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本王如今才十三岁,有的是时间。”
一身宝石蓝蛟龙纹圆领锦服,紫金冠束发的李治,面容沉静而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目光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世间的一切。
这位年仅13岁的大唐亲王在人后展露出了从容不迫、雍容华贵的气度,还有王者的尊贵与威严。
“殿下想要坐山观虎斗。”
身为晋王扈从官的李义府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想法。
“你觉得谁当太子是他们说了算的吗?”
“大兄,四兄,又或者是舅父?”
迎着李义府的目光,李治说出了一句充满政治智慧的话语。
“这...”
李义府不禁为之一惊。
“这天下是李家是天下,父皇才是天下的主宰。”
“父皇想让谁当太子,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他的想法。”
“舅父、先生是关陇门阀在外的行走,或者说,他们是关陇门阀的引子。”
“父皇就是知道这一点才会让我开府建衙,他想要让关陇门阀压制山东士族。”
“四兄最近做的有些过了,大兄封闭了东宫,外人根本不得而知里面的情况,朝堂如若没有新的力量站出来,恐怕魏王府会坐大,这不符合父皇相互制衡的原则。”
“本王这个晋王殿下在朝臣眼中就是一面挡箭牌,谁也不在意,谁都不重视。”
“既然这样,倒不如索性做我的吉祥物,让舅父与先生去折腾。”
双手一摊,李治的小脸上露出了无赖表情。
“殿下英明。”
此时此刻,李义府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晋王李治这哪里是当吉祥物,这就是把长孙无忌、褚遂良做枪使,旁人只会以为这一切都是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因此怪到李治身上,可不管长孙无忌、褚遂良做到什么程度,最后受益的都是李治。
.............
远在江南,润州,兰陵萧氏宗祠。
永嘉之乱后,东晋在此设立了兰陵郡,南迁的兰陵萧氏以此为祖地,发展出了定著二房:一曰皇舅房,二曰齐梁房,后者主要是以南梁、南齐、西梁两朝一国皇族后裔为主。
目前,皇舅房以萧德言最为出色,为朝中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支持魏王李泰修撰《括地志》。
齐梁房主要是萧瑀,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前隋炀帝皇后的同母弟,大唐宋国公,因急躁、偏狭被罢相,贬出长安,暂任歧州刺史。
现如今,皇舅房、齐梁房的族老都汇聚到了一起,原因便是岑文本的一封书信。
岑文本是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前隋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同江南士族关系匪浅,可以说是江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书信无疑引起了兰陵萧氏的注意。
“诸位。”
“书信内容,我就不一一讲述,你们都看完了。”
“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端坐上首左位的兰陵萧氏族长萧谨仁看向下首的两房主事人。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皇舅房主事萧绰率先开口:“朝堂局势已经很清楚了,太子失势,魏王即将入主东宫。”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全力支持魏王,而不是节外生枝。”
“莫要忘了吴王身上的前隋血统,满朝文武百官会容许他登位吗。”
“再者,吴王妃出自弘农杨氏,无论怎样,那也是被前隋皇族追认祖籍的郡望,这些年看似偃旗息鼓,实则暗地里韬光养晦,要和他们对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是极。”
皇舅房一众族老纷纷出声,赞同他的看法。
“哼。”
谁知,右侧齐梁房众人中传出一声冷哼,一名白发垂髫的族老脸上满是不屑道:“区区弘农杨氏,搁前隋时期,尚不敢跟我们对上,现如今连个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反而怕了。”
“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你....”
皇舅房一众族老脸色立马变得十分难看。
“我觉得凌太爷说的没错,你们真是越活越过去了。”
“士族门阀哪一家不是压好几头,今日若是阖族上下都押注魏王,那来日魏王输了,我们都跟着去陪葬?”
“荥阳郑氏的教训还不够深刻?那玄武门的血迹到现在尚未完全消除。”
“你们说吴王这个,那个,无非是说吴王没有做皇帝的资格。”
“可你们别忘了,太子还没被废,魏王也只是一个备选。”
“博陵崔氏卫州房都已经举家迁往安州投靠吴王,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吴王得人心吗?”
“前隋故旧遍布天下,这些人未尝不能成为吴王的臂助,吴王无法入主东宫,我看魏王也不见得就能当上太子。”
齐梁房主事萧道一瞥了一眼左侧之人,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你...”
正当皇舅房的族老们准备反驳时,主位的萧谨仁咳嗽了声:“咳咳。”
‘唰!!!’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族长身上。
“嗒嗒!”
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道婀娜身影,眉如柳叶,眼似朗星,肤如白玉,细腻光滑,仿佛能够掐出水来,透着一种吹弹可破的娇嫩。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一种灵动的柔媚之态,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娴静犹如花照水,展现出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步履行进间透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尊贵、从容和淡定。
“公主。”
无论是齐梁房,还是皇舅房的族老全都起身行了一礼。
来人是前隋末年梁国主萧铣的唯一子嗣,萧月仙,更是南朝仅存的一名末代公主。
对兰陵萧氏来说,萧月仙的存在非常特殊,始终能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因为萧铣是兰陵萧氏在隋末的奋力一搏,自然对萧氏族人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意义。
“诸位族老。”
“月仙是小辈,本不该多言。”
“只是岑先生的书信看似为吴王说项,其中的深意,恐怕是东宫。”
萧月仙施施然坐在了上首右位。
‘什么?’
