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淮生冷冷说道:
“督粮官,你记录一下。”
“第一道军令,通知固原、华亭、陇县三城守军,立即焚毁城池,掩埋水井。东撤并入庆阳府、平凉府、宝鸡县。守住这道防线,堵死西北叛匪窜陕之可能。”
“第二道军令,通知西安,无需再给大军运粮。大军很快出山,可在宁夏平原征粮。”
督粮官匆匆写完。
林淮生过目后,用印。
一旁的高级参谋问道:
“林帅是想坚壁清野?”
林淮生很认真的解释道,“这附近我熟,民风彪悍,沟壑纵横,很好藏人。如果敌人铁了心和我军周旋,就很麻烦。”
“所以,林帅打算从后勤着手?”
“嗯。这片地区最大的软肋是物资。苦寒之地,供养不起一支庞大的脱产军队。”
……
林淮生又继续下令:
“明日开始,士兵沿途烧毁所遇村庄,掩埋水井,对附近仅有之水泊亦可加以破坏。”
“百姓愿意迁徙,可徒步跟在大军后面,官府会负责将他们迁徙至西域的水草丰茂之地。”
“公然违抗者,杀之。”
之后,
大军一路狂奔。
在荒原之上默默行军 10日,连续攻取同心城堡,河西镇、红寺堡,中安堡。
驻马黄河边。
望着滚滚黄河水。
林淮生罕见的派人到附近寻找他做刀客时的一家旧相识。虽不算衣锦还乡,却也想报答友人。
……
鸣沙堡。
西凉国的原始股东,前宁夏总兵,马青树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焦虑不安。
他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吴军比当年江北之战的吴军还要可怕。
“总兵大人,战还是撤?”
“继续挖山,一刻都不要停。我的鸣沙堡不是那么好啃的。”
“嗻。”
鸣沙堡,是一座掏空了半个山修成的坚固堡垒。
外侧厚达 3尺的天然石壁甚至能够防一般炮弹。
居高临下,粮弹充足。
宁夏平原的第一坚城,绝不为过。
前后已经修了 2年半,死掉了几千劳役,内部粮草堆积如山,士兵都是心志最坚定的汉子。
……
说来也好笑。
江北扬州一仗,清军惨败。
逃回来的宁夏总兵马青树受甘肃巡抚王廷赞之托,修建此堡,以堵截本省崛起的几股反贼。(此时是甘肃省宁夏府。)
结果,大清亡了。
甘肃巡抚王廷赞收拾行李带着全家跑去投吴了。
望着风中飘扬的西凉国旗帜。
众兵丁狂热欢呼:
“西凉国,万岁。”
每天,堡内守军都会如此欢呼好几次,这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打仗的信念。
为自己打工的感觉,不一样。
……
“四弟,你来了。”
马青木风尘仆仆,端起茶碗咕嘟咕嘟一顿喝,从兰州府一路狂奔到宁夏府,确实累坏了。
“三哥,快撤吧。”
“不撤。”
屋内沉默。
俩兄弟气呼呼的各自捧着一碗面,呼哧呼哧猛吸。
吃完之后,马青树一抹嘴:
“大哥死了,你和二哥守兰州,小心点。”
马青木说道:
“我就不赞同守城,多搞点骑兵,来去如风,我们何必苦苦守城呢?”
马青树烦躁的一拍桌子:
“你个憨娃,什么城池都不要,我们的西凉国是什么?是马匪吗?怎么号召西北的义士?”
“唉~”
……
鸣沙堡。
宛如工地,石匠们忙碌不停。
大锤敲铁纤,火星四溅,碎石落下。
“整个山体已经被我掏空了一半,你看,如此坚垒,吴军拿什么打?”马青树冷笑,“除非,他的炮弹长了眼睛,还会爆炸。”
“粮食呢?”
