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训呼吸急促,握紧了拳头,手背青筋暴起,心头犹如骇浪席卷。
他不肯相信周青阳的话,困兽般竭力寻找她话中的破绽:“这说不通!倘若这连环杀人计是师父的一生执念,他怎么会含混不明,没交代清楚就死了。如果我没来相州找你,岂不是就病死关中,压根不知道杀人炼丹的事?”
周青阳叹息道:“你师父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负,自以为聪明绝顶,算无遗策。他晚年病得太重,阳寿所剩无几,已经失去证道复仇的能力,便处心积虑收了一群六亲无靠无牵无挂的狂人为徒,以为这是造反的好苗子。
临终前,他故意将‘颠覆大唐’的传闻散播于江湖。如此一来,残阳院必会成为朝野众矢之的,被逼造反。由老大带头,后面的人听你号令揭竿而起。
但其实人只要有口饭吃,有一技傍身,谁愿意造反,好好过日子不香吗?你们这些徒弟个个我行我素,连他的遗言都懒得听,又怎会老实按照他的遗愿行事。学会了本事,师父一死,徒弟们就散伙了。他以为环环相扣的毒计,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
你说得没错,倘若不是因缘巧合,这凤凰胎的丹方烂在我手里,你的结局就是病死关中。但偏偏你答应送人寻亲,路过相州,这就是命数。或许,当年皇帝作出‘土地士庶归唐,子女金帛皆归回纥’那般丧心病狂的交易时,李唐的气数就已尽了。”
“那为什么偏偏要用姓李的入药,而不是姓刘的、姓赵的,她们与凡人有什么不一样?!”韦训几乎语无伦次,忍不住再次回首遥望远处宝珠的身影,试图从她身上获得一丝安慰。
周青阳摇摇头,眼中满是迷惘:“这个谜题,我苦苦思索了许多年,依然没有答案。玄英看不透人性,但确实聪明,又足够癫狂,让人难以捉摸。你服下凤凰胎后,我一路观察你的状况,药效的确立竿见影,但做不到根治。”
韦训以冷厉目光瞪向周青阳:“那你又为何要助他一臂之力,试吃人丹,陪着他发疯?你告诉我凤凰胎的真相,一旦我开始动手,必然天下大乱。活人术与杀人技,你的道与陈师古截然不同。四侠下山,三人落败,但只要你坚持活人之道,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何如今却要放弃乐土,转而归隐逃避?”
面对后辈咄咄逼人的质问,周青阳垂下眼帘,陷入长久的沉默。
良久之后,她缓缓开口,声音变得低沉沙哑:“我能在乱世中坚持这么久,是因为在人间还有留恋。与其他孤儿出身的同门不一样,我是有家人的。周氏家族数百年来世代行医,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什么显赫地位,但家学渊源,人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我拜入道门之后炼神养气,修得长生不衰之身,渐渐与家族疏远了。可即便如此,知道世上仍有血脉亲人的牵挂,到底与孤身一人不一样。
天宝之乱后,周家为避战祸,举家搬迁到关中。他们依然没有改行,大多数人都在民间行医。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少年人特立独行,不愿遵循祖辈的老路,而是考入太医署成为医学生。他想进入宫廷,当一名有品级、有威望的御医。
少年苦学了七年。月考、季考、年考,一路过关斩将从学生考上医师。在我看来,二十出头的年纪尚属新手,不应独立出诊,应再积累几年经验,多见见世面。
但有一天,这个刚毕业的新手突然接到上司通知,命他即刻进宫,为一名突发急病的公主看诊。他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算辈分,那孩子大约是我的玄孙辈。他的名字,叫周明志。”
韦训只觉浑身冰冷,如坠冰窟。他想起了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就写在宝珠“死前”最后服用的那服药的药方上。周明志,正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三名御医之一。
青阳道人极轻极轻地叹了口气,随着这口气呼出,她原本挺直的背脊有些佝偻,神采奕奕的面容变得肌肉松弛,整个人似乎在这转瞬之间苍老了数十岁。
“三个月前我得到消息的时候,周家已被举族流放到黔中,能活下来的恐怕不到一半。”
周青阳望向韦训,皱纹横生的眼眶之中泪光闪烁:“师伯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你师父,更无力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学医找不到乐土,我道心已碎,至此,最后一个人也彻底失败了。”
言罢,她微微阖目,气运周天,缓缓吐纳,试图平复内心波澜。片刻后,她衰老的神态逐渐恢复了少许。再次睁眼后,白发女冠的眼神中多了一分冰冷决绝。
“我决定顺应天意,将玄英胎死腹中的计划救活。你吃下那半枚凤凰胎,能暂时苟全性命。但随着病情发展,到了后期,你仍然会全身冰冷僵木,举步维艰。等你送完人,长途跋涉回到长安时,恐怕已无力再穿越层层宫禁捕鼠。
巧的是,恰好在去年,有一个来自长安的皇子被派往幽州,就在你此行前方的目的地,正可谓天命使然。”
周青阳从袖中抽出一张写在黄纸上的丹方,递给韦训:“除了这一味君药凤凰胎,其余佐药,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寻常药材。是否要当这‘颠覆大唐,祸乱天下’的凶器,取决于你。倘若你选择继续活下去,就活捉那皇子,交予方士炼成人丹服下。”
华胥一梦,白云苍狗。交代完最后的医嘱,周青阳再也没有回头,骑着青驴没入霭霭云雾,就此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宝珠在原地左等右等,等到不耐烦了,正准备派十三郎跟过去瞧瞧情况,终于看到韦训送人归来的身影。
她急急忙忙迎上去问:“丹方拿到了吗?”
