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这时已进入尾声,突厥人已无力抵挡唐军,纷纷溃逃。

  李靖、秦琼、侯君集等人已领命追赶,务求将突厥人诛杀干净。

  李世民将又看了一眼周围的蜀军部队。

  这支骑兵部队,先前出现时,是那么威武肃穆,阵容齐整。

  可如今,他们都已放下战马,步行杀敌。

  经过了如此惨烈的厮杀,骑兵部队伤亡惨重。

  整个部队的将士,已十不存一。

  即便是活下来的将士,也多是身负重伤,勉力支撑。

  但众人此刻仍奋力坚守在李恪身边,护佑他的安全。

  他们的身上满是鲜血,挂着道道伤口。但众将神情依旧威肃,目光仍是坚毅。

  李世民心中不由生出敬意。

  正是这支铁军,将整个大唐从耻辱落败之中挽救回来,给大唐带来了希望。

  “恪儿,你带出来一支无比强大的队伍啊!”

  他看着李恪感叹道。

  “蜀王麾下的骑兵部队,你们皆是我大唐的英武男儿,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将,栋梁之材!”

  李世民高声对这些蜀军赞叹,向他们点头致意。

  而后,李世民又吩咐麾下将领,让他们务必优先照料伤重的蜀军,同时收敛此战中为国捐躯的蜀将英灵。

  交代完战后休整事宜,李世民再也等不及了,他亲自牵着战马,带着李恪走向长安城。

  他要带着李恪回到宫中,让御医替李恪医治伤势。

  长安城门口,诸多百姓们也都围在城头观看战情。

  此刻,众人看见一身是血的李恪,无不心生叹惋。

  今日一早,众多百姓就已挤到城楼上,观望战况。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换上了军士的衣服,帮助唐军震慑突厥人。

  虽然李世民已定好计策,又携着文臣武将前往交涉,但大家心中都是抱着悲观的情绪。

  他们都知道,长安城中已无兵可用,若是突厥人打过来,长安城立时便会被攻破。

  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手无寸铁,无力抵抗敌军,一旦城破,他们只能被那突厥人俘虏,被他们肆意虐杀,凌辱。

  即便突厥人畏惧于皇帝的计策,选择接受钱粮,不攻占长安,也并非是长久之计。

  如今的大唐,开国不久,百姓的生活尚不丰足,若以大量钱粮换取一时的平安,百姓的生活便会更加艰苦。

  而且,百姓们心知肚明,一旦突厥人尝到了甜头,他们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长久下去,整个大唐将国之不国,百姓永远也无法企及幸福和平的生活。

  但这时候,一个救世英雄出现了。

  李恪带着他的骑兵部队杀了出来,将整个突厥大军逼得连连后撤,士气大落。

  而李恪本人,更是身先士卒,以一人之力搅乱整个突厥大阵,诛杀无数突厥贼寇。

  看到这一幕,百姓们哪里能不感恩戴德?

  尤其是看到李恪在力竭之时,仍拼死一搏,砍杀了突厥可汗,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对于他们来说,李恪正是那个救万民于水火的盖世英豪。

  当李世民牵着战马,带李恪走回了城中,百姓们纷纷摘下幞头,冠帽,人人都面容肃穆,眼含热泪地盯着李恪。

  这其中,有年愈古稀、身形佝偻的老者,也有留着垂髫小辫,尚未成年的稚童。

  有五大三粗的男子,也有弱柳扶风,一身脂粉的女人。

  但无论男女老少,众人都是用极其虔诚的目光望着李恪,脸上带着感念和关心的神情。

  “蜀王殿下,您是救世的英雄,是我大唐的希望!”

  已有一个中年人当先喊了出来。

  紧接着,那人当先躬身,重重地鞠了一躬。

  百姓们也纷纷鞠躬,以此表达敬意。

  “多谢您,蜀王殿下,您拯救我长安上下的百姓,拯救了大唐的父老乡亲!”

  接着,又有人走上前去,重重地鞠躬,而后眼含热泪道。

  “求上天感念蜀王殿下的功德,让他快点好起来!”

  也有女子这时不忍再看,闭眼向天祈福。

  百姓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李恪的尊敬与祝福。

  这时,又有一个弓着身子的老者走上前来,他头发斑白,看上去年岁不小。

  “噗通”一声,这老者跪倒在路旁,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蜀王殿下,老朽愿以这残破之躯,向上苍企求您永远健康!您一定要尽快好起来,有您在,我大唐百姓就永远不会受人欺凌!”

  他的话说得极慢,声音也并不大,但每一声都极其恳切,情真意实。

  李世民朝这位老者微微点头致意:“老人家,您快快请起!”

  那老人在两旁人的搀扶下站起身子,又竖着大拇指对李世民道:“陛下,老朽当年曾见识过陛下的风采,陛下是这世间最勇武无双,又极具仁义之心的人。而蜀王殿下颇具陛下当年风采,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他这一番话,夸得李世民都有些愧疚,李世民摇头叹道:“我儿李恪,为国杀敌,救万民于水火。他远胜于我!”

  说着,他再一欠身,又牵着战马继续向前走去。

  前方又有一个妇人站在路边,她怀里还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

  那幼童嘴里咿咿呀呀,李世民听得并不真切。

  但幼童的动作李世民看懂了,他正张开双手,极力伸向马背之上的李恪。

  显然,他想用自己的小手搂抱李恪,以表达对李恪的喜爱。

  李世民心中感念,上到头发花白的老者,下到尚不懂事的婴童,无人不敬重李恪,敬重这个以身犯险,拯救百姓的英雄。

  整个长安城,但凡李恪经过的地方,皆有无数百姓夹道致敬,虔诚祈福。

  但李世民并不长作停留,他只是微微点头致意,而后疾步走过去。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尽快赶回宫中,救治李恪。

  终于,牵着战马,李世民走到了巍峨雄壮的皇宫。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他看了看马上的李恪,李恪此时仍在流血,面色已微微发白。

  长叹一声,李世民迅速提步,走了进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最新章节,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