样的云服务商,搭建专门的超级量子云服务器……
不但能卖的更贵,还能省下数倍的前期工作。毕竟直接面向消费者,要解决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很多时候设计电脑的人都根本想象不到一台电脑到了普通人手上能被玩出多少种花样。
当然,杜凯也不是反对量子模拟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先占领了专用市场,完成了技术积累之后,再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研究。
他甚至就这个问题在一次聚餐上,专门请教过他的导师王星遥。得到的答案让他真正开始崇拜乔喻了。
“你以为当时为什么会有那场量子模拟计算的直播?为什么乔院士又一定要上马这个项目?就是因为当年微软把乔喻院士给惹火了。
所以如果像你说的,先做B端的大型模拟量子计算机,的确省事的多。甚至量子模拟技术标准联盟都不用建了。但没法出气啊!
现在量子技术标准联盟组建,开始研发通用量子模拟计算机跟系统,你猜对面急不急?我跟你讲,对面都急疯了。股价一直跌啊!”
这么说杜凯就懂了。
这是乔院士为了要冲微软出口气啊!
只能说快意恩仇,还有才任性。显然有才是最关键的,毕竟任性还能有人支持,哪怕是数千亿的投入,无才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人生让人向往。
只有搞科研的才知道,想拉到资金支持做项目有多难。
虽然杜凯只是个博士,还没有到需要自己去找项目的阶段,但他读硕士的阶段亲眼见过当时的导师为了拉项目能有多卑微。
堂堂硕导啊,也能让甲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有时候杜凯都为导师觉得心酸。
再看看人家乔院士拉项目有多简单,恨不得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有人排着队挥着钞票想要投资,哪怕是为了给自己出口气。
这对比过于强烈,让杜凯只觉得搞科研的大丈夫当如是。
不过此刻的杜凯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包子的自检过程中去。
人一旦全神贯注的做某件事,时间也总是过得特别快。
没一会就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果不是随意丢在旁边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他都没注意到都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看了眼来电显示之后,杜凯便立刻接了电话,都不等对面张嘴,便兴奋的说道:“老板捷报,前天周师兄也不知道来更新了什么东西,这两天三号机高负载运行出奇的稳定。
我正在做基准测试,在高模态开启了动态秩学习的情况之下,压缩率跟纠缠保真度都没有明显的下沉。系统运行依然保持稳定,而且是连续两天都能保证稳定。”
显然这个消息让对面的王星遥颇为意外,直接反问道:“哦?这么神的?”
“是啊,老板,真就是这么神奇,不信你可以亲自来看看。”杜凯立刻说道。
“哦,对了,给你打电话就是要跟你说这个事。下午我会跟乔院士一起去研究中心。几个实验室都会去一趟。
你一定要把你负责的实验室这段时间,尤其是周师兄做过更新之后的所有测试报告都准备好。”
听到这话,杜凯莫名的激动起来。
他负责这项工作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年多了,还真没在实验室里见过乔喻。
到不是说乔喻从来没过实验室这边,只是来得很少,杜凯听说是来过两次,只是很不幸他恰好都错过了,主要是都没提前通知他。
这次可算是能见到真人了。
“放心吧,老板,所有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乔院士来了。对了,能不能透露一下,乔院士怎么突然要来实验室啊?”
“你猜为什么这次更新之后,一次性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猜到了应该就明白了。”
杜凯瞬间恍然……
他就说嘛……
真不是他小看自家师兄弟,他们就没那个能力嘛!
