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眼泪无声地往下掉,“王县令还活着吗?他能护着咱们吗?”
“活着!王县令还活着!”
“只要王县令还活着,或许……血屠……不会那般肆无忌惮……”
回应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确定。
此时此刻。
整个武安城,除了血衣军穿城而过的马蹄声、甲叶碰撞声,再无半分杂音,一片死寂。
血衣军行到哪里,哪里的民房里就会传出压抑的啜泣,或是有人死死捂住嘴,连呼吸都怕惊扰了这支凶煞大军。
行至北街时,意外突然发生。
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提着担子,大概是家离得远,没来得及躲回家。
见血衣军冲来,吓得腿一软,“噗通”一声摔在地上,担子翻了,红艳艳的糖葫芦滚了一地,竹签散落得到处都是。
“军爷饶命!草民不是有心……”
老汉连滚带爬地跪下,额头“咚咚”地往地上磕,磕得青石板都响。
周围窗后的百姓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老汉怕是要遭殃了!
然而,赵诚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并未停马。
旁边一名血衣军士卒策马出列,翻身下马时动作利落,玄甲碰撞发出轻响。
他弯腰捡起散落的竹签,三两下就归拢成捆,连带着滚远的糖葫芦也捡了回来,递还给老汉时,只淡淡说了句“小心些”,声音里倒没有半分戾气。
老汉捧着竹签僵在原地,直到血衣军的背影转过街角,才猛地瘫坐在地,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
他望着糖葫芦上晶莹的糖衣,眼里都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不杀?他没……他没杀我?”
行至一家客栈之外,赵诚忽然心有所感,抬头看去,与一名青衫女子四目相对。
这一刻,两双眸子里的尸山血海与空山灵雨相对,一切都好似静定了一瞬间。
这女子青丝如瀑,眉目如画,眉宇之间,带着一种俯眺清流的闲适从容,却有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厌恶和敌意闪过。
赵诚察觉到了,却只是一笑了之,继续向前。
而迎客来客栈二楼之上的云渺,却是微微失神。
赵诚的形象,与她所想的凶神恶煞青面獠牙完全不同,竟是面如冠玉,英武至极。
那是蜂腰虎背披玄氅,玉面霜眸坐神驹。
不像是什么魔头,倒像是个顶天立地的霸王。
最让她惊讶的是,她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危险和压力。
这种感觉,身边的七个长老师叔都没有能够带给她。
“此子果然邪门!”
一旁的大长老抚须惊疑不定,“刚刚那一刻,只是与之对视了一眼,我竟感觉到了凶险之兆!”
另一位擅长占卜的长老面色铁青,他刚捏着龟甲想卜算赵诚的底细,龟甲竟“咔嚓”一声裂开,裂纹如刀。
“我也有种被他瞬间看透的感觉!”
他沉声道,“此子恐怕还十分精通占卜之法!其技艺精通,不在我之下!”
“观其身上煞气滔天,却无罪孽反噬之相,只怕这传承来头不小,我们决不能轻举妄动。”
云渺沉默着收回目光,望着血衣军远去的方向,指尖在窗沿上掐出一道浅痕。
“先看看再说。”
与赵诚见过面后,她终是收起了那份从容之心,心中升起了几分凝重,默许了长老们稳妥行事的建议。
一行人就此在“迎客来”客栈住了下来。
每日清晨,亦清与乐成便换上市井百姓的粗布衣衫,混迹于武安城的街巷之中,仔细打探赵诚的动向。
云渺与长老们则留在客栈,梳理传回的消息,交流翻阅典籍,分析其中的蛛丝马迹。
然而一连数日过去,武安城的局势却出奇地平静,与他们预想中的“血屠入城、尸横遍野”截然不同。
入城之后,赵诚便直奔城西的旧赵工坊,再未露面。
血衣军的士兵们则分散开来,有的带着工匠丈量土地,在工坊外围筑起更高的围墙。
有的组织民夫开凿新的矿洞,从太行山脚往工坊运铁矿石。
还有的指挥着车队,将一车车黑黢黢的煤炭送入工坊,车轮碾过石板路,留下两道深色的辙痕。
每日清晨,工坊区便会传来“轰隆——轰隆——”的巨响,像是有无数巨锤在地下捶打,震得远处的窗棂都嗡嗡作响。
又有白茫茫的蒸汽从工坊的烟囱里喷涌而出,直上数十丈高空,在武安城的上空凝成一片淡淡的云霭,远远望去,竟像是工坊里藏着一头吞吐云雾的巨兽。
“那血屠到底在弄什么名堂?”
