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钰重生以来,从他知道自己被现在的皇帝,当时的太子算计之后,他唯一所要做的就是造反。
平心而论,倘若狗皇帝林青天当人的话,还有林青天的爹当人的话,在爷爷打完战后凯旋归来时,给予爷爷作为一个爱国英雄该有的待遇和名声。
秦钰是不介意自己躺平的,毕竟爷爷回来了,镇北王府就有了靠山,光是爷爷收缴的财货和回京路上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献给爷爷的礼物,都足够他快活一辈子了。
能躺着为什么还要爬起来费力不讨好?
能够在京城享受着来自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美人瘦马,吃得是从海南快马扬鞭送来的荔枝,穿得是川蜀之地,价值万两银子的蜀锦。
享受着封建社会顽强的等级制度下,无数人见到他纳头就拜的征服感,难道不好吗?
人本来就是这样的,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社会的本质。
双标才是人类最大的劣根性。
若不是林青天和当时的皇帝逼得太紧,秦钰绝然不乐意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
冰天雪地里,即使裹着几层的虎皮大衣,寒风也能从衣服上的空隙里窜进入,流窜到每一个毛孔,冻得浑身发抖。
更何况,他作为主帅,还得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挥刀骑马斩杀敌人。
砍下敌人首级的模样很帅气,堪称一代天骄,可泛红颤抖的手出卖了他。
想他上辈子就是个普通人,本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躺平混吃等死,忽然来到大夏,被林青天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以及处心积虑的谋杀。
泥人也有三分脾气的,更何况他秦钰是个大好男儿,怎么会忍得下这口气?
之后的事情,全大夏人都知道了,这辈子杀人、披甲什么都经历过了,人生的精彩程度超乎他之前所有的想象。
然而,就在信心满满想要去高举大旗,学着黄巾起义的心思,将天捅穿个窟窿时,得知了秋收后攻下京城还是太过自满了的那一刻。
秦钰心底五味陈杂,说不清是悲伤还是难过,抑或是毫无情绪。
其实当时半年内,不过是秦钰找借口安抚爷爷的心,彼时爷爷身体虚弱如燃尽了的灯芯,故意哐他的,希望世界上唯一的亲人能够活久一些,哪怕是一个渺小的希望。
只要爷爷能够活得久一点。
可是随着他来到淮南,亲眼见到了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秦钰便再也不能抑制住愤怒,朝廷无道,为了私欲,为了削减诸侯的兵力开了水闸淹没了淮河下游。
官府无能又贪婪,百姓苦难时不曾为百姓做点什么,反而一心从中大发国难财,一门心思压榨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强卖他们的儿女,轻贱他们的劳动。
军队荒淫无道,比土匪还土匪,百姓如草芥,人头如银钱,惹得军人大肆屠杀。
所谓“人要换种,刀要换磨。”
那些正义的武林人士,也不过披着一张名为正义的皮囊,打着雪亮的招牌,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利益罢了。
淮南洪灾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
朝廷、官府、军队、侠士,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了老百姓考虑过。
秦钰好歹是接受过正儿八经的教育的,虽然性格上并不伟光正,却不意味着他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受苦受难,如同河中浮萍般,谁都可以欺负。
他不想说什么“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话,他只是小小的希望,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过得幸福一点。
所以造反真正的成为了他现在最需要最渴望做的。
其次,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秦钰选择造反,绝对是最切合自己利益的,一是活下去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只要林青天还活着,秦钰和爷爷就别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此人小肚鸡肠,有仇必报,绝不可能允许秦钰活下来。
二是秦钰所积攒的势力,那些投靠他的百姓,都是希望秦钰能够当上皇帝,做一个明君的,基本上就目前而言,敢来投靠秦钰的人,几乎是把脑袋挂在了裤腰带上。
箭矢已经发出,没有回头路。
只有一步步爬上最高峰,他、天下百姓,以尹文和为代表的势力都会满意。
有句话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但是久了,秦钰他容易醉在未来的美好场景里,沉浸心中那种被过分拔高的责任感,如今半年内灭掉林氏王朝的野心彻底破灭,反而有一种踏实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慢慢来便好。
于是深夜被林牧一番话打醒了的秦钰,拿着林牧的地图,气定神闲道。
“你说得这些问题,本世子并非不知,可为什么要打呢?”
这话问的周遭若干人等有些无奈,为什么要打?还不是你佬要造反吗?
所以才开打的。
可是秦钰像是没有察觉到周遭微妙的气氛,便继续接了下去,自顾自答道。
“可是没有办法,林青天一心只顾自己,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上位,为了一己私欲将百万百姓视为奴隶草芥,又多次谋害我的性命。”
“本世子与林青天绝无任何求和的道理,只有他死我活的法子可以走,本世子虽放出狂言,要半年内取林青天的性命,却没有当真,毕竟本世子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林青天的恐怖。”
“可本世子从来不打算放弃,这是一次卷入整个大夏百姓的战争,一座两座城池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座城一座城的占领,一座一座城的攻打,将本世子拥有的东西砸上去。”
“号召天下百姓,反抗昏庸的皇帝,直到彻底消灭了林青天。”
尹文和满头大汗。
而站在秦钰面前的魏王世子林牧,心中已然折服,此人真当是世之英杰也。
“就目前而言,林青天没有亏,可本世子的威名已经传播四海。”秦钰微微侧头看向了旁边的人。
“本世子的贤名已然为众人知晓,百姓才是国之根本,他们心里分得清楚谁对谁好,且莫因为一时的亏,反而动摇了军心,写些乱七八糟的诗词来。”
平心而论,倘若狗皇帝林青天当人的话,还有林青天的爹当人的话,在爷爷打完战后凯旋归来时,给予爷爷作为一个爱国英雄该有的待遇和名声。
秦钰是不介意自己躺平的,毕竟爷爷回来了,镇北王府就有了靠山,光是爷爷收缴的财货和回京路上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献给爷爷的礼物,都足够他快活一辈子了。
能躺着为什么还要爬起来费力不讨好?