“够堡内 3000弟兄吃两年。”
整座山体好似混凝土大楼,密布窗口。
挖了 7层,每一层都有大小几十处洞口,小的可以打枪射箭,大的可以推炮轰击。
士气高昂。
西北汉子不怕死。
以前是为了朝廷打仗,这次是为了自己人打仗。
“弟兄们,你们都是从龙之臣,都是我西凉国的功勋。坚守鸣沙堡,让中原王朝的士兵死上 50万。”
士兵们狂热高呼:
“万岁!”
……
走出鸣沙堡,马青树低声道:
“四弟,你赶紧走。现在吴军还没堵死宁夏平原,等他们兵多了,你就不好走了。”
“告诉兰州的弟兄们,要想中原王朝承认西凉国,起码要打败中原王朝三次!”
“少一次,他们都不会服气。”
“要团结,千万不能内哄。”
马青木翻身上马。
20骑往西去了,消失在视野当中。
马青树回到屋内擦拭武器。
突然,
他感觉地面微微震动,抓起弯刀冲出屋子,和一名心腹撞在一起。
“敌袭,有大队骑兵。”
……
东面,烟尘滚滚。
吴军轻骑兵军团杀到了。
蒙着面纱的兀思买轻挽缰绳,一路压浪,身后是千军万马。
8000余骑围住了鸣沙堡。
一土尔扈特人,勒马过来:
“司令官,刚有西凉军跑了!地上有马蹄印,天边有烟尘,掉下的马粪还是新鲜的。”
“你,带 500骑追上去,把人头带回来。”
“是。”
一支骑兵分队丢下所携带的铺盖卷,轻装追击,一人双马。
……
鸣沙堡内。
马青树揪心的很,默默祈祷神明保佑自己兄弟能够躲掉此劫,
他用千里镜观察吴军阵容,兀思买也在用千里镜观察堡垒防御。
俩人的目光隔空交汇,各自咒骂:“狗曰的。”
双方很克制,没有交火。
兀思买等待步兵拉着大炮过来,再啃这个坚固的不像话的乌龟壳。
马青树自然也不可能出来挑衅,而是默默的布置火力,继续挖掘。
……
土尔扈特人跑了 2个时辰后终于望见了敌人背影,而且仅仅数十骑。
优势在我。
所有人兴奋地拔出佩刀高高举过头顶,草原特有的威慑嚎叫此起彼伏。
马青木趴在马背回头观望,暗叫不好。
“丢掉辎重,分散跑路。”
追随他的 20名骑兵原地分叉。
土尔扈特人也跟着分叉,死死咬住不放。
2刻钟后,
马速开始下降。
双方的战马都吃不消了。
……
前方,突然出现了吴军步兵身影。
一个征粮的步兵排见有敌袭,一时也分不清敌我,将粮车推翻作为障碍。
士兵们端着燧发枪蹲在粮车后自由射击。
枪声响起。
马青木暗自叫苦。
突然,身下战马中弹,一声哀鸣,前蹄一软。
他飞了出去,咕噜噜滚了老远。
护卫们见主子坠马,连忙催马冲过去救助。
躲在粮袋后的士官目睹此幕,立即意识到这是条大鱼。
吆喝着:
“弟兄们,打死那个敌将。”
马青木后背连续中弹,飙血扑倒。
见前方有友军堵路,土尔扈特人也及时亮出了一面“腾空千里马”军旗,表明身份,这意味着西征军终于会师了。
……
4日后,
鸣沙堡前,硝烟弥漫。
吴军集结了 100多门各类口径的大炮猛烈轰击。
炮声如雷。
山坡上,碎石屑簌簌滚落。
堡内,西凉军就这么坐着,并不反击。
马青树走来走去,给所有人鼓气:
“随便他轰,随便他打。”
“鸣沙堡就是被轰上一万发炮弹,还是鸣沙堡。”
半个时辰后,
李小五主动叫停了炮兵。
待硝烟散去,他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麻烦大了。”
……
当日,在盾车的掩护下,吴军步兵发起了两次进攻。
堡前坑洼难行,必须先填土。
浪费了 1个时辰,死伤 100对多人。
堡内的劈山炮不时喷出火光。
吴军几乎无法压制躲藏在石壁之内的劈山炮。
好不容易填平了那些沟沟壑壑。
发现鸣沙堡所在的山体光滑,唯一的上山通道,窄窄的石阶仅容一人通行。
又是 200多人伤亡后,李小五果断叫停了进攻。
令炮兵用仅有的 2门 12磅加农炮轰击,观察毁伤情况。
最终,他确定意义不大。
……
“司令官?”
