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日,大雪封城。
甘露殿中,李承乾躺在斜榻上,额头上铺着一条微热的丝绢,微微闭着眼睛。
他很难得的病了。
当然,只是偶感风寒。
徐艺坐在李承乾身前侧,手里捧着奏本,低声道:“英国公奏,军中有功将士赐田已经拿到八成,还有两成将会在明年开春之后,推动完成。”
李承乾轻轻点头,也不睁眼,直接说道:“继续!”
“喏!”徐艺微微躬身,然后继续说道:“户部侍郎张大象禀奏,江南粮草已经运至扬州,待到明年三月之后,会起运洛阳,到四月底,会全部送到长安。”
“明年啊!”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明年他依旧要东巡,这样的确可以减少一部分粮食运到长安,但是,明年要和西突厥开战。
那么这减少的一部分必然不会太多,从而导致一整个夏秋,洛阳和长安河道都会忙碌起来。
李承乾不由得感慨,轻声道:“粮食,将士,官员,朝中的根本,加上礼法,工具和刑律,补充九寺五监,加十六卫,武装起来,就是一头凶狠的怪兽,这里面,任何一点都疏忽不得啊!”
徐艺眨着眼睛看着李承乾,一脸的茫然。
李承乾笑了笑,睁开眼,越过她看向后方站立的徐慧,问道:“慧娘,你怎么说?”
徐慧微微福身,说道:“陛下,妾身以为,礼法才是一切的根本,尤其是盛世之时。”
“你的意思是说,朕的天下已经到了盛世之时了吗?”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低身看向徐艺,说道:“看看还是你阿姐会说话。”
徐艺笑的有些勉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今日是她在甘露殿的第三天。
因为皇帝偶感风寒,皇帝将她召到了甘露殿伺候。
加上大雪封天,皇帝不用上朝,然而即便是如此,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奏本送入到了甘露殿。
皇帝没有多少兴致看,就让她在一旁读。
然而相比于姐姐徐慧,妹妹徐艺倒是并没有多少理政的资质,所以很多时候都说不上话。
就在徐艺神色黯然时,一根手指挑在了她的下颚,徐艺抬头,就对上了李承乾的眼睛,她下意识的说道:“陛下!”
“这些事情你不用在意,不懂正好,免得让人说你后宫干政。”李承乾笑笑,说道:“你啊,等着朕病好了,就给朕好好的再怀上一个孩子,多一个人和八郎一起玩耍。”
“陛下!”徐艺有些羞涩的低下头。
李承乾干脆伸手,将徐艺轻柔的身子搂进了自己怀里,然后微微的闭上眼睛。
永惟六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借着大军回朝之事,李承乾对隐田和恶钱之事,狠狠的整治了一番。
虽然说还没有深切的触及到根本,但是眼下的这些事情,已经足够满足朝中明年对西突厥的战事所需。
不仅钱粮保证,李承乾这一年做的事情,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军中的将士身上。
只要看到这一点的百姓,心中就难免羡慕,明年开战,他就能获得天下百姓最大限度的支持。
兵马,钱粮,人心,工具,礼法,刑律。
这些,前前后后李承乾都加深了控制。
对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战事,不管怎样,他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折腾一年,他的底气足够。
……
夜色深沉,徐慧睡在内殿的小榻上。
皇帝和妹妹徐艺躺在不远处的床榻上,已经陷入了沉睡。
徐慧却是怎么都睡不着。
旁边的案几上放着十几本奏本,最上面的一些,是这两天刚刚送过来,但是最下面,却是前几天送过来的。
在最下面的几本上,徐慧看到了几个熟悉的,用细竹金笔勾勒的标记。
是的,熟悉的。
很熟悉。
那是武媚娘的笔记习惯。
重新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徐慧多数时候,都陪在妹妹徐艺的身边,替她照顾皇八子李馀。
只有在极偶尔的时候,她才会看到武媚娘。
然后便是立刻转身走开,两个人从不正面相见,别人也知道她们的这种尴尬关系,所以,也很少有人会在她们两个当面之间说这些东西。
但是,这一辈子,真的要这么过下去吗?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臂膀从后面搂住了徐慧,声音在她耳边响起:“你还在想媚娘的事情。”
徐慧身体微微颤抖,然后低头道:“是!”
李承乾感受着徐慧的颤抖,轻声说道:“当年的事情,你没法原谅她吗?”
