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练兵、继续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生活,马寻认为这是自得其乐。
但是其他人的生活未必那么如愿了,薛显这个永城侯即使满腹牢骚,也开始南下去海南了。
虽然大封功臣当中不少人被记明过失,但是真正被处罚的是他这个永城侯。
十一月末,朱樉军训结束后说道,“舅舅,母后让你和舅母去宫里住两天。”
“又去宫里?”马寻不是很愿意,“我月初才去住了几天啊。”
朱樉就说道,“舅舅,您觉得这事情外甥们能说得上话吗?我就是个传话的,您去和父皇、母后说啊,实在不行去找皇兄抱怨。”
旁边的朱棣已经牵着旺财了,他们三兄弟的任务就是将舅舅和舅母接去宫里。
常茂不甘寂寞,坏笑说道,“舅舅去了宫里,我们就快活了!我去骑马,我去打猎,谁也管不了我!”
常升也开心说道,“我去划船,我去钓鱼!”
汤鼎心动了,随即嫌弃,“这个天气去划船,也不怕冻坏了!”
“舅舅,我就在家里看书。”邓镇就殷勤的说道,“我就在府里看书,肯定不跟着他们胡闹。”
不要说常茂大惊失色了,就算是朱樉几个也意识到了不对。
以前这些勋贵里面,常茂三兄弟是最得马寻喜欢。就算是汤鼎、王德这几个,也因为汤和、王弼的原因和马寻更亲近。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邓镇对马寻格外亲近。
问了问不清楚,反正就是他的爹娘、姐姐都说了,对马寻要比对亲舅舅还要亲。
马寻觉得孺子可教,笑着说道,“回去好好看看书,你爹用不了多久就要出兵了,抓紧时间讨教一下兵法战略。”
邓镇觉得舅舅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对于很多的大事就是看的明白。
常茂等人产生了危机感,除了那几个皇子之外,难道有人要跟我们抢舅舅了?
朱樉骑着马,好奇问道,“舅舅,怎么邓镇现在这么敬重你?该不会是前几天去了卫国公府,您医好了卫国公?”
其他几个王孙贵族也都是竖起耳朵,这看起来是最好的解释了。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没那回事,你舅舅品行高洁,邓镇仰慕难道不应该?再说了,你们这几个小子,难道对我的尊敬就是假的?”
常茂几个立刻摇头,朱樉的脑袋更是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只是他们也想不到舅舅学会挖坑了,明明说的是另一件事情,舅舅偏偏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三个皇子就在等着,刘姝宁也快速的打包好了行李。主要是习惯了,反正她现在也习惯了每个月都要去宫里住两天,打包行李自然方便。
甚至不打包行李都行,因为宫里的小院里也不缺衣被等。无非就是马寻有时候格外讲究,刷牙的牙刷、贴身的衣物等,都格外挑剔。
等到了宫里,马寻直接去李贞院里,“姐夫,保儿又不进宫?”
李贞伸出手,马寻自然的搭脉,别管马寻的医术如何,他进宫之后给自家人搭搭脉也成为常态了。
“小弟,你该抓些紧了。”李贞语重心长的说道,“保儿现在又添了子嗣,你这要是再不添个子嗣,你姐心里得多急,你如何向你爹娘交代?”
马寻距离成为不孝子孙越来越近了,现在大家似乎不再是提及他千里扶棺的事情了,只是记得他成亲接近一年还没有一儿半女。
马寻头疼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现在就暂时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成亲了不假,可是刘姝宁的肚子暂时没有什么动静,这就成了其他人催促他的理由了。
主要是他还不好说些什么,朱元璋和马秀英就不用说了。李贞这个大姐夫也有责任督促马寻,就算是常遇春、常蓝氏等人,也可以说一说。
谁让马寻是弟弟呢,他这个时候也只能是乖巧的听话了,谦虚一点是应该的。
马寻抱起来李景隆,没孩子就没有发言权、说话的底气就不足,还是逗一逗胖小子吧。
等到李贞教训结束,马寻问道,“姐夫,这一回让我进宫做什么?”
