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朱祁钰也在思考该如何嘉奖周忱。

  毕竟周忱这次可是把士绅大族们给得罪死了。

  之前朱祁钰答应过周忱,要给他加官进爵。

  官位来说,已经给周忱封一品的太傅了,再增加也只能再封个太师。

  但这样的赏赐对不起周忱的付出,周忱是在拿自己几代人的前途为他办事。

  办事能力来说,于谦比周忱更适合,但于谦是三杨的人,历史上又对朱祁镇的夺门之变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因为京师守卫战,于谦的名气已经盖过顾命大臣胡濙。

  当然,主要还是周忱的搞钱能力。

  周忱挂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就是为了给朝廷搞钱,因为搞钱有功升任工部左侍郎。

  但因为没人能够替代他,所以周忱在江南一待就是二十一年。

  虽然周忱是在大学士杨荣的举荐下,才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但朱祁钰觉得周忱应该不是三杨的人,否则周忱早就当上尚书了。

  乡试,在这次乡试中,周忱中第六十四名,在随后的礼部会试中第三十五名,廷试第十三名,为永乐甲申科进士,后为庶吉士。

  永乐三年,朱棣命大学士解缙从新科进士中选取“才资英敏”者入文渊阁学习。

  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周忱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于是就上书朱棣,请求去文渊阁学习。

  幸运的是,周忱的这次自荐,得到了朱棣的赞赏与肯定,同意周忱入文渊阁学习。

  永乐十年,周忱被派往刑部历练,就任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永乐十五年升任刑部福建清吏司主事。

  周忱在刑部任职,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年。

  宣德五年,在大学士杨荣的举荐下,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在江南巡抚任上,周忱一任就是二十一年之久,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江南巡抚。

  江南地区,周忱因治理江南财赋效果显著,于正统五年升为工部左侍郎。

  正统十四年,因当时理财者无出周忱之右者,且有通州运粮之功,朝廷特升其为户部尚书。

  从周忱的履历来看,周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没有得力的人赏识和推荐。

  周忱在刑部任职,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年里,他的官职虽然屡有升迁,但每次都只升一点儿。

  说是当时主政的官员看他能力出众,不想放他走。

  朱祁钰没有看出当时主政的官员看重周忱的一点痕迹。

  宣德五年九月,天下的赋税有很多地方拖欠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拖欠最多,很多人搞不定,杨士奇就把周忱推了出来。

  杨士奇推荐周忱,是去啃硬骨头的。

  若是杨士奇看好周忱,正统五年之后,应该就把周忱推荐上六部尚书或进内阁了,而不是一直呆在江南。

  正统四十年,也是因为周忱恰好到京城办事,给朝廷出谋划策,才被朱瞻墡赏识,升任户部尚书。

  文官封爵已有先例,朱祁钰并不难做。

  王冀这个靖远伯就是文官,他在永乐四年(1406年)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兵科给事中。

  王骥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历任山西按察司副使、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等职,并在宣德九年(1434年)出任兵部尚书。

  别看王骥是一介书生,他身材高大、强壮,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

  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奉命前往西北。

  王骥做事雷厉风行,斩杀了最先逃跑的都指挥安敬。

  接着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之后他还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

  没过多久,鞑靼再次侵扰明朝边境,王骥奉命督率大军征讨。

  最终,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明军取得大胜。

  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下旨让王骥兼大理卿,支二俸。

  不久后,王骥被召回北京。

  正统六年(1441年),在王振的怂恿下,明朝发起了征讨麓川的战争。

  在选择主帅时,王振认为王骥可以担任,而王骥亦欲自效。

  于是,明英宗拜蒋贵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而骥总督军务,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

  王骥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他甚至亲自指挥中军,与敌军交战,贼大溃,乘胜至马鞍山。

  正统七年(1442年)五月,王骥班师回朝,明英宗派户部侍郎王质赍羊酒迎劳,赐宴奉天门。

  之后,王骥又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封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岁禄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貂蝉冠玉带。

  然而,麓川的战争并未结束,之后王骥又两次前往西南,主持征讨麓川的战争。

  王冀因军功封爵,周忱也可以因军功封爵。

  这次征收江南豪绅十年商税,领队的是周忱这个户部尚书。

  灭了大部分豪绅,镇压无数叛乱,消灭倭寇和海盗,为朝廷缴获无数钱粮,功劳不比王冀差。

  朱祁钰觉得,周忱的功劳更大。

  大明现在缺的就是钱粮,除此之外,这次的行动也把好几个省的隐患消除了,震慑了两京十四省的士绅大族。

  王冀是震慑无敌,周忱是镇压内乱,是安内之功。

  朱祁钰决定,给周忱封一个安内伯,可世袭罔替。

  朱祁钰知道大明的文官喜欢抱团,想让皇帝成为傀儡。

  他要把周忱变成文官和士绅大族心中的一根刺。

  除了周忱,方瑛、赵辅、刘玉、朱仪、陈瑛、郭嵩、王越、余子俊、马文升和马大成都要金仙奖赏。

  还有石亨和石彪叔侄,两人拦截江南豪绅之人有功。

  对朱祁钰来说,功过分明,有奖有罚,只要做得好,他不吝赏赐。

  方瑛是朱祁钰准备培养的勋贵领军人物,赵辅是方瑛的后辈。

  还有水师,水师的一些人,这次表现也算不错,也该嘉奖。

  然后就是朝中官员和涉及的几省地方官员了,也要进行赏赐。

  接下来,就可以北伐了,瓦剌的威胁必须解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最新章节,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