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燝拿到手中的银币换成了重启银币,背面多出来的大明皇家银行发行清晰可见,但他的眼神有些浑浊了。
现在冠以大明皇家旗号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四家皇店,到亲王们使用的皇家投资公司。刘一燝对小皇帝统一货币的声音不置可否,震惊一下之后就是心中冷笑,银钱朝廷说算了吗?
刘一燝抬起头。
“陛下,大明皇家银行是什么?”
朱慈炅微愣了一下。
“张凤翔没有告诉你吗?”
刘一燝也愣了一下。
“陛下,除了大祭那日,老臣已经多日不见张尚书。城外有新城建设,还有宝船厂重建,皇店似乎又弄了个什么高温熔炉,还有什么大量的九转连磨,工部官员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陛下,恕臣直言,有些事,缓缓吧,南直官员已经怨声载道了。大明跟不上陛下的想法的。”
朱慈炅澄澈的眸光直视刘一燝,刘一燝也坦然和他对视,空气突然安静。
来宗道叹了一口,
“老臣来南京时日尚短,但也感觉南京十分忙碌,也有官员向老臣抱怨。老臣一直以为是防疫原因,跟他们说人命关天,再坚持坚持。陛下,想想先帝遗言,慢慢来,不要急。”
“加钱!”
朱慈炅一拍御案,“朕加钱,发加班补助和出勤津贴。”
刘一燝有些呆滞,与来宗道对视一眼,怎么办?
太出乎意料了,居然给底层的大明牛马争取到福利了,简直破天荒。
不要,下面基层官员要骂死。要,那就要按照皇帝的节奏来。
刘一燝的阁老气势一下就消失了,声音都变小了。
“陛下这加班补助和出勤津贴应该怎么发?”
朱慈炅看了眼田维章。
“让东厂做个调研,问问官员意见,他们觉得自己为大明创造了多大价值,想要多少收获,朕绝不吝啬。”
刘一燝当即不干了,大明皇帝果然还是扣。东厂去调研,不得吓死几个,谁敢开口要钱,保证下面是一片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人谈钱。
“陛下,不妥。老臣亲自调研吧,给陛下个奏章吧。”
倪元璐也赶紧开口。
“阁老事务繁忙,臣也可以为陛下分忧。”
好家伙,这要是办下来弄好了,形成定制,官声不得涨到天上去。
朱慈炅冷笑一声。
“那就你们一起做,各自报告。”
刘一燝低头品茶,嘴角微翘。
这个倪元璐最近有点跳啊,想直接入阁?没可能的,小皇帝更看重实务官,你守着天工院不想出去主政一方,小皇帝会把你慢慢当成纯粹的文书。
徐光启也拿到了银币,放在手心掂量重量,有些疑惑,转头对来宗道低语。
“这银币仿的是西洋十字币,不过我大明银币做得更精巧,份量要差一点。不知道能不能直接兑换,如果可以,我们有得赚。”
来宗道虽然是浙江人但他在北京多年,基本对外洋一无所知,他同样转头低语。
“陛下莫不是想骗西夷银子,老夫觉得不好骗。”
徐光启指着紫禁城浮雕道。
“此画工线条倒有几分张长公纤细中正,莫不是陛下亲笔,我看这重启通宝就是陛下书法。”
来宗道摇头。
“不是,陛下学画师法的是翰林学士贺逢圣,没学几天,老夫反正没见过陛下画作。这画倒有些像蒋德璟的手法,不过过于写实,未留余地,不美。”
朱慈炅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个老头窃窃私语,听不完全,却也听到两人似乎是在讨论银币上的浮雕画作。
老天爷,国事会议呢,你们在干什么?
阁老开会都这么随意洒脱的吗?