“一家人吃吃饭,你还有些人估计也不认识。”李贞就笑着解释,“现在大事也都忙完了,你姐和你姐夫闲了些,一家子人碰个面。”
也对,朱元璋还有一大堆妃嫔,还有其他的一些子女,马寻还真的不是全都认识。
李贞随即小声说道,“你姐和你姐夫吵起来了,让你过来当和事佬。”
马寻顿时奇怪了,“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说完马寻就觉得不对劲,为什么要加个‘又’字呢。
可是再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朱元璋和马秀英的感情极好,可是他们偶尔也会爆发争吵,甚至还是特别激烈的。
随即马寻就说道,“我才不当和事佬,他们吵完了还在气头上,谁劝了都没用。要是劝到一半他们和好了,他们像没事人一样,我得多尴尬。”
李贞就觉得好气,“有你这么当弟弟的?看着姐姐跟姐夫吵起来,你不去帮着劝劝?我只能去说重八,还能说你姐啊?”
“您是姐夫,怎么不能说?”马寻果断扔锅,“我姐现在是你们朱家人,再说了。我当弟弟的,我得帮我姐。只是,我敢去骂我那姐夫吗?”
李贞一想也有道理,他虽然现在是曹国公,可是也有些时候思维方式还是农民的那一套。
按照他的理解,他这个当姐夫的自然是可以说一说小舅子。但是要批评弟妹子,那就不太合适了。
而在马寻这里也是一样,姐姐和姐夫吵起来了,他这个当小舅子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姐姐出气,可是他敢冲着朱元璋撸袖子、喊着要打人吗?
马寻又有些好奇了,“他们这一次是为什么吵起来?”
“好像是菜园子的事情,你姐夫给你姐修了个菜园子,你姐不高兴了。”李贞也小声说道,“你姐这些天气性大,老五昨天才挨了顿打。”
马寻仔细一算,我姐不会是更年期了吧?
这么一算非常有可能,岁数按说是对得上。
想到这些,马寻更是担心,“那我也得小心些了,她说不准又要说我了。”
想想看也对,虽然马秀英对马寻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只不过好像也确实有些‘没耐心’了,几句话不对就有开始批评的趋势。
担心归担心,不过马寻还是冲着隔壁小院喊了一声,“姝宁,跟我去一趟姐那。”
李贞就奇怪了,“过一会儿就要去你姐那,先过去是怎么回事?”
“先过去看看。”马寻就随口说道,“陪着她说说话,要不然又要说我这个弟弟亲近不起来,我得落多少埋怨。”
听到马寻这么说,李贞也笑起来了。因为他知道不只是马秀英埋怨,朱元璋以前也没少埋怨马寻亲近不起来。
好在这段时间没听到了,毕竟马寻不像刚开始那样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被嫌弃。
抓着刘姝宁的手,马寻小声说道,“一会儿你去姐那里套套话,去问清楚一些事情。”
刘姝宁有些奇怪,不过还是说道,“夫君说就是,只是我在姐面前一直不够聪明,只怕被姐看出来端倪。”
“又不是什么朝堂政事,哪有那么敏感。”马寻就说道,“女子之间的事情,我不好多问。”
刘姝宁有所怀疑,不过还是问道,“夫君是郎中,也不好问?”
看到马寻点头之后,刘姝宁就更加担心了,那得是多大的事情啊,得是多敏感的事情啊。
随着马寻小声提起的一些重点,刘姝宁的脸色也越来越古怪,看起来还真的是不好问。
也越发理解自家夫君以前藏一手的原因了,因为夫君所擅长的一些医术,真的是很容易被人误解啊。
什么误解不误解的、什么医术不医术的。
无非就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接收到的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也多,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也比较多。
而放在如今的明初,很多一些在后世看起来常识性的知识,现在的人只有粗浅的认知,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事情。
一问才知道是在柔仪宫,这是准备在皇后办公的地方招待一下皇帝的妃嫔、子女,举办一场‘家宴’。
看到朱棡、朱棣和朱橚在罚站,马寻稍微问了一下。
其实就是小事,以前马秀英说不定就放过了,但是现在就让他们三个罚站。
该不会真的是更年期吧?
真要是更年期的话,朱樉几个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朱元璋估计也过的不舒服。
也不用多想,马寻的好日子可能也要到头了,估计也要被各种‘牵连’。
最主要的是得劝劝皇帝啊,我姐现在可是处在一个困难、敏感的时刻,你这个当丈夫的说什么都得让着我姐!
马寻想着心事,在自顾自的喝着茶。
而刘姝宁拉着马秀英的手,亲热的在说着体己话,而李淑妃、郭宁妃等人也都在亲亲热热的一起跟着说话。
朱标来了,自然的坐在马寻跟前,“舅舅,咱俩说说话?”
