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内城后,黄世杰和彭玉麟奔着曾佳.国藩在北京内城的宅子去了,好家伙,那太阳毒得跟下火似的,俩人在北京城里跟走迷宫似的,七拐八拐,累得大汗淋漓,总算瞅见个挂着“麟府”牌子的四合院。没错,就是“麟府”,可不是“曾府”,这是旗人的规矩,拿他们名字头一个字当汉人的姓使。曾佳.国藩不常在北京待,宅子门口就挂着他老爹“麟书”的“麟”字,这就成“麟府”了。
麟府门外那场面,跟开轿子马车博览会似的,轿夫、车夫乌央乌央地挤在巷子的阴凉地儿。麟府的下人也机灵,抬出装满凉透了的大麦茶的木桶,还有蒸得热气腾腾的包子笼屉,一碗碗麦茶配上肉包子,把那些轿夫、车夫伺候得美美的,一个个敞开肚皮,胡吃海塞。这些下人边吃还边唠嗑,南腔北调的,扯着嗓子聊京城的繁华,那热闹劲儿,跟过年似的。
再瞧麟府里头,更是热闹非凡!小小的庭院搭着凉棚,凉棚底下桌椅摆得满满当当,坐的都是大热天还裹着长衫的老爷们,一个个跟蒸桑拿似的。有的跷着二郎腿,手里纸扇子摇得呼呼生风,扯着嗓子唠;有的捧着刚印出来还带着墨香的线装书,跟捧着个稀世珍宝似的,摇头晃脑地读,那模样,要多认真有多认真。
黄世杰和彭玉麟刚进门,就瞅见一个三十来岁、个头不高、皮肤黝黑、长得贼精悍的中年汉子从堂屋窜出来,扯着嗓子就喊,一开口就是地道的湖南官话:“子英、雪琴,你们可算来了,涤丈都等你们好一会儿了!”
黄世杰眼睛贼尖,一眼就认出这人是罗泽南的徒弟王錱,赶忙拱手,脸上笑开了花,问:“璞山师兄,你怎么也在这儿?罗山先生到了没?”
“到了,到了!”王錱笑着回道,“老师昨天就进京了,这会儿正和涤丈、倭大人一块儿琢磨怎么复兴名教,对抗那些粤匪长毛呢。”
“哦?罗山先生啥看法?”黄世杰一边跟着王錱往堂屋走,一边笑嘻嘻地打听。
“那肯定是极好的!”
回答黄世杰的声音从堂屋里飘出来,正是他以前的老师罗泽南。
黄世杰麻溜地跟彭玉麟点头示意,然后撒丫子快步走进去,先朝着上座的仨人行礼作揖:“学生黄世杰见过老师、罗山先生、艮峰先生。”完了才扭头朝坐在一旁的李鸿章、郭嵩焘、张裕钊抱抱拳。
“坐吧。”曾佳.国藩指了指边上空着的椅子,等黄世杰坐下,才捻着胡须,笑眯眯地问:“子英,为师写的《兴儒学名教而抗长毛论》,你瞅过了吧?”
“学生拜读过了。”黄世杰恭恭敬敬地回答。
“觉着怎么样?”曾佳.国藩笑着追问。
这在黄世杰心里,那可是《反经》第四卷啊!为啥这么说呢?在他看来,名教,也就是儒教、儒学,要是发展到能跟拜上帝会硬刚的地步,那不就乱套了嘛!拜上帝会那组织能力多强啊,名教呢,松散得跟一盘沙似的,这要是名教变得和拜上帝会一样,那不相当于造反了嘛!
不过这话黄世杰可不敢跟老师曾佳.国藩直说,只能抱拳,一脸诚恳地对老师讲:“老师的《兴名教以抗长毛论》,那可真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妥妥的平乱、救国、安天下的神作啊!”
坐在曾佳.国藩旁边的理学大师、清流领袖倭仁也跟着乐呵:“子英啊,老夫跟你想得一样!这天底下为什么乱糟糟的,长毛怎么就冒出来了,夷狄那套天父、天兄的歪理怎么就能在咱华夏大地迷惑到那么多人呢?还不是因为咱这名教两百年来萎靡虚弱的,对内安不了人心,对外扛不住夷狄。”
罗泽南也跟着点头:“艮峰兄说得在理,要是咱这名教能跟长毛的拜上帝会似的,拧成一股绳,抱成一团,上头一声令下,下头立马响应,万众一心,那太平天国还不得玩完啊!良图先生说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依我看,咱现在也得学学长毛的招,把名教改成个‘拜孔孟会’!”