一众萧氏族老全都露出了莫名之色。
“本王如今才十三岁,有的是时间。”
一身宝石蓝蛟龙纹圆领锦服,紫金冠束发的李治,面容沉静而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目光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世间的一切。
这位年仅13岁的大唐亲王在人后展露出了从容不迫、雍容华贵的气度,还有王者的尊贵与威严。
“殿下想要坐山观虎斗。”
身为晋王扈从官的李义府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想法。
“你觉得谁当太子是他们说了算的吗?”
“大兄,四兄,又或者是舅父?”
迎着李义府的目光,李治说出了一句充满政治智慧的话语。
“这...”
李义府不禁为之一惊。
“这天下是李家是天下,父皇才是天下的主宰。”
“父皇想让谁当太子,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他的想法。”
“舅父、先生是关陇门阀在外的行走,或者说,他们是关陇门阀的引子。”
“父皇就是知道这一点才会让我开府建衙,他想要让关陇门阀压制山东士族。”
“四兄最近做的有些过了,大兄封闭了东宫,外人根本不得而知里面的情况,朝堂如若没有新的力量站出来,恐怕魏王府会坐大,这不符合父皇相互制衡的原则。”
“本王这个晋王殿下在朝臣眼中就是一面挡箭牌,谁也不在意,谁都不重视。”
“既然这样,倒不如索性做我的吉祥物,让舅父与先生去折腾。”
双手一摊,李治的小脸上露出了无赖表情。
“殿下英明。”
此时此刻,李义府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晋王李治这哪里是当吉祥物,这就是把长孙无忌、褚遂良做枪使,旁人只会以为这一切都是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因此怪到李治身上,可不管长孙无忌、褚遂良做到什么程度,最后受益的都是李治。
.............
远在江南,润州,兰陵萧氏宗祠。
永嘉之乱后,东晋在此设立了兰陵郡,南迁的兰陵萧氏以此为祖地,发展出了定著二房:一曰皇舅房,二曰齐梁房,后者主要是以南梁、南齐、西梁两朝一国皇族后裔为主。
目前,皇舅房以萧德言最为出色,为朝中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支持魏王李泰修撰《括地志》。
齐梁房主要是萧瑀,梁明帝萧岿的第七子,前隋炀帝皇后的同母弟,大唐宋国公,因急躁、偏狭被罢相,贬出长安,暂任歧州刺史。
现如今,皇舅房、齐梁房的族老都汇聚到了一起,原因便是岑文本的一封书信。
岑文本是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前隋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同江南士族关系匪浅,可以说是江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书信无疑引起了兰陵萧氏的注意。
“诸位。”
“书信内容,我就不一一讲述,你们都看完了。”
“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端坐上首左位的兰陵萧氏族长萧谨仁看向下首的两房主事人。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皇舅房主事萧绰率先开口:“朝堂局势已经很清楚了,太子失势,魏王即将入主东宫。”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全力支持魏王,而不是节外生枝。”
“莫要忘了吴王身上的前隋血统,满朝文武百官会容许他登位吗。”
“再者,吴王妃出自弘农杨氏,无论怎样,那也是被前隋皇族追认祖籍的郡望,这些年看似偃旗息鼓,实则暗地里韬光养晦,要和他们对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是极。”
皇舅房一众族老纷纷出声,赞同他的看法。
“哼。”
谁知,右侧齐梁房众人中传出一声冷哼,一名白发垂髫的族老脸上满是不屑道:“区区弘农杨氏,搁前隋时期,尚不敢跟我们对上,现如今连个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反而怕了。”
“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你....”
皇舅房一众族老脸色立马变得十分难看。
“我觉得凌太爷说的没错,你们真是越活越过去了。”
“士族门阀哪一家不是压好几头,今日若是阖族上下都押注魏王,那来日魏王输了,我们都跟着去陪葬?”
“荥阳郑氏的教训还不够深刻?那玄武门的血迹到现在尚未完全消除。”
“你们说吴王这个,那个,无非是说吴王没有做皇帝的资格。”
“可你们别忘了,太子还没被废,魏王也只是一个备选。”
“博陵崔氏卫州房都已经举家迁往安州投靠吴王,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吴王得人心吗?”
“前隋故旧遍布天下,这些人未尝不能成为吴王的臂助,吴王无法入主东宫,我看魏王也不见得就能当上太子。”
齐梁房主事萧道一瞥了一眼左侧之人,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你...”
正当皇舅房的族老们准备反驳时,主位的萧谨仁咳嗽了声:“咳咳。”
‘唰!!!’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族长身上。
“嗒嗒!”
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道婀娜身影,眉如柳叶,眼似朗星,肤如白玉,细腻光滑,仿佛能够掐出水来,透着一种吹弹可破的娇嫩。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一种灵动的柔媚之态,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娴静犹如花照水,展现出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步履行进间透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尊贵、从容和淡定。
“公主。”
无论是齐梁房,还是皇舅房的族老全都起身行了一礼。
来人是前隋末年梁国主萧铣的唯一子嗣,萧月仙,更是南朝仅存的一名末代公主。
对兰陵萧氏来说,萧月仙的存在非常特殊,始终能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因为萧铣是兰陵萧氏在隋末的奋力一搏,自然对萧氏族人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意义。
“诸位族老。”
“月仙是小辈,本不该多言。”
“只是岑先生的书信看似为吴王说项,其中的深意,恐怕是东宫。”
萧月仙施施然坐在了上首右位。
‘什么?’
一众萧氏族老全都露出了莫名之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最新章节,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最新章节,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