韦训嘴角上扬,晃了晃手中的黄纸,微笑着点头:“拿到了。”
宝珠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大大松了口气,脸上瞬间绽开灿烂笑颜:“太好了!我一直担心会横生枝节,没想到这么顺利。”
杨行简却在一旁遗憾地连连叹气:“如此神医,当世罕见,没能说服她一起前往幽州,实在太可惜了。或许,我应该透露大王的真实身份?”
韦训断然否决:“还是不说为妙。”
他转头对宝珠道:“等送你抵达幽州,我就去收集药材。丹方里有一味原料极为罕有,我怕是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宝珠一听,忙道:“我另外派人去找,你还是跟我在一起。”
韦训微微摇头,笑着解释:“凤凰胎是一种兰花,长在深山老林的万丈悬崖上,猿猴都上不去,何况是普通人。”
宝珠心中早有预料,能治疗绝症的东西定非凡物,可亲耳听到他将来要离开自己去采药,还是满心沮丧。
“歇够了吗?咱们该上路了。”
在韦训催促下,众人振作精神,套起牛车,骑上毛驴,继续踏上旅途。
韦训牵着驴,仍像往常那般与宝珠闲聊:“我听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讲给你听。”
“你说。”
“从前,有四个身负绝技的强者,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人间创造一片祥和富足的乐土。不过,他们的理念各不相同,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各奔东西了。”
宝珠立刻明白了故事的原型,脑海中浮现出那座破败生祠里的四座人像。
“哦,是他们四个……”
韦训继续说道:“老大专注于医术,想着若能救死扶伤,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一片小小乐土;老二坚信唯有国家军力强盛,才能遏制奸邪,永保太平;老三认为物阜民丰,百姓福足才是真正的乐土;至于老幺,一心想要踏入仕途,从文理政,治国安邦。”
宝珠暗暗有些吃惊:“原来那四个人竟有这般远大抱负?”
韦训落寞地笑了笑:“但是后来,他们四人一个接一个失败,最后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他回过头,目光灼灼向宝珠询问:“你觉得他们错在了哪里呢?”
宝珠垂下眼眸,静静思索了许久,然后慎重开口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对的。”
“怎么讲?”
“文经武纬,普济众生,这些人都是极优秀的英才。只不过,他们不该分开单打独斗。‘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这四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四气和为玉烛。’春夏秋冬四时有序,气候调和,方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少了哪一个季节都不行。
如美玉般温润、如烛光般明亮。玉烛就是帝王德政的象征。如果为王者不修其德,则恶政当道,时令紊乱。四季何以有错?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听了这段话,韦训似懂非懂,同样低头沉思了许久。
忽然,他露出平日调皮的神色,笑着打趣:“玉烛就是宝珠那个的珠?”
宝珠无奈地白了他一眼:“我看你还能玩儿几次谐音笑话。”
韦训略微收了笑容,问道:“这么深的道理我听不懂。不过,我有件事想问问。倘若将来有机会,你和你兄长,会想办法把流放到黔中的那些御医家属弄回来吗?”
