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长。”

  “嗯?”

  “京观为什么叫‘京观’呀?”

  “嗯……因为要搭起来,给京城的陛下看的吧。”

  “可是唐州离倭岛这么远,陛下在宫里看得见吗?”

  “……那是因为你的京观垒得不够高,杀的人不够多!再加把劲!”

  “哦。”

  倭岛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某场不为人知的遭遇战之后。

  明军战士将一个倭兵的脑袋砍下,郑重地堆放在一起。

  “把它们都迭起来,真的能让唐州的陛下看见吗?”

  士兵下意识地挠挠头,可是并没有抓到头皮,抓到的只是冰冷的头盔。

  放眼四望,战场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无头的倭人尸体。

  虽然此战杀的倭人挺多的。

  可是要搭起一座隔着大海都能望见的高塔,可能有亿点难度。

  士兵怀疑自己被伍长忽悠了,可是他没有证据。

  “唉,继续杀吧。”

  他有些消沉,遗憾神皇陛下没法亲眼目睹他在前线取得的战果。

  一边手起刀落,再次砍下一枚倭人的脑袋,郑重其事地堆在一起。

  倭军的头颅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小山。

  “斩首三千五百七十二,俘虏一千零五十人。”

  军队的主簿面无表情地逐一点数:

  “有漏的吗?没有?没有就把尸体都烧了。”

  战士立刻提出异议:

  “哎哎哎,我们好不容易堆起来京观的,烧了怎么让京城的陛下观见呢?”

  主簿像看弱智一样看着他,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提前把这些垃圾清了,一会儿后勤的大爷怎么挖沟?你想被他们指着鼻子喷吗?”

  小兵蔫儿了。

  他只是一个小兵,可惹不起薛万彻尚书手下的那群大爷……

  “放心吧,陛下会知道你的武勇的。”

  “真的吗?”

  “真的,我会替你记一笔的。”

  主簿像哄小孩一样调戏着这位大愣子,总算把他哄了回去。

  与此同时,其余士兵正在忙着清理战场。

  清理战场是胜利方的特权,一般包括收敛己方阵亡将士尸体、搜剿战利品、处理敌军尸体这几个步骤。

  然而,碰上倭军,这个步骤就有所简化了。

  一是己方没死多少人,或者更具体一点,压根就没死人。

  倭人的竹枪根本破不了明军的防。

  二是倭人也爆不出什么金币。

  这群穷得叮当响的帝国主义分子,什么装备钱财都没有,连一身肉都又瘦又酸,属实是没有一点可利用价值。

  所以,清扫战场就快进到了处置敌人尸体这一环节。

  具体怎么做也不复杂。

  点完人头数以后,挖个坑,一把火烧了了事。

  “快点!别磨磨蹭蹭的!挖深点!”

  明军挥舞着鞭子,无情地抽打在倭军战俘的背上。

  “是!是!”战前还嚣张跋扈的倭兵,在被大明铁拳正义暴击以后,一个个都恭顺得像狗一样,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还学会了说人话。

  这一千多俘虏老老实实地挖了一个大坑,将被击毙的同类碎片收集起来,堆积在坑里,浇上桐油点燃,烧成一抔白灰。

  清理战场的时间往往比战斗本身花费得更多。

  在清理完毕、将俘虏带回战俘营以后,便该轮到民夫出场了。

  在工头的指导下,他们沿着地势,迅速挖掘一条沟渠,将海水引入陆地。

  再以那条沟渠为干流,让咸涩的海水漫灌到沿岸的田地上去。

  至于海拔更高、地形更陡峭的山地田野,则动用水车、牛马、人形牛马等力量,将海水大量运上高地,再倾泻在田地里。

  由大明来的工人监督,新罗百济等地的民夫出力,军队协助。

  一副军民鱼水、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劳动景象,如果不考虑这毁田灭地的本质的话。