朱慈炅有些自闭了。
不过,刘一燝依然关心着他的问题。
“陛下,您还是跟老臣介绍下皇家银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朱慈炅闭上眼睛,不看不怒,语气生硬。
“大明皇家银行,是朕完全控股的大明货币发行管理铸造机构。暂时归天工院直辖,未来可能由户部侍郎兼领。
总部定在南京,其下包括两京十三省十五家分行,部分州府可能会开通支行,全国通兑,以后官员薪俸、士兵军饷均从各地分行支行领取,各地税收也存入当地银行,不用送京。
皇家银行下还有大明钱币铸造厂为大明唯一制币机构,南北工部宝源局、户部宝泉局、内府监银作局全部撤销。”
来宗道和徐光启瞬间停止了艺术交流,还是刘一燝老道,仅仅看看银币就看出了其中关键,难怪他追问不放。
陛下这设计绝对不行,这是剥夺户部权力。
刘一燝喉结涌动,抿了抿嘴唇。
“陛下为何执着于用皇家之名行商事呢?若是如此,各地方钱庄商利都会严重受损,恐怕会有不测之变啊。”
刘一燝已经足够老练了,与民争利四个字是打死也不说了。
朱慈炅冷笑一声。
“阁老以为朕将新六卫扩军二十万是用来好看的吗?有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大明的铁拳了,朕正好试试拳头还够不够硬。
为什么用皇家,因为只有皇家会做亏本买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皇家在南直开建了两座大铁厂,需要用到焦炭。皇家也在山西开采煤矿,制作蜂窝煤和炼制焦炭,你们觉得是山西没有铁矿吗?错了,很多。
但皇家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将山西的焦炭运到南直来?
因为能够促进航运,可以有更多的人靠运送焦炭谋生,不管是运河、海运还是陆运,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南粮北运,北炭南输,商人得利,船工得利,运夫得利,唯有皇家不得利。
你们告诉朕,除了皇家,谁会这样做?”
刘一燝张大嘴巴,半天不语。心里有个阴暗的念头,运输,皇家吉庆就是搞运输的,恐怕还是皇家得利。但他也算不过来,就算吉庆得利了,这利也是同属皇家的铁厂让出来的,整体还是亏了啊。
来宗道皱着眉头开口。
“陛下,这皇家银行侵夺了户部职权,朝中恐怕不会答应的。”
朱慈炅摇晃脑袋。
“没有侵夺,皇家银行成熟后,也会由户部直领。”
来宗道看看左右,徐光启低头沉默,刘一燝凝神长思,他只好接着说话。
“陛下能否缓缓,督政院一事也要推动,再动户部,朝政会大乱的。”
朱慈炅认真的看着来宗道。
“来先生,五年时间还不够吗?”
军事参谋杨嗣昌突然开口。
“陛下此政,初衷甚美,然国库内库尽付一衙门,臣恐若遭遇类似挤兑之事,国家财政会毁于一旦。臣以为,大明官银恐怕远远不如民间存银。一衙门固然方便,然腐败必然滋生,一旦有事,就是天下大事。陛下,大明宝钞前鉴不远啊。”
现在冠以大明皇家旗号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四家皇店,到亲王们使用的皇家投资公司。刘一燝对小皇帝统一货币的声音不置可否,震惊一下之后就是心中冷笑,银钱朝廷说算了吗?
刘一燝抬起头。
“陛下,大明皇家银行是什么?”
朱慈炅微愣了一下。
“张凤翔没有告诉你吗?”
刘一燝也愣了一下。
“陛下,除了大祭那日,老臣已经多日不见张尚书。城外有新城建设,还有宝船厂重建,皇店似乎又弄了个什么高温熔炉,还有什么大量的九转连磨,工部官员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陛下,恕臣直言,有些事,缓缓吧,南直官员已经怨声载道了。大明跟不上陛下的想法的。”
朱慈炅澄澈的眸光直视刘一燝,刘一燝也坦然和他对视,空气突然安静。
来宗道叹了一口,
“老臣来南京时日尚短,但也感觉南京十分忙碌,也有官员向老臣抱怨。老臣一直以为是防疫原因,跟他们说人命关天,再坚持坚持。陛下,想想先帝遗言,慢慢来,不要急。”
“加钱!”
朱慈炅一拍御案,“朕加钱,发加班补助和出勤津贴。”
刘一燝有些呆滞,与来宗道对视一眼,怎么办?
太出乎意料了,居然给底层的大明牛马争取到福利了,简直破天荒。
不要,下面基层官员要骂死。要,那就要按照皇帝的节奏来。
刘一燝的阁老气势一下就消失了,声音都变小了。
“陛下这加班补助和出勤津贴应该怎么发?”
