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朝会很是热闹,昨天唐军大败突厥,让这些文臣武将都大感痛快,所以朝会之上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直到李世民提起对李恪的犒赏,整个朝会进入了高潮。

  蜀王党一派和关陇集团就李恪的封赏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以房玄龄和杜如晦为首的蜀王党一派,自然是希望能为李恪多争取一些封赏。

  而关陇集团,恨李恪入骨,他们自然是极力夸耀天子神威,将李恪的功劳贬得一文不值。

  起先是双方的一些低阶官员在相互争锋,在这一点上,关陇集团要更占上风一些。

  关陇集团在京官中占据三分之一,他们不停贬驳李恪,引得那些蜀王党大为恼火。

  到了最后,蜀王党不得不派出重要人物,临场辩驳。

  “陛下,蜀王殿下临危而出,领蜀军大举杀敌,保我大唐。此等功劳,若不加以重赏,实在难以令人心服啊!”

  “陛下,蜀王昨日一战,已尽得民心,民心不可逆,万望陛下加以赏赐!”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纷纷上前陈辞,为李恪争取封赏。

  房、杜二人乃是蜀王党魁首,又是大唐朝堂的砥柱之臣,他们的话,让关陇集团的低阶官员暂时闭了嘴。

  但关陇集团当然也有朝堂重臣,他们自然不会放任房、杜二相肆意争取。

  “陛下,蜀王殿下虽是有功,但其此前也曾在蜀地惹出祸乱,这功过相抵,岂有封赏之说?”

  长孙顺德这时站了出来。

  他是长孙无忌的叔父,也是朝堂上关陇集团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与高士廉一起,可谓是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

  两人皆是长孙无忌的长辈,武德年间就已是朝堂高官,如今长孙无忌权势无双,他二人顺势辅佐,一起支撑起偌大的关陇集团。

  他一发话,关陇集团的官员纷纷附和,皆称李恪此前剿灭乱民不利,大有罪责。

  朝堂之争再起,众人言辞不一,各说各理。

  在这争辩之中,唯有一人安稳立于朝堂之上,并不参与辩论。

  这人正是长孙无忌的舅父,高士廉。

  这高士廉贵为关陇集团核心,但此时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默地看着自己麾下众臣参与争辩。

  但他虽是不言语,却一副神态自若的表现,叫蜀王党一派摸不清底细。

  众人当然不知晓,这高士廉昨日已得了长孙无忌的飞鸽传书,对今日朝堂之争早已有了计策。

  他此时默不开口,只是暂时蛰服,以待最好的时机出手,一举瓦解蜀王党羽。

  喧闹声中,李世民终于开口。

  他先是轻咳两声,止住了众臣的争端,而后他又看向房、杜二人。

  “那二位爱卿说说,朕该如何犒赏蜀王呢?”

  李世民微一扬眉,神色泰然道。

  “这……”

  房、杜二人这时又迟疑了。

  他们心中清楚,李世民此刻先向他们询问,应该是对李恪大有好感,想借机封赏。

  只是,究竟该如何封赏,这也得天子的心意。

  李恪此时已是蜀王,最好的封赏,自然是直接抬上储君之位。

  但这是天家之事,李世民不率先开口,他们自然不敢提。

  所以,他们这会儿,正想着主意替李恪多要些封地钱粮,助李恪积攒实力,与李承乾好好斗上一斗。

  “咳!”

  李世民又一咳嗽,悠悠开口:“恪儿如今已贵为亲王,本是不该再作晋升……”

  “只是……”他看向房、杜二人,话峰一转,“恪儿昨日立下泼天之功,若不大加封赏,倒也不合情理。”

  李世民的话,让房、杜二人心中一惊。

  他们本来没敢奢望一举得胜,彻底将李恪扶到最高的太子之位上。

  但李世民刚刚却将话题引到了李恪的爵位上。

  这亲王已是皇子的最高爵位,再往上走,那可就只剩储君之位了。

  李世民刚才看起来似乎是随口一提,但他的言辞,表情,分明是在暗示房、杜二人,他有意立李恪为太子。

  房、杜二人心头一喜,当即便准备上前陈辞,再次将李恪的功劳大吹特吹。

  他们多年共事,彼此早有默契,照他们的构想,房玄龄先上前吹嘘一波,而后杜如晦再点睛一笔,陈说李恪颇具圣上当年风采。

  这颇具帝王风采,意思自然是他最适合做李世民的接班人了。

  只要李世民与二人所想一致,顺势接上几句,他们就会加把劲,将李恪拱上太子之位。

  李恪如今不光有房、杜二人支持,他在军中诸将那里,也有不少支持者。

  经过昨日一战,武将们对李恪都是十分佩服,他在武将心中地位更是拔高了一层。

  李恪若是争嫡,已有相当的可能。

  “陛下,臣有疑议!”

  但这时,高士廉站了出来,打断了房、杜二人的谋划。

  “哦?高爱卿有何疑问,大可说出来,众臣一起讨论!”

  李世民看向高士廉,沉声说道。

  高士廉略一昂首,朗声道:“蜀王殿下前些日子曾主持剿灭乱民,却一直未听剿灭成功,反而让乱民之势愈演愈烈……”

  “只是……看他昨日领兵前来,兵强马壮,战力雄厚!”

  “老臣心中疑虑……为何蜀王殿下坐拥如此战力,却扔不能成功镇压乱民呢?”

  高士廉的话铿锵有力,在朝堂上卷起风波。

  众人这时才被他提醒了,回忆起昨日那骑兵部队的威猛来。

  “而且,老臣还听到些风言风语……”

  高士廉继续说道:“说是蜀王殿下已经招降了乱民,编乱民为己用,组建了骑兵部队!”

  他这话一出,蜀王党一派立刻猜出,高士廉一定受了长孙无忌的提点。

  因为乱民一事,只有亲自与乱民交手的长孙无忌才最为清楚,只有长孙无忌才知道,李恪与乱民之间的关系。

  “老臣建议,还是先等蜀王殿下醒来,让他解释清楚此事,陛下再作决断。

  高士廉一通陈诉,让整个朝堂陷入死寂。

  众人又在心中计算利害得失了。

  房、杜等人心中清楚,高士廉此举,意在分化蜀王党众臣与李恪的关系。

  因为乱民之事,关系到李恪与整个士绅集团的冲突。

  而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出身于士绅家族。

  不仅是关陇集团,蜀王党一脉的众多官员,也是这乱民冲击之下的潜在受害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最新章节,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