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77章 礼部冲突

小说:大明世家五百年 作者:花非花月夜 更新时间:2025-07-21 21:42:0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陈英的儿子陈琦在陈英病逝两日后赶了回来,李茂带着人将灵堂早已布置好,他哭了灵又将讣告一一发出,和李氏不同,陈氏族人很多,在京中停灵后,他便要扶棺回家乡了。

  临行前李显穆见了他一面,这时李显穆被皇帝任命为礼部侍郎的消息,已经彻底传开,陈琦有些拘谨,李显穆没说太多,只说等陈琦回京后,便去公主府找他。

  这让陈琦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父亲临终前一定和李显穆说了些什么,父亲去世,他没了这颗参天大树庇佑,现在父亲又为了找了一颗更年轻的参天大树,想到这里,陈琦心中方才落下的悲痛之情愈发浓重。

  朝廷为陈英辍朝一日,赠礼部尚书,全了身后之事,陈琦扶棺回乡,李茂携妻子同随返乡。

  白幡撤去,空留一座府邸。

  大日悠悠。

  京中依旧。

  ……

  礼部衙门。

  自被皇帝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后,这是李显穆第一次入衙门理事,他一走进衙门,顿时便有不少人为他鞍前马后的跑动,这一幕看的礼部尚书胡英大为不满。

  可他又不好发作,甚至他心中对李显穆尚且有几分发怵,当初被李显穆差点逼入死局之事,还在他心中萦绕。

  况且,李显穆身上兼着内阁大学士之职,内阁如今已经渐渐演变成朝臣沟通内外的机构。

  因为皇帝如今问政基本上只问内阁几人,国家大事也只与内阁阁臣初步商议,有了眉目后才会召见外朝六部尚书。

  在朝野中已经渐渐有人将内阁称之为小辅臣,可见内阁权势正在一步步上升。

  纵然是他也不得不谨慎面对将二者合二为一的李显穆。

  李显穆依照惯例前往拜见,拱手作揖笑吟吟道:“下官李显穆拜见胡尚书,初入礼部,日后还望尚书多多关照。”

  他笑吟吟的,恍若当初那些两人间的那些不愉快全无发生过,倒让胡英为之一愣。

  稍倾才缓缓道:“李侍郎年少有为,倒衬的老夫垂垂老矣了,今日老夫便倚老卖老一回,这礼部衙门中有些人汲汲于钻营,不将心思放在正路上,李侍郎可莫要被其所迷惑,以免误了陛下的期望。”

  李显穆心中一冷,这明显方才看到官吏在讨好自己,于是心中不满,在这里敲打几句。

  “有劳胡尚书提醒。”李显穆依旧笑吟吟的,但嘴角笑意已经浅了几分,“堂堂礼部清净之地竟然有人汲汲于钻营,不知去年京察时,为何没有察出。”

  这话就有些颇锋利了。

  京察会考察京中官员的各项职责完成情况,做得好升迁,做的不好黜落,每六年一次,几乎每次都搞得人心惶惶,在明朝后期,这项制度就彻底变成了打击异己的工具。

  很多时候京察的官员并不愿意真的为难同僚,毕竟今日你主持京察,翌日你就是被京察的那个,官官相护并不少见,总要留个脸面。

  李显穆这番话就是直刺胡英面门,既然你说礼部里面有人汲汲于钻营,那去年京察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现在又说这些,难道是以为我李显穆便如同不堪造就吗?

  “你……”

  胡英话出口就有些后悔,果不其然被李显穆径直堵了回来,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时间不早,下官先告辞了。”

  李显穆心中亦是颇为不满,当初因为南直隶之事,这胡英想坑他一把,被他反坑回去,他都没有计较此事,去没想到胡英竟然还抓着不放。

  今日本来准备冰释前嫌,可却没想到胡英这么拎不清,真是不知所谓,这等看不清局势的人,也不必再给他留什么面子了。

  这般想着,他走回自己屋中,而后召集了自己的属吏,虽然是空降礼部,可他并非全无根基,况且,李显穆环视屋中众人,在大明朝,哪里都不却想要进步的人。

  “诸位,本官今日初来乍到,这礼部事务繁杂,日后还需诸位用力,将朝廷布置下来的各项差遣做好,是也不是?”