宝珠一听,正色道:“那是当然。本就是无头案,更不该牵连亲族。况且那个学生给我开的方子,大致还是对症的。真是可惜,他原本应该有个好前程。”
韦训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一行人且走且说,融融笑语在山间回荡。太行山上雾涌云蒸,今人来,旧人去,前尘往事俱已隐没其中。
他不肯相信周青阳的话,困兽般竭力寻找她话中的破绽:“这说不通!倘若这连环杀人计是师父的一生执念,他怎么会含混不明,没交代清楚就死了。如果我没来相州找你,岂不是就病死关中,压根不知道杀人炼丹的事?”
周青阳叹息道:“你师父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负,自以为聪明绝顶,算无遗策。他晚年病得太重,阳寿所剩无几,已经失去证道复仇的能力,便处心积虑收了一群六亲无靠无牵无挂的狂人为徒,以为这是造反的好苗子。
临终前,他故意将‘颠覆大唐’的传闻散播于江湖。如此一来,残阳院必会成为朝野众矢之的,被逼造反。由老大带头,后面的人听你号令揭竿而起。
但其实人只要有口饭吃,有一技傍身,谁愿意造反,好好过日子不香吗?你们这些徒弟个个我行我素,连他的遗言都懒得听,又怎会老实按照他的遗愿行事。学会了本事,师父一死,徒弟们就散伙了。他以为环环相扣的毒计,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
你说得没错,倘若不是因缘巧合,这凤凰胎的丹方烂在我手里,你的结局就是病死关中。但偏偏你答应送人寻亲,路过相州,这就是命数。或许,当年皇帝作出‘土地士庶归唐,子女金帛皆归回纥’那般丧心病狂的交易时,李唐的气数就已尽了。”
“那为什么偏偏要用姓李的入药,而不是姓刘的、姓赵的,她们与凡人有什么不一样?!”韦训几乎语无伦次,忍不住再次回首遥望远处宝珠的身影,试图从她身上获得一丝安慰。
周青阳摇摇头,眼中满是迷惘:“这个谜题,我苦苦思索了许多年,依然没有答案。玄英看不透人性,但确实聪明,又足够癫狂,让人难以捉摸。你服下凤凰胎后,我一路观察你的状况,药效的确立竿见影,但做不到根治。”
韦训以冷厉目光瞪向周青阳:“那你又为何要助他一臂之力,试吃人丹,陪着他发疯?你告诉我凤凰胎的真相,一旦我开始动手,必然天下大乱。活人术与杀人技,你的道与陈师古截然不同。四侠下山,三人落败,但只要你坚持活人之道,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何如今却要放弃乐土,转而归隐逃避?”
面对后辈咄咄逼人的质问,周青阳垂下眼帘,陷入长久的沉默。
良久之后,她缓缓开口,声音变得低沉沙哑:“我能在乱世中坚持这么久,是因为在人间还有留恋。与其他孤儿出身的同门不一样,我是有家人的。周氏家族数百年来世代行医,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什么显赫地位,但家学渊源,人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我拜入道门之后炼神养气,修得长生不衰之身,渐渐与家族疏远了。可即便如此,知道世上仍有血脉亲人的牵挂,到底与孤身一人不一样。
天宝之乱后,周家为避战祸,举家搬迁到关中。他们依然没有改行,大多数人都在民间行医。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少年人特立独行,不愿遵循祖辈的老路,而是考入太医署成为医学生。他想进入宫廷,当一名有品级、有威望的御医。
少年苦学了七年。月考、季考、年考,一路过关斩将从学生考上医师。在我看来,二十出头的年纪尚属新手,不应独立出诊,应再积累几年经验,多见见世面。
但有一天,这个刚毕业的新手突然接到上司通知,命他即刻进宫,为一名突发急病的公主看诊。他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算辈分,那孩子大约是我的玄孙辈。他的名字,叫周明志。”
韦训只觉浑身冰冷,如坠冰窟。他想起了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就写在宝珠“死前”最后服用的那服药的药方上。周明志,正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三名御医之一。
青阳道人极轻极轻地叹了口气,随着这口气呼出,她原本挺直的背脊有些佝偻,神采奕奕的面容变得肌肉松弛,整个人似乎在这转瞬之间苍老了数十岁。
“三个月前我得到消息的时候,周家已被举族流放到黔中,能活下来的恐怕不到一半。”
周青阳望向韦训,皱纹横生的眼眶之中泪光闪烁:“师伯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你师父,更无力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学医找不到乐土,我道心已碎,至此,最后一个人也彻底失败了。”
言罢,她微微阖目,气运周天,缓缓吐纳,试图平复内心波澜。片刻后,她衰老的神态逐渐恢复了少许。再次睁眼后,白发女冠的眼神中多了一分冰冷决绝。
“我决定顺应天意,将玄英胎死腹中的计划救活。你吃下那半枚凤凰胎,能暂时苟全性命。但随着病情发展,到了后期,你仍然会全身冰冷僵木,举步维艰。等你送完人,长途跋涉回到长安时,恐怕已无力再穿越层层宫禁捕鼠。
巧的是,恰好在去年,有一个来自长安的皇子被派往幽州,就在你此行前方的目的地,正可谓天命使然。”
周青阳从袖中抽出一张写在黄纸上的丹方,递给韦训:“除了这一味君药凤凰胎,其余佐药,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寻常药材。是否要当这‘颠覆大唐,祸乱天下’的凶器,取决于你。倘若你选择继续活下去,就活捉那皇子,交予方士炼成人丹服下。”
华胥一梦,白云苍狗。交代完最后的医嘱,周青阳再也没有回头,骑着青驴没入霭霭云雾,就此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宝珠在原地左等右等,等到不耐烦了,正准备派十三郎跟过去瞧瞧情况,终于看到韦训送人归来的身影。
她急急忙忙迎上去问:“丹方拿到了吗?”
