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龙城不停奔去,身形恍如星驰电射,只有一道暗影虚无缥缈般地闪烁。
不知过了多久,已经不再有雨,又不知过了多久,天边已经放出亮光。
他终于停下,身上那种生与死交替的气质变幻莫测,仿佛不受控制,彻底紊乱一般,他神色狞恶,有如修罗恶魔,再无飘飘欲仙的高人形貌。
当年的事情一幕幕自眼前流淌而过,慕容彦超、慕容延钊、慕容延卿、石敬瑭、刘知远、刘承祐、郭威、柴荣、赵大、李煜、耶律德光、段思聪、萧思温、高怀德、潘美……
山海观、月行天、萨满教、长春谷,神鹫宫、昆吾山、开封无忧墓……
还有……
慕容龙城缓缓闭上双目,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慕容家在经历了前、后、南、西、北、五度建立燕国,五度又灭亡后,再也不复起。
而战乱纷纷,五度建国,其间血脉也彻底复杂混乱,本就是鲜卑少族,亲伦杂淆,事实上宗谱已经极不准确了。
灭与建之间,数条宗脉虽然都执皇族名义,事实上已经无法验证到底是不是真正后嗣血脉,各自执宗谱,都以王族后裔称呼。
其中尤其北燕皇帝慕容云,本是高姓,为高句丽人后裔,并非鲜卑,乃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而后燕再遭冯跋发起政变,推翻慕容云,自立为帝,仍沿用燕国国号,都与真正的鲜卑慕容无关了。
而自慕容燕国彻底亡国之后,非但王族,就是寻常鲜卑也在战乱之中死去许多,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时光轮转不休,至唐末时只剩三家慕容氏还执燕国皇族后裔之名。
三家初时,都为五代十国春秋中,后唐的官员将领。
其中慕容彦超在后唐后晋交替间,累迁四州刺史,石敬瑭取代后唐为后晋,称帝死后,慕容彦超同母异父兄长刘知远被后晋续帝怀疑,在太原起兵,建立后汉,慕容彦超率兵投靠,为节度使。
慕容延钊的父亲慕容章,则是后唐开州刺史,刘之远建立后汉,在太原起兵之后,慕容章举门投靠,其子慕容延钊则成为枢密使郭威的门下。
他的父亲慕容昭光则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候的侍中,石敬瑭以晋代唐,同样归顺,刘之远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又投靠去了后汉。
自此,三家慕容同事后唐、后晋,又一起归了后汉刘之远。
投靠刘之远的原因,除了后晋石敬瑭死后,其继位人义子石重贵不能服众,更因为其猜忌众将,无法平衡,五代其时将臣都乃桀骜不驯之辈,于是纷纷倒戈。
三家那时广有联络,无论数百年下来,血脉是否还属确实,但都姓氏慕容,都执鲜卑慕容祖谱,索迹久远往上,自然互相称作族人。
其中慕容彦超当世之时,曾有为鲜卑西迁吐谷浑那一脉的说法,但也执有族谱,称做同族,是时慕容血脉不昌,就算吐谷浑也是同一个先祖,所以并无其他无谓考量,都为一族,暗中为复兴大燕准备。
后来刘知远死,其子刘承祐继位,年号乾祐。
乾祐元年之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起兵造反,朝廷屡次派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这时后汉风雨飘摇,刘承祐派枢密使郭威亲自出征,郭威连败三家,杀李守贞,降赵思绾、王景崇,使得后汉转危为安,接着移师北伐,大败契丹,进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此刻刘承祐已对郭威等有功将领十分猜疑,暗中召令诸亲信节度杀郭威、王峻、王殷等先朝旧将势力。
结果走漏风声,郭威用手下计策,反宣旨意,称刘承祐令其杀那些亲信诸将,就此起兵。