“你们看,火炮基本凿不动石壁。除非炮弹直接钻入洞口,打到里面去。这太难了,概率很低。全靠人命填的话,谁又敢赌这堡内储存了多少火药?”
参谋们默默点头。
炮兵军官也望堡兴叹。
老兵都看的出来,强攻的伤亡会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搞不好,半个军团都填不平。
……
“派人去请示林帅,就说鸣沙堡坚固,下官建议暂不攻取,改长期围困。”
次日,
林淮生批复来了。
“照准。”
1个步兵营, 1个骑兵连, 1个野炮连被留下执行长期围困的任务。
士兵们征集了 1000多名附近的夫役,围绕鸣沙堡挖掘了三道壕沟三道矮墙组成的环形包围公司。
修筑了 4处兵营, 50几处瞭望木楼。
骑兵在 1里之外扎营,确保无人能够逃脱。
士兵们还将马青木一行人的尸体拉回来,用木棍穿起来,安置在阳光下默默暴晒。
士兵嗯并不知道马青木的身份,只当是鸣沙堡派出去联络援兵的,想着这样或许可以打击敌方士气。
……
吴军知道西凉军的目的,西凉军也知道吴军的心思。
总之,大家只能耗着。
谁先沉不住气,谁先进攻,谁就先完蛋。
耗!
耗到一方粮食吃光。
围困的日子,宁静而枯燥。
双方的士兵每天巡逻,发呆,晒太阳。偶尔闲的发疯,就互相对骂一顿。
……
吴军尝试了劝降,但无效。
堡内的敌人顽固的很,嚣张的很。
一次例行巡逻完毕,午餐时间,骑兵少尉吴老二突然冒出一句:
“堡内肯定有水井。”
众人纷纷点头。
“少尉大人,此处距离黄河不远,地下水水位不会低,挖个水井不是难事。”
吴老二一边扒拉米饭,一边含糊不清:
“他们的粮食早晚有吃光的一天。”
众人乱糟糟附和。
不过,就这么耗着总是觉得心累。
闲的发慌的士兵们,忍不住献策。
例如:
水淹七军、做法诅咒、驱使炮灰、抛入病死之尸之类的。
……
负责围困任务的中尉不敢擅自决定,他向上面认真请示了一次,但被否决了。
驱使炮灰和抛入病体,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但是,
林淮生有顾虑。
他和高级军官和参谋们都担心失控,病菌一旦蔓延,不分敌我。
驱使百姓当炮灰容易引起当地民心愤怒,导致后方不稳。
所以,他给中尉的军令里很明确:
“长期耐心围困即可。”
“待大军控制陕甘青西之后,再驱俘虏前来消耗鸣沙堡火药。”
……
不过,吴老二还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熏!
