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过后的御花园,残菊犹抱枝头。
李承乾牵着苏氏的手走在碎石小径上,程莺莺落后半步,手里把玩着串菩提子。
“今年的墨菊开得好。”
苏氏停在一丛深紫色的菊花前,素白的手指拂过花瓣,
“前几日让小厨房摘了些,晒成菊花茶,陛下要不要尝尝?”
李承乾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不远处的湖面上。
“莺莺,”
李承乾看向了程莺莺,开口说道,
“禄儿昨日在演武场又赢了三场,说是想请你去观礼。”
程莺莺笑了起来,菩提子在掌心转得飞快。
“那小子就这点出息,赢了几场就想炫耀。
回头我得敲打敲打他,别以为在长安打赢几场就了不起,有本事去西州跟突厥人真刀真枪比划。”
她的话虽然还是很爽朗,可是苏氏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自上次朝会议定立储的风向渐明,程莺莺虽从未表露过半句不满,却总在谈及李禄时,刻意强调他的军功,仿佛想在“储君”之外,为儿子另寻一处立足之地。
李承乾放缓脚步,看着岸边垂柳在湖面投下的碎影说道:
“说起来,福儿最近在银号推行的新制,倒是得了不少百姓称颂。
昨日还有老臣递折子,说该给孩子们定个名分了。”
苏氏的指尖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陛下自有圣断,臣妾不敢妄议。”
程莺莺却忽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李承乾问道:
“陛下是想立福儿为太子吧?”
李承乾心头一震,没想到她会如此直白的问自己。
他看向程莺莺,这位当年能披甲驰骋沙场的女子,此刻眉眼间已染了岁月的细纹。
“朕确实有这个打算。”
李承乾索性坦言,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看着,
“福儿性子沉稳,熟悉政务,又得民心,确实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只是......”
他看向程莺莺,小心的问道,
“禄儿他......”
“陛下是怕我心里不舒坦?”
程莺莺忽然笑出了声,笑声惊起几只停在菊枝上的雀儿,
“陛下也太小看我程莺莺了。”
她走到李承乾面前,菩提子串在指尖停住。
“禄儿是什么性子,我这个做娘的最清楚。
他天生是握枪的手,让他日日对着奏折盘算,比杀了他还难受。
上次让他学看银号的账册,没半个时辰就把算盘砸了,说宁可提枪去和突厥大战数百回合。”
苏氏忍不住笑道:
“禄儿倒是直率。”
“可不是嘛。”
程莺莺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做母亲的了然,
“他适合守边关,适合带着铁骑冲阵,让他守着这长安城当太子,迟早得憋出病来。
再说了,”
她看向李承乾,眼神诚恳的说道,
“福儿待禄儿亲厚,将来真当了皇帝,还能委屈了自家弟弟?
我放心。”
李承乾望着程莺莺坦荡的脸,忽然想起当年她刚嫁入皇家时,有人笑她“武将之女不懂规矩”,她却提着程咬金的斧子站在宫门口,说“我程家的规矩就是护着自家人”。
这么多年过去,那份爽朗未改,只是多了几分历经世事的通透。
“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
李承乾终于松了一口气,
“朕还怕你觉得......”
“觉得陛下偏心?”
