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进犯?什么意思?”

  李承乾正要开口,背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把他想要问的问题给抢了。

  群臣下意识地抬头,余光偷偷瞥向了皇帝陛下的上方。

  只见李世民陛下双目圆睁,精神抖擞,哪有半点打瞌睡的糊涂模样。

  李承乾嘴角微抽……好你个父皇,夹菜只挑自己喜欢吃的菜是吧?您这调皮的嘴脸学的谁呢?

  虽然这个比方不太恰当,但李承乾总有种感觉,好像父亲在中风以后,行事作风越来越像李明了。

  老子像儿子了属于是。

  李承乾甚至有理由怀疑,刁滑顽劣本就是父皇的性格,只是被肩上的责任长期压抑着,在中风退休以后便彻底放飞自我了。

  都说李世民的孩子们各自遗传了他性格的一部分,唯独李明是个例外,活脱脱像是个抱来的。

  现在看来,李明还真是亲生的啊……

  “是啊,敌我双方的战线绵延万里,他们……总得有个重点吧?”

  李治也回过神来,急切地问道。

  “是,是……”大伴吞吞吐吐,看了看皇帝陛下。

  毕竟话事人还是他。

  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里没有外人,你说吧。”

  大伴这才开口:

  “河南诸州的刺史和都督同时向京城发来急信,伪明的军队或南下强渡大河,或从齐州西进,同时对中原诸州发起进攻!

  “所有的军队,由伪明首领李明亲自领衔!”

  如晴天霹雳,这则消息立刻让两仪殿炸了开来。

  底下的群臣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显然对此事并不知情。

  按照正常流程,外面有事得先通报中书省,由五位中书舍人商议、一人拟稿(称为“五花判事”)以后,再送呈皇帝陛下亲阅。

  毕竟陛下的事情这么多,需要一个秘书团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替他事先筛选过一轮。

  正常情况下,消息是不会跳过中书省的秘书们,更不会在上朝的时候直接给皇帝一个惊喜的,除非太监想让李承乾陛下露出惊慌失措的娇羞表情,舍得一身剐也要给大伙儿发福利。

  不过大明全线进攻是个例外。

  这事儿太大了,一分一秒也拖延不得。正好三省的重臣都在场,索性就在小朝会上把情况当场给说清楚了。

  “父皇,皇弟,诸位爱卿。敌人悍然进犯,我等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的问题,拉开了大讨论的序幕。

  “这是障眼法,四处点火以掩盖自己的真实作战意图。”

  老革命李世民一眼看破。

  论作战,父皇才是专业的……李承乾心里稍安。

  “想必父皇已经知道对方的意图了吧?”

  “不知道,朕又不是那小子肚子里的蛔虫。”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回答。

  “……”李承乾心累了,不想吐槽了。

  李世民兴致勃勃地拍着龙榻的扶手,坐了起来。

  “不亲自去会会,光听别人的转述,怎么可能掌握前线的情报、了解对方的真正动向呢?

  “朕当……”

  御驾亲征——这话刚到嘴边,两仪殿门口又出现了一个急匆匆的声音。

  又是一位宦官,向陛下身侧的大伴疯狂做手势。

  这……大伴无言地看看陛下。

  陛下努努嘴:

  “去吧。”

  于是大伴亦步亦趋地出殿,从小宦官那里得到急报,又亦步亦趋地呈上来。

  李承乾摊开一看,脸色又黑了一分。

  “扬州大都督来报?伪明的战舰南下东海,同时进犯海州港、苏州港和杭州港?!”

  唐朝的时候,苏州和杭州还是沿海州府,与海州一道,防务归属扬州都督府管辖。

  此言一出,群臣便开始议论纷纷。

  伪明真是飘了,在冬天没了台风的制约,他们的舰队就开始放飞自我,到处乱窜了!

  李治眉目凝重,又夹杂着些许疑惑。

  “从中原打到江南……李明到底想干什么?”

  李百药捻着胡子道:

  “海州、苏州和杭州是我朝海运的重要港口,伪明此举,应是要阻断我朝的海外贸易。”

  李治面无表情地看向那个老书呆子:

  “和我朝海上贸易最密切的就是伪明。你的意思是,伪明动用战舰干扰我朝与伪明之间的贸易?”