当风向合适的时候,就拉上自制的投石机,把潮湿的稻草捆抛到近处。
加点硫磺、辣椒、猛火油,增加烟雾威力。
主打一个,我虽然弄不死你,也不让你痛快。
先让你流泪,后让你流血。
吴军闲得无聊,没事就这样折腾一番。
堡内的守军怨气冲天,终于压抑不住愤怒,主动进攻一次。
吴军枪炮齐鸣,守军丢下了上百具尸体,幡然醒悟,以后无论外面怎么折腾,就蹲在堡内做缩头乌龟。
坐吃山空,等待援兵到来。
……
大半个月后,一万余吴军沿着后来的京藏高速一段路线,抵达黄河岸边。
这一路上,
不时缺水、缺粮。
这是吴军自起步以来几乎没怎么遇到过的麻烦——后勤危机。
东部地区人烟稠密,河道密集。从无断粮之虞,更无缺水之患。
征讨西南时,倒是遇上了粮食长途转运的麻烦,但也没有缺水之患。
到了西北,粮和水都缺。
后勤方面也无法利用黄河运输物资。
……
兰州城,在黄河南岸。
河面之上的浮桥,此时依旧存在。
西凉军没有提前拆毁浮桥的原因有两点:
一,拆毁后再建很难,很费钱。二,吴军很难在炮火箭矢之下踩着浮桥攻过来。
出于谨慎,他们还是在浮桥的南侧准备了大量猛火油。
一旦守不住,随时纵火。
黄河北岸,毗邻河畔有座白塔山。
西凉军在此扎营三处,屯兵 1800人、配备火炮 10门,作为兰州门户。
吴军以 300八旗降兵身披重甲为先锋,派遣军甲士随后。
猛攻 1个时辰,拿下了山头。
山顶寺庙,两军的尸体从石阶一直铺到大雄宝殿。
事实证明,
重甲突击队依旧有效。
至此,西征军彻底控制黄河北岸。
……
林淮生狂喜。
千里镜中,对岸的兰州城墙熙熙攘攘,旌旗飘扬,炮口森森。
沿黄河更是多处营寨。
士兵来回巡逻,鹿寨壕沟环绕。
他放下千里镜,突然笑了:
“真好啊,都在这了。”
一参谋凑趣:
“林帅您多虑了,兰州~咳咳是他们所谓的西凉国新国都。要是不守,西凉直接就亡国了。”
军官们都被逗笑了。
……
对于目前的吴军来说,最喜欢的作战模式就是敌人聚兵,守城也行,野战也行。
方便己方围歼。
最不喜欢的就是敌人钻山林子,或做马匪。
认真论起来,马匪的危害最大。
西北大漠,人烟稀少,要是有那么十几股百人规模的马匪来回穿梭,游而不击,烧杀抢劫,妥妥的后勤噩梦。
吴军很讨厌打治安战。
“督粮官,你记录一下。”
“第一道军令,通知固原、华亭、陇县三城守军,立即焚毁城池,掩埋水井。东撤并入庆阳府、平凉府、宝鸡县。守住这道防线,堵死西北叛匪窜陕之可能。”
“第二道军令,通知西安,无需再给大军运粮。大军很快出山,可在宁夏平原征粮。”
督粮官匆匆写完。
林淮生过目后,用印。
一旁的高级参谋问道:
“林帅是想坚壁清野?”
林淮生很认真的解释道,“这附近我熟,民风彪悍,沟壑纵横,很好藏人。如果敌人铁了心和我军周旋,就很麻烦。”
“所以,林帅打算从后勤着手?”
“嗯。这片地区最大的软肋是物资。苦寒之地,供养不起一支庞大的脱产军队。”
……
林淮生又继续下令:
“明日开始,士兵沿途烧毁所遇村庄,掩埋水井,对附近仅有之水泊亦可加以破坏。”
“百姓愿意迁徙,可徒步跟在大军后面,官府会负责将他们迁徙至西域的水草丰茂之地。”
“公然违抗者,杀之。”
之后,
大军一路狂奔。
在荒原之上默默行军 10日,连续攻取同心城堡,河西镇、红寺堡,中安堡。
驻马黄河边。
望着滚滚黄河水。
林淮生罕见的派人到附近寻找他做刀客时的一家旧相识。虽不算衣锦还乡,却也想报答友人。
……
鸣沙堡。
西凉国的原始股东,前宁夏总兵,马青树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焦虑不安。
他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吴军比当年江北之战的吴军还要可怕。
“总兵大人,战还是撤?”