程莺莺笑着问道,
“陛下要是真偏心,当年就不会让禄儿去庐州历练,也不会在他闯祸时照实罚他。
再说了,储君是给天下人选的,又不是给我们做娘的选的,总不能因为我疼儿子,就把不合适的人推上去,那不是爱他,是害他。”
她捡起一片飘落的银杏叶,放在掌心碾了碾。
“我爹常说,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禄儿这把钢,就该去战场上劈砍,别在朝堂上生锈。”
苏氏握着李承乾的手紧了紧,轻声道:
“莺莺说得是。
福儿和禄儿,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守内,一个安外,才是大唐的福气。”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两个女子,忽然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原以为立储之事会引来后宫风波,却忘了苏氏的温婉识大体,程莺莺的通透明事理。
她们或许疼爱各自的儿子,却都明白,江山的安稳比一时的荣宠更重要。
“前几日看《汉书》,见里面说‘太子者,国之根本’。”
李承乾望着湖面的波光说道,
“朕打算明日就下旨,立福儿为太子。
到时候让禄儿做兵马大元帅,兄弟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倒也合适。”
“陛下圣明。”
苏氏和程莺莺异口同声的说道,随即相视一笑,眼底没有丝毫芥蒂。
风穿过菊丛,送来淡淡的香气。
程莺莺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个锦囊。
“对了,这是禄儿让我交给陛下的。
说是他在演武场赢的彩头,非要给您瞧瞧。”
李承乾打开锦囊,里面是枚狼牙,打磨得光滑莹润,还刻着个小小的“禄”字。
“这小子,赢了场比试还当真了。”
他笑着摇头,眼底却满是暖意。
“他说这是从吐蕃降将那儿得来的,”
程莺莺解释道,
“说是要让陛下知道,他在长安也没闲着,迟早要去西州,再摘几颗更大的狼牙回来。”
苏氏笑着附和道:
“那可得让福儿多备些粮草,别让他在外面饿肚子。”
三人都笑了起来。
“再过几日,便是禄儿的生日了。”
李承乾忽然说道,
“让御膳房做些他爱吃的胡饼,咱们一家人在长乐宫吃顿便饭。”
“陛下还记得禄儿的生日?”
程莺莺有些意外,随即眼底泛起暖意,
“那我可得让他多敬陛下几杯。”
“他那酒量,三杯就倒,还是让他喝果汁吧。”
苏氏打趣道,引得两人又是一阵笑。
夕阳西沉时,三人并肩往回走。
李承乾走在中间,左手牵着苏氏,右手被程莺莺挽着,像寻常人家的夫妻般闲话家常。
走到分岔路口,苏氏要回长乐宫,程莺莺往宸殿去,临别时程莺莺忽然回头说道:
“陛下,立储的事定了,可得好好教教福儿。
他性子太软,将来做了皇帝,该硬气的时候可不能含糊。”
“朕知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
“也得劳你多敲打禄儿,让他少闯些祸,别给哥哥添乱。”
程莺莺笑着应下。
李承乾站在原地,看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花木深处,忽然觉得这宫墙虽高,却困不住人心的相通。
他想起父亲当年常说“家安则国安”,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后宫和睦,兄弟同心,这江山才能坐得安稳。
李承乾牵着苏氏的手走在碎石小径上,程莺莺落后半步,手里把玩着串菩提子。
“今年的墨菊开得好。”
苏氏停在一丛深紫色的菊花前,素白的手指拂过花瓣,
“前几日让小厨房摘了些,晒成菊花茶,陛下要不要尝尝?”
李承乾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不远处的湖面上。
“莺莺,”
李承乾看向了程莺莺,开口说道,
“禄儿昨日在演武场又赢了三场,说是想请你去观礼。”
程莺莺笑了起来,菩提子在掌心转得飞快。
“那小子就这点出息,赢了几场就想炫耀。
回头我得敲打敲打他,别以为在长安打赢几场就了不起,有本事去西州跟突厥人真刀真枪比划。”
她的话虽然还是很爽朗,可是苏氏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自上次朝会议定立储的风向渐明,程莺莺虽从未表露过半句不满,却总在谈及李禄时,刻意强调他的军功,仿佛想在“储君”之外,为儿子另寻一处立足之地。
李承乾放缓脚步,看着岸边垂柳在湖面投下的碎影说道:
“说起来,福儿最近在银号推行的新制,倒是得了不少百姓称颂。
昨日还有老臣递折子,说该给孩子们定个名分了。”
苏氏的指尖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陛下自有圣断,臣妾不敢妄议。”
程莺莺却忽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李承乾问道:
“陛下是想立福儿为太子吧?”
李承乾心头一震,没想到她会如此直白的问自己。
他看向程莺莺,这位当年能披甲驰骋沙场的女子,此刻眉眼间已染了岁月的细纹。
“朕确实有这个打算。”
李承乾索性坦言,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看着,
“福儿性子沉稳,熟悉政务,又得民心,确实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只是......”
他看向程莺莺,小心的问道,
“禄儿他......”
“陛下是怕我心里不舒坦?”