徐慧紧紧的咬着嘴唇,半天之后,她才转过身,面对面看着李承乾道:“陛下若是想要让妾身放下恩怨,妾身也是可以的。”
李承乾轻轻托起徐慧的下颚,低声说道:“既然心中有怨气,那么找个时间发泄出来就是,没有必要委屈自己!”
“嗯?”徐慧惊讶的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抱住徐慧,看着她说道:“朕从来就没有要你委屈自己的想法,若是有什么人让你觉得委屈了,那你就让她委屈,你受的委屈,就该在她身上完全报复回来,哪怕是媚娘也是一样。”
“陛下!”徐慧嘴唇张合,眼底已满是泪波。
李承乾轻轻低头,咬住了徐慧的嘴唇,徐慧动情的抱住了李承乾,闭上眼睛,暗渡香舌。
就在下一刻之前,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并且,张阿难凝重的声音传来:“陛下,陛下……”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恼火,稍微放开徐慧,深吸一口气,片刻之后,他才平静的问道:“怎么了?”
“陛下,彭城郡公薨了。”张阿难说到最后,声音有些不自禁的颤抖。
李承乾的呼吸顿时重了起来,他轻轻地抱住徐慧,轻叹一声,说道:“如今夜深,朕不方便前往,明日清晨做好安排,朕前往拜祭。”
“喏!”张阿难拱手,然后退开。
听着脚步声远去,李承乾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黑暗,一时间陷入了沉寂。
“陛下节哀!”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彭城郡公已经七十三岁,是极大的喜丧,陛下不必太过哀伤。”
“朕知道,不过朕没有想到先走的人是他,莒国公的年纪还要大上两岁,他还好好的,没想到彭城郡公竟然先走一步。”李承乾抬起头,轻声叹道:“命运无常啊!”
……
彭城郡公府,一身纯黑长袍的李承乾,臂膀上绑一条白色绫布,对着眼前的刘德威灵位沉沉的拱手行礼。
从刘审礼的手中接过高香,他郑重的插入香炉之中。
“多谢陛下!”刘审礼对着李承乾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拍拍刘审礼的肩膀,说道:“节哀吧,有人对朕说,彭城郡公七十三岁是喜丧,天下少有,你好好的办妥你阿耶的丧事,陪他一年,将来朕对你还有大用,天下之事的脚步不能慢了,朕想这也是你阿耶愿意看到的。”
“是!”刘审礼一下子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哎!”李承乾转身踏步走出灵棚,对着站在两侧的长孙无忌和唐俭等人,说道:“朕看,彭城郡公的谥号,就作襄吧,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朕看无一字不合!”
“臣等领旨。”群臣神色感慨的拱手。
刘德威入唐以来,授左金吾卫将军,彭城县公,历任太仆卿、绵州刺史、大理卿,迁刑部尚书,平齐王李祐之乱,升中书令,谥号为襄,的确再妥当不可。
“另外,追赠太子太师,陪葬昭陵。”李承乾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唐俭的身上,轻轻点头道:“唐卿注意身体。”
“喏!”唐俭认真拱手。
“嗯!”李承乾迈步向外走,群臣跟上。
想了想,李承乾还是停下脚步看向唐俭:“唐卿日后除了朔望大朝以外,平日里的常朝,就不必参加了,多养着点,至于中书省的事情,日后交给于师来负责。”
“臣领旨。”唐俭感激的拱手,他原本以为皇帝是要他卸任中书令,没想到,皇帝仅仅是让他免常朝,多养生。
如今刘德威病逝,那么日后将由于志宁升任中书令,但唐俭依旧保留中书令的职位,有事他也能参与。
“还有,门下省的事情,就由孙卿来负责吧。”李承乾看了一眼后边的孙伏伽。
“多谢陛下!”孙伏伽惊讶的拱手,一转眼,他就从御史大夫成侍中了,那是三省正相啊。
“大理寺崔卿转御史大夫,正议大夫高智周,升大理寺卿。”李承乾一句话定下来好几个职位。
“喏!”群臣齐齐拱手。
“传令尚药局和太医院,派人给朝中六十以上老臣诊病,务药早医、”李承乾看向群臣,神色认真的说道:“诸卿,朕这里向来要多是长久之道,将来永惟之治鼎盛,还需要诸卿奋力,一定要保重自身。”
“臣等谢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走吧。”李承乾迈步走出了彭城郡公府。
群臣从后面一齐跟上,跟的很紧。
甘露殿中,李承乾躺在斜榻上,额头上铺着一条微热的丝绢,微微闭着眼睛。
他很难得的病了。
当然,只是偶感风寒。
徐艺坐在李承乾身前侧,手里捧着奏本,低声道:“英国公奏,军中有功将士赐田已经拿到八成,还有两成将会在明年开春之后,推动完成。”
李承乾轻轻点头,也不睁眼,直接说道:“继续!”
