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湖是朱简烜前世的密歇根湖,五大湖中唯一完全属于美国的大湖。
密歇根湖的最西南端,有著名的大城市芝加哥,现在是大明的白虎右卫所在地。
从这片区域向南,直到北美大河与美河(俄亥俄河)交汇处北部的低矮丘陵附近为止。
大概是朱简烜前世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范围。
这片地区的总体地势相对平坦,全年降水量与神洲江淮地区接近,基本都在一千毫米上下浮动。
当地的原始植被类型,是温带阔叶落叶林与温带长草草原的过渡区域。
有大量长草草原与森林错落分布的情况。
在不考虑寒潮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当地夏季平均高温在三十度左右,冬季平均低温在零下七度左右。
这里几乎是北美大陆上最适合开荒种田的地方。
湿润的长草草原土地天然肥沃且容易开垦,稀疏分布的森林可以提供早期的建筑和工具材料。
热量和降水都主要集中在夏季,能供应各种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和水分。
这片区域自然也是大明在北美大陆上的重点开拓区。
大明在北美内陆的开拓行动,首先是从五大湖区和北美大河东岸的几个关键节点开始的。
在白虎湖的西南端、东南端、正南端的三个方向,首先依次建立了白虎左卫、白虎右卫、白虎前卫三个早期的军屯卫所。
三个卫所分别在大湖的三个方向开垦土地,陆续形成了稳定存在的居民区,在大平原上站稳了脚跟。
然后新到的移民以三个卫所为起点,向东南、西南、正南三个方向继续开垦。
西南方向的目标是与西南大河沿岸的开拓区打通,正南方向的目标是与南方的中都太平卫开拓区打通。
东南方向的目标是与朱雀湖(伊利湖)西部和南部的开拓区打通。
所以在东方的朱雀湖西岸的朱雀右卫,西南岸的朱雀前卫,这两个军屯卫所基本稳定之后,就开始同步向西拓展开拓区了。
北美大河中游的河岸的军屯卫所,也同时以东方为主要开拓方向,以打通白虎湖开拓区为目标。
早期这些开拓点在各自的目标上不断的延伸,陆续与与其他开拓区按照计划连接起来,也在开拓区之间串起了地面交通线。
后续抵达的新移民,则开始沿着开拓点之间的交通线继续向外拓宽,逐渐形成更大范围的成熟开拓区。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二十年多年,开拓区总面积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平方公里,已经基本铺满了这片广阔的平原区域。
当然,这些地方与神洲本土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成熟的开拓区内并不全是农田,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植被。
因为在森林区域开荒需要挖掘树根,夹在森林中的草原地区则不需要,所以总体开荒难度更低,当然要优先去开垦草原。
与此同时,北美的荒地范围几乎无限,开拓区的卫所、公司、百姓除非为了获取木材,否则都不会主动跟森林较劲。
也不会仔细的把每一块土地都变成农田,而是有意无意的不同所有权的农场之间,留有大范围的荒地或者果园。
白虎湖畔的三个最早的军屯卫所,前几年就已经陆续撤销了,变成了新设立的白虎府下属的四个县。
特别是白虎右卫,现在变成了同城的两个县,分别叫右南县、右北县。
白虎府驻地也在原白虎右卫所在地。
十五个皇子们乘坐的火车,进入白虎府城建成区的时候,皇子们也都颇为好奇的看着周围的景象。
鳞次栉比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有很多冒烟的工厂,近处有大量的机动客车和货车。
还有一条宽阔的运河穿过城区,河道里面也有大量的各种船只,喷吐着烟雾向前航行。
皇子们就感觉,这座城市算是颇为繁荣了,放在大明本土的几个大型工业区之外,也属于较大规模的府城了。
根本不像是他们想象中的海外蛮荒之地的情况。
而这个白虎府城和周边地区,也是皇子们在北美的调研工作重点之一。
所以皇子们在白虎府城的火车站下车进城,开始了解白虎府的情况,下属城市和农村的情况。
白虎府的主要官员自然要出来迎接,然后陪同皇子们到处参观,说明这里的大致情况。
白虎府周围是北美内陆最大的农业区,城市周围几百公里都是大型农场。
不过白虎府本身,也是五大湖和北美大河流域的中转站,还是这片区域最早的最重要的城市。
本地还有足够多的人口,自然也承担了理所当然的基本建设任务。
白虎府城有大型河湖船舶码头,有内河和内湖造船修船的船厂,有配套的钢铁厂和机械厂以及农机厂。
还有处理本地农产品的纺织厂、食品厂,以及生产基本生活设施的工厂。
不过比较特殊的是,无论是造船厂还是钢铁厂,绝大部分工厂都建设在运河岸边,而不在白虎湖的岸边。
湖岸边只有农场和住宅区。
按照当地官员的介绍,这都是皇帝专门安排的,禁止在湖岸边建设工厂,禁止将废水直接排入湖中。
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排入运河,通过运河送走,最终送入大海。
官员们对于这种安排并不是非常的理解,倒是刚刚来到这里的皇子们一听就直接明白了。
皇子们的课程就是朱简烜这个皇帝亲自安排的。
博物学的地理知识内容里面,就有关于水体的更新和污染相关的知识。
大型内陆湖泊的水体状态,在数百年的周期内都具有不可逆性。
人类未来的几百年内,没有能力彻底清理被污染的大型湖泊。
河流的情况要好很多,河水基本保持单向流通,且始终长期向外流动。
