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汉王的厉声喝斥,紧接着一道惊雷在殿外炸响,好似就炸在殿门外一般,暴雨随着雷声倾泻而下。

  朱棣负着手静静听着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在争吵,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他隔着那道大门微微敞开的缝隙,望向了满是阴云的天际。

  汉王依旧不曾停下,“李显穆你在这里说这些狂放之言,苍天亦不能过耳,有天雷落下,李显穆你当真变无所畏惧吗?在这明堂之上,在圣上之前,在诸多大臣之前而敢说出方才那等对宗王不尊之言!”

  “臣只知敬天法祖而诚君,圣上便是天,臣在暴雨之下、暴雷之下、狂风之下,亦敢说方才之语,若有一言为虚,便教天雷将正当刻齑灭。”

  说来也怪,李显穆说出这番话后,那响彻的炸雷竟突然消失了,雨声却愈发的激狂起来。

  “李显穆你不要再在这里胡搅蛮缠,孤说的乃是太子之事,与你又有何干?”

  汉王依旧恶狠狠的,可他的言语却显出了让步,这是明显感觉到了不利,想要避战。

  朱棣略有些失望的掉头回来,正要开口,却听到李显穆哂笑道:“汉王殿下所言可真没道理,于私,您和太子殿下皆是臣的表兄。

  兄弟和睦,臣不希望您背上攻讦兄长的恶名,这是弟弟所应该做的,您不必感谢。

  于公,太子殿下身负社稷,乃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储君,是为重于泰山天下!

  天下之重一石,陛下独占八斗,储君一斗,其余万民一斗,太子虽于陛下相比微不足道,可也不是我等所能相提并论。

  任由其深陷于污泥之中而不为,若太子不安,朝野必将动荡,臣身为国家大臣,自有职责在身,维护储君非是维护其人也,而是维护社稷之位!

  若今日殿下乃是储君,有人诬蔑殿下,臣亦为殿下所言,殿下即便不是储君,身为国家亲王,若有人构陷大王,臣亦为之辩之,恰如当年先父为湘献王在建庶人之前,争锋相言,此乃臣为臣之道,乃臣为人之道,殿下莫要误会!”

  汉王还要说话,却被朱棣制止,“你一个打打杀杀的莽汉,岂能是朕所钦点状元的对手,数遍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能在言辞上胜过你这表弟的也没有几人,你且退下吧。”

  汉王心中存着一口郁郁之气,可又知道皇帝所说实在是有道理,只能憋着气,退到一侧只冷冷望着李显穆。

  朱棣依旧负手,他向着殿门外走去,而后在门口的太监未曾反应过来时,重重地推开了武英殿的大门。

  先是一阵狂风卷进,将朱棣身上的大袍吹得烈烈作响,袖筒甚至直接卷了起来,鬓发飞扬,殿中众臣一见,着急忙慌的从后连忙跑过来。

  “陛下小心着风雨,莫要着凉。”

  “陛下殿外阴寒,还请快快回到殿中。”

  身边伺候朱棣的两个大太监,更是着急忙慌的上前就要为朱棣挡风,却被朱棣轻轻推开,朗声笑道:“不过是些许风雨罢了,又算得了什么?朕从尸山血海中走过,也不曾皱过一下眉头,还能让这风雨掀翻了不成!”

  皇帝的话中有话,听的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感受着殿外呼近的狂风,吹在脸上传来辣辣的疼痛感,而后是风卷着雨,终究还是有几滴落在了众人的脸上。

  “听听这殿外的风声、雨声、雷声、电声,在今日突然掀下了这瓢泼大雨,在这紫禁城中雷声不断,这是老天爷在对咱们说话呀,这是老天爷在对咱们进行一些警示呀,他知道朕的大明之中发生了一些父子失和之事。

  甚至要累及天下万方。

  其过在谁?其错在谁?其罪又在谁呢?

  李显穆!

  无论你有何私情,无论你有何公心,无论是为太子,还是为朕,亦或为大明的江山,大明的宗庙,朕知道你想为太子说话。

  朕给你这个机会,就在这雷雨之下,就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就在这苍天所目视的武英殿中,朕给你为太子辩驳的机会!

  苍天在看着你,你要说些实话,你要说些你心里的话。”

  “臣对陛下绝无一句假话,若有,便让天雷将臣打为齑粉,永世不得超生!”

  李祺在九天之上望着这一幕,嘴角含笑,莫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有意志的苍天神灵,就算有,那也该站在我李氏一方,被打成齑粉的还不知道是谁!

  他手中的幻神香愈发飘渺,潜移默化的在微小处改变着一些东西。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微小的优势并不足以改变什么,可对于李显穆而言,这已然是最大的助力。

  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支点,它便能撬动整个大势的翻转!