程莺莺忽然笑出了声,笑声惊起几只停在菊枝上的雀儿,
“陛下也太小看我程莺莺了。”
她走到李承乾面前,菩提子串在指尖停住。
“禄儿是什么性子,我这个做娘的最清楚。
他天生是握枪的手,让他日日对着奏折盘算,比杀了他还难受。
上次让他学看银号的账册,没半个时辰就把算盘砸了,说宁可提枪去和突厥大战数百回合。”
苏氏忍不住笑道:
“禄儿倒是直率。”
“可不是嘛。”
程莺莺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做母亲的了然,
“他适合守边关,适合带着铁骑冲阵,让他守着这长安城当太子,迟早得憋出病来。
再说了,”
她看向李承乾,眼神诚恳的说道,
“福儿待禄儿亲厚,将来真当了皇帝,还能委屈了自家弟弟?
我放心。”
李承乾望着程莺莺坦荡的脸,忽然想起当年她刚嫁入皇家时,有人笑她“武将之女不懂规矩”,她却提着程咬金的斧子站在宫门口,说“我程家的规矩就是护着自家人”。
这么多年过去,那份爽朗未改,只是多了几分历经世事的通透。
“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
李承乾终于松了一口气,
“朕还怕你觉得......”
“觉得陛下偏心?”
程莺莺笑着问道,
“陛下要是真偏心,当年就不会让禄儿去庐州历练,也不会在他闯祸时照实罚他。
再说了,储君是给天下人选的,又不是给我们做娘的选的,总不能因为我疼儿子,就把不合适的人推上去,那不是爱他,是害他。”
她捡起一片飘落的银杏叶,放在掌心碾了碾。
“我爹常说,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禄儿这把钢,就该去战场上劈砍,别在朝堂上生锈。”
苏氏握着李承乾的手紧了紧,轻声道:
“莺莺说得是。
福儿和禄儿,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守内,一个安外,才是大唐的福气。”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两个女子,忽然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原以为立储之事会引来后宫风波,却忘了苏氏的温婉识大体,程莺莺的通透明事理。
她们或许疼爱各自的儿子,却都明白,江山的安稳比一时的荣宠更重要。
“前几日看《汉书》,见里面说‘太子者,国之根本’。”
李承乾望着湖面的波光说道,
“朕打算明日就下旨,立福儿为太子。
到时候让禄儿做兵马大元帅,兄弟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倒也合适。”
“陛下圣明。”
苏氏和程莺莺异口同声的说道,随即相视一笑,眼底没有丝毫芥蒂。
风穿过菊丛,送来淡淡的香气。
程莺莺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个锦囊。
“对了,这是禄儿让我交给陛下的。
说是他在演武场赢的彩头,非要给您瞧瞧。”
李承乾打开锦囊,里面是枚狼牙,打磨得光滑莹润,还刻着个小小的“禄”字。
“这小子,赢了场比试还当真了。”
他笑着摇头,眼底却满是暖意。
“他说这是从吐蕃降将那儿得来的,”
程莺莺解释道,
“说是要让陛下知道,他在长安也没闲着,迟早要去西州,再摘几颗更大的狼牙回来。”
苏氏笑着附和道:
“那可得让福儿多备些粮草,别让他在外面饿肚子。”
三人都笑了起来。
“再过几日,便是禄儿的生日了。”
李承乾忽然说道,
“让御膳房做些他爱吃的胡饼,咱们一家人在长乐宫吃顿便饭。”
“陛下还记得禄儿的生日?”
程莺莺有些意外,随即眼底泛起暖意,
“那我可得让他多敬陛下几杯。”
“他那酒量,三杯就倒,还是让他喝果汁吧。”
苏氏打趣道,引得两人又是一阵笑。
夕阳西沉时,三人并肩往回走。
李承乾走在中间,左手牵着苏氏,右手被程莺莺挽着,像寻常人家的夫妻般闲话家常。
走到分岔路口,苏氏要回长乐宫,程莺莺往宸殿去,临别时程莺莺忽然回头说道:
“陛下,立储的事定了,可得好好教教福儿。
他性子太软,将来做了皇帝,该硬气的时候可不能含糊。”
“朕知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
“也得劳你多敲打禄儿,让他少闯些祸,别给哥哥添乱。”
程莺莺笑着应下。
李承乾站在原地,看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花木深处,忽然觉得这宫墙虽高,却困不住人心的相通。
他想起父亲当年常说“家安则国安”,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后宫和睦,兄弟同心,这江山才能坐得安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最新章节,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最新章节,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