乾祐三年,刘承祐将郭威在开封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包括郭威的长辈子女,当时后汉的都城乃为开封,称做汴州。
郭威得知,悲痛欲绝,带军马杀向汴州。
此刻慕容彦超、慕容昭光两脉皆在开封汴州,而慕容延钊一脉则在郭威手下,无奈三方彼此暗中通信,定了两头下注的决策。
再往后,郭威大军势如破竹,率军渡黄河,七里坡大捷,直下开封,假意拥戴刘氏宗室为帝,接着突报契丹南侵,率军北上,途径澶州时候,士兵发动兵变,郭威黄袍加身,返回开封,废除刘氏,夺得国政。
郭威称帝,国号大周,年号广顺,定都开封汴州,是为后周太祖。
之前慕容彦超坐镇兖州节度使,曾奉命援救开封,但大败而归,郭威称帝后,他考虑既然慕容家已经两头下注,不如假意朝贡,暗中招兵买马,储蓄钱粮,联络了刘氏宗族在太原建立的北汉和江南的南唐,打算一起反周。
后周广顺二年五月,太祖郭威亲征兖州,不接受城中投降,兖州兵败城破,慕容彦超与妻子投井而死。
至于慕容龙城这脉,在后汉刘承祐开封城破之时,族人便陆续逃离,前往兖州投奔了慕容延钊。
慕容龙城此时只有三十来岁,受慕容彦超所派联络南唐,结果兖州城破,慕容彦超死,他带着部分从兖州逃出的族人,便留在了南唐之内,在太湖之上建了参合庄生活。
而他依旧不断在为了复国大燕做准备,虽然慕容彦超的一脉已经失败,但胜在两头下注,慕容延钊取得了郭威的信任,做了亲信的官职。
随后的岁月中,慕容龙城游走江湖,行遍天下,结交豪强绿林,倚仗一身武功,几乎没有遇到对手。
他去过契丹,往过青唐河曲,到过回鹘天山,行过吐蕃雪原,走过大理洱海,进入过南方的十万大山。
他在北汉游说,在契丹萨满教中见过大祭师,他在南唐韩熙载府中做了门客,在江湖之上吟风啸月。
他到过许多或名震天下,或隐秘无比的地方。
天下武学七大秘地山海观、月行天、长春谷,神鹫宫、昆吾山、萨满教,开封无忧墓,他去过近半之数。
然而这全都是为了复燕国寻找机会,与做准备。
他认得了许多人,李煜、耶律德光、萧思温、光护王、母坚王、段思聪、李彝殷、王昭,长春子,月行僧,逍遥王,还有她……
一想到她,慕容龙城的神色渐渐平静了下来,气质之间全是死意,此刻矗立原野山下,仿佛枯朽之木,无了一点点生机。
随着太阳逐渐拔高,到了正南方向,他方才身形动了动,就像僵了无数年的尸体,生硬得仿佛不知道要如何动作。
他往西方走去,身影萧瑟,再无那种威猛之势,反而尽是无精打采的颓唐和不知所措。
他走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天色已经渐渐黯淡,他来至一条小河边,河水潺潺,叮叮咚咚,敲打滩石,似乎在敲击着他的心事。
慕容龙城不由呆了一呆,在河边驻足,一立便是金乌隐遁,玉兔东升,清冷光辉洒世间。
“赵大!”慕容龙城忽然发出一声惊人怒吼,双手猛地扯开胸衣,露出那枚仿佛刻在了骨上的拳印。
这一处,不见血肉,仿佛石雕,一层薄薄的皮肤紧贴胸骨,骨头塌陷,甚为可怕恐怖。
这是被凌空一拳所打,拳风所及,居然打得这般惨烈,百死无生。
“慕容延钊,赵大!”慕容龙城仰天大吼,这一拳是被赵大所打。
他走遍天下,联络了许多地方,国度江湖,绿林草莽,将要举事反周之时,便约了慕容延钊出来见面。
慕容延钊此刻已经掌有一些兵权,周太祖郭威病重,正是行大事的最好机会。
如果慕容延钊这时里应外合,四方再遭乱起,那么慕容家定然会取得一块地盘,瓜分周国,大燕复兴有望。
他前往了开封城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在此见到了慕容延钊,却不料慕容延钊还带了两个人,护圣都指挥使、检校司徒赵弘殷之子赵匡胤,还有与其生死之交的高怀德。
赵匡胤比他小上几岁不多,此刻二十几许,年少便行走江湖,使一条盘龙棍,又擅自创的拳法,其人好赌无赖,吃瓜都不予银钱,不算光明磊落的好汉。
他早些年就认得赵匡胤,毕竟家中长辈都在后唐后汉为官,赵匡胤与华山陈抟交好,他也与陈抟打过交道,知道赵匡胤武功不错,但两人从来没交过手。
至于高怀德却是五代枪王、拳法大宗师高思继的孙子,一手燎原百击神枪,四季神拳罕逢敌手。