  这是殿门前的两个太监,已然将挡雨的纱幔拉好,而后招呼着另外一边的两个太监连滚带爬的离开了殿中。

  又是一道连续划破天际,恍如裂开天恒的闪电,将整个紫禁城竟划出了七八息的光亮,殿中众人的面目亦照得一清二楚。

  皇帝的脸上说不出有什么神情是漠然、是期待,还是愤然,他好似庙中的神佛塑像,面无表情,却隐含着血火的慈悲。

  他背对着众人,众人自然便不知道他此刻心中有何想法,只觉得他挺立的脊梁,犹如长枪出鞘,带着凛然的气息,让众人心中亦忍不住生出振作。

  汉王已然有如丧考妣之相,他万万没想到,今日对太子之问罪竟会落到如今局面之中。

  今日本该不是如此,皇帝本该对太子大声呵斥,继而废除其储君之位,作为嫡次子,他本该登临储位,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虽然皇帝依旧对太子抱有深深的怀疑,可现在这种怀疑已然有了推翻的迹象。

  如果……

  汉王忍不住望向了李显穆,其人之善辩,其人之善言,他已然领教数次,如果李显穆真的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对太子所有的指控都推翻了,如果他真的能够说服皇帝呢?

  汉王根本不敢想象那副场面,他筹谋了数年,才终于得到了这个几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下一次还会有这样的妖术之事吗?

  下一次还会有这样,在短时间内轰动整个大明的政治事件吗?

  夺嫡的机会稍纵即逝,可现在他做不了什么,皇帝已然决定要给李显穆一个辩言的机会,他难道能否决皇帝的建议吗?

  他是想要夺嫡,可也不能让皇帝就这样明显的察觉出他的赤裸裸的心思,丝毫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心思。

  他即使再愚蠢他也明白,这也是皇帝所深深忌惮的,此番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猜疑,才有了今日的结局,可若让皇帝将怀疑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甚至怀疑是他所设计了这一切,那一切的愤怒和后果都将倾泻到他的身上。

  那时完蛋的就不是太子,而是他汉王,他只能盯着李显穆,看能否从中找到破绽,他只能寄希望于李显穆的失误以及无能!

  汉王脸上的苍白,除了背对着众人的皇帝之外,其余众臣皆瞧得一清二楚,这等形势他们一言不发,只是微微垂着头,无人知道这些人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尤其是一群勋贵。

  他们本该是支持汉王的不二之选,可此时竟然诡异地噤声了,仿佛今日殿中不曾出现他们的身影一样。

  尤其是列在众人之首的英国公张辅,他才是真正的一副神像,面无表情,眼中灰暗,让人根本琢磨不透他在想什么,只有偶尔望向李显穆时,才会出现一丝波动,透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他不一定是支持太子的,但他与汉王也从来都不亲近,他是相当有政治智慧的,能看得出李祺和李显穆父子,在太子身上究竟压下了多少重注,于是他也不由自主地偏向了太子。

  以他在大明中的分量,以他在勋贵中的威望,他不为汉王发声,就已然是汉王莫大的损失了!

  皇帝似乎终于对这风雨欣赏的腻了。

  他回了身。

  于是殿中又是一变。

  面无表情如神像的英国公张辅面上浮现了恭敬之意。

  苍白之脸的汉王面上浮现出了红润。

  伏在地上的太子朱高炽依旧伏在地上,只是身形更加匍匐。

  其余诸臣皆深深垂下头。

  这便是天子之威,当他不望着众生时,众生皆有其道,当他望向众生时,众生便要俯首帖耳。

  任你太子诸王,任你功侯贵戚,和那天下芸芸众生、万万草民亦无什么不同!

  无非是穿着绫罗绸缎,无非是品着美酒佳肴,无非是有佳人在侧,可生死、尊严、荣辱皆操之于手。

  皇帝往着殿中而去,身后亦有狂风掀起他的下摆。

  众人皆跟在皇帝的身后,往先前的位置而站、而立、而坐。

  朱棣大喇喇的坐回皇位上,而后抬眼望向李显穆道:“你现在可以为太子之事而出言了。”

  朱棣的目光扫下,扫过所有人。

  几乎每一个人都寒毛直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此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如今的朱棣比方才李显穆刚刚入殿时还要可怕!

  这是太子之位能否保证的关键时刻!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李显穆只觉浑身的血液都在倒流,纷纷往脑海中而去。

  在这一刻,他的意识竟前所未有的空灵,他听着呼啸在耳边的风声,听着落在心头的雨声,听着偶尔划破夜空中雷声,他竟然在思考!

  这就是我李显穆一生中的高光吗?

  这就是我李显穆这一生将要名留青史,为世人所敬仰的人生时刻吗?

  三番两次,入殿以来,步步杀机,与皇帝辩,与汉王辩,终究是得到了这个机会。

  我必胜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世家五百年,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大明世家五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