(本章完)
这里也有着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十台量子模拟工程样机中的一半。
新的量子模拟工程样机要比经典的电子计算机大了两圈。
大概有半个单筒洗衣机那么大。整个机箱是透明的,不过里面能看到的部分不多。
机器运行的时候,透过玻璃只能看到里面两个类似光盘的东西在飞快转动,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但偶尔还是会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不过这些细节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工程机外观跟噪声都是次要的。
真正要发售的时候,要求会更高。
而且因为不支持DIY,所以面板也将是不可拆卸的。密封性也能做的更好。
至于散热这块,整体设计采用了浸没式液态散热系统跟拓扑声子晶体散热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这也是这款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毕竟光是这套散热系统的研发费用就高达十多个亿。
机箱外接设备接口都直接放在了侧面,显示卡外接的接口有八个。直接连接了八台显示器,正同步运行八个不同的程序。
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通过其他连接在工程机上的设备上监控以及记录着样机的运行状态。
杜凯就是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
不过相对于其他研究员,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新的工程样机做各种上面安排好的计算项目,并记录硬件状态跟运算结果。
虽然接触新式电脑的机会很多,但可惜的是导师还没让他参加软硬件开发工作。这也让杜凯感觉有些无聊,以及羡慕……
比如他好几位师兄,都已经能介入到开发工作中去。比如量子硬件映射优化,混合计算架构开发,量子软件栈的构建等等……
很显然做开发工作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而且赚的更多。
虽然还在博士阶段,但他的师兄们一年都到手好几十万,还能发文章。
至于他……其实也是能发文章的,而且说不定还能抢手,但不能发!因为所有的实验室结果都是涉密的。
就好像他正在做的是系统级联调测试。
主要就是运行量子霸权基准测试套件的同时执行长时间连续退火压力测试,顺便记录下量子遂穿效应引发的异常干涉图谱。
他做出的结果会反馈给研究中心的开发部门去做针对性的修改。
日子过得很无聊。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虽然钱少,但事情也要少的多。也没那么大的压力。
比如做测试的时候不需要一直盯着,看看书,玩玩游戏什么的也没人管。也不需要像开发部那边一样,动不动就要加班。
而且一线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能定义量子计算的边界。
杜凯觉得没人比他们这些一线测试人员更了解如何使用量子操作系统。
毕竟他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似乎什么都不需要深入研究,但是整个量子模拟计算过程的方方面面又都要了解那么一点点。
属于全才无疑。
而且虽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得守着这几台电脑,但也不会太孤单,没事儿还能跟电脑们聊聊天。
甚至这也可以归类为测试工作之一,太极系列电脑本就配备了智能语音助手功能。
哪怕是入门级的太极-启元,都搭配了完整版的智能语音助手功能。
正好视频刷的眼睛累了,杜凯便随手放下手机,靠在实验室的人工智能椅上,瞟了眼正在运行的程序,突然感觉哪里什么不对。
程序似乎运行都是正常的……
正觉得自己疑神疑鬼的,一侧头杜凯看到了系统运行时间,43:17:21,然后快速反应了过来。
上次更新之后竟然已经运行了快两天都没有主动报错了……
杜凯下意识的挠了挠头,然后开口叫了句:“包子。”
“小杜,你好,有什么事吗?”
包子是杜凯专门给这台电脑语音助手取的名字,至于小杜,也是他让这台电脑这么称呼自己的。
虽然测试人员需要二十四小时值班,所以总计有三个人,但不要紧。
这台工程机的语音助手支持多人绑定语音系统。
换言之,它支持识别多个使用者,并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来绑定不同的称呼。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台电脑的语音助手支持取不同的名字,然后由特定的人用特定的名字唤醒,并进入不同的系统界面。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不同人使用同一台电脑的隐私的同时,也能让用户在互动时更具个性化。
比如杜凯就喜欢这台电脑直接称呼他为小杜,这样偶尔无聊跟电脑聊天的时候就能显得很亲切。
他一个同事性子属于那种比较搞怪的,就会让喜欢这台电脑称呼其为皇上……
“你竟然已经连续运行43个小时没有出错了,我怀疑你偷懒了。”
“小杜,我没有偷懒,所有的运算过程都已经备份,是否需要调取查阅?”
“嗯,包子,调取数据采集卡的时序。”
“好的,小杜,采集卡时序将在一号屏为您展示。”
很快第一个屏幕正在运行的计算窗口最小化,数据采集卡的详细数据都被展示了出来。
杜凯将手放到了鼠标上,开始仔细查阅。
似乎不是运气,根据数据卡采集的后台数据显示,系统运转的的确很正常。
这个发现也让杜凯兴奋起来。毕竟这还是第一次系统能顺利运行这么久没出现重大逻辑错误导致系统卡顿跟重启的。
这让他想到了那天他快下班的时候,师兄跑来做更新时,神秘兮兮的跟他说这次有重大更新,说不定能有惊喜时的样子。
说实话,他当时是不太相信的。
因为这种话说的太多了。每次都是有重大更新,能解决一堆的问题。
问题的确解决了不少,但之前最长的高负荷正常运行也才二十个小时。
而且很多时候重大更新是要拆机箱的。上次的更新甚至连机箱都没拆……
“包子,执行交叉熵基准测试。”
“好的,小杜,交叉熵基准测试程序已启动。”
交叉熵基准测试包含很多层面,不过电脑里的测试软件主要是通过对比N个量子比特电路的实际输出分布与理想模拟分布的计算交叉差异度。
简单来说就是评估量子处理器性能的运行状态。
能够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连续运行四十多个小时不报错的同时量子处理器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那的确是有重大突破了。