  “呃,这个嘛……难说。”老清流的声量一下子小了下去。

  不是为了阻拦海上贸易,那就是为了……

  “登陆?他们想在南方登陆?”

  连李世民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一会儿进中原,一会儿又下江南,而且两个大方向又都同时分好几个小方向,同时进攻。

  东打一棒子西打一耙子,大明那帮君臣都是属猴子的吗?

  “对方的目标恐怕是苏州。因为那里是大江的入海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李治一脸严肃地开始了推演:

  “如果敌水师沿江逆流而上,那将,那将……

  “呃,陷入我军的重重包围?”

  他推着推着,就不吱声了。

  如果明军在长江沿岸登陆,那可真是在厕所打灯笼,找屎。

  那里离中原战线十万八千里,两边根本起不到策应的作用。

  况且大江以南的南方地区虽然对关中的朝廷有些阳奉阴违,但对东北来的大明那更是鸟都不带鸟的。

  他能在哪里登陆?

  江宁?荆楚?巴蜀?

  中心开花是吧?

  大唐又不是任侵略者拿捏的弱鸡,对于大明这种求被包饺子的战略,还真没见过。

  当然,李明更不是把自己的部队当成饺子馅的弱智。

  所以,对面的战略重心到底在哪里呢?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就在君臣苦思冥想,试图代入一个顽童的视角思考问题时。

  又双叒来了第三位传信的小宦官,一样的行色匆匆,一样的神情紧张。

  他刚在两仪殿门口站定,惴惴不安地寻找大伴的身影。

  李承乾直接朝他招招手:

  “不必拖延,有什么急报直接呈上来!”

  小宦官哈了一跳,在一种官员们不善的目光中,哆哆嗦嗦地穿过整座大殿,将情报跪呈上峰。

  李承乾扫了一眼,脸色已经不是阴沉,而是无奈了。

  “晋州发来急报,太行山一线也遭到了入侵……”

  “什么?那厮竟然……”李治瞪圆了眼珠子。

  他虽然现在的身份是皇太弟,可也是老牌晋王了,自己的千户食邑还在晋州呢!

  好你的老十四,居然把咸猪手伸到了兄弟的衣兜里!

  打人打脸啊!

  大明和大唐的边界,以黄河、太行山为线。太行山以东是反骨的山东河北,以西则是大唐的领土。

  同时,山西也是大唐的龙兴之地,高祖皇帝李渊最早就是在晋阳起兵,打出了反隋的旗号。

  而山西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丢了山西,关中就等于暴露在了大明的爪牙之下。

  可是比起威胁感和紧迫感,满朝君臣感到最多的却是疑惑。

  因为易守难攻的太行山,还牢牢地控制在大唐的手里呢。俯瞰着山东的平原地带,占尽了地利。

  明军进攻山西,无异于以低打高,debuff迭满了。

  整个两仪殿讨论的声量骤然激烈了起来。

  从齐州和大河两个方向进攻中原,勉强还可以用两面对进,钳形攻势来解释。

  至于南方的舰队封锁……姑且认为是想牵制大唐的精力和力量,让朝廷不得不分兵把守吧。

  可是现在,明军又顶着巨大的地形劣势去碰瓷太行山……

  这实在太抽象了,连最抬杠的大臣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对方的骚操作找理由了。

  大明是突然掌握了撒豆成兵的技术吗,四处煽风点火?

  “作战最忌分兵,他们兵分多路,只怕是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足为虑。”

  “对方如果是别人那还好说,可李明并非无能之辈。就算他自己不知战,他也是听得进手下的劝谏的。而他手下还有个李靖呢。”

  “说得没错,更何况李明怎么会不知兵呢?当年他只身入辽东,收编山匪,居然就顶住了高句丽十五万大军的轮番进攻。”

  “别忘了,明军的前身是山匪,最擅长在山地进行作战。他们说不定要在太行山来个出其不意?”

  “可那些叛匪再怎么会爬山,太行山也是我们长期经营的,要塞关隘尽在我手,地形更是我军所熟悉的。他们怎么可能打得进来?”

  “不不不,我觉得是这样……”

  “依我之见,会不会是李明连遭挫败,自暴自弃,才会昏招迭出?”

