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293章 今年元夜时

小说:大宋文豪 作者:西湖遇雨 更新时间:2025-08-23 02:18:5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嘉祐二年,正月十五。

  国子监显得格外空旷沉寂,因为今天这时候大家都出去过节,监里几乎已经没人了。

  陆北顾最后自学了一天,起身到脸盆那里,掬了一捧清水洗了洗脸,让自己清醒了一下。

  随后,他穿好衣服离开了国子监。

  甫一离开国子监所在的相对清幽区域,喧嚣声便如实质般涌来。

  陆北顾沿着蔡河湾向东,再折向北,穿过麦秸巷,通过保康门桥进入了内城。

  之所以不走“南熏门内大街-龙津桥-朱雀门-御街”这条他平时经常走的路,是因为这条主干道,今天必定是堵得严严实实的。

  而进了内城之后,陆北顾甚至有种错觉,那就是脚下的道路,都正在密集的脚步中“震颤”.

  随着天色渐暗,沿途的景象也变得好看了起来。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处不在的灯。

  家家户户门前挑着或简朴或精巧的灯笼,竹骨纱面绘着花鸟虫鱼、吉祥图案,橘黄的光晕在寒夜里晕染开一小片暖意。

  而孩童们提着兔子灯、莲花灯在人群中穿梭嬉闹,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松脂燃烧的独特清香。

  从大相国寺和大乾明寺相夹的那条道路向西拐,靠近御街主干道,灯火的规模与亮度便开始成倍增长。

  各大行会搭建的巨型灯棚耸立在街衢两侧,彩缯扎缚的牌楼流光溢彩,上面悬挂着成排的琉璃灯。

  街边还有吸引人的走马灯,灯壁上的剪纸骏马便循环往复地奔驰,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叹。

  而不少中小灯棚下则悬挂着密密麻麻的谜笺,墨迹淋漓,吸引着士子百姓驻足苦思,猜中谜底者往往能得些笔墨、果子、精巧小玩物之类的彩头,引来一片羡慕的哄笑。

  “雪泡梅花酒——”

  “刚出炉的乳糖圆子,热乎的~”

  “滴酥水晶脍!”

  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两侧的吃食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有些目不暇接蒸笼掀开,白茫茫的热气裹挟着甜糯的香气;而另一个摊位的铁鏊上煎着滴酥,油花滋啦作响;旁边蜜饯摊子前,晶莹的糖霜在灯火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让让!让让!贵人车驾!”

  几声急促的呼喝伴随着清脆的铜铃声由远及近。

  陆北顾跟着人群侧身避让,只见数辆装饰华美、挂着特殊旗帜的牛车在健仆的开道下缓缓驶过,车上垂着流苏锦帘,隐约可见里面盛装女子的轮廓。

  车轮碾过铺满灯影的青石板路,更是留下淡淡的香风。

  好不容易挤到了巍峨的宣德门下。

  宣德楼前那座高达数丈、由数万盏各色灯烛堆迭而成的“鳌山”灯棚,如同燃烧的光之岛屿,飞龙盘踞,彩凤翔舞,仙人楼阁隐现其间,火树银花,将宣德门前的广场映照得亮如白昼。

  教坊乐工在高台上奏着《万年欢》、《倾杯乐》等应景大曲,悠扬的丝竹管弦之声试图统御这鼎沸的人声,却也只能成为这宏大交响中的一个声部。

  陆北顾并未走向宣德门广场的核心,而是往靠近金水河畔的开封府衙指定区域奋力挤去。

  这里相对靠近河岸,视野开阔,人群虽也密集,但不如御街中心那般水泄不通。

  他远远就看到了空地边缘那两个熟悉的身影。

  张载正焦急地踱着步,他双手拢在袖中,不时抬头望向宣德楼方向,又低头看看地上那堆物件,显得心神不宁。

  而沈括则全然不同,他正蹲在地上,神情专注,借着旁边一盏大灯笼的光亮,和一个工匠模样的人对着一个巨大的、已经完全成型的藤编骨架低声讨论着。

  他手里拿着一根炭笔,在展开的绢布上快速画着什么,又指着骨架的某个节点比划。

  地上还堆着由素色绢布组成的球囊,以及几捆粗实的麻绳,还有一只特制的、带着铜制防风罩的炭炉。

  “子厚兄!存中兄!”

  陆北顾拨开人群,快步上前,声音在喧嚣中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几分。

  “你可算来了!”