他这时纳闷,慕容延钊为何带这两人来,不过也是相识,便没太说什么。
但有这两人在,却不好言及里应外合反周之事,他示意慕容延钊支开二人,述说秘事,谁知道慕容延钊竟然开门见山劝说起他,说大燕事情久矣,如今天下格局将定,就不要再思索那些事情了。
慕容龙城闻言大惊,慕容延钊不但不想复国大燕,居然还出卖了自己,将这些事情与赵匡胤高怀德知晓,也不知郭威柴荣知不知道。
他这时怒火中烧,直接便动起手来,他对自己武功极有信心,些年行走江湖,几乎未逢敌手。
那些隐世的武学秘地不说,外方江湖绿林,军中民间,向来隐隐以天下第一自居。
慕容延钊自然不是他的对手,高怀德哪怕枪法再厉害,也比他稍差一筹。
唯有赵大,一条盘龙棍与他打了许久,中间不停劝说他放下复国执念,共效大周朝,可他哪里会听,赵匡胤这个人极为泼皮,夸夸其谈,但武功却真的很厉害,堪称顶尖的高手。
最后打得火起,他用出了大周天斗转星移,对方也使出了传闻中自创的拳法。
这门拳法极为的霸道厉害,简直裂金开山,无坚不摧,他甚至怀疑这门拳术根本不是对方所创造,而不知从哪里所得,打来打去,难解难分。
最后赵匡胤用出了一招拳势,煌煌凌空,渡虚而来,拳风简直撕裂风气,融化铁石,他的大周天斗转星移居然没有挪开,胸前中了这一记拳法,立刻筋脉碎断,穴道崩塌,血气逆转,直接倒飞而出倒地。
他虽然看起来已经断气身亡,但大周天斗转星移这门武功奇异神奇,在体内缓慢不停将伤势移转外放,他事实上乃为处在假死的状态。
这时他模糊听慕容延钊叹气,与赵大二人说毕竟同族一场,不好曝尸荒野,也不好报与柴荣知道,就派人送回江南安葬了去吧。
赵大回应直是可惜,本应成为栋梁,为国效力,却执念不灭,妄想复什么已经亡了几百年的燕国。
至于后来迷迷糊糊中,有人将他放进了一口棺材,又压上巨大冰块,再然后颠颠簸簸彻底没了知觉,想来是一路南下,运回了江南参合庄交给族人安葬。
至于往后的事情,他都是听王家家主描述了,郭威当年死后,其养子内侄柴荣继位,六年后柴荣死,赵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接着灭北汉、灭南唐、灭后蜀、灭南汉、灭荆南、灭武平、收吴越,混一中原,天下四百军州皆姓了赵氏,而至如今,已经传了七位皇帝,自赵大立朝开始,已经一百三十余年过去了……
慕容龙城想到这里,脸上神色悲怆无比,再次高声长啸,余音响彻夜空,久久不绝于耳。
他就在小河边这样呆立不动,直至夜尽天明,初升的东曦照射到脸上,在他面庞肆虐着暖意,光芒使得他的脸色缓缓出现了一丝生气。
他这才发出一声极为复杂,似乎是放下了什么巨大心事的长叹,叹息声中,许多东西远走,他睁开双目望向四周山水,陌生却又熟悉,但这片时空已经早不是当年那片天地了。
五代乱世春秋,还有时机复国大燕,至于眼下,却根本都全无机会了,就不知那小辈慕容复,还忙着这些事情做甚。
愚昧啊,真是愚昧,蠢货啊,真是一帮蠢货……
什么郭威柴荣,甚么赵大慕容延钊,全都已经是冢中枯骨,黄土一抔了,江山也好,社稷也罢,千古岁月悠悠,山河依旧在,人事却改变,物换星移几度秋。
他想起王家家主给自己讲完这些事情后,说了一首李煜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慕容龙城缓缓向前迈了一步。
他当日从兖州来至南唐,在南唐认得很多人,也包括那时还并非太子,而是封做郑王的李煜。
他又走出了第二步。
他认得了许多南唐的大臣,其中有一人是司徒周宗。
他走出了第三步。
那时候他常往韩熙载处久住,除此便是司徒周宗的府内,第一次去周宗家里,他便见到了一个人。
慕容龙城停下不动,脸上全是追忆神色,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在那世间最好的季节,与最好的天气,见到了她。
他轻轻叹气,这么多年过去,她……怕也早是尸骨朽烂,无法再辨认一分颜色了。
慕容空城神色出现一丝空洞,还夹杂着一丝莫名的惆怅与痛苦。