韦训嘴角上扬,晃了晃手中的黄纸,微笑着点头:“拿到了。”
宝珠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大大松了口气,脸上瞬间绽开灿烂笑颜:“太好了!我一直担心会横生枝节,没想到这么顺利。”
杨行简却在一旁遗憾地连连叹气:“如此神医,当世罕见,没能说服她一起前往幽州,实在太可惜了。或许,我应该透露大王的真实身份?”
韦训断然否决:“还是不说为妙。”
他转头对宝珠道:“等送你抵达幽州,我就去收集药材。丹方里有一味原料极为罕有,我怕是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宝珠一听,忙道:“我另外派人去找,你还是跟我在一起。”
韦训微微摇头,笑着解释:“凤凰胎是一种兰花,长在深山老林的万丈悬崖上,猿猴都上不去,何况是普通人。”
宝珠心中早有预料,能治疗绝症的东西定非凡物,可亲耳听到他将来要离开自己去采药,还是满心沮丧。
“歇够了吗?咱们该上路了。”
在韦训催促下,众人振作精神,套起牛车,骑上毛驴,继续踏上旅途。
韦训牵着驴,仍像往常那般与宝珠闲聊:“我听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讲给你听。”
“你说。”
“从前,有四个身负绝技的强者,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人间创造一片祥和富足的乐土。不过,他们的理念各不相同,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各奔东西了。”
宝珠立刻明白了故事的原型,脑海中浮现出那座破败生祠里的四座人像。
“哦,是他们四个……”
韦训继续说道:“老大专注于医术,想着若能救死扶伤,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一片小小乐土;老二坚信唯有国家军力强盛,才能遏制奸邪,永保太平;老三认为物阜民丰,百姓福足才是真正的乐土;至于老幺,一心想要踏入仕途,从文理政,治国安邦。”
宝珠暗暗有些吃惊:“原来那四个人竟有这般远大抱负?”
韦训落寞地笑了笑:“但是后来,他们四人一个接一个失败,最后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他回过头,目光灼灼向宝珠询问:“你觉得他们错在了哪里呢?”
宝珠垂下眼眸,静静思索了许久,然后慎重开口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对的。”
“怎么讲?”
“文经武纬,普济众生,这些人都是极优秀的英才。只不过,他们不该分开单打独斗。‘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这四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四气和为玉烛。’春夏秋冬四时有序,气候调和,方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少了哪一个季节都不行。
如美玉般温润、如烛光般明亮。玉烛就是帝王德政的象征。如果为王者不修其德,则恶政当道,时令紊乱。四季何以有错?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听了这段话,韦训似懂非懂,同样低头沉思了许久。
忽然,他露出平日调皮的神色,笑着打趣:“玉烛就是宝珠那个的珠?”
宝珠无奈地白了他一眼:“我看你还能玩儿几次谐音笑话。”
韦训略微收了笑容,问道:“这么深的道理我听不懂。不过,我有件事想问问。倘若将来有机会,你和你兄长,会想办法把流放到黔中的那些御医家属弄回来吗?”
宝珠一听,正色道:“那是当然。本就是无头案,更不该牵连亲族。况且那个学生给我开的方子,大致还是对症的。真是可惜,他原本应该有个好前程。”
韦训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一行人且走且说,融融笑语在山间回荡。太行山上雾涌云蒸,今人来,旧人去,前尘往事俱已隐没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