朱慈炅看了眼田维章。
“让东厂做个调研,问问官员意见,他们觉得自己为大明创造了多大价值,想要多少收获,朕绝不吝啬。”
刘一燝当即不干了,大明皇帝果然还是扣。东厂去调研,不得吓死几个,谁敢开口要钱,保证下面是一片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人谈钱。
“陛下,不妥。老臣亲自调研吧,给陛下个奏章吧。”
倪元璐也赶紧开口。
“阁老事务繁忙,臣也可以为陛下分忧。”
好家伙,这要是办下来弄好了,形成定制,官声不得涨到天上去。
朱慈炅冷笑一声。
“那就你们一起做,各自报告。”
刘一燝低头品茶,嘴角微翘。
这个倪元璐最近有点跳啊,想直接入阁?没可能的,小皇帝更看重实务官,你守着天工院不想出去主政一方,小皇帝会把你慢慢当成纯粹的文书。
徐光启也拿到了银币,放在手心掂量重量,有些疑惑,转头对来宗道低语。
“这银币仿的是西洋十字币,不过我大明银币做得更精巧,份量要差一点。不知道能不能直接兑换,如果可以,我们有得赚。”
来宗道虽然是浙江人但他在北京多年,基本对外洋一无所知,他同样转头低语。
“陛下莫不是想骗西夷银子,老夫觉得不好骗。”
徐光启指着紫禁城浮雕道。
“此画工线条倒有几分张长公纤细中正,莫不是陛下亲笔,我看这重启通宝就是陛下书法。”
来宗道摇头。
“不是,陛下学画师法的是翰林学士贺逢圣,没学几天,老夫反正没见过陛下画作。这画倒有些像蒋德璟的手法,不过过于写实,未留余地,不美。”
朱慈炅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个老头窃窃私语,听不完全,却也听到两人似乎是在讨论银币上的浮雕画作。
老天爷,国事会议呢,你们在干什么?
阁老开会都这么随意洒脱的吗?
朱慈炅有些自闭了。
不过,刘一燝依然关心着他的问题。
“陛下,您还是跟老臣介绍下皇家银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朱慈炅闭上眼睛,不看不怒,语气生硬。
“大明皇家银行,是朕完全控股的大明货币发行管理铸造机构。暂时归天工院直辖,未来可能由户部侍郎兼领。
总部定在南京,其下包括两京十三省十五家分行,部分州府可能会开通支行,全国通兑,以后官员薪俸、士兵军饷均从各地分行支行领取,各地税收也存入当地银行,不用送京。
皇家银行下还有大明钱币铸造厂为大明唯一制币机构,南北工部宝源局、户部宝泉局、内府监银作局全部撤销。”
来宗道和徐光启瞬间停止了艺术交流,还是刘一燝老道,仅仅看看银币就看出了其中关键,难怪他追问不放。
陛下这设计绝对不行,这是剥夺户部权力。
刘一燝喉结涌动,抿了抿嘴唇。
“陛下为何执着于用皇家之名行商事呢?若是如此,各地方钱庄商利都会严重受损,恐怕会有不测之变啊。”
刘一燝已经足够老练了,与民争利四个字是打死也不说了。
朱慈炅冷笑一声。
“阁老以为朕将新六卫扩军二十万是用来好看的吗?有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大明的铁拳了,朕正好试试拳头还够不够硬。
为什么用皇家,因为只有皇家会做亏本买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皇家在南直开建了两座大铁厂,需要用到焦炭。皇家也在山西开采煤矿,制作蜂窝煤和炼制焦炭,你们觉得是山西没有铁矿吗?错了,很多。
但皇家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将山西的焦炭运到南直来?
因为能够促进航运,可以有更多的人靠运送焦炭谋生,不管是运河、海运还是陆运,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南粮北运,北炭南输,商人得利,船工得利,运夫得利,唯有皇家不得利。
你们告诉朕,除了皇家,谁会这样做?”
刘一燝张大嘴巴,半天不语。心里有个阴暗的念头,运输,皇家吉庆就是搞运输的,恐怕还是皇家得利。但他也算不过来,就算吉庆得利了,这利也是同属皇家的铁厂让出来的,整体还是亏了啊。
来宗道皱着眉头开口。
“陛下,这皇家银行侵夺了户部职权,朝中恐怕不会答应的。”
朱慈炅摇晃脑袋。
“没有侵夺,皇家银行成熟后,也会由户部直领。”
来宗道看看左右,徐光启低头沉默,刘一燝凝神长思,他只好接着说话。
“陛下能否缓缓,督政院一事也要推动,再动户部,朝政会大乱的。”
朱慈炅认真的看着来宗道。
“来先生,五年时间还不够吗?”
军事参谋杨嗣昌突然开口。
“陛下此政,初衷甚美,然国库内库尽付一衙门,臣恐若遭遇类似挤兑之事,国家财政会毁于一旦。臣以为,大明官银恐怕远远不如民间存银。一衙门固然方便,然腐败必然滋生,一旦有事,就是天下大事。陛下,大明宝钞前鉴不远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