他前半生全都在为复国大燕奔波,没有成婚,没有子嗣,都是一个人在过。
本来以为不会对世间任何女子动心,可是……慕容龙城又一声长叹,眼中尽为追忆之色。
他继续往西方走去,太阳升起,光辉越来越暖,他的心也开始有些融化,许许多多的记忆再次蜂拥而至。
他第一次去南唐司徒周宗的府中时,看见了一名少女,那是周宗的长女周娥皇,明艳照人,美丽活泼,叫他心中怦然而动,那便该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慕容龙城露出苦笑,那是何等明媚美丽的一个女子,自己竟也有一段放不下的情事,有过一个喜欢而忘记不了的人。
他神色之间无限惆怅与感怀,按照王家家主所说,就在自己死于开封朱仙镇的那年,娥皇便嫁给了李煜,后来成了南唐的皇后。
慕容龙城摇了摇头,步履这时又开始有些沉重,忘了燕国,忘了慕容延钊,忘了赵大,为何心中还想着她?想着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娥皇,南唐李煜的第一任皇后。
他此刻心中甚至有一种莫名庆幸,王家家主所说南唐之事,大小周后,娥皇就是大周后,在南唐还未灭国之时便已故去,没有如她那个妹妹一般,随着李煜往了宋都……
看看吧,去看看吧,放弃复国江山的想法,去她的坟前看看也好,慕容龙城的脚步又轻快起来。
他一路向着江宁府而走,那是南唐的国都,又被称为金陵,娥皇死后就葬在金陵外的山边,如今……陵墓该还在吧?
慕容龙城一路不停,几日之后进入江宁府地界,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世上的许多人却早已经不在了。
他在城中稍做询问,从西城门而出,来至一块地方,是当年南唐的皇陵。
此刻秋日,风景绚烂,又隐隐有着几分的萧瑟。
皇陵衰落,并无甚么人看管打理,显得纷乱不堪,但他几乎是立刻就找到了那座坟墓。
站在坟墓之前,看着碑上斑驳的字迹,他露出无限的感慨之意。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如今世上再无故人,他的头上,也尽是白发了。
他伸出手去,打理碑前的乱草,眼前似乎又看到司徒府中的那个少女,明媚美丽,可是,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东京,燕王府内。
赵倜站在花圃前方,感觉秋风清爽,花瓣随风而去,飘落于地,不由轻吟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阿朱在旁道:“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又是一年将要过去了。”
赵倜转头看她,微微一笑,神色间些许感慨感叹。
阿朱双眸明慧,有一丝潇洒顽皮,望着赵倜道:“殿下,何苦惆怅呢?”
赵倜摇头道:“我并非惆怅,只是感慨,光阴似流水,人力难抚藉,世事太多意难平了……”
阿朱道:“殿下所言确实,世上事,十之八九都不如愿罢了。”
赵倜缓缓朝前走去:“我前番去西夏,看见你那妹妹阿紫了。”
阿朱不由一怔,莞尔道:“殿下……为何不将她带回?”
赵倜叹道:“她在星宿派将性子养坏了。”
阿朱默然,片刻后道:“殿下,有多坏……”
赵倜背着手朝小湖边走去:“极坏极坏……”
阿朱抬头,露出明秀灿烂的笑容:“殿下带她回来啊,我可以管教她的,我不教她,就没人教她了……”
赵倜看了阿朱一眼,摇了摇头:“我不想你劳累,何况你也是管不了的,我会叫你父亲管束。”
“父亲……”阿朱闻言,颇有些小心翼翼地道:“他会管吗?”
赵倜道:“该他管的,有何不管,还有你那母亲,为了取悦你父亲,留住你父亲,叫你父亲能常来常往,狠心将你姐妹两个丢弃,实在是有取死之道啊……”
阿朱低头:“殿下……”
赵倜继续往前走去:“到时叫你父亲管着试试吧,实在管不了,就要我亲自出手管一管了……”
阿朱小声道:“奴婢谢过殿下。”
赵倜悠悠地道:“阿朱啊,你一直陪着我,何必总要如此称呼?”