“谁知道呢!自打他进了工坊,就没出来过!
那轰隆声从早响到晚,听得人心里发毛,莫不是在练什么吸人精血的邪术?”
“工坊里的工匠都被圈起来了,听说进去了就不准出来,会不会是被他抓去祭炼什么凶物了?”
街巷里的议论从未停歇,百姓们虽不像起初那般惶恐奔逃,却也个个提心吊胆。
有胆小的人家甚至在门楣上挂起桃木剑,窗户上贴满黄符,祈祷能避开这“血屠”的煞气。
有人忍不住想起了武安城的县令王博:“王县令今天还在吗?没被那血屠斩了吧?”
“还在呢还在呢!”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安心,“王县令八年前就来武安城了,是咱们赵人自己的官。
这血衣军打过来,他第一个递了降书,说是‘与其让百姓遭兵祸,不如降了保平安’,咱们都念他的好呢!
有他在,总能给咱们说上话。”
这王博确实在百姓中颇有声望。
他出身邯郸士族,却毫无架子,平日里走街串巷,见了挑粪的农夫都要拱手问好。
武安城闹旱灾那年,他还亲自带着衙役疏通渠道,晒脱了一层皮。
血衣军北上时,他身着官服立在城门下,手里捧着降书,对围观的百姓高声道:“血衣军锐不可当,螳臂当车只会让满城父老遭殃。
我王博降秦,不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是为了你们能活下去。”
这番话让百姓们深受感动,便是最固执的老派士子,也未苛责他“叛国”。
在这血屠进城的时候,这位县令大人,算是百姓们为数不多的倚仗了……
“活着!王县令还活着!”
“只要王县令还活着,或许……血屠……不会那般肆无忌惮……”
回应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确定。
此时此刻。
整个武安城,除了血衣军穿城而过的马蹄声、甲叶碰撞声,再无半分杂音,一片死寂。
血衣军行到哪里,哪里的民房里就会传出压抑的啜泣,或是有人死死捂住嘴,连呼吸都怕惊扰了这支凶煞大军。
行至北街时,意外突然发生。
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提着担子,大概是家离得远,没来得及躲回家。
见血衣军冲来,吓得腿一软,“噗通”一声摔在地上,担子翻了,红艳艳的糖葫芦滚了一地,竹签散落得到处都是。
“军爷饶命!草民不是有心……”
老汉连滚带爬地跪下,额头“咚咚”地往地上磕,磕得青石板都响。
周围窗后的百姓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老汉怕是要遭殃了!
然而,赵诚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并未停马。
旁边一名血衣军士卒策马出列,翻身下马时动作利落,玄甲碰撞发出轻响。
他弯腰捡起散落的竹签,三两下就归拢成捆,连带着滚远的糖葫芦也捡了回来,递还给老汉时,只淡淡说了句“小心些”,声音里倒没有半分戾气。
老汉捧着竹签僵在原地,直到血衣军的背影转过街角,才猛地瘫坐在地,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
他望着糖葫芦上晶莹的糖衣,眼里都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不杀?他没……他没杀我?”
行至一家客栈之外,赵诚忽然心有所感,抬头看去,与一名青衫女子四目相对。
这一刻,两双眸子里的尸山血海与空山灵雨相对,一切都好似静定了一瞬间。
这女子青丝如瀑,眉目如画,眉宇之间,带着一种俯眺清流的闲适从容,却有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厌恶和敌意闪过。
赵诚察觉到了,却只是一笑了之,继续向前。
而迎客来客栈二楼之上的云渺,却是微微失神。
赵诚的形象,与她所想的凶神恶煞青面獠牙完全不同,竟是面如冠玉,英武至极。
那是蜂腰虎背披玄氅,玉面霜眸坐神驹。
不像是什么魔头,倒像是个顶天立地的霸王。
最让她惊讶的是,她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危险和压力。
这种感觉,身边的七个长老师叔都没有能够带给她。
“此子果然邪门!”