“喏!”徐艺微微躬身,然后继续说道:“户部侍郎张大象禀奏,江南粮草已经运至扬州,待到明年三月之后,会起运洛阳,到四月底,会全部送到长安。”
“明年啊!”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明年他依旧要东巡,这样的确可以减少一部分粮食运到长安,但是,明年要和西突厥开战。
那么这减少的一部分必然不会太多,从而导致一整个夏秋,洛阳和长安河道都会忙碌起来。
李承乾不由得感慨,轻声道:“粮食,将士,官员,朝中的根本,加上礼法,工具和刑律,补充九寺五监,加十六卫,武装起来,就是一头凶狠的怪兽,这里面,任何一点都疏忽不得啊!”
徐艺眨着眼睛看着李承乾,一脸的茫然。
李承乾笑了笑,睁开眼,越过她看向后方站立的徐慧,问道:“慧娘,你怎么说?”
徐慧微微福身,说道:“陛下,妾身以为,礼法才是一切的根本,尤其是盛世之时。”
“你的意思是说,朕的天下已经到了盛世之时了吗?”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低身看向徐艺,说道:“看看还是你阿姐会说话。”
徐艺笑的有些勉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今日是她在甘露殿的第三天。
因为皇帝偶感风寒,皇帝将她召到了甘露殿伺候。
加上大雪封天,皇帝不用上朝,然而即便是如此,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奏本送入到了甘露殿。
皇帝没有多少兴致看,就让她在一旁读。
然而相比于姐姐徐慧,妹妹徐艺倒是并没有多少理政的资质,所以很多时候都说不上话。
就在徐艺神色黯然时,一根手指挑在了她的下颚,徐艺抬头,就对上了李承乾的眼睛,她下意识的说道:“陛下!”
“这些事情你不用在意,不懂正好,免得让人说你后宫干政。”李承乾笑笑,说道:“你啊,等着朕病好了,就给朕好好的再怀上一个孩子,多一个人和八郎一起玩耍。”
“陛下!”徐艺有些羞涩的低下头。
李承乾干脆伸手,将徐艺轻柔的身子搂进了自己怀里,然后微微的闭上眼睛。
永惟六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借着大军回朝之事,李承乾对隐田和恶钱之事,狠狠的整治了一番。
虽然说还没有深切的触及到根本,但是眼下的这些事情,已经足够满足朝中明年对西突厥的战事所需。
不仅钱粮保证,李承乾这一年做的事情,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军中的将士身上。
只要看到这一点的百姓,心中就难免羡慕,明年开战,他就能获得天下百姓最大限度的支持。
兵马,钱粮,人心,工具,礼法,刑律。
这些,前前后后李承乾都加深了控制。
对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战事,不管怎样,他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折腾一年,他的底气足够。
……
夜色深沉,徐慧睡在内殿的小榻上。
皇帝和妹妹徐艺躺在不远处的床榻上,已经陷入了沉睡。
徐慧却是怎么都睡不着。
旁边的案几上放着十几本奏本,最上面的一些,是这两天刚刚送过来,但是最下面,却是前几天送过来的。
在最下面的几本上,徐慧看到了几个熟悉的,用细竹金笔勾勒的标记。
是的,熟悉的。
很熟悉。
那是武媚娘的笔记习惯。
重新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徐慧多数时候,都陪在妹妹徐艺的身边,替她照顾皇八子李馀。
只有在极偶尔的时候,她才会看到武媚娘。
然后便是立刻转身走开,两个人从不正面相见,别人也知道她们的这种尴尬关系,所以,也很少有人会在她们两个当面之间说这些东西。
但是,这一辈子,真的要这么过下去吗?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臂膀从后面搂住了徐慧,声音在她耳边响起:“你还在想媚娘的事情。”
徐慧身体微微颤抖,然后低头道:“是!”
李承乾感受着徐慧的颤抖,轻声说道:“当年的事情,你没法原谅她吗?”