阿朱露出调皮神情:“殿下,奴婢喜欢这般自称,欢喜得很呢……”
金陵城外,夜色已经黑了下来,慕容龙城依旧站在坟墓之前,动也不动,似乎坟内不是什么南唐的皇后,依然是当初的少女。
此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乌鸦啼于树梢之顶,虫儿鸣叫四方草林。
慕容龙城自言自语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该走了……”
说完之后,他蓦地转身,辨别了一下方向,径直朝着北方而去。
北方是长江,长江再北有大宋的京城开封府东京,北去开封无故人……
不知过了多久,已经不再有雨,又不知过了多久,天边已经放出亮光。
他终于停下,身上那种生与死交替的气质变幻莫测,仿佛不受控制,彻底紊乱一般,他神色狞恶,有如修罗恶魔,再无飘飘欲仙的高人形貌。
当年的事情一幕幕自眼前流淌而过,慕容彦超、慕容延钊、慕容延卿、石敬瑭、刘知远、刘承祐、郭威、柴荣、赵大、李煜、耶律德光、段思聪、萧思温、高怀德、潘美……
山海观、月行天、萨满教、长春谷,神鹫宫、昆吾山、开封无忧墓……
还有……
慕容龙城缓缓闭上双目,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慕容家在经历了前、后、南、西、北、五度建立燕国,五度又灭亡后,再也不复起。
而战乱纷纷,五度建国,其间血脉也彻底复杂混乱,本就是鲜卑少族,亲伦杂淆,事实上宗谱已经极不准确了。
灭与建之间,数条宗脉虽然都执皇族名义,事实上已经无法验证到底是不是真正后嗣血脉,各自执宗谱,都以王族后裔称呼。
其中尤其北燕皇帝慕容云,本是高姓,为高句丽人后裔,并非鲜卑,乃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而后燕再遭冯跋发起政变,推翻慕容云,自立为帝,仍沿用燕国国号,都与真正的鲜卑慕容无关了。
而自慕容燕国彻底亡国之后,非但王族,就是寻常鲜卑也在战乱之中死去许多,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时光轮转不休,至唐末时只剩三家慕容氏还执燕国皇族后裔之名。
三家初时,都为五代十国春秋中,后唐的官员将领。
其中慕容彦超在后唐后晋交替间,累迁四州刺史,石敬瑭取代后唐为后晋,称帝死后,慕容彦超同母异父兄长刘知远被后晋续帝怀疑,在太原起兵,建立后汉,慕容彦超率兵投靠,为节度使。
慕容延钊的父亲慕容章,则是后唐开州刺史,刘之远建立后汉,在太原起兵之后,慕容章举门投靠,其子慕容延钊则成为枢密使郭威的门下。
他的父亲慕容昭光则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时候的侍中,石敬瑭以晋代唐,同样归顺,刘之远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又投靠去了后汉。
自此,三家慕容同事后唐、后晋,又一起归了后汉刘之远。
投靠刘之远的原因,除了后晋石敬瑭死后,其继位人义子石重贵不能服众,更因为其猜忌众将,无法平衡,五代其时将臣都乃桀骜不驯之辈,于是纷纷倒戈。
三家那时广有联络,无论数百年下来,血脉是否还属确实,但都姓氏慕容,都执鲜卑慕容祖谱,索迹久远往上,自然互相称作族人。
其中慕容彦超当世之时,曾有为鲜卑西迁吐谷浑那一脉的说法,但也执有族谱,称做同族,是时慕容血脉不昌,就算吐谷浑也是同一个先祖,所以并无其他无谓考量,都为一族,暗中为复兴大燕准备。
后来刘知远死,其子刘承祐继位,年号乾祐。
乾祐元年之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起兵造反,朝廷屡次派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这时后汉风雨飘摇,刘承祐派枢密使郭威亲自出征,郭威连败三家,杀李守贞,降赵思绾、王景崇,使得后汉转危为安,接着移师北伐,大败契丹,进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此刻刘承祐已对郭威等有功将领十分猜疑,暗中召令诸亲信节度杀郭威、王峻、王殷等先朝旧将势力。
结果走漏风声,郭威用手下计策,反宣旨意,称刘承祐令其杀那些亲信诸将,就此起兵。
