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恪并没有打算为难考生,就出了两道题。

  第一题问他们对人权的看法。

  第二题问他们在人权二象性之下,如何忠君。

  第一道题是大同思想的核心,第二道题是为了表示对皇家的忠诚。

  毕竟这是皇权社会,必要的妥协还是要做的。

  这两道题都不算难,只要翻过大同世界,都能答出一二。

  问题就在于回答的深度。

  题目出好之后,两人又在一起讨论了一些政务问题,陈景恪才离宫回到家中。

  刚到家,就见福清拿着鸡毛掸子,追着蓝春、蓝斌两兄弟满院子跑。

  “你们两个混账,别跑,看我不打死你们。”

  “师娘师娘我们再也不敢了,您消消气……”

  至于发生了啥……

  看着地上被泥巴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两个泥孩子就知道了。

  准是这俩小子带着他们胡闹了。

  这两兄弟那是真调皮捣蛋,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书院翘课……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让人头疼不已,还屡教不改。

  不过他们也只是调皮,并不会随意欺负人,所以大家也不会真拿他们如何。

  更何况陈景恪也一直觉得,小孩子调皮一点好。

  但自从圆圆和团团出生,他的想法就变了。

  这俩熊孩子,必须得好好教育教育。

  你见过偷孩子,带到书院去炫耀的吗?

  是的,他俩就干过。

  可想而知,当家里人发现孩子丢了,是多着急。

  杜同礼都给锦衣卫下了死命令,找不回来大家就等着死吧。

  等孩子找回来,福清直接摁着两兄弟锤了一顿。

  然后老朱、朱雄英、徐达……一人揍了他们一顿。

  蓝玉直接红怒,那一次两兄弟被打的很惨。

  好几天下不来床,伤势个把月才恢复。

  然而,没用。

  虽然不敢偷孩子了,却得空就带着俩孩子干坏事。

  今天这情况不用问,肯定是带着圆圆和团团去抓泥鳅了。

  两个泥孩子坐在地上,看着母亲追着哥哥们打,别提多开心了。

  一边笑,还一边拍着小手。

  也就是还不大会说话,否则肯定会大声叫好。

  陈景恪走过去,一人额头点了一下:

  “你们两个小混蛋,还笑呢。”

  俩孩子见到他,顿时转移注意力,伸出小手一人抱着他一条腿,奶声奶气的喊道:

  “爹爹,爹爹……”

  陈景恪看着自己沾满泥的裤子:“……”

  算了,这孩子还不能扔,洗洗应该还能要。

  ——

  杨溥、曹端等人从书院出来,就相约去聚一聚。

  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众人就来到小镇酒楼,要了一个包厢。

  落座后,最沉默的王艮反而先开了口,说道:

  “安平侯真君子也。”

  陈琏颔首道:“以前常听人说安平侯如何,我还以为是溜须拍马之言,今日方知名不虚传。”

  其实他是听广西都督韩观等人说的。

  他少有才名并拜得名师,后以举人的身份在桂林府担任教谕,并以才华为韩观所重,成为其座上宾。

  在大明朝,凡是有意仕途,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

  那就是陈景恪。

  韩观等人每每提起陈景恪,那都是一副敬仰称赞的语气。

  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一样往他身上放。

  听多了,陈琏就觉得有点假。

  再考虑到韩观开国侯的身份,他自然就觉得,这些人过于吹嘘了。

  陈景恪一手设计了大明的制度,确实有无数人因他受益。

  可也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政策而死。

  这样的人你夸他有才之类的还行,夸他宽厚仁善……那不是尬吹是什么。

  但今日亲眼见到陈景恪,他才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包括曹端也是如此。

  他少有才名,在学问方面向来不服人。

  从宋朝至今,在学问上他只佩服朱熹一个人。

  哪怕是对方孝孺,他也只是认可对方的学问,却并不佩服。

  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物’,有失偏颇。

  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与个人的影响不大?

  纯纯的放屁。

  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北宋能灭?