徐慧紧紧的咬着嘴唇,半天之后,她才转过身,面对面看着李承乾道:“陛下若是想要让妾身放下恩怨,妾身也是可以的。”
李承乾轻轻托起徐慧的下颚,低声说道:“既然心中有怨气,那么找个时间发泄出来就是,没有必要委屈自己!”
“嗯?”徐慧惊讶的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抱住徐慧,看着她说道:“朕从来就没有要你委屈自己的想法,若是有什么人让你觉得委屈了,那你就让她委屈,你受的委屈,就该在她身上完全报复回来,哪怕是媚娘也是一样。”
“陛下!”徐慧嘴唇张合,眼底已满是泪波。
李承乾轻轻低头,咬住了徐慧的嘴唇,徐慧动情的抱住了李承乾,闭上眼睛,暗渡香舌。
就在下一刻之前,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并且,张阿难凝重的声音传来:“陛下,陛下……”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恼火,稍微放开徐慧,深吸一口气,片刻之后,他才平静的问道:“怎么了?”
“陛下,彭城郡公薨了。”张阿难说到最后,声音有些不自禁的颤抖。
李承乾的呼吸顿时重了起来,他轻轻地抱住徐慧,轻叹一声,说道:“如今夜深,朕不方便前往,明日清晨做好安排,朕前往拜祭。”
“喏!”张阿难拱手,然后退开。
听着脚步声远去,李承乾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黑暗,一时间陷入了沉寂。
“陛下节哀!”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彭城郡公已经七十三岁,是极大的喜丧,陛下不必太过哀伤。”
“朕知道,不过朕没有想到先走的人是他,莒国公的年纪还要大上两岁,他还好好的,没想到彭城郡公竟然先走一步。”李承乾抬起头,轻声叹道:“命运无常啊!”
……
彭城郡公府,一身纯黑长袍的李承乾,臂膀上绑一条白色绫布,对着眼前的刘德威灵位沉沉的拱手行礼。
从刘审礼的手中接过高香,他郑重的插入香炉之中。
“多谢陛下!”刘审礼对着李承乾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拍拍刘审礼的肩膀,说道:“节哀吧,有人对朕说,彭城郡公七十三岁是喜丧,天下少有,你好好的办妥你阿耶的丧事,陪他一年,将来朕对你还有大用,天下之事的脚步不能慢了,朕想这也是你阿耶愿意看到的。”
“是!”刘审礼一下子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哎!”李承乾转身踏步走出灵棚,对着站在两侧的长孙无忌和唐俭等人,说道:“朕看,彭城郡公的谥号,就作襄吧,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朕看无一字不合!”
“臣等领旨。”群臣神色感慨的拱手。
刘德威入唐以来,授左金吾卫将军,彭城县公,历任太仆卿、绵州刺史、大理卿,迁刑部尚书,平齐王李祐之乱,升中书令,谥号为襄,的确再妥当不可。
“另外,追赠太子太师,陪葬昭陵。”李承乾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唐俭的身上,轻轻点头道:“唐卿注意身体。”
“喏!”唐俭认真拱手。
“嗯!”李承乾迈步向外走,群臣跟上。
想了想,李承乾还是停下脚步看向唐俭:“唐卿日后除了朔望大朝以外,平日里的常朝,就不必参加了,多养着点,至于中书省的事情,日后交给于师来负责。”
“臣领旨。”唐俭感激的拱手,他原本以为皇帝是要他卸任中书令,没想到,皇帝仅仅是让他免常朝,多养生。
如今刘德威病逝,那么日后将由于志宁升任中书令,但唐俭依旧保留中书令的职位,有事他也能参与。
“还有,门下省的事情,就由孙卿来负责吧。”李承乾看了一眼后边的孙伏伽。
“多谢陛下!”孙伏伽惊讶的拱手,一转眼,他就从御史大夫成侍中了,那是三省正相啊。
“大理寺崔卿转御史大夫,正议大夫高智周,升大理寺卿。”李承乾一句话定下来好几个职位。
“喏!”群臣齐齐拱手。
“传令尚药局和太医院,派人给朝中六十以上老臣诊病,务药早医、”李承乾看向群臣,神色认真的说道:“诸卿,朕这里向来要多是长久之道,将来永惟之治鼎盛,还需要诸卿奋力,一定要保重自身。”
“臣等谢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走吧。”李承乾迈步走出了彭城郡公府。
群臣从后面一齐跟上,跟的很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