乾祐三年,刘承祐将郭威在开封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包括郭威的长辈子女,当时后汉的都城乃为开封,称做汴州。
郭威得知,悲痛欲绝,带军马杀向汴州。
此刻慕容彦超、慕容昭光两脉皆在开封汴州,而慕容延钊一脉则在郭威手下,无奈三方彼此暗中通信,定了两头下注的决策。
再往后,郭威大军势如破竹,率军渡黄河,七里坡大捷,直下开封,假意拥戴刘氏宗室为帝,接着突报契丹南侵,率军北上,途径澶州时候,士兵发动兵变,郭威黄袍加身,返回开封,废除刘氏,夺得国政。
郭威称帝,国号大周,年号广顺,定都开封汴州,是为后周太祖。
之前慕容彦超坐镇兖州节度使,曾奉命援救开封,但大败而归,郭威称帝后,他考虑既然慕容家已经两头下注,不如假意朝贡,暗中招兵买马,储蓄钱粮,联络了刘氏宗族在太原建立的北汉和江南的南唐,打算一起反周。
后周广顺二年五月,太祖郭威亲征兖州,不接受城中投降,兖州兵败城破,慕容彦超与妻子投井而死。
至于慕容龙城这脉,在后汉刘承祐开封城破之时,族人便陆续逃离,前往兖州投奔了慕容延钊。
慕容龙城此时只有三十来岁,受慕容彦超所派联络南唐,结果兖州城破,慕容彦超死,他带着部分从兖州逃出的族人,便留在了南唐之内,在太湖之上建了参合庄生活。
而他依旧不断在为了复国大燕做准备,虽然慕容彦超的一脉已经失败,但胜在两头下注,慕容延钊取得了郭威的信任,做了亲信的官职。
随后的岁月中,慕容龙城游走江湖,行遍天下,结交豪强绿林,倚仗一身武功,几乎没有遇到对手。
他去过契丹,往过青唐河曲,到过回鹘天山,行过吐蕃雪原,走过大理洱海,进入过南方的十万大山。
他在北汉游说,在契丹萨满教中见过大祭师,他在南唐韩熙载府中做了门客,在江湖之上吟风啸月。
他到过许多或名震天下,或隐秘无比的地方。
天下武学七大秘地山海观、月行天、长春谷,神鹫宫、昆吾山、萨满教,开封无忧墓,他去过近半之数。
然而这全都是为了复燕国寻找机会,与做准备。
他认得了许多人,李煜、耶律德光、萧思温、光护王、母坚王、段思聪、李彝殷、王昭,长春子,月行僧,逍遥王,还有她……
一想到她,慕容龙城的神色渐渐平静了下来,气质之间全是死意,此刻矗立原野山下,仿佛枯朽之木,无了一点点生机。
随着太阳逐渐拔高,到了正南方向,他方才身形动了动,就像僵了无数年的尸体,生硬得仿佛不知道要如何动作。
他往西方走去,身影萧瑟,再无那种威猛之势,反而尽是无精打采的颓唐和不知所措。
他走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天色已经渐渐黯淡,他来至一条小河边,河水潺潺,叮叮咚咚,敲打滩石,似乎在敲击着他的心事。
慕容龙城不由呆了一呆,在河边驻足,一立便是金乌隐遁,玉兔东升,清冷光辉洒世间。
“赵大!”慕容龙城忽然发出一声惊人怒吼,双手猛地扯开胸衣,露出那枚仿佛刻在了骨上的拳印。
这一处,不见血肉,仿佛石雕,一层薄薄的皮肤紧贴胸骨,骨头塌陷,甚为可怕恐怖。
这是被凌空一拳所打,拳风所及,居然打得这般惨烈,百死无生。
“慕容延钊,赵大!”慕容龙城仰天大吼,这一拳是被赵大所打。
他走遍天下,联络了许多地方,国度江湖,绿林草莽,将要举事反周之时,便约了慕容延钊出来见面。
慕容延钊此刻已经掌有一些兵权,周太祖郭威病重,正是行大事的最好机会。
如果慕容延钊这时里应外合,四方再遭乱起,那么慕容家定然会取得一块地盘,瓜分周国,大燕复兴有望。
他前往了开封城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在此见到了慕容延钊,却不料慕容延钊还带了两个人,护圣都指挥使、检校司徒赵弘殷之子赵匡胤,还有与其生死之交的高怀德。
赵匡胤比他小上几岁不多,此刻二十几许,年少便行走江湖,使一条盘龙棍,又擅自创的拳法,其人好赌无赖,吃瓜都不予银钱,不算光明磊落的好汉。
他早些年就认得赵匡胤,毕竟家中长辈都在后唐后汉为官,赵匡胤与华山陈抟交好,他也与陈抟打过交道,知道赵匡胤武功不错,但两人从来没交过手。
至于高怀德却是五代枪王、拳法大宗师高思继的孙子,一手燎原百击神枪,四季神拳罕逢敌手。
他这时纳闷,慕容延钊为何带这两人来,不过也是相识,便没太说什么。
但有这两人在,却不好言及里应外合反周之事,他示意慕容延钊支开二人,述说秘事,谁知道慕容延钊竟然开门见山劝说起他,说大燕事情久矣,如今天下格局将定,就不要再思索那些事情了。