  当然,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

  所以,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

  之所以不如某些人,那是太年轻了,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

  可是面对《大同世界》,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

  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他更是心折不已。

  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

  所以,在陈景恪面前,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

  几人的话题,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大同世界》展开的。

  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

  一番交流下来,都觉得大有收获。

  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和大同思想做辩证。

  曹端就说道:“唯物论重物而轻心,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双方各有优缺点。”

  “大同世界物心并重,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

  杨荣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自古以来,我华夏文化就以问‘心’为主。”

  “强调个人道行修养,认为人心治而天下自平。”

  “也就是重内而轻外。”

  “具体如何治理国家,只有法家进行过一些探索,其他各派并未多言。”

  “安平侯的大同思想,打破了前人的成规。”

  “对国家、万民、律法等等进行了诠释,为施政指明了道路……”

  曹端认同的道:“勉仁兄所言大善。”

  “前人重内而轻外,经典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我们领悟真意,掌握其中的理。”

  “故而内容方面过于随心。”

  说是随心,其实就是零碎,想到哪就说到哪。

  前一篇还在说学习的重要性,下一篇就转成如何做人了。

  而且先贤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感悟‘理’。

  重点在于感悟‘理’,不在于看了多少书。

  如果不能悟到其中的理,就算把所有书都看了也没用。

  如果看一篇就能悟到其中的理,那剩下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哪怕先贤经典少了几篇,都没有任何影响。

  “安平侯的大同世界,更注重逻辑性,整部书前后相连。”

  “缺了任何一篇,其意就不完整了。”

  “非但如此,安平侯还对先贤思想做了系统性梳理……”

  “其心胸之宽阔,实在让人敬佩。”

  看着曹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众人都觉得有些诡异。

  你一个理学未来领袖,这么夸对手吗?

  不过他们倒没有认为曹端要改换门庭。

  之前陈景恪当众说过,曹端要改良理学。

  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所以大家都知道,曹端并不是背叛理学,而是真为人坦荡。

  即便如此,回想之前理学被打压,大家还是觉得很怪异。接下来众人又从学问,讲到了时政。

  各自就自己擅长的地方,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

  通过交流,大家对对方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的认可了对方。

  一直聊到天色昏暗,众人才相约下次再聚之后各自散去。

  第二天杨溥、杨荣等人就回了洛阳城,迎接即将到来的考核。

  ——

  大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变革,安西的局势却风云骤变。

  秦国占据安西高原的四个半月后,也就是九月底,一个让朱樉大惊失色的情报传来。

  脱脱迷失死了。

  柳芸娘面色沉重的道:“……维陶塔斯背弃盟约,在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交战的关键时刻发动背刺。”

  “脱脱迷失猝不及防大军溃败,他本人也被帖木儿擒获并处死。”

  朱樉看着情报,愣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追问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维陶塔斯会背叛盟约,他又是怎么和帖木儿勾结在一起的?”

  柳芸娘摇摇头,回道:“此事帖木儿隐藏的极深,我们的眼线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朱樉深吸口气,道:“事情发生前他肯定严防死守,但现在脱脱迷失已死,他定然不会再保守秘密。”

  “马上去查,我要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柳芸娘说道:“我已经派人去查了,很快就会有情报传回。”

  朱樉点点头,然后命人将李芳等人都叫了过来。

  在等待的间隙,他去了隔壁大殿。

  这座大殿中心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是整个西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势力范围。

  盯着沙盘看了好一会儿,他对维陶塔斯和帖木儿勾结的原因,有了猜测。

  只是现在还不敢肯定。

  很快李芳等人到来,得知脱脱迷失死亡的消息,也是非常的震惊。

  本以为会是坐山观虎斗,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分出胜负了。

  关键是,大胜之后帖木儿下一个目标,绝对是秦国。

  李芳说道:“帖木儿下一个目标不是我们,就是晋王……”

  朱樉打断他,肯定的道:“必定是我们,这一点无需怀疑。”

  李芳也没有追问为什么,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事情就麻烦了。”

  徐膺绪也面色严峻,盯着沙盘说道:

  “帖木儿、金帐汗国、维陶塔斯,三方合兵一处至少有四十万大军。”

  而且是真真正正的四十万,还都是上过战场的精锐,不掺一点假。

  以秦国现在的国力,是绝对无法应对这支军队的。

  众人脸色都变得极为凝重。

  这时,徐膺绪似乎想到什么,说道:

  “是否传信给波斯人、阿拉伯人,让他们防备敌人偷袭?”

