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285章 战意高昂的苏轼

小说:大宋文豪 作者:西湖遇雨 更新时间:2025-08-23 02:18:5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陆兄竟还通岐黄之术?”

  苏辙疑惑地问道。

  “不敢说通,只是恰巧知道些对症的法子。”

  陆北顾说道:“腹泻痢疾,最怕的是脱水伤津,耗损元气我那法子简单,能让身子恢复得快些,少受些虚乏之苦,若子瞻兄只是寻常吃坏了肚子,或可一试。”

  苏洵闻言,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

  他虽对陆北顾的“医术”将信将疑,但按照道理来讲,喝些盐糖水即便喝不好,应该也不至于喝坏了。

  况且,眼下大儿苏轼抱恙,与福建士子约定的比试迫在眉睫,陆北顾主动提出相助,无疑是雪中送炭,怎么都不好拒绝。

  “如此.那便有劳了!”

  苏洵起身,郑重地向陆北顾拱了拱手。

  “明允先生言重了。”陆北顾连忙还礼,“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动身?耽搁太久,也扰了张相公府上的清净。”

  “正是此理。”

  苏洵点头,随后对着外面的管事说道:“待会儿烦请通禀张相公一声,就说我等先行告退,改日再登门聆教。”

  管事显然得了张方平吩咐,躬身应道:“相公早有交代,几位自便即可。”

  三人不再耽搁,由管事引着,沿着来时的路径向外走去。

  穿过几重院落,冬末微寒的空气重新包裹上来,与暖阁内的融融暖意形成鲜明对比。

  陆北顾微微松了下身上的青鼠裘斗篷。

  走出张府大门,陆北顾邀请他们上了国子监的骡车,向着大相国寺行去。

  车厢内,苏辙忍不住再次问道:“陆兄,那章衡、章惇叔侄,当真如此了得?竟连你都觉得棘手?”

  陆北顾靠在车厢壁上,感受着车轮的颠簸,沉吟道:“林希文名在外,其才思敏捷,辞锋锐利,确非易与之辈。但这章氏叔侄更为厉害.章衡学问根基深厚,恐怕只有刘几可比,至于章惇,虽年少一些,然其性情果决,更有一股锐气。”

  “不过苏贤弟也无需过虑,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临场发挥、题目契合都至关重要。况且,此番比试,对方意在贬低我蜀地文教,气焰嚣张,我们只需沉着应对,以堂堂正正之文,展我蜀中士子风骨,纵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未必就输了气势。”

  陆北顾看着苏辙略显凝重的神情,又宽慰道:“更何况还有子瞻兄,只要他身体无碍,以其汪洋恣肆、天马行空之才,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他刻意将苏轼抬出来,既是提振士气,也是真心话。

  苏轼那种打破常规的灵气,常常会出现扭转局势的神来之笔亦或是神经之笔。

  苏辙听罢,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脸上也重新浮现出对兄长才情的骄傲:“陆兄所言极是!待大兄好转,有他出手,再加上陆兄压阵,定要让那林希等人知晓我蜀地文脉之盛!”

  说话间,驴车在大相国寺侧门停下。

  这里距离张方平的府邸并不远,正是苏氏父子在东京的落脚处。

  陆北顾跳下骡车,跟着苏洵父子走进寺院的侧门。

  他们借居的院落不大,收拾得倒还干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父亲,子由,你们回来了?”一个略显虚弱的声音从西厢房传来。

  门帘一挑,他们进入西厢房。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一张床榻,一张书案,上面堆满了书卷和写满字迹的稿纸,旁边的小几上还放着半碗喝剩的褐色汤药,散发着苦涩的味道。

  里面床上正躺着一个盖着厚厚被子,面色有些发白的青年,正是苏轼。

  即使是在病中,他眉宇间的疏朗开阔之气依旧不减。

  只是此刻苏轼的精神难免有些萎靡,看到陆北顾,他眼中先是惊讶,随即迸发出巨大的惊喜。

  “陆贤弟?!哎呀呀!当真是你!”

  “子瞻兄,久违了!”

  苏轼从床上一只手撑着支起上半身,另一只手一把抓住陆北顾的手臂,激动地摇晃着:“可想煞我也!自合江一别,每每思及,便觉腹中馋虫作祟,口水难抑!东京虽大,美味亦多,却总觉少了那味道.前几日我还琢磨着复刻几道《蜀馔录》里的菜式,谁成想。”

  他放下手,有些不好意思地揉了揉肚子:“学艺不精,倒把自己放倒了!”