总算是来了可以说话的人了,马寻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
但是其他人的生活未必那么如愿了,薛显这个永城侯即使满腹牢骚,也开始南下去海南了。
虽然大封功臣当中不少人被记明过失,但是真正被处罚的是他这个永城侯。
十一月末,朱樉军训结束后说道,“舅舅,母后让你和舅母去宫里住两天。”
“又去宫里?”马寻不是很愿意,“我月初才去住了几天啊。”
朱樉就说道,“舅舅,您觉得这事情外甥们能说得上话吗?我就是个传话的,您去和父皇、母后说啊,实在不行去找皇兄抱怨。”
旁边的朱棣已经牵着旺财了,他们三兄弟的任务就是将舅舅和舅母接去宫里。
常茂不甘寂寞,坏笑说道,“舅舅去了宫里,我们就快活了!我去骑马,我去打猎,谁也管不了我!”
常升也开心说道,“我去划船,我去钓鱼!”
汤鼎心动了,随即嫌弃,“这个天气去划船,也不怕冻坏了!”
“舅舅,我就在家里看书。”邓镇就殷勤的说道,“我就在府里看书,肯定不跟着他们胡闹。”
不要说常茂大惊失色了,就算是朱樉几个也意识到了不对。
以前这些勋贵里面,常茂三兄弟是最得马寻喜欢。就算是汤鼎、王德这几个,也因为汤和、王弼的原因和马寻更亲近。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邓镇对马寻格外亲近。
问了问不清楚,反正就是他的爹娘、姐姐都说了,对马寻要比对亲舅舅还要亲。
马寻觉得孺子可教,笑着说道,“回去好好看看书,你爹用不了多久就要出兵了,抓紧时间讨教一下兵法战略。”
邓镇觉得舅舅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对于很多的大事就是看的明白。
常茂等人产生了危机感,除了那几个皇子之外,难道有人要跟我们抢舅舅了?
朱樉骑着马,好奇问道,“舅舅,怎么邓镇现在这么敬重你?该不会是前几天去了卫国公府,您医好了卫国公?”
其他几个王孙贵族也都是竖起耳朵,这看起来是最好的解释了。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没那回事,你舅舅品行高洁,邓镇仰慕难道不应该?再说了,你们这几个小子,难道对我的尊敬就是假的?”
常茂几个立刻摇头,朱樉的脑袋更是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只是他们也想不到舅舅学会挖坑了,明明说的是另一件事情,舅舅偏偏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三个皇子就在等着,刘姝宁也快速的打包好了行李。主要是习惯了,反正她现在也习惯了每个月都要去宫里住两天,打包行李自然方便。
甚至不打包行李都行,因为宫里的小院里也不缺衣被等。无非就是马寻有时候格外讲究,刷牙的牙刷、贴身的衣物等,都格外挑剔。
等到了宫里,马寻直接去李贞院里,“姐夫,保儿又不进宫?”
李贞伸出手,马寻自然的搭脉,别管马寻的医术如何,他进宫之后给自家人搭搭脉也成为常态了。
“小弟,你该抓些紧了。”李贞语重心长的说道,“保儿现在又添了子嗣,你这要是再不添个子嗣,你姐心里得多急,你如何向你爹娘交代?”
马寻距离成为不孝子孙越来越近了,现在大家似乎不再是提及他千里扶棺的事情了,只是记得他成亲接近一年还没有一儿半女。
马寻头疼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现在就暂时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成亲了不假,可是刘姝宁的肚子暂时没有什么动静,这就成了其他人催促他的理由了。
主要是他还不好说些什么,朱元璋和马秀英就不用说了。李贞这个大姐夫也有责任督促马寻,就算是常遇春、常蓝氏等人,也可以说一说。
谁让马寻是弟弟呢,他这个时候也只能是乖巧的听话了,谦虚一点是应该的。
马寻抱起来李景隆,没孩子就没有发言权、说话的底气就不足,还是逗一逗胖小子吧。
等到李贞教训结束,马寻问道,“姐夫,这一回让我进宫做什么?”
“一家人吃吃饭,你还有些人估计也不认识。”李贞就笑着解释,“现在大事也都忙完了,你姐和你姐夫闲了些,一家子人碰个面。”
也对,朱元璋还有一大堆妃嫔,还有其他的一些子女,马寻还真的不是全都认识。
李贞随即小声说道,“你姐和你姐夫吵起来了,让你过来当和事佬。”
马寻顿时奇怪了,“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说完马寻就觉得不对劲,为什么要加个‘又’字呢。
可是再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朱元璋和马秀英的感情极好,可是他们偶尔也会爆发争吵,甚至还是特别激烈的。
随即马寻就说道,“我才不当和事佬,他们吵完了还在气头上,谁劝了都没用。要是劝到一半他们和好了,他们像没事人一样,我得多尴尬。”
李贞就觉得好气,“有你这么当弟弟的?看着姐姐跟姐夫吵起来,你不去帮着劝劝?我只能去说重八,还能说你姐啊?”