慕容龙城闻言大惊,慕容延钊不但不想复国大燕,居然还出卖了自己,将这些事情与赵匡胤高怀德知晓,也不知郭威柴荣知不知道。
他这时怒火中烧,直接便动起手来,他对自己武功极有信心,些年行走江湖,几乎未逢敌手。
那些隐世的武学秘地不说,外方江湖绿林,军中民间,向来隐隐以天下第一自居。
慕容延钊自然不是他的对手,高怀德哪怕枪法再厉害,也比他稍差一筹。
唯有赵大,一条盘龙棍与他打了许久,中间不停劝说他放下复国执念,共效大周朝,可他哪里会听,赵匡胤这个人极为泼皮,夸夸其谈,但武功却真的很厉害,堪称顶尖的高手。
最后打得火起,他用出了大周天斗转星移,对方也使出了传闻中自创的拳法。
这门拳法极为的霸道厉害,简直裂金开山,无坚不摧,他甚至怀疑这门拳术根本不是对方所创造,而不知从哪里所得,打来打去,难解难分。
最后赵匡胤用出了一招拳势,煌煌凌空,渡虚而来,拳风简直撕裂风气,融化铁石,他的大周天斗转星移居然没有挪开,胸前中了这一记拳法,立刻筋脉碎断,穴道崩塌,血气逆转,直接倒飞而出倒地。
他虽然看起来已经断气身亡,但大周天斗转星移这门武功奇异神奇,在体内缓慢不停将伤势移转外放,他事实上乃为处在假死的状态。
这时他模糊听慕容延钊叹气,与赵大二人说毕竟同族一场,不好曝尸荒野,也不好报与柴荣知道,就派人送回江南安葬了去吧。
赵大回应直是可惜,本应成为栋梁,为国效力,却执念不灭,妄想复什么已经亡了几百年的燕国。
至于后来迷迷糊糊中,有人将他放进了一口棺材,又压上巨大冰块,再然后颠颠簸簸彻底没了知觉,想来是一路南下,运回了江南参合庄交给族人安葬。
至于往后的事情,他都是听王家家主描述了,郭威当年死后,其养子内侄柴荣继位,六年后柴荣死,赵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接着灭北汉、灭南唐、灭后蜀、灭南汉、灭荆南、灭武平、收吴越,混一中原,天下四百军州皆姓了赵氏,而至如今,已经传了七位皇帝,自赵大立朝开始,已经一百三十余年过去了……
慕容龙城想到这里,脸上神色悲怆无比,再次高声长啸,余音响彻夜空,久久不绝于耳。
他就在小河边这样呆立不动,直至夜尽天明,初升的东曦照射到脸上,在他面庞肆虐着暖意,光芒使得他的脸色缓缓出现了一丝生气。
他这才发出一声极为复杂,似乎是放下了什么巨大心事的长叹,叹息声中,许多东西远走,他睁开双目望向四周山水,陌生却又熟悉,但这片时空已经早不是当年那片天地了。
五代乱世春秋,还有时机复国大燕,至于眼下,却根本都全无机会了,就不知那小辈慕容复,还忙着这些事情做甚。
愚昧啊,真是愚昧,蠢货啊,真是一帮蠢货……
什么郭威柴荣,甚么赵大慕容延钊,全都已经是冢中枯骨,黄土一抔了,江山也好,社稷也罢,千古岁月悠悠,山河依旧在,人事却改变,物换星移几度秋。
他想起王家家主给自己讲完这些事情后,说了一首李煜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慕容龙城缓缓向前迈了一步。
他当日从兖州来至南唐,在南唐认得很多人,也包括那时还并非太子,而是封做郑王的李煜。
他又走出了第二步。
他认得了许多南唐的大臣,其中有一人是司徒周宗。
他走出了第三步。
那时候他常往韩熙载处久住,除此便是司徒周宗的府内,第一次去周宗家里,他便见到了一个人。
慕容龙城停下不动,脸上全是追忆神色,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在那世间最好的季节,与最好的天气,见到了她。
他轻轻叹气,这么多年过去,她……怕也早是尸骨朽烂,无法再辨认一分颜色了。
慕容空城神色出现一丝空洞,还夹杂着一丝莫名的惆怅与痛苦。
他前半生全都在为复国大燕奔波,没有成婚,没有子嗣,都是一个人在过。
本来以为不会对世间任何女子动心,可是……慕容龙城又一声长叹,眼中尽为追忆之色。
他继续往西方走去,太阳升起,光辉越来越暖,他的心也开始有些融化,许许多多的记忆再次蜂拥而至。
他第一次去南唐司徒周宗的府中时,看见了一名少女,那是周宗的长女周娥皇,明艳照人,美丽活泼,叫他心中怦然而动,那便该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慕容龙城露出苦笑,那是何等明媚美丽的一个女子,自己竟也有一段放不下的情事,有过一个喜欢而忘记不了的人。