能够在京城享受着来自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美人瘦马,吃得是从海南快马扬鞭送来的荔枝,穿得是川蜀之地,价值万两银子的蜀锦。
享受着封建社会顽强的等级制度下,无数人见到他纳头就拜的征服感,难道不好吗?
人本来就是这样的,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社会的本质。
双标才是人类最大的劣根性。
若不是林青天和当时的皇帝逼得太紧,秦钰绝然不乐意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
冰天雪地里,即使裹着几层的虎皮大衣,寒风也能从衣服上的空隙里窜进入,流窜到每一个毛孔,冻得浑身发抖。
更何况,他作为主帅,还得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挥刀骑马斩杀敌人。
砍下敌人首级的模样很帅气,堪称一代天骄,可泛红颤抖的手出卖了他。
想他上辈子就是个普通人,本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躺平混吃等死,忽然来到大夏,被林青天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以及处心积虑的谋杀。
泥人也有三分脾气的,更何况他秦钰是个大好男儿,怎么会忍得下这口气?
之后的事情,全大夏人都知道了,这辈子杀人、披甲什么都经历过了,人生的精彩程度超乎他之前所有的想象。
然而,就在信心满满想要去高举大旗,学着黄巾起义的心思,将天捅穿个窟窿时,得知了秋收后攻下京城还是太过自满了的那一刻。
秦钰心底五味陈杂,说不清是悲伤还是难过,抑或是毫无情绪。
其实当时半年内,不过是秦钰找借口安抚爷爷的心,彼时爷爷身体虚弱如燃尽了的灯芯,故意哐他的,希望世界上唯一的亲人能够活久一些,哪怕是一个渺小的希望。
只要爷爷能够活得久一点。
可是随着他来到淮南,亲眼见到了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秦钰便再也不能抑制住愤怒,朝廷无道,为了私欲,为了削减诸侯的兵力开了水闸淹没了淮河下游。
官府无能又贪婪,百姓苦难时不曾为百姓做点什么,反而一心从中大发国难财,一门心思压榨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强卖他们的儿女,轻贱他们的劳动。
军队荒淫无道,比土匪还土匪,百姓如草芥,人头如银钱,惹得军人大肆屠杀。
所谓“人要换种,刀要换磨。”
那些正义的武林人士,也不过披着一张名为正义的皮囊,打着雪亮的招牌,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利益罢了。
淮南洪灾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
朝廷、官府、军队、侠士,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了老百姓考虑过。
秦钰好歹是接受过正儿八经的教育的,虽然性格上并不伟光正,却不意味着他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受苦受难,如同河中浮萍般,谁都可以欺负。
他不想说什么“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话,他只是小小的希望,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过得幸福一点。
所以造反真正的成为了他现在最需要最渴望做的。
其次,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秦钰选择造反,绝对是最切合自己利益的,一是活下去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只要林青天还活着,秦钰和爷爷就别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此人小肚鸡肠,有仇必报,绝不可能允许秦钰活下来。
二是秦钰所积攒的势力,那些投靠他的百姓,都是希望秦钰能够当上皇帝,做一个明君的,基本上就目前而言,敢来投靠秦钰的人,几乎是把脑袋挂在了裤腰带上。
箭矢已经发出,没有回头路。
只有一步步爬上最高峰,他、天下百姓,以尹文和为代表的势力都会满意。
有句话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但是久了,秦钰他容易醉在未来的美好场景里,沉浸心中那种被过分拔高的责任感,如今半年内灭掉林氏王朝的野心彻底破灭,反而有一种踏实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慢慢来便好。
于是深夜被林牧一番话打醒了的秦钰,拿着林牧的地图,气定神闲道。
“你说得这些问题,本世子并非不知,可为什么要打呢?”
这话问的周遭若干人等有些无奈,为什么要打?还不是你佬要造反吗?
所以才开打的。
可是秦钰像是没有察觉到周遭微妙的气氛,便继续接了下去,自顾自答道。
“可是没有办法,林青天一心只顾自己,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上位,为了一己私欲将百万百姓视为奴隶草芥,又多次谋害我的性命。”
“本世子与林青天绝无任何求和的道理,只有他死我活的法子可以走,本世子虽放出狂言,要半年内取林青天的性命,却没有当真,毕竟本世子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林青天的恐怖。”
“可本世子从来不打算放弃,这是一次卷入整个大夏百姓的战争,一座两座城池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座城一座城的占领,一座一座城的攻打,将本世子拥有的东西砸上去。”
“号召天下百姓,反抗昏庸的皇帝,直到彻底消灭了林青天。”
尹文和满头大汗。
而站在秦钰面前的魏王世子林牧,心中已然折服,此人真当是世之英杰也。
“就目前而言,林青天没有亏,可本世子的威名已经传播四海。”秦钰微微侧头看向了旁边的人。
“本世子的贤名已然为众人知晓,百姓才是国之根本,他们心里分得清楚谁对谁好,且莫因为一时的亏,反而动摇了军心,写些乱七八糟的诗词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夏最强纨绔,大夏最强纨绔最新章节,大夏最强纨绔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夏最强纨绔,大夏最强纨绔最新章节,大夏最强纨绔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