“您是姐夫,怎么不能说?”马寻果断扔锅,“我姐现在是你们朱家人,再说了。我当弟弟的,我得帮我姐。只是,我敢去骂我那姐夫吗?”
李贞一想也有道理,他虽然现在是曹国公,可是也有些时候思维方式还是农民的那一套。
按照他的理解,他这个当姐夫的自然是可以说一说小舅子。但是要批评弟妹子,那就不太合适了。
而在马寻这里也是一样,姐姐和姐夫吵起来了,他这个当小舅子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姐姐出气,可是他敢冲着朱元璋撸袖子、喊着要打人吗?
马寻又有些好奇了,“他们这一次是为什么吵起来?”
“好像是菜园子的事情,你姐夫给你姐修了个菜园子,你姐不高兴了。”李贞也小声说道,“你姐这些天气性大,老五昨天才挨了顿打。”
马寻仔细一算,我姐不会是更年期了吧?
这么一算非常有可能,岁数按说是对得上。
想到这些,马寻更是担心,“那我也得小心些了,她说不准又要说我了。”
想想看也对,虽然马秀英对马寻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只不过好像也确实有些‘没耐心’了,几句话不对就有开始批评的趋势。
担心归担心,不过马寻还是冲着隔壁小院喊了一声,“姝宁,跟我去一趟姐那。”
李贞就奇怪了,“过一会儿就要去你姐那,先过去是怎么回事?”
“先过去看看。”马寻就随口说道,“陪着她说说话,要不然又要说我这个弟弟亲近不起来,我得落多少埋怨。”
听到马寻这么说,李贞也笑起来了。因为他知道不只是马秀英埋怨,朱元璋以前也没少埋怨马寻亲近不起来。
好在这段时间没听到了,毕竟马寻不像刚开始那样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被嫌弃。
抓着刘姝宁的手,马寻小声说道,“一会儿你去姐那里套套话,去问清楚一些事情。”
刘姝宁有些奇怪,不过还是说道,“夫君说就是,只是我在姐面前一直不够聪明,只怕被姐看出来端倪。”
“又不是什么朝堂政事,哪有那么敏感。”马寻就说道,“女子之间的事情,我不好多问。”
刘姝宁有所怀疑,不过还是问道,“夫君是郎中,也不好问?”
看到马寻点头之后,刘姝宁就更加担心了,那得是多大的事情啊,得是多敏感的事情啊。
随着马寻小声提起的一些重点,刘姝宁的脸色也越来越古怪,看起来还真的是不好问。
也越发理解自家夫君以前藏一手的原因了,因为夫君所擅长的一些医术,真的是很容易被人误解啊。
什么误解不误解的、什么医术不医术的。
无非就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接收到的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也多,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也比较多。
而放在如今的明初,很多一些在后世看起来常识性的知识,现在的人只有粗浅的认知,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事情。
一问才知道是在柔仪宫,这是准备在皇后办公的地方招待一下皇帝的妃嫔、子女,举办一场‘家宴’。
看到朱棡、朱棣和朱橚在罚站,马寻稍微问了一下。
其实就是小事,以前马秀英说不定就放过了,但是现在就让他们三个罚站。
该不会真的是更年期吧?
真要是更年期的话,朱樉几个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朱元璋估计也过的不舒服。
也不用多想,马寻的好日子可能也要到头了,估计也要被各种‘牵连’。
最主要的是得劝劝皇帝啊,我姐现在可是处在一个困难、敏感的时刻,你这个当丈夫的说什么都得让着我姐!
马寻想着心事,在自顾自的喝着茶。
而刘姝宁拉着马秀英的手,亲热的在说着体己话,而李淑妃、郭宁妃等人也都在亲亲热热的一起跟着说话。
朱标来了,自然的坐在马寻跟前,“舅舅,咱俩说说话?”
总算是来了可以说话的人了,马寻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国舅,大明第一国舅最新章节,大明第一国舅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国舅,大明第一国舅最新章节,大明第一国舅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