他神色之间无限惆怅与感怀,按照王家家主所说,就在自己死于开封朱仙镇的那年,娥皇便嫁给了李煜,后来成了南唐的皇后。
慕容龙城摇了摇头,步履这时又开始有些沉重,忘了燕国,忘了慕容延钊,忘了赵大,为何心中还想着她?想着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娥皇,南唐李煜的第一任皇后。
他此刻心中甚至有一种莫名庆幸,王家家主所说南唐之事,大小周后,娥皇就是大周后,在南唐还未灭国之时便已故去,没有如她那个妹妹一般,随着李煜往了宋都……
看看吧,去看看吧,放弃复国江山的想法,去她的坟前看看也好,慕容龙城的脚步又轻快起来。
他一路向着江宁府而走,那是南唐的国都,又被称为金陵,娥皇死后就葬在金陵外的山边,如今……陵墓该还在吧?
慕容龙城一路不停,几日之后进入江宁府地界,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世上的许多人却早已经不在了。
他在城中稍做询问,从西城门而出,来至一块地方,是当年南唐的皇陵。
此刻秋日,风景绚烂,又隐隐有着几分的萧瑟。
皇陵衰落,并无甚么人看管打理,显得纷乱不堪,但他几乎是立刻就找到了那座坟墓。
站在坟墓之前,看着碑上斑驳的字迹,他露出无限的感慨之意。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如今世上再无故人,他的头上,也尽是白发了。
他伸出手去,打理碑前的乱草,眼前似乎又看到司徒府中的那个少女,明媚美丽,可是,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东京,燕王府内。
赵倜站在花圃前方,感觉秋风清爽,花瓣随风而去,飘落于地,不由轻吟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阿朱在旁道:“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又是一年将要过去了。”
赵倜转头看她,微微一笑,神色间些许感慨感叹。
阿朱双眸明慧,有一丝潇洒顽皮,望着赵倜道:“殿下,何苦惆怅呢?”
赵倜摇头道:“我并非惆怅,只是感慨,光阴似流水,人力难抚藉,世事太多意难平了……”
阿朱道:“殿下所言确实,世上事,十之八九都不如愿罢了。”
赵倜缓缓朝前走去:“我前番去西夏,看见你那妹妹阿紫了。”
阿朱不由一怔,莞尔道:“殿下……为何不将她带回?”
赵倜叹道:“她在星宿派将性子养坏了。”
阿朱默然,片刻后道:“殿下,有多坏……”
赵倜背着手朝小湖边走去:“极坏极坏……”
阿朱抬头,露出明秀灿烂的笑容:“殿下带她回来啊,我可以管教她的,我不教她,就没人教她了……”
赵倜看了阿朱一眼,摇了摇头:“我不想你劳累,何况你也是管不了的,我会叫你父亲管束。”
“父亲……”阿朱闻言,颇有些小心翼翼地道:“他会管吗?”
赵倜道:“该他管的,有何不管,还有你那母亲,为了取悦你父亲,留住你父亲,叫你父亲能常来常往,狠心将你姐妹两个丢弃,实在是有取死之道啊……”
阿朱低头:“殿下……”
赵倜继续往前走去:“到时叫你父亲管着试试吧,实在管不了,就要我亲自出手管一管了……”
阿朱小声道:“奴婢谢过殿下。”
赵倜悠悠地道:“阿朱啊,你一直陪着我,何必总要如此称呼?”
阿朱露出调皮神情:“殿下,奴婢喜欢这般自称,欢喜得很呢……”
金陵城外,夜色已经黑了下来,慕容龙城依旧站在坟墓之前,动也不动,似乎坟内不是什么南唐的皇后,依然是当初的少女。
此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乌鸦啼于树梢之顶,虫儿鸣叫四方草林。
慕容龙城自言自语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该走了……”
说完之后,他蓦地转身,辨别了一下方向,径直朝着北方而去。
北方是长江,长江再北有大宋的京城开封府东京,北去开封无故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最新章节,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最新章节,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