  “李侍郎所言有理,我等久在礼部,颇为熟悉部中之事,必能辅佐侍郎。”

  屋中众人眼中都有些兴奋,盯着李显穆好似顶着什么可居的奇货一般。

  明眼人谁看不出胡英只不过是冢中枯骨,李显穆才是前途冉冉,就连陈英临终前都希望李显穆以后能看顾一下陈琦,更何况他们这些人。

  但李显穆这里可不是什么人都收。

  他环视一周,而后再次朗声开口道:“此番陛下升本官为礼部右侍郎,可谓恩典,本官欲要做番功绩出来。

  不欲因循守旧。”

  这最后四个字出来众人顿时心领神会,知道李显穆这是在点礼部尚书胡英,看来方才二人相见的场面不太和谐啊。

  “当初先父改革科举,定下了如今分省定额的制度,本官倒是不欲有如今重大改变,只是在如今的内容之上,稍做变化而已。”

  屋中众人方才听到分省定额都吓了一跳,以为李显穆真的要提出这种大变革,那事情可就大了,直到听到后面才微微放下心来。

  至于李显穆要变革科举的内容,早在传出他要升迁礼部侍郎时,许多人就猜到了,毕竟谁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李忠文公。

  做儿子的既然坐上了礼部侍郎的位置,那就没有不弘扬心学的道理,须知这天下心学已经不再如数年前那般孱弱。

  在民间尤其是北方诸省中,正在渐渐成为显学。

  李显穆若是贸然大改自然是阻力重重,可若是稍加修改的话,自然有人为他声援。

  所谓增添心学内容,实际上是用李祺来代替朱熹。

  这就不得不提,科举是有标准答案的,那就是圣人朱熹的话,不允许改动,圣人是怎么说的,就要怎么去写。

  四书五经作为科举的标准教材,标准就标准在,朱熹注释的每一句话都是圣经一样的真理,有儒生如此评价,“从此以后不再需要去注释圣人经典了,朱子已经将通天大道指了出来,后世的学生只要记住即可”。

  这番话简直和那个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只剩下天上飘着的两朵乌云,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在上面缝缝补补即可”,在这番话说完后,其后一百年间,这两朵乌云把号称完美的物理学大厦砸了个稀巴烂。

  而从后世来的李祺,也觉得这完美的理学简直破烂不堪,于是借着理学的皮,要把它也砸个稀巴烂,朱熹用无数前人的注释构建了理学,李显穆则更省事,直接用朱熹的注释开始改。

  这就是明明理学和心学很多地方一样,但双方之间却好像水火不相容,因为皮再想,但下面的骨头不一样!

  李显穆没再让他们猜,而是径直说道:“如今天下学习心学者的学子众多、

  本官欲要往各省派出官吏,让诸省考生今年可以多选择一条道路。

  不仅朱子之说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心学亦可以。”

  没了?

  众人有些迷茫的望向李显穆,虽然我们都知道你想推行心学,可难道不找个理由吗?

  “侍郎,若是朝野之中群起而反对又该怎么办呢?”

  “是啊侍郎,毕竟朱子之说行于天下已然百多年,贸然改成心学,是不是有所不妥?”

  众人七嘴八舌的向李显穆进献着建议,希望李显穆能迂回一下,用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可李显穆想法却与众人不同,有些事自然是要迂回,比如政治斗争,硬碰硬就达不成目的。

  可现在不是政治斗争,而是推行学术!

  自古以来哪里有推行学术用那些鬼魅手段的?

  哪一个不是硬碰硬把其他人都干掉的?

  “朝廷将李忠文公列入文庙之中,便是承认李忠文公的圣位,本官从不曾听说,推行圣人的学问,却有过错!”

  李显穆慨然道:“若是有人不满,便让其上书,倒要看看是谁对朝廷的政策不满。”

  作为礼部右侍郎,李显穆有权力负责诸省的乡试、教育之事,比如现在他的师兄王艮就在他的领导之下。

  这个身份对于那些士林学子就更有威慑力。

  县官不如现管。

  以礼部侍郎身份来改革科举之事,那是最名正言顺的,绝对让绝大部分人都不敢说什么。

  唯一的阻碍反而是礼部尚书,他是唯一一个能按住李显穆改革的人,这也是方才李显穆准备和胡英缓和一下关系的原因,但没想到胡英竟然不接茬,那就怪不得他了。

  若胡英敢在这件事上,联合那些学子和他作对,他也只能把胡英也送走了。

  尚书房内,胡英还在回忆方才和李显穆的交谈。

  有时候人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就是做不到,胡英明明心中告诉自己没必要和李显穆对抗下去,可他就是做不到,一看到李显穆就想起他儿子差点被坑死的那一幕,心中泛起的恨意怎么也消散不下去。

  “你是说李显穆刚一上任就要推行心学,甚至打算在明面的乡试中推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世家五百年,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大明世家五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