  “最好让他们抽调精锐力量,协助我们作战。”

  李芳说道:“自然要传信给他们,不过……面对这种局面,他们还有多少可信度?”

  “不只是他们,还有曼苏尔,他本就是蒙古后裔,也不可不防。”

  众人脸色又凝重了几分。

  面对帖木儿四十万大军,这些人的忠诚还能剩下多少?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成他们又会如何?

  答案让他们更加沉默。

  朱樉却笑了,说道:“还是太小瞧帖木儿了,其能成为安西霸主,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众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之前通过种种手段,将帖木儿逼到了墙角。

  就等晋王燕王各自完成战略目标,就可以对帖木儿形成合围。

  哪知道,帖木儿轻易就解决了脱脱迷失,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尴尬的反而是他们。

  刚刚迁徙到高原立足未稳,防御体系也没有搭建完成。

  刚刚征服的各部族,也还没有归心……

  这可真是内忧外患啊。

  现在正是秦国最脆弱的时候,比刚刚来安西就面对帖木儿十万大军时,还要脆弱。

  那会儿他们进退自如,打不过大不了扯到海上。

  现在家大业大,没有退路可言。

  要么抗住这一波,要么被消灭。

  可是,面对这四十万大军,拿什么抵挡?

  帖木儿真正上演了王者归来啊。

  汤軏有些气急败坏,骂道:“脱脱迷失真是个废物,亏我们还以为他能和帖木儿打几年呢。”

  朱樉说道:“现在还说这些做甚。”

  “李相国你安抚好国内,务必稳住百姓。”

  李芳道:“是。”

  “徐将军,你整顿军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是。”

  “柳统领,你严密监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要放过。”

  “遵命。”

  随着朱樉一条条命令颁布,众人不安的心总算是安定了不少。

  不怕困难,就怕主心骨乱了。

  这时,柳芸娘问道:“曼苏尔那边需要监视吗?”

  朱樉摇摇头说道:“不需要,我亲自与他谈一谈。”

  见此,众人也不在说什么。

  之后大家讨论了一下应对计划,就各自散去。

  朱樉则立即召见了曼苏尔,将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虽然帖木儿还没有动作,但下一步定然是攻打秦国。”

  “咱们也君臣一场,你曾经也是一名王者,我不想弄的大家脸上难堪。”

  “趁着帖木儿还没有打过来,你带着族人离开吧。”

  “他应该不会拿你们怎么样的。”

  曼苏尔正色道:“大王何出此言,华夏文明一书早就说过,我们乃一母同胞的兄弟。”

  “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分了家,现在重归一家。”

  “我们加入秦国之后,大王也做到了视我们为一家,从未有歧视。”

  “我们又岂能背弃兄弟,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朱樉却说道:“我知你惧怕我在试探你,我也不做过多解释。”

  “出宫后你找个机会离开吧,回到自己的族人那里。”

  “是真是假,到时便知。”

  曼苏尔严肃的说道:“我也知大王不信我,我亦不做过多解释。”

  “是真是假,大王且看着就好。”

  “我曼苏尔会证明今日所说的一切。”

  说完转身大踏步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朱樉叹了口气。

  他很欣赏曼苏尔,这个年轻人勇敢、勤勉、诚恳,能力出众。

  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之前他是想着好好培养对方的。

  但到了现在这个局面,他实在不能给予对方太多信任。

  他有想过杀了曼苏尔,这样的人不能收归己用,最好就杀了。

  可曼苏尔在族人那里威望太高,在这个时候杀了他,他的族人是必然会背叛的。

  秦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现在只能赌他能如他自己所言的那般,不要做背信弃义之事。

  不指望他帮秦国,别帮着帖木儿就行了。

  帖木儿即将打过来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秦国上下人心惶惶。

  但作为外来者,百姓只能抱团取暖,这才是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所以尽管大家很慌,却并不乱。

  反而更加团结在秦王府周围,准备迎接这一战。

  至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那里,不出所料出现了分歧。

  目前大体上还是亲秦国派占据上风。

  但后面会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柳芸娘那边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她打探到了帖木儿和维陶塔斯结盟的原因。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