“继续挖山,一刻都不要停。我的鸣沙堡不是那么好啃的。”
“嗻。”
鸣沙堡,是一座掏空了半个山修成的坚固堡垒。
外侧厚达 3尺的天然石壁甚至能够防一般炮弹。
居高临下,粮弹充足。
宁夏平原的第一坚城,绝不为过。
前后已经修了 2年半,死掉了几千劳役,内部粮草堆积如山,士兵都是心志最坚定的汉子。
……
说来也好笑。
江北扬州一仗,清军惨败。
逃回来的宁夏总兵马青树受甘肃巡抚王廷赞之托,修建此堡,以堵截本省崛起的几股反贼。(此时是甘肃省宁夏府。)
结果,大清亡了。
甘肃巡抚王廷赞收拾行李带着全家跑去投吴了。
望着风中飘扬的西凉国旗帜。
众兵丁狂热欢呼:
“西凉国,万岁。”
每天,堡内守军都会如此欢呼好几次,这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打仗的信念。
为自己打工的感觉,不一样。
……
“四弟,你来了。”
马青木风尘仆仆,端起茶碗咕嘟咕嘟一顿喝,从兰州府一路狂奔到宁夏府,确实累坏了。
“三哥,快撤吧。”
“不撤。”
屋内沉默。
俩兄弟气呼呼的各自捧着一碗面,呼哧呼哧猛吸。
吃完之后,马青树一抹嘴:
“大哥死了,你和二哥守兰州,小心点。”
马青木说道:
“我就不赞同守城,多搞点骑兵,来去如风,我们何必苦苦守城呢?”
马青树烦躁的一拍桌子:
“你个憨娃,什么城池都不要,我们的西凉国是什么?是马匪吗?怎么号召西北的义士?”
“唉~”
……
鸣沙堡。
宛如工地,石匠们忙碌不停。
大锤敲铁纤,火星四溅,碎石落下。
“整个山体已经被我掏空了一半,你看,如此坚垒,吴军拿什么打?”马青树冷笑,“除非,他的炮弹长了眼睛,还会爆炸。”
“粮食呢?”
“够堡内 3000弟兄吃两年。”
整座山体好似混凝土大楼,密布窗口。
挖了 7层,每一层都有大小几十处洞口,小的可以打枪射箭,大的可以推炮轰击。
士气高昂。
西北汉子不怕死。
以前是为了朝廷打仗,这次是为了自己人打仗。
“弟兄们,你们都是从龙之臣,都是我西凉国的功勋。坚守鸣沙堡,让中原王朝的士兵死上 50万。”
士兵们狂热高呼:
“万岁!”
……
走出鸣沙堡,马青树低声道:
“四弟,你赶紧走。现在吴军还没堵死宁夏平原,等他们兵多了,你就不好走了。”
“告诉兰州的弟兄们,要想中原王朝承认西凉国,起码要打败中原王朝三次!”
“少一次,他们都不会服气。”
“要团结,千万不能内哄。”
马青木翻身上马。
20骑往西去了,消失在视野当中。
马青树回到屋内擦拭武器。
突然,
他感觉地面微微震动,抓起弯刀冲出屋子,和一名心腹撞在一起。
“敌袭,有大队骑兵。”
……
东面,烟尘滚滚。
吴军轻骑兵军团杀到了。
蒙着面纱的兀思买轻挽缰绳,一路压浪,身后是千军万马。
8000余骑围住了鸣沙堡。
一土尔扈特人,勒马过来:
“司令官,刚有西凉军跑了!地上有马蹄印,天边有烟尘,掉下的马粪还是新鲜的。”
“你,带 500骑追上去,把人头带回来。”
“是。”
一支骑兵分队丢下所携带的铺盖卷,轻装追击,一人双马。
……
鸣沙堡内。
马青树揪心的很,默默祈祷神明保佑自己兄弟能够躲掉此劫,
他用千里镜观察吴军阵容,兀思买也在用千里镜观察堡垒防御。
俩人的目光隔空交汇,各自咒骂:“狗曰的。”
双方很克制,没有交火。
兀思买等待步兵拉着大炮过来,再啃这个坚固的不像话的乌龟壳。