  …………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倭岛的各个角落。

  由于倭国半中央集权、半地方部落的散装国家体制,在都城被焚、高层被斩首、天皇下落不明以后。

  倭国内部的各个“国”便陷入了各种各样的状况。

  这些叫“国”的政治实体,比如什么大和国、武藏国什么的,类似于大唐大明的“州”一级行政区划,但是又比州享有更大的自治权。

  自治权包括不限于:造反权、拥兵权、战争权,等等,什么财税铸币权还得往后稍稍。

  因此,在自家首都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以后,这些“国”的领主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惊慌失措的,有痛哭流涕的,有欣喜若狂的。

  当然,更多的则是疑惑不解:发生甚么事了?怎么一觉醒来,大明天兵就杀过来了?

  就这样,散装的倭人被各个击破,一网打尽。

  先是李世绩的军队把他们屠一遍。

  去军事化以后,再由薛万彻的工程队在他们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让这片土地长期盐碱化,彻底断绝发展的道路。

  而在这场毁灭倭国农业的大工程中。

  出力最多的,居然是倭国本地人。

  明军本来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的,应该上餐桌的东西。

  但也没办法再重演一遍难波城的事例,把他们全部都图图了。

  毕竟人是字面意义地杀不绝的。

  所以,明军一开始只能无视之,当他们不存在。

  而倭人平民也很好地履行了背景板的角色——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大力金刚过来是干嘛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但随着工程的渐渐深入,大明一方人力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就算新罗百济的人形牛马再怎么卖力,劳动力仍然有很大的缺口。

  于是,老薛的目光便投到了那些人形背景板上。

  杀又杀不过来,吃又吃不得。

  那还不如让他们一起来干活。

  实际这么一用,效果还真不错。

  倭人平民在面对“宛若天神”级别的敌人时,恭顺得简直比职业当狗的韩人还要跪舔。

  让他们往东,绝不往西。

  而且因为倭岛资源贫瘠,倭人长期处在饥饿和半饥饿之中。

  导致劳动力价格极低。

  相比“养尊处优”的明人和逐渐通货膨胀的韩人,简直便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只要一把小米,就能让他们像核动力驴一样干上一天。

  如果能给他们吃上大米——不,在倭岛被尊称为“银舍利”——那他们更是能把命都卖给金主。

  所以,薛万彻就用一抔大米。

  让倭人自己绝了自己的后路。

  …………

  “哈哈,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在岛上就近拉到壮丁,很不错啊。

  “只要牵涉到打灰,薛万彻的脑子还是很活泛的。”

  李明坐在书房的窗边,就着冬日的暖阳,读着李世绩送来的情况汇总。

  让薛万彻做文秘工作,属实难为他了,所以统一由李世绩汇报东征倭国的前线近况,每天、甚至每隔几个时辰,都要向唐州汇报一次。

  所以,李明得以全面掌握倭国发生的全部情况。

  虽然唐州和倭国中间有时差,不过大局已定,无伤大雅。

  “倭人这个祸害终于要去除了,可喜可贺啊。”

  长孙无忌照例在口头奉承着,一边嘴上的事情不断。

  倒是房玄龄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郑重地对李明陛下说:

  “陛下,征倭之事先放一边。

  “大河改道的工程,也马上就要到关键节点了。”

  李明点点头:

  “哦。”

  看着陛下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暗示,房玄龄不禁揉了揉眼睛,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臣想说的是,征倭一战侵占了太多资金,让国内的防灾建设工程也捉襟见肘了。”

  李明疑惑地皱了皱眉:

  “可是钱少是少了一点,经过测算也是将将够了呀。又不是不够用。”

  “……”房玄龄揉眼睛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无奈地说:

  “臣的意思是,我们在征倭方面投入的资源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过度侵占了国内防灾的资金?”

  作为当今计相之父,他也理所当然地对财政状况投入极大的关注

  李明眉毛一挑:

  “你的意思是,倭人不应该打?”