留洋回来的李鸿章一听,赶紧接话:“罗山先生说得太对了!咱这名教跟那些拜上帝的教派比,太松散了。人家拜上帝教在中国有天王、天使,在西方有教宗、牧守,那说话比圣旨还好使,手底下门徒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再瞅瞅咱名教,啥都没有,没有教宗,没有主教,没有教区,就连教堂都没有……哦,有孔庙,可孔庙对儒生的掌控力,跟人家教堂对信徒的掌控力,那简直没法比。怪不得洪秀全那家伙能闹腾出这么大动静!”
“艮峰,你说咱是不是趁着议政处重开这机会,给皇上上个折子,请大兴儒家名教,对抗长毛和洋人的歪理邪说?”曾佳.国藩脸色凝重,“咱现在跟长毛干仗,可不能光盯着战场,不顾人心啊!”
倭仁点点头:“涤生,我赞成兴名教、争人心这事儿!之前我就主张只要洋枪,不要洋务,可就是不知道咋把那些带洋字的玩意儿,除了洋枪洋炮,都给撵出去,这下读了您这大作,心里有数了!”
“皇上那边是不是也觉得防洋是头等大事?”曾佳.国藩顿了顿,又忧心忡忡地说,“还有,艮峰,我这刚抬旗没多久啊!”
倭仁心里门儿清,曾佳.国藩啥意思——防洋、防汉,到底哪个更要紧啊?
兴儒家名教对抗长毛,好像对防汉不利……当然,如今的防汉,防的也是那些一门心思想当大清奴才的汉人士大夫。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这样的汉,可防不了喽!
曾佳.国藩虽说抬了旗,当了奴才,可“奴龄”太短,还没真正入咸丰皇帝的法眼,实在不方便牵头提《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
“涤生,我懂,这《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我来牵头!”倭仁笑着说,“儒学名教这两百年来衰败,说到底也是防汉闹的……可这防汉不能光防君子,不防反贼啊!再这么防下去,长毛不得越来越嚣张!”
曾佳.国藩抱拳致谢:“还是艮峰懂我!这次六路伐毛的大计,必须得有《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配合,要不然,咱这六路大军,打赢二十万长毛兴许还行,可要是对上二十万长毛,再加上被拜上帝会煽动起来的上百万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那可就悬咯!”
跟太平军、拜上帝会斗了这么久,曾佳.国藩太清楚对方组织、动员老百姓的本事了,打持久战、消耗战,谁能调动的资源多,谁就能笑到最后!
大清在这方面,跟有拜上帝会撑腰的太平天国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曾佳.国藩就想出个招,向长毛“取经”,把儒家“名教化”。
以后就是念经对念经、跳大神对跳大神,看谁更厉害!
而且曾佳.国藩可是曾子的后代,曾子那是儒家宗圣,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要是儒家真能彻底“名教化”,那曾佳.国藩可就成“圣裔”啦!
麟府门外那场面,跟开轿子马车博览会似的,轿夫、车夫乌央乌央地挤在巷子的阴凉地儿。麟府的下人也机灵,抬出装满凉透了的大麦茶的木桶,还有蒸得热气腾腾的包子笼屉,一碗碗麦茶配上肉包子,把那些轿夫、车夫伺候得美美的,一个个敞开肚皮,胡吃海塞。这些下人边吃还边唠嗑,南腔北调的,扯着嗓子聊京城的繁华,那热闹劲儿,跟过年似的。
再瞧麟府里头,更是热闹非凡!小小的庭院搭着凉棚,凉棚底下桌椅摆得满满当当,坐的都是大热天还裹着长衫的老爷们,一个个跟蒸桑拿似的。有的跷着二郎腿,手里纸扇子摇得呼呼生风,扯着嗓子唠;有的捧着刚印出来还带着墨香的线装书,跟捧着个稀世珍宝似的,摇头晃脑地读,那模样,要多认真有多认真。
黄世杰和彭玉麟刚进门,就瞅见一个三十来岁、个头不高、皮肤黝黑、长得贼精悍的中年汉子从堂屋窜出来,扯着嗓子就喊,一开口就是地道的湖南官话:“子英、雪琴,你们可算来了,涤丈都等你们好一会儿了!”
黄世杰眼睛贼尖,一眼就认出这人是罗泽南的徒弟王錱,赶忙拱手,脸上笑开了花,问:“璞山师兄,你怎么也在这儿?罗山先生到了没?”
“到了,到了!”王錱笑着回道,“老师昨天就进京了,这会儿正和涤丈、倭大人一块儿琢磨怎么复兴名教,对抗那些粤匪长毛呢。”
“哦?罗山先生啥看法?”黄世杰一边跟着王錱往堂屋走,一边笑嘻嘻地打听。
“那肯定是极好的!”
