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83章 春秋笔法

小说:大宋文豪 作者:西湖遇雨 更新时间:2025-05-22 00:15:02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何解其‘王’字?

  而《公羊传》谓‘大一统’,《穀梁传》谓‘谨始’,《左传》谓‘隐公摄’,何异?”

  这道题其实分两个部分的,第一个部分是解字,难度很低,而第二部分则是详细辨析三传异同,难度较高。

  通常来讲,县试很少会出现这种三传辨析题目,因为这很考验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要知道,《春秋》三传其实就是三门科目,而且对同样的内容理解完全不同,考生想要全都记住并且进行辨析,本来就是难度极高的事情。

  而且,这道题还潜藏着另一重没有拿到明面上来讲的意思,那就是论述“春秋笔法”。

  陆北顾把毛笔重新搁在了在砚台上方,刚蘸的墨汁“嗒嗒”地重新坠回砚里。

  就在陆北顾思考之际,便听到有考生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像是被这题目惊得咽口水岔了气一般。

  “肃静!”监考官的声音在巷道里回响,“再有喧哗者逐出考场!”

  陆北顾深吸一口气,竹帘缝隙透入的风裹着霉味钻入鼻腔。

  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转回题目。

  这道题很难也很重要,若答的好,那就能拉开分,若答不好,别说“断崖式领先”,恐怕连前五都悬。

  仔细思考过后,陆北顾先把第一部分给答了上来。

  “其‘王’者,周天子也,彰王道之正统。《春秋》以周礼为纲,书‘王正月’者,明鲁国奉周正朔,示天下共主在周。此孔子‘尊周室、攘夷狄’之笔法,俾诸侯知天命所归,政令出于一尊。”

  本来还想补上一句“周以子月为岁首,鲁用周历,故书‘王正月’以表遵王室、统诸侯之义”的,后来他想了想又觉得啰嗦,干脆就这么答了。

  毕竟,墨义虽然考生写一堆不扣分,但其实写太多不沾核心的,就已经说明考生的水平了,会影响阅卷官的观感。

  随后,又把脑子里关于《春秋》三传的东西过了一遍。

  陆北顾写下了这道题第二部分的答案。

  “《公羊传》所谓大一统,统者,始也,总系之辞。王者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远近莫敢不一。此以‘王’为政教之纲,强调天子统摄四海、法令一统,立‘春秋尊王’之宏旨。”

  “《穀梁传》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所谓‘谨君即位之始,明父子君臣之端’正是此意,其意重在正名定分,谓新君即位之初,当慎初始、正纲纪,故书‘王正月’以警人君修德立政、防微杜渐,属伦理劝诫之辞。”

  “《左传》直述史,‘惠公元妃孟子.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杜注曰:‘隐公追成父志,为桓尚少,是以摄位,不称即位’。此以‘王正月’证隐公行摄政之实,非真受命为君,乃史家明权变而不悖周礼。”

  最后,陆北顾又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合了一下做收尾。

  “要之,一‘王’字而三传各彰其理,正见《春秋》一字褒贬、辞约旨博之体例,当兼综以求圣人之全意。”

  墨义除了第一题来了个当头棒喝,后续的九道题目倒是鲜少有如此难度了。

  其中稍微难点的,就是第五道题。

  “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穀梁传》讥‘全天王之行’何义?”

  在如今的大宋,墨义考试其实单独把《穀梁传》拎出来考的题目很少,所以很多考生基于备考效率的考虑,是不怎么看《穀梁传》的。

  毕竟,这玩意看得多了又不怎么考,很浪费时间。

  不过陆北顾誊写过《穀梁补注》,对其中很多内容倒是有了解。

  所以他很轻易地回答了上来。

  “狩者,天子巡守之礼。晋文召王,实以臣召君,故孔子讳之,书‘狩’以正其名,而《穀梁》讥其非真狩,失君臣之体。”

  至于后面单考《左传》与《公羊传》的题目,那就更简单了。

  “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獳’,《左传》载董狐‘书法不隐’,何以谓之‘古之良史’?”

  根据《春秋左传正义》陆北顾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董狐据法直书‘赵盾弑君’,虽盾实未亲弑,然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责在卿相。孔子称其‘直’,良史之体也。”

  墨义里面关于《春秋》部分的最后一道题,按照惯例,还是《公羊传》的内容,不过考的有点冷门。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来巢’,何休注《公羊》谓‘非中国之禽’,其灾异之说若何?”

  ——鸲鹆是啥来着?

  有这种反应,说明经过了之前的高强度思考,这时候陆北顾的脑力其实已经有些消耗了,不如刚开始的时候敏锐。

  不过他也就愣了一刹那,随后就想了起来。

  “鸲鹆,夷狄之鸟,穴居而巢处。今来巢中国,乃阴居阳位之象,何休以为昭公微弱,权臣擅政,亡国之徵。”

  答完《春秋》部分,简单回顾了一下,陆北顾长长地舒了口气。

  要说拿满分,那肯定得看阅卷官怎么判,但即便不是满分,也八九不离十了。

  而有《礼记举隅》给他的底气,陆北顾也相信后面的《礼记》部分跟《春秋》的微言大义相比,肯定就好答的多了。

  果不其然,吃透《礼记举隅》以后根本没难度了。

  “《曲礼》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郑玄何以注‘遽于事且不能备物’?”

  白给题,直接按《礼记正义》写答案就行。

  “郑注:庶人贫,无物为礼,故不责以备礼。大夫有罪,以八议轻之,故不专施刑戮。”

  《礼记》部分里面,唯一有点小难度的,就是一个案例分析题。

  “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贾公彦疏何以分嫡庶之别?”

  陆北顾想了想,写下了答案。

  “嫡孙承重,则为祖母服三年;若庶孙为祖母,唯服齐衰期。明承正统者恩礼加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文豪,大宋文豪最新章节,大宋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