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只拿这台电脑玩玩游戏,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就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只要不涉及到高复杂度的量子运算,系统跟硬件的稳定性,都已经做到了跟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没什么两样。
而且还要更为智能。毕竟没有负担的新操作系统代码非常精简,可不像那些代码屎山。可以毫无负担的接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
再加上量子运算本就更为契合高级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所以在人工智能这块能够吊打普通的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这还不够,如果不能执行高负载的量子任务,那就完全没有性价比。
毕竟只是完成简单的任务,其实这台电脑对比经典计算机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还缺少成熟的生态应用支持。
如果没有建立成熟的特殊量子任务优势,就很难快速建立能够循环的生态系统。
毕竟网页渲染速度是Chrome V8引擎的1.2倍,视频解码功耗能降低30%这种数据虽然可以拿去宣传,但普通用户只使用过程中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但如果告诉用户,这台电脑能通过语音描述就能在几分钟内做出符合场景描述的三维建模,那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能真切感受到各方面的先进之处。这才能让大家愿意花钱购买,才能把研发成本赚回来。
毕竟这玩意的定价可不便宜。五万多就这么一个机箱,不包含任何外设设备。
其实在杜凯看来,这东西现在就做成面向全民的通用消费品本来就属于浪费。
如果他能掌控量子联盟,肯定是要研发专用的大型量子模拟计算机。就卖给那些科研跟金融领域的有钱公司。
比如卖给做医药行业的公司做药物分子筛选;卖给金融公司做量化跟安全防护;卖给诸如企鹅、有为、微软、谷歌这样的云服务商,搭建专门的超级量子云服务器……
不但能卖的更贵,还能省下数倍的前期工作。毕竟直接面向消费者,要解决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很多时候设计电脑的人都根本想象不到一台电脑到了普通人手上能被玩出多少种花样。
当然,杜凯也不是反对量子模拟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先占领了专用市场,完成了技术积累之后,再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研究。
他甚至就这个问题在一次聚餐上,专门请教过他的导师王星遥。得到的答案让他真正开始崇拜乔喻了。
“你以为当时为什么会有那场量子模拟计算的直播?为什么乔院士又一定要上马这个项目?就是因为当年微软把乔喻院士给惹火了。
所以如果像你说的,先做B端的大型模拟量子计算机,的确省事的多。甚至量子模拟技术标准联盟都不用建了。但没法出气啊!
现在量子技术标准联盟组建,开始研发通用量子模拟计算机跟系统,你猜对面急不急?我跟你讲,对面都急疯了。股价一直跌啊!”
这么说杜凯就懂了。
这是乔院士为了要冲微软出口气啊!
只能说快意恩仇,还有才任性。显然有才是最关键的,毕竟任性还能有人支持,哪怕是数千亿的投入,无才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人生让人向往。
只有搞科研的才知道,想拉到资金支持做项目有多难。
虽然杜凯只是个博士,还没有到需要自己去找项目的阶段,但他读硕士的阶段亲眼见过当时的导师为了拉项目能有多卑微。
堂堂硕导啊,也能让甲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有时候杜凯都为导师觉得心酸。
再看看人家乔院士拉项目有多简单,恨不得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有人排着队挥着钞票想要投资,哪怕是为了给自己出口气。
这对比过于强烈,让杜凯只觉得搞科研的大丈夫当如是。
不过此刻的杜凯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包子的自检过程中去。
人一旦全神贯注的做某件事,时间也总是过得特别快。
没一会就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果不是随意丢在旁边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他都没注意到都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看了眼来电显示之后,杜凯便立刻接了电话,都不等对面张嘴,便兴奋的说道:“老板捷报,前天周师兄也不知道来更新了什么东西,这两天三号机高负载运行出奇的稳定。
我正在做基准测试,在高模态开启了动态秩学习的情况之下,压缩率跟纠缠保真度都没有明显的下沉。系统运行依然保持稳定,而且是连续两天都能保证稳定。”
显然这个消息让对面的王星遥颇为意外,直接反问道:“哦?这么神的?”
“是啊,老板,真就是这么神奇,不信你可以亲自来看看。”杜凯立刻说道。
“哦,对了,给你打电话就是要跟你说这个事。下午我会跟乔院士一起去研究中心。几个实验室都会去一趟。
你一定要把你负责的实验室这段时间,尤其是周师兄做过更新之后的所有测试报告都准备好。”
听到这话,杜凯莫名的激动起来。
他负责这项工作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年多了,还真没在实验室里见过乔喻。
到不是说乔喻从来没过实验室这边,只是来得很少,杜凯听说是来过两次,只是很不幸他恰好都错过了,主要是都没提前通知他。
这次可算是能见到真人了。
“放心吧,老板,所有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乔院士来了。对了,能不能透露一下,乔院士怎么突然要来实验室啊?”
“你猜为什么这次更新之后,一次性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猜到了应该就明白了。”
杜凯瞬间恍然……
他就说嘛……
真不是他小看自家师兄弟,他们就没那个能力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