  “该打,只是不必如此大张旗鼓。”房玄龄直言道:

  “战争乃是死生之地,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利益,就不宜盲目地发动。

  “倭国之地,贫瘠无比。我们就算将其占领了,又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呢?”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就有点不乐意了,忍不住打断道:

  “按照房首相的意思,难道就这么放过倭人?

  “中原遭受无妄之灾的百姓,就白死了?

  “治国也不能光看实际利益,民间的情绪,也是要考虑的嘛!”

  对于这个反论,房玄龄只是微微摇了摇头,道:

  “若是为了吊民伐罪,则在夷平敌国都、捕获敌酋以后,战争便可停止了。

  “在当地扶持一个傀儡,继续羁縻之,倭岛也可以算是平定了。

  “何至于像现在这样,继续在岛上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呢?”

  确实有理有据,让长孙无忌也不禁思考起来。

  倭人固然可恶,但始作俑者已经束手就擒。

  灭其国都、俘其酋首,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足以向四方宣誓大明威严不可侵犯,也足够给国民一个交代了。

  而现在把倭国整了个底朝天,不但疑似有点太极端了,而且也确实太费钱了。

  那可是隔着一大片海洋,在进行的以文明为单位的浩大工程啊!

  诚然,薛万彻另辟蹊径,用倭人来干活,以倭毁倭,也确实为衙门节省了大笔经费。

  但是,这也侧面说明了经费资源的紧张——都把老薛同志给逼到不得不动脑筋了,这钱得多缺啊。

  “如果是以快意恩仇为基准,以陛下的一时好恶为国策,以情绪而非道理治国……

  “那么陛下,恕老臣直言。”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了那句台词。

  “长此以往,大明要完!”

  好令人怀念的话语啊,已经有多久没有听见了……李明一点也不感到生气,反而还在心里感叹了一会儿,才反问道:

  “房相是因为征倭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所以才反对在战事上面投入过量资源的,对吧?”

  房玄龄听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没有憋好屁,警惕地略一点头:

  “是的,然后呢?”

  李明继续道:

  “然后便是,兴建河堤同样是一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情。

  “为何房相愿意在这上面慷慨解囊呢?”

  简直是谬论诡辩,这两件事可以混为一谈么……房玄龄到底是克制住了自己吐槽的欲望,平静地讲述着最直白浅显的道理:

  “因为救灾不如防灾,如果不在河防上投入巨资,那么一旦发生灾害,那么损失就更大。”

  “对,没错!征倭、灭倭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李明陡然提高了音量:

  “大江大河放着不管,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灾害。

  “倭人同理,放着不管会给华夏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不能把征倭看做一般的战争行动,核算收益和成本。

  “而应该当做一种灾害预防措施,未雨绸缪,连根拔起!”

  房玄龄被这套理论震撼了,表情都呆滞了一些。

  “这……陛下你说的是认真的?”

  对于那个鲸海彼岸的落后国度,恶心是恶心了一点,但要把它的危险性抬高到大江大河的级别……

  “没错。你看,这短短几个月,倭人在中原造成了多大的灾害?”

  李明认真严肃地批评手下的头号文臣。

  “你的问题还是在于,太把倭人当人看了。

  “把他们类比蝗灾这样的灾害就能理解了。”

  房玄龄沉默了下去。

  他在评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倭岛对大陆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吧,也能说是一点价值没有了。

  但那个人劫地零的鬼地方,还能刷出一些古古怪怪的类人生物,时不时地在大陆兴风作浪。

  对华夏来说是纯纯的负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确实和自然灾害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陛下,倭岛上剩下的倭人,应该如何处理呢?”

  长孙无忌打断了两人的思辨,提出了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诚然,大明天兵正在倭岛上大杀四方,而工程队也在系统性地破坏当地的农田。

  可是,这是不足以让当地倭人灭绝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