马青树自然也不可能出来挑衅,而是默默的布置火力,继续挖掘。
……
土尔扈特人跑了 2个时辰后终于望见了敌人背影,而且仅仅数十骑。
优势在我。
所有人兴奋地拔出佩刀高高举过头顶,草原特有的威慑嚎叫此起彼伏。
马青木趴在马背回头观望,暗叫不好。
“丢掉辎重,分散跑路。”
追随他的 20名骑兵原地分叉。
土尔扈特人也跟着分叉,死死咬住不放。
2刻钟后,
马速开始下降。
双方的战马都吃不消了。
……
前方,突然出现了吴军步兵身影。
一个征粮的步兵排见有敌袭,一时也分不清敌我,将粮车推翻作为障碍。
士兵们端着燧发枪蹲在粮车后自由射击。
枪声响起。
马青木暗自叫苦。
突然,身下战马中弹,一声哀鸣,前蹄一软。
他飞了出去,咕噜噜滚了老远。
护卫们见主子坠马,连忙催马冲过去救助。
躲在粮袋后的士官目睹此幕,立即意识到这是条大鱼。
吆喝着:
“弟兄们,打死那个敌将。”
马青木后背连续中弹,飙血扑倒。
见前方有友军堵路,土尔扈特人也及时亮出了一面“腾空千里马”军旗,表明身份,这意味着西征军终于会师了。
……
4日后,
鸣沙堡前,硝烟弥漫。
吴军集结了 100多门各类口径的大炮猛烈轰击。
炮声如雷。
山坡上,碎石屑簌簌滚落。
堡内,西凉军就这么坐着,并不反击。
马青树走来走去,给所有人鼓气:
“随便他轰,随便他打。”
“鸣沙堡就是被轰上一万发炮弹,还是鸣沙堡。”
半个时辰后,
李小五主动叫停了炮兵。
待硝烟散去,他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麻烦大了。”
……
当日,在盾车的掩护下,吴军步兵发起了两次进攻。
堡前坑洼难行,必须先填土。
浪费了 1个时辰,死伤 100对多人。
堡内的劈山炮不时喷出火光。
吴军几乎无法压制躲藏在石壁之内的劈山炮。
好不容易填平了那些沟沟壑壑。
发现鸣沙堡所在的山体光滑,唯一的上山通道,窄窄的石阶仅容一人通行。
又是 200多人伤亡后,李小五果断叫停了进攻。
令炮兵用仅有的 2门 12磅加农炮轰击,观察毁伤情况。
最终,他确定意义不大。
……
“司令官?”
“你们看,火炮基本凿不动石壁。除非炮弹直接钻入洞口,打到里面去。这太难了,概率很低。全靠人命填的话,谁又敢赌这堡内储存了多少火药?”
参谋们默默点头。
炮兵军官也望堡兴叹。
老兵都看的出来,强攻的伤亡会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搞不好,半个军团都填不平。
……
“派人去请示林帅,就说鸣沙堡坚固,下官建议暂不攻取,改长期围困。”
次日,
林淮生批复来了。
“照准。”
1个步兵营, 1个骑兵连, 1个野炮连被留下执行长期围困的任务。
士兵们征集了 1000多名附近的夫役,围绕鸣沙堡挖掘了三道壕沟三道矮墙组成的环形包围公司。
修筑了 4处兵营, 50几处瞭望木楼。
骑兵在 1里之外扎营,确保无人能够逃脱。
士兵们还将马青木一行人的尸体拉回来,用木棍穿起来,安置在阳光下默默暴晒。
士兵嗯并不知道马青木的身份,只当是鸣沙堡派出去联络援兵的,想着这样或许可以打击敌方士气。
……
吴军知道西凉军的目的,西凉军也知道吴军的心思。
总之,大家只能耗着。
谁先沉不住气,谁先进攻,谁就先完蛋。
耗!