一旁的大长老抚须惊疑不定,“刚刚那一刻,只是与之对视了一眼,我竟感觉到了凶险之兆!”
另一位擅长占卜的长老面色铁青,他刚捏着龟甲想卜算赵诚的底细,龟甲竟“咔嚓”一声裂开,裂纹如刀。
“我也有种被他瞬间看透的感觉!”
他沉声道,“此子恐怕还十分精通占卜之法!其技艺精通,不在我之下!”
“观其身上煞气滔天,却无罪孽反噬之相,只怕这传承来头不小,我们决不能轻举妄动。”
云渺沉默着收回目光,望着血衣军远去的方向,指尖在窗沿上掐出一道浅痕。
“先看看再说。”
与赵诚见过面后,她终是收起了那份从容之心,心中升起了几分凝重,默许了长老们稳妥行事的建议。
一行人就此在“迎客来”客栈住了下来。
每日清晨,亦清与乐成便换上市井百姓的粗布衣衫,混迹于武安城的街巷之中,仔细打探赵诚的动向。
云渺与长老们则留在客栈,梳理传回的消息,交流翻阅典籍,分析其中的蛛丝马迹。
然而一连数日过去,武安城的局势却出奇地平静,与他们预想中的“血屠入城、尸横遍野”截然不同。
入城之后,赵诚便直奔城西的旧赵工坊,再未露面。
血衣军的士兵们则分散开来,有的带着工匠丈量土地,在工坊外围筑起更高的围墙。
有的组织民夫开凿新的矿洞,从太行山脚往工坊运铁矿石。
还有的指挥着车队,将一车车黑黢黢的煤炭送入工坊,车轮碾过石板路,留下两道深色的辙痕。
每日清晨,工坊区便会传来“轰隆——轰隆——”的巨响,像是有无数巨锤在地下捶打,震得远处的窗棂都嗡嗡作响。
又有白茫茫的蒸汽从工坊的烟囱里喷涌而出,直上数十丈高空,在武安城的上空凝成一片淡淡的云霭,远远望去,竟像是工坊里藏着一头吞吐云雾的巨兽。
“那血屠到底在弄什么名堂?”
“谁知道呢!自打他进了工坊,就没出来过!
那轰隆声从早响到晚,听得人心里发毛,莫不是在练什么吸人精血的邪术?”
“工坊里的工匠都被圈起来了,听说进去了就不准出来,会不会是被他抓去祭炼什么凶物了?”
街巷里的议论从未停歇,百姓们虽不像起初那般惶恐奔逃,却也个个提心吊胆。
有胆小的人家甚至在门楣上挂起桃木剑,窗户上贴满黄符,祈祷能避开这“血屠”的煞气。
有人忍不住想起了武安城的县令王博:“王县令今天还在吗?没被那血屠斩了吧?”
“还在呢还在呢!”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安心,“王县令八年前就来武安城了,是咱们赵人自己的官。
这血衣军打过来,他第一个递了降书,说是‘与其让百姓遭兵祸,不如降了保平安’,咱们都念他的好呢!
有他在,总能给咱们说上话。”
这王博确实在百姓中颇有声望。
他出身邯郸士族,却毫无架子,平日里走街串巷,见了挑粪的农夫都要拱手问好。
武安城闹旱灾那年,他还亲自带着衙役疏通渠道,晒脱了一层皮。
血衣军北上时,他身着官服立在城门下,手里捧着降书,对围观的百姓高声道:“血衣军锐不可当,螳臂当车只会让满城父老遭殃。
我王博降秦,不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是为了你们能活下去。”
这番话让百姓们深受感动,便是最固执的老派士子,也未苛责他“叛国”。
在这血屠进城的时候,这位县令大人,算是百姓们为数不多的倚仗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最新章节,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最新章节,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