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信!”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拱手道:“王爷,洪公,此信虽为崇祯皇帝笔迹,却毫无可信之处,定是南明小福王从中作祟,不知在何处找的仿写,想以此乱我军心。”

  崇祯皇帝驾崩一年了。

  若是能活过来,哪怕让范文程撞死在这大殿,他都不信。

  洪承畴近乎失控的脸色也渐渐平缓,呼吸略显急促,但已然缓过来许多。

  是啊。

  崇祯皇帝尸体都凉了,怎么可能活过来……

  一念及此。

  洪承畴还不放心,上前两步,以极低的声音说道:“王爷,验证此事真假很简单,只需以大祭的名义,将崇祯尸身挖出一观即可。”

  多尔衮闻言点了点头,沉声道:“爱卿所言极是,今日本王便代天子下诏,为崇祯皇帝开祭,顺便开棺验尸。”

  “哎呦!”

  我操了!

  洪承畴仿佛被踩到尾巴般,大惊失色,连忙道:“奴才可没说开棺验尸,王爷此事万万不可啊!”

  唰!

  朝堂上文武百官不善的眼神齐齐注视到他身上,开棺验尸,还是验故主先帝的尸身,这不是要他们背上千古骂名吗!

  朱由检虽为亡国之君,但他吊死在景山,为自己搏了个气节之名,并非骂名一片的昏君。

  若是再被刨坟,那崇祯的名声便被抬的更高。

  相应的,他们的骂名也就更多。

  他们本就身为二臣,若在朝为官期间,发生了这等丑闻,不要说后世评价如何,就是他们自己都接受不了。

  “本王说开棺验尸了吗。”多尔衮一顿,自知失言,反问道。

  “没说!王爷没说。”

  洪承畴连忙附和。

  百官默不作声的瞥了他一眼,女真人没文化,没脑子,你也没有?

  还是当我们没有。

  范文程高声道:“奏禀陛下、王爷,先帝崇祯皇帝陵寝未修,被贼寇早早埋下,有失体统,臣请奏为先帝重修陵寝,以示朝之正统!”

  多尔衮迟疑道:“那岂不是要花很多银子,为这求证之事,怕是不划算吧。”

  范文程一滞,暗叹一声,无奈道:“王爷,修陵寝是要劳民伤财,我大清爱惜民力,可以不像前朝那般急促修陵寝,按部就班来即可。”

  说是修陵寝,没说什么时候修啊。

  到底修不修都不一定。

  嘴上说修,只要不拨款即可。

  这钱没有花,名声也要了,顺便求证真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多尔衮瞬间会意,郑重道:“爱卿所言极是,此事事关重大,便交由爱卿全权负责吧。”

  百官继续恢复摸鱼状态。

  你要开棺验尸,让我们背骂名那是绝不允许的。

  只要你敢,当天无数辞呈就会递交在御案上,谁也不愿意惹这一身骚。

  但要是说为先帝修陵寝,那就没事了,你修不修,修的时候开不开棺,那跟我们没关系。

  是我们据理力争,为先帝争取来陵寝的,我们忠心耿耿,骂名别来沾边。

  “臣遵旨。”

  范文程躬身行礼。

  事实上他心中是较为快意的,多铎当年将他的妻子夺去,在府上侵犯数月之久,是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文人之间小妾是可以互相品鉴的,这点他们并不反感,但正妻绝不在此列,正妻被夺毫无疑问是莫大的耻辱。

  因为正妻之子,乃是嫡子,将来要继承家业的,若是正妻被侵犯,再诞下一子,说是范家祖上蒙羞都是轻的。

  少说得被耻笑数代。

  多尔衮踩了一脚福临。

  穿着清朝龙袍的顺治皇帝顿时打了个激灵,知道该下朝了,便开口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奴才恭送陛下,奴才恭送摄政王!”

  “臣等恭送陛下,恭送王爷……”

  文武百官下跪行礼。

  而后陆续退出大殿。

  百官走在皇宫的宫道上,三五成群,互相交头接耳。

  讨论最多的赫然是崇祯亲笔信真假的问题,他们也想求证,毕竟如今攻守易形,大清成了劣势方。

  若是大清被灭,故主复兴,他们这些二臣该何去何从?

  是否要提前被策反,以卖明朝的方式,再把清朝卖了?

  范文程与洪承畴被留在了大殿。

  真假他们不得而知。

  但很多人难免动小心思。

  他们这些家族,能在乱世幸存下来,靠的就是多方押宝。

  ……

  杭州城。

  阿济格部与顺军打散重编,赶往杭州之后,再次编入明军。

  这支雄师后勤与战兵的人数,合计起来已经达到恐怖的一百二十余万。

  朱元璋亲自挂帅。

  江南士绅们自愿提供大量的军需辎重,物资十分充裕。

  老朱掌军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军纪。

  如今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的百万将士,人数极多,老朱下令斩了数百个严重违反军纪的士兵,方才让整只军队焕然一新。

  城墙上。

  朱元璋负手而立,左侧是朱由检、朱高煦、朱厚熜等一干人等,右侧是朱慈烺、郑森、唐王朱聿键等人。

  “大孙啊,李自成那里安排完了?”

  “回太祖爷,李自成侄子那十万顺军已经归顺大明,由他与他侄子带领,自西向东攻伐清廷。”

  朱由检沉吟道:“我许诺他,事后明面斩,暗归田。”

  “可。”

  朱元璋颔首点头,并未反对,毕竟李自成相比于文官,也算得上忠心耿耿了,杀他是事先说好,你情我愿。

  但不杀,给他个盼头,难保他不感激涕零。

  事后杀不杀还是我方说了算。

  老朱侧过头问道:“慈烺小子,你新朝的班底组建的如何了。”

  “太祖爷爷,文官百七十二人,武将百九十六人,新朝文武班底暂为三百三十八人。”朱慈烺如实回答。

  他所统计的都是正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并未靠荐举,也非科举,而是二叔祖一个个从各家绑来的。

  各个都是真材实料。

  没有弄虚作假之辈。

  不过人太聪明了也不好,虽然在大势之下认真办事,但日后会不会再搞内阁勾结后宫那一套也是说不准的。

  毕竟。

  这群人的智慧是一个时代的顶峰。

  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贪污、牟利上面……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最新章节,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