  陆北顾被他这连珠炮似的话语和毫不掩饰的吃货热情逗笑了,也真切感受到苏轼的赤子之心。

  “看来你这‘君子远庖厨’的圣训,学得还不够到家啊?”

  “哈哈,圣人之言,也得分时候嘛!”

  苏轼大笑,随即又牵动了肚子,龇牙咧嘴地“哎哟”一声。

  苏洵在一旁看得又好气又好笑,斥道:“病中还不知收敛!”

  “子瞻兄,身体虚就先躺下说话。”

  陆北顾示意他躺回床上休息,然后仔细询问了症状。

  苏轼对此详细作答,并且出示了大夫给开的药方。

  中药药方,陆北顾其实不太看得懂,不过苏轼的症状,倒是很有助于他判断病情。

  ——苏轼主要是腹痛、腹泻,次数频繁,精神倦怠,但并无高热呕吐等急症。

  这与陆北顾猜测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引起的痢疾症状基本吻合。

  “问题不大,但需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陆北顾心中有了底,对一旁的苏辙问道:“可否烦请寺内僧人取些温水来,再准备一点细盐,若有饴糖或石蜜最好,没有的话,寻常蔗糖块也可。”

  苏辙看向苏洵,见父亲点头,便应声去了。

  苏轼好奇地看着陆北顾。

  苏洵虽未说话,眼神中也带着探询。

  陆北顾解释道:“腹泻过频,体内津液流失太多,人就会发虚、无力,光喝清水效果不大,反而可能冲淡体内本就稀少的盐分。故而需得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和糖,盐能补充此前丢失的盐分,糖则能帮助水分更快被身体吸收利用,此法虽简单易得,但效果立竿见影。”

  不多时,苏辙就找来了一大碗温水和一小碟盐,还有几块黄褐色的蔗糖块。

  陆北顾取过一只干净茶碗,先倒入温水,然后用筷子小心地蘸取少量盐溶入水中,尝了尝味道,感觉咸度差不多了,才又放入一小块蔗糖,搅拌至完全溶解。

  “子瞻兄,趁温热,小口慢饮,感觉好些了,就再喝一碗。”

  陆北顾将调好的淡盐糖水递给苏轼。

  苏轼将信将疑地接过碗,看了看里面澄清的液体,又看了看陆北顾笃定的眼神,终于仰头喝了一大口。

  这东西味道很怪,又咸又甜的,肯定是不好喝的。

  “感觉如何?”苏辙关切地问。

  苏轼咂咂嘴,仔细体会了一下:“嗯倒也没什么特别,就是肚子里好像没那么空落落地发慌了?”

  “这就对了。”陆北顾点头,“继续喝,慢点,先把这碗喝完。”

  然后他嘱咐苏辙:“今日就以此水为主,多喝几碗,而饭食也需清淡,喝点米粥就好,油腻荤腥暂时忌口。”

  苏轼依言小口啜饮着,一整碗下肚,精神似乎真的振作了少许。

  他放下碗,看着陆北顾,眼中满是惊奇:“这法子当真闻所未闻,却又似乎有些道理!比那苦药汤子可好受多了!”

  “有效就好。”

  陆北顾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提起了正事:“不过子瞻兄,你这身子骨,可要快些好利索了,明日初八,可有一场关乎我蜀中文教颜面的硬仗等着你出手呢!”

  苏辙连忙将陆北顾对章氏叔侄实力的评价说了一下。

  此前,是林希与苏辙在文会上发生了争执。

  但三苏对于二章的实力,并不了解,只知道他们跟林希一样都是福建人。

  而苏轼起初听得眉头紧锁,当听完时,眼中却陡然亮起好胜的光芒,那股因生病而稍显萎靡的锐气瞬间被点燃。

  “章衡?章惇?”

  苏轼猛地坐直了身体,苍白的脸上竟是红了:“好!好得很!我正愁这病榻之上百无聊赖,竟有这等趣事送上门来!林希狂悖,贬我蜀地文教,那章氏叔侄既被陆兄如此推崇,想必也非等闲人物!明日文战,岂能少了我苏子瞻!”

  ——陆北顾对章氏叔侄的极高评价,反倒成了让苏轼起了争胜之心的激将法。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病痛都减轻了大半,转头对陆北顾道:“陆兄放心!有你这法子相助,再睡一晚,保管明日生龙活虎!定要与他们好好较量一番,看看他们的‘锐气’,可能锐得过我的笔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文豪,大宋文豪最新章节,大宋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