耗到一方粮食吃光。
围困的日子,宁静而枯燥。
双方的士兵每天巡逻,发呆,晒太阳。偶尔闲的发疯,就互相对骂一顿。
……
吴军尝试了劝降,但无效。
堡内的敌人顽固的很,嚣张的很。
一次例行巡逻完毕,午餐时间,骑兵少尉吴老二突然冒出一句:
“堡内肯定有水井。”
众人纷纷点头。
“少尉大人,此处距离黄河不远,地下水水位不会低,挖个水井不是难事。”
吴老二一边扒拉米饭,一边含糊不清:
“他们的粮食早晚有吃光的一天。”
众人乱糟糟附和。
不过,就这么耗着总是觉得心累。
闲的发慌的士兵们,忍不住献策。
例如:
水淹七军、做法诅咒、驱使炮灰、抛入病死之尸之类的。
……
负责围困任务的中尉不敢擅自决定,他向上面认真请示了一次,但被否决了。
驱使炮灰和抛入病体,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但是,
林淮生有顾虑。
他和高级军官和参谋们都担心失控,病菌一旦蔓延,不分敌我。
驱使百姓当炮灰容易引起当地民心愤怒,导致后方不稳。
所以,他给中尉的军令里很明确:
“长期耐心围困即可。”
“待大军控制陕甘青西之后,再驱俘虏前来消耗鸣沙堡火药。”
……
不过,吴老二还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熏!
当风向合适的时候,就拉上自制的投石机,把潮湿的稻草捆抛到近处。
加点硫磺、辣椒、猛火油,增加烟雾威力。
主打一个,我虽然弄不死你,也不让你痛快。
先让你流泪,后让你流血。
吴军闲得无聊,没事就这样折腾一番。
堡内的守军怨气冲天,终于压抑不住愤怒,主动进攻一次。
吴军枪炮齐鸣,守军丢下了上百具尸体,幡然醒悟,以后无论外面怎么折腾,就蹲在堡内做缩头乌龟。
坐吃山空,等待援兵到来。
……
大半个月后,一万余吴军沿着后来的京藏高速一段路线,抵达黄河岸边。
这一路上,
不时缺水、缺粮。
这是吴军自起步以来几乎没怎么遇到过的麻烦——后勤危机。
东部地区人烟稠密,河道密集。从无断粮之虞,更无缺水之患。
征讨西南时,倒是遇上了粮食长途转运的麻烦,但也没有缺水之患。
到了西北,粮和水都缺。
后勤方面也无法利用黄河运输物资。
……
兰州城,在黄河南岸。
河面之上的浮桥,此时依旧存在。
西凉军没有提前拆毁浮桥的原因有两点:
一,拆毁后再建很难,很费钱。二,吴军很难在炮火箭矢之下踩着浮桥攻过来。
出于谨慎,他们还是在浮桥的南侧准备了大量猛火油。
一旦守不住,随时纵火。
黄河北岸,毗邻河畔有座白塔山。
西凉军在此扎营三处,屯兵 1800人、配备火炮 10门,作为兰州门户。
吴军以 300八旗降兵身披重甲为先锋,派遣军甲士随后。
猛攻 1个时辰,拿下了山头。
山顶寺庙,两军的尸体从石阶一直铺到大雄宝殿。
事实证明,
重甲突击队依旧有效。
至此,西征军彻底控制黄河北岸。
……
林淮生狂喜。
千里镜中,对岸的兰州城墙熙熙攘攘,旌旗飘扬,炮口森森。
沿黄河更是多处营寨。
士兵来回巡逻,鹿寨壕沟环绕。
他放下千里镜,突然笑了:
“真好啊,都在这了。”
一参谋凑趣:
“林帅您多虑了,兰州~咳咳是他们所谓的西凉国新国都。要是不守,西凉直接就亡国了。”
军官们都被逗笑了。
……
对于目前的吴军来说,最喜欢的作战模式就是敌人聚兵,守城也行,野战也行。
方便己方围歼。
最不喜欢的就是敌人钻山林子,或做马匪。
认真论起来,马匪的危害最大。
西北大漠,人烟稀少,要是有那么十几股百人规模的马匪来回穿梭,游而不击,烧杀抢劫,妥妥的后勤噩梦。
吴军很讨厌打治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