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 第五十章 软木画(2)

小说:大时代的梦 作者:莞简妤 更新时间:2024-08-21 08:31:50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软木画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匠人大多一生一技,对建筑物、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的雕刻各有所长,一幅作品至少需要两三人分工合作。”陈国说,老匠人们都有一套纯手工打造的刻刀,用顺手了就是一辈子。只要手不抖,他们愿意一直做下去。

  游说来了7名软木画师傅和1名设计师后,2017年,胡娟的工作室终于成立了。

  这些软木画师傅和设计师都是十几岁就开始做软木画,他们之中最年轻的目前也有58岁。被大家亲切称为“驹哥”的林驹,是福州原国营软木画厂的最后一任厂长,见证了软木画行业的兴衰起伏,他如今依然愿意为新软木画的探索和发展发挥余热。

  贴着福州工艺三宝、国家非遗“标签”的软木画,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喜爱,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盛时期形成产品制式后,因鲜有突破,软木画逐渐给人以固化的刻板印象,与时代审美渐行渐远。正如国内许多传统老手艺,其从业人员也日益老龄化,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胡娟相信不破不立。“在老物新生的改造中,只有从形式和审美上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软木画及其他传统艺术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传承下去。要用一生一技诠释工匠精神。”

  带着思考,她开始了一次次探索。比如,针对挂框类产品,在形式上打破传统软木画一贯丰满的表现手法,借鉴宋画以少胜多的优雅意境,将软木画与书法、绘画相结合,呈现出全新风格,与现代软装陈设空间相得益彰;针对立体摆件类产品,注重其实用性,让软木画集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

  胡娟说,她最开始是在梅、松、竹、柳软木画四条幅的创作中尝试“做减法”,放弃传统繁复的刻画,让线条更简洁,对画框进行了大胆留白。

  “老师傅们从事了大半辈子软木画创作,早已形成固定思维,注重传统制作技法。一开始,他们甚至质疑我在‘偷工减料’。”胡娟说。

  她尽力说服老师傅,这是“减量不减工”,一幅好作品不仅需要好的制作工艺基础,更需要好的表现张力、精良的装裱工艺、与产品定位相配套的包装,方能呈现出彩效果。

  待一幅幅新作品完成后,老师傅们凝视了良久不说话,原来传统单一的软木画也有其他的组合形式,带来了新的体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老艺人们逐渐改变旧有观念,尝试接受新观点与挑战。

  出生于软木画世家的林冰,善于推陈出新,对软木画的画面构图和制作技艺有独到的见解,他担任了工作室的设计师。

  工作室应顾客要求制作的软木画《螺渚风流》,长14.5米,高0.9米,以螺洲八景为表现内容,从资料搜集到实地采风,从原创设计到实物作品,老艺人们花了4个多月时间,让软木画行业“诞生”了至今面积最大的作品。

  制作软木画的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时代的梦,大时代的梦最新章节,大时代的梦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