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 1623安排

小说:大明锦衣 作者:逐日武士 更新时间:2025-04-13 01:56:3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这个结果就是让勋贵们很头疼了!但是这些勋贵还保留着一定的体面,不愿意主动去投降,但是他们公推徐希皋写了一封含糊的信过去。有了这封信的存在,等到刘昊嘉大军抵达的时候投降的快一点,保住命想来是没问题的。

  可是徐希皋却不想写这封信,但是他“拗不过”众人,被众人“强迫”着写了一封信,并派心腹家丁送了过去。他还一直在嚷嚷着“对不起祖宗”之类的话。大家虽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儿,但是该安慰的还是要安慰一下的。

  这个这里定下了应对的方式不说,几位阁老那里破天荒的见了一面。他们发挥出了极高的效率,抛弃所有的繁文缛节后,在一个时辰之内商量好了应对政策。

  那就是牺牲少部分人来保全大部分人,并有保证名教的存续。那么首先就要有人在朝廷上主动出面劝说泰昌帝投降,毕竟叶向高这类人不能出面说这话。而且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背黑锅的,所以品级应该不会太高,但也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同时为了显示名教的优越性,肯定有些人要仗义死节的!这些人也要安排下去。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念什么诗,是自缢还是服毒之类的都要安排好!特别是对他们的后人要给予丰厚的补偿。

  剩下的人当中要选一部分人去主动投降。其中一定要混入自家的中坚分子指挥他们,争取将这些人留在刘昊嘉的手下。这些人必然是不会受到信任的,但是为了招贤纳士的招牌,刘昊嘉肯定会捏着鼻子收下来,最后只能成为基层官员。

  还有一部分人要等刘昊嘉请他们的时候才能出仕。前面那些人只是他们的掩护。但是他们之间一定要做出相互敌对的样子。这些人才是有可能走上高位的,至少混一个中层的位置应该是不难。

  至于像叶向高这些人一定要在皇帝决定投降之后表示辞官,不能把投降的黑锅背在身上。然后他们会在民间指挥那些大儒著书立说,掌控舆论。反正到了他们这个位置的人一般都不会死。

  总之就是突出我等读书人都是赤胆忠心跟随皇帝的!奈何皇帝不给力呀,他要投降,我们做臣子的也没办法!你看我们还有那么多人仗义死节呢!

  而且就是刘昊嘉得了天下之后,我们也没有主动投靠他的。你看主动投靠的那些人全都是没什么学问的,最后都被排挤出官场到地方去任职了。最后朝廷里剩下来的都是小人。我这些辞官的人才是大贤!

  事情安排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看命了!不过叶向高等人明显是不是看命的人。他和其他几位阁老商议一番之后提笔写了一封信。信是写给罗阳勇的。

  信上说了很多,但是核心思想就是要尽快决战,而且必须要取得胜利,哪怕填上所有的实力也在所不惜!甚至他还告诉罗阳勇,一直捏在文官手中的,京师里守城部队也可以全部归他指挥。

  这意思就是说彻底放权了,把这一仗的决定权完全交给了罗阳勇一个人。这种情况除了在大明初期的时候出现过,之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只要是打仗,一定是文官领兵。看起来叶向高也是知道事情到了最后,必须拼死一搏了!

  等我写完信以后,叶向高自嘲的对周边的人说道:“当年读史书,只觉得赵括愚不可及!如今看来,实在是后人冤枉了他!罗大人若是能够取胜,必然成就不世之名;但若失败了,只怕一个赵括的名字逃不掉!”

  大家都说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蠢材,其实真是的历史未必是这样的。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带入到当时的情况中去看一看。

  当时秦赵两国对峙,双方几乎都是倾尽举国之兵,根本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所以双方的将领都非常的谨慎。特别是赵国老将廉颇坚决固守不出。最后被赵括替代,结果驿站身死不说,还害得赵国大军覆灭,所以得了个千古骂名!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根据当时的记载,赵国因为连年战乱和尽起大军作战,国内劳动力不足,已经无力再支持举国大军同秦军对峙!若不尽快进行决战的话,用不了太长时间,赵国的经济就要完全崩溃!到时候前线的四十余万赵军照样会完蛋!

  而偏偏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不得不更换赵括为主帅。而赵括秉承了赵王的意志主动发起进攻,进行了一次军事冒险,结果失败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赵括只不过是按照赵王的意志行动,也确实是符合大局观的需求。

  而说句实话,廉颇在这一点上颇为不光彩。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完全不顾赵国的实际情况,一味的坚守不出!如果这四十余万赵军在他手中进行适度的出击作战,以廉颇的能力来说,有一定的可能性会逼退秦军。

  当然,战胜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逼退秦军的话,至少能为赵国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而不至于葬送了赵国的全部精锐。只不过没人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他们到底怎么想的也只能是猜测了!

  叶向高的信很快就送到了城墙上,因为罗阳勇本人这些天一直将帅帐设置在城门楼上。他虽然无法出城,但是他选择了一个最靠近前线的位置,同时在这里多少还能远眺一下自家堡寨里的情况。他的家丁还对其他士兵说他每天都在“望气”,是兵家不传之秘!唬得士兵们一愣一愣的!

  兵家确实有“望气”的说法,能通过“望气”了解对方的大致情况。实际上这种说法不过是为了增加神秘感而故弄玄虚而已。其实所谓的“望气”很简单,就是看对方大营里的旗帜,烟尘以及炊烟等一系列可观察到的情况来做出判断。

  因为在军队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旗帜。从军旗,将旗乃至于小旗官背后都有认旗,所以兵营里面的旗帜多如牛毛!只要看旗帜和烟尘的飘动,就能知道敌人是否是在调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锦衣,大明锦衣最新章节,大明锦衣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