  “有可能,他进攻中原、搅乱岭南的图谋全部被我方化解,屡屡碰壁。以他的脾性,必定恼羞成怒。”

  大家进行着激烈的口腔体操,试图弄清楚李明到底想干什么,并且讨论的风向逐渐从“李明这么干一定有他的道理”转向了“李明怕不是有什么大病”。

  而当大臣们情绪激昂的时候,李世民却是冷静了下来。

  直起的身子又躺了下去,左手哒哒敲打着扶手。

  许久,他缓缓开口道: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两仪殿逐渐安静了下来,群臣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上方。

  “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前线的急报能在同一天抵达京城。”

  老太上皇一针见血。

  座下的李承乾、李治以及群臣闻言顿时色变。

  是啊,李明挑选的战场不但多,而且都是相隔几千里起步的。

  一个在太行山,一个在中原,一个在江南的海港。

  按理说,那些地区距离京城的远近不同,路况不同,因此送信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长安与晋州、扬州、洛州都有驰道相接,现在初冬也没有什么风雪,所以推算信件送达长安的时间并不难,李明那厮可太清楚驰道邮驿的工作效率了。”

  李世民继续哒哒哒地弹着扶手。

  “也就是说,大明的这次攻势,是根据消息同日抵达长安的要求倒排出来的?

  “晋州路况最差,所以太行山一线才是明军最先进攻的地方。其次是扬州,最后是中原……”

  李世民的一通推算,让在座的诸位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古代打仗可没有无线电台可以协调作战,三个主战场距离遥远,遍及大江南北,在作战过程中,互相之间是不可能沟通协调的。

  只能是一开始李明就定下了日期和战略方针,然后三部分的军队根据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

  就这个“按部就班”,学问可大了。

  听起来简单,可协调几十万规模的人员跨区域调度,真操作起来,那组织难度可是地狱级的。

  更别说这是海陆配合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途中还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或者提前走漏了消息,或者士兵素质低下不执行或无法执行命令……

  能让三军按约定时间抵达作战地点,发起进攻,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唐这边传递这些消息所需的时间,并且还全程保密……

  朝堂上的君臣意识到,李明以他独有的方式,既低调又夸张地秀了一波肌肉。

  是,李明或许交了几份不及格的答卷。

  但是当这些卷子都把分数精准地控制在了五十九分时……

  这就很让人细思极恐了。

  刚才还在七嘴八舌、怀疑李明失心疯了的大臣们,一下子就闭嘴了。

  李承乾脸色苍白,无助地看向李治,结果发现李治的脸色比他更差。

  “呵,那小子这是在向朕示威么?向朕展示他对军队如臂使指?”

  李明这波以天地为舞台的行为艺术,虽然抽象,但成功地震住了在坐的所有人。

  整个两仪殿,唯有李世民神色如常,呵呵一笑。

  “行啊,可以啊,他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在正面战场上打败朕……打败我,打败他老子我?!

  “行!”

  他一拍扶手,居然凭自力站了起来。

  “陛下!”

  大伴慌忙去扶,被老李一把推开。

  “老子我还没残废,还能率领千军万马,狠狠地教训那个顽劣的臭小子!”

  李世民声若洪钟,眼睛闪烁着亮光,让座下的老伙计们不觉一阵恍惚。

  年轻时的天策上将,又回来了……

  …………

  “陛下,劳烦您往后稍稍。”

  中原,兖州前线,情商反向爆表的薛万彻“恭敬”地把李明从城墙上提溜了下来。

  李明在他手里像只肥仓鼠似的,愤怒地挥舞着四肢:

  “不可对朕无礼!朕亲自了解前线情况,你小子打什么岔!”

  薛万彻朝城外撇撇脑袋:

  “看见对面军阵中那玩意儿了吗?那是床弩。就不怕把你射个对半穿?”

  “我就是想确认一下,有没有把唐军主力吸引过来。”李明嘟哝着嘴。

  兖州城下,唐军方阵像豆腐块一样,密密麻麻。

  “对面万一被你激得脑子一热,真冲过来拼命,咱这满城的泥瓦工‘大军’可挡不住。”

  薛万彻叹了口气。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