回答黄世杰的声音从堂屋里飘出来,正是他以前的老师罗泽南。
黄世杰麻溜地跟彭玉麟点头示意,然后撒丫子快步走进去,先朝着上座的仨人行礼作揖:“学生黄世杰见过老师、罗山先生、艮峰先生。”完了才扭头朝坐在一旁的李鸿章、郭嵩焘、张裕钊抱抱拳。
“坐吧。”曾佳.国藩指了指边上空着的椅子,等黄世杰坐下,才捻着胡须,笑眯眯地问:“子英,为师写的《兴儒学名教而抗长毛论》,你瞅过了吧?”
“学生拜读过了。”黄世杰恭恭敬敬地回答。
“觉着怎么样?”曾佳.国藩笑着追问。
这在黄世杰心里,那可是《反经》第四卷啊!为啥这么说呢?在他看来,名教,也就是儒教、儒学,要是发展到能跟拜上帝会硬刚的地步,那不就乱套了嘛!拜上帝会那组织能力多强啊,名教呢,松散得跟一盘沙似的,这要是名教变得和拜上帝会一样,那不相当于造反了嘛!
不过这话黄世杰可不敢跟老师曾佳.国藩直说,只能抱拳,一脸诚恳地对老师讲:“老师的《兴名教以抗长毛论》,那可真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妥妥的平乱、救国、安天下的神作啊!”
坐在曾佳.国藩旁边的理学大师、清流领袖倭仁也跟着乐呵:“子英啊,老夫跟你想得一样!这天底下为什么乱糟糟的,长毛怎么就冒出来了,夷狄那套天父、天兄的歪理怎么就能在咱华夏大地迷惑到那么多人呢?还不是因为咱这名教两百年来萎靡虚弱的,对内安不了人心,对外扛不住夷狄。”
罗泽南也跟着点头:“艮峰兄说得在理,要是咱这名教能跟长毛的拜上帝会似的,拧成一股绳,抱成一团,上头一声令下,下头立马响应,万众一心,那太平天国还不得玩完啊!良图先生说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依我看,咱现在也得学学长毛的招,把名教改成个‘拜孔孟会’!”
留洋回来的李鸿章一听,赶紧接话:“罗山先生说得太对了!咱这名教跟那些拜上帝的教派比,太松散了。人家拜上帝教在中国有天王、天使,在西方有教宗、牧守,那说话比圣旨还好使,手底下门徒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再瞅瞅咱名教,啥都没有,没有教宗,没有主教,没有教区,就连教堂都没有……哦,有孔庙,可孔庙对儒生的掌控力,跟人家教堂对信徒的掌控力,那简直没法比。怪不得洪秀全那家伙能闹腾出这么大动静!”
“艮峰,你说咱是不是趁着议政处重开这机会,给皇上上个折子,请大兴儒家名教,对抗长毛和洋人的歪理邪说?”曾佳.国藩脸色凝重,“咱现在跟长毛干仗,可不能光盯着战场,不顾人心啊!”
倭仁点点头:“涤生,我赞成兴名教、争人心这事儿!之前我就主张只要洋枪,不要洋务,可就是不知道咋把那些带洋字的玩意儿,除了洋枪洋炮,都给撵出去,这下读了您这大作,心里有数了!”
“皇上那边是不是也觉得防洋是头等大事?”曾佳.国藩顿了顿,又忧心忡忡地说,“还有,艮峰,我这刚抬旗没多久啊!”
倭仁心里门儿清,曾佳.国藩啥意思——防洋、防汉,到底哪个更要紧啊?
兴儒家名教对抗长毛,好像对防汉不利……当然,如今的防汉,防的也是那些一门心思想当大清奴才的汉人士大夫。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这样的汉,可防不了喽!
曾佳.国藩虽说抬了旗,当了奴才,可“奴龄”太短,还没真正入咸丰皇帝的法眼,实在不方便牵头提《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
“涤生,我懂,这《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我来牵头!”倭仁笑着说,“儒学名教这两百年来衰败,说到底也是防汉闹的……可这防汉不能光防君子,不防反贼啊!再这么防下去,长毛不得越来越嚣张!”
曾佳.国藩抱拳致谢:“还是艮峰懂我!这次六路伐毛的大计,必须得有《兴儒学名教以抗长毛论》配合,要不然,咱这六路大军,打赢二十万长毛兴许还行,可要是对上二十万长毛,再加上被拜上帝会煽动起来的上百万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那可就悬咯!”
跟太平军、拜上帝会斗了这么久,曾佳.国藩太清楚对方组织、动员老百姓的本事了,打持久战、消耗战,谁能调动的资源多,谁就能笑到最后!
大清在这方面,跟有拜上帝会撑腰的太平天国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曾佳.国藩就想出个招,向长毛“取经”,把儒家“名教化”。
以后就是念经对念经、跳大神对跳大神,看谁更厉害!
而且曾佳.国藩可是曾子的后代,曾子那是儒家宗圣,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要是儒家真能彻底“名教化”,那曾佳.国藩可就成“圣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