  张载猛地抬头,一步跨上前紧紧抓住陆北顾的手臂,力道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

  “时辰不早了!宣德楼那边鼓乐已起,官家御驾想必已快要临楼观灯,万事俱备,只待燃放,只是.”

  他环顾四周汹涌的人潮,眼中忧色更浓:“这周遭人潮如沸,万一绳索不堪,或炉火失控,引起踩踏惊扰圣驾,该如何是好?”

  “包府尊既已批了位置,衙役也在附近巡视。”

  陆北顾指了指不远处,说道:“更何况,还有他们呢!”

  地面上,沿着御街主干与金水河岸,每隔数十步便可见一处清空出来的“火铺”,里面有很多专业的消防人员。

  而堆积在里面的消防物资,便是东京百年来元宵节从未出现大规模火灾的仪仗。

  实际上路过的时候,陆北顾就特意往里面看了。

  所有“火铺”里面,都堆积着小山般的牛皮水囊,各个灌得鼓胀,而倚墙而立的是顶端装着巨大铁钩或锋利镰刀的长柄“火钩”,以及绑着厚厚浸湿麻絮的“麻搭”长杆。

  更显眼的是几架被抬出铺屋、架在板车上的巨型竹制“唧筒”,这些利用杠杆活塞的原始水枪,正由铺兵反复检查着机括。

  而通向金水河、汴河以及几口大水井的道路被特意清理出来,铺兵持棍肃立两侧,载着巨大木桶的“水车”就停在河边随时待命。

  “批条在此,位置明确,又有这么多灭火的兵丁,我们依规行事,何惧之有?更何况,绳索牵引,足保稳妥。”

  这时,沈括也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他掏出那张盖着开封府朱红大印的批条晃了晃,试图安抚张载的焦虑情绪。

  今天对于沈括来讲,是验证他制造的热气球是否可靠,但沈括是不怕失败的,毕竟他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早就习惯了。

  而陆北顾更不怕失败,这件事情他只是出主意的。

  最害怕失败的,是张载。

  因为张载需要热气球来证明他的“气本论”。

  “这个怎么样了?”

  陆北顾指着热气球问道。

  “骨架已按图纸加固,用的是柔韧轻便的紫藤,关键节点以牛筋缠绕加固;绢囊三层裱糊,反复浸过熬制的鱼鳔胶,密不透风,分量也控制在预期之内。炉头是我盯着铁匠打的,防风效果尚可,银霜炭备足了量。”

  沈括指向那只特制的炭炉,又弯腰用力拽了拽固定在地上的几股粗麻绳,绳索紧绷,纹丝不动。

  “绳索是上好的青麻,三股绞合,坚韧非常,我亲自试过承力,牵引点已牢牢固定在石桩上,断无飞逸之虞。”

  沈括的语气充满自信,随即又补充道:“只是这风力比预想的稍大些,升空后需格外留意绳索受力方向,随时调整炉火大小控制高度,我已让老刘守在石桩旁,随时准备配合收放。”

  张载听着沈括条理清晰的话语,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但眼中的忧惧仍未完全褪去。

  他望向那巨大的、尚未充气的球囊,说道:“此物虽系为证‘气’之实在而造,然其升空,必惊世骇俗契嵩禅师‘荒谬无凭’之诘难,能否在此一举回应,在此一举!”

  陆北顾很理解此时张载的紧张和焦虑。

  “子厚兄,‘太虚即气’其理昭昭,如日月之行。今夜,便让这天地间的‘气’,以世人皆能目见之‘象’,为我们开口。”

  张载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陆北顾说道:“开始吧。”

  沈括点头道:“好!”

  巨大的素色绢囊在旁边老刘等几个工匠的协助下缓缓覆盖在藤骨架上,皮扣扣紧,随后开始膨胀。

  沈括转身蹲下,火折子“嚓”地一声轻响,橘红色的火苗瞬间在特制炉头的铜罩内跳跃起来,贪婪地舔舐着上好的银霜炭,一股灼热的气流开始向上蒸腾,扭曲了上方的空气。

  陆北顾、张载、沈括三人并肩而立,目光紧紧锁定着热气球。

  热浪持续涌入,球囊如同沉睡的巨兽缓缓苏醒一般变得巨大。

  而随着球囊完全展开,这只名为“热气球”的巨兽,在金水河畔的光海之中,缓缓睁开了它的眼睛。

  周围的百姓陆续被这前所未见的巨大“灯球”吸引,议论声、猜测声嗡嗡作响,无数道好奇、惊异的目光聚焦过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文豪,大宋文豪最新章节,大宋文豪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