污染物沉淀速度比湖泊要慢,更新速度远比湖泊水源更快。
所以各种无法妥善处理的污染水源,都是优先排入大海,其次排入湖泊,禁止排入内陆湖泊。
皇子们了解情况之后,到大湖边的码头区参观,发现大湖的水面非常高。
现在才到春天,还没有进入雨季,而大湖湖泊的水面高度,距离城区地面已经只有两米左右了。
这个白虎位在湖边地区还修建了漫长的堤坝,似乎是为了防止湖中的浪翻上地面。
经过本地官员的介绍,其实白虎湖的水面以前并没有这么高。
以前白虎湖和紫微湖的水面海拔是176米,距离湖岸边的土地至少有六米的空间。
湖中的波浪很难直接影响到地面上的设施。
现在是为了方便运河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提高通航能力,在紫微湖(休伦湖)和朱雀湖之间修建了一道大坝。
拦截两大湖汇入朱雀湖的湖水,将两大湖的湖面提到了180米。
再通过修整白虎湖畔的大河支流,让白虎湖成大河上游的水源,为相对缺水的大河上游提供稳定的水源。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加深和修缮,现在万吨内河船可以从五大湖开进北美大河。
皇子们就在白虎府停留了半个多月,然后就乘坐内河客船顺着运河南下,前往北美大陆的核心中都太平府。
现在的北美大河中上游和艄公河的槽型河谷都已经变成了运河。
除了几百公里会有一道船闸,大河在其他地方的表现,就像一条格外漫长的水库。
大部分地方的宽度在五公里左右,水深通常在六到十二米之间,通航能力超越亚马逊河之外的所有自然河流。
十五个皇子乘坐的客船顺流而下,在初夏到来的时候进入了太平府范围。
其他的绝大部分城市,无论是旧大陆还是新大陆,绝大部分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农业才有人口,才有技术和产业需求。
在古典时代,能够依靠纯粹的商业稳定存在的城市,都是绝对的稀罕货。
而太平府是那种非常罕见的,几乎是直接以工商业建设为目标,专门规划建设起来的新型城市。
城市核心区位于北美大河最大的支流的两岸,总体上位于一片半圆形的丘陵中间。
地面向下挖掘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形态的砾石了。
土层过于浅薄不适合种田,但适合搞建设。
地基不用打的特别深,只要插入下方的砾石和岩层之中,就能确保工业建筑本身的稳定了。
所以朱简烜专门安排,把这里作为北美大陆的工业中心。
大明本土有的绝大部分产业,在太平府本地或者周围也基本都能找得到。
太平府有煤矿、钢铁厂、化工厂、造船厂、农业机械厂、民用机动车厂,飞机制造厂。
有发电厂、电器厂,还有有纺织厂、食品厂,各种生活用品工厂。
甚至连军工产业也相对齐全,包括步枪和火炮工厂,军用的机械工厂从,军用车辆工厂,飞行机器制造厂等等。
唯一缺乏的就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行业。
还是因为这片地方似乎真的没有石油。
这样快速全面工业化建设的城市,建成区规模自然也迅速的膨胀起来。
发展建设的速度太快,而且没有长期处于稳定的农业时代,以至于太平府都没有明确的府城和县城。
美河两岸的大片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三百万人了。
放在全世界或者大明本土,也绝对是超级大城市了,现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屈指可数。
而且这些城市基本都在大明本土。
海外的几个主要是北美的太平府和纽约府、澳洲的吴王都,霖洲的银河府这三个大规模城市。
皇子们乘坐的客船顺着北美大河航行,在大河和美河的交汇处转入美河逆流而上,很快就进入了美洲中都太平府的城区。
皇子们大多都忍不住感慨,这个太平府与本土的大城市格外类似。
到处都是码头、建筑、工厂和车辆,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太平府已经成了北美大陆的首府,北美留守司的大臣和大学士们,大部分本来就留在太平府。
纽约城的内阁系统,现在已经成了太平府内阁的分支下属机构,专门负责处理东部海岸线上的自由邦和自治领的事务。
而且留在纽约的大学士和大臣们,收到了皇子们来实训的通知之后,也提前来太平府等待和迎接了。
本地的官员现在的心态也两年前的广东省下属官员类似,他们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十几个皇子被一起送到美洲来。
很多官员心中案子揣测,是不是皇帝对美洲现在的局势不满意了?想要改变现状了?
毕竟这两年朝廷刚做了亚欧留守司,还拆分的广东。
不过无论心中怎么猜测,表面上的配合是不能少的,都要摆出全力相助的姿态。
皇子们抵达太平府,就算是到了这一轮实训的任职地点了。
本来就要办理正式的职务交接手续,特别是这一次皇子们的职务是皇帝特别拟定的,需要跟本地的下属官员说清楚。
美洲的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们,带着台太平府的主要官员在码头迎接皇子们。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皇子们帅首先拿出任命书,交给现有的布政使等官员去确认无误。
美洲大学士和大臣们,引领和簇拥着皇子们进入城中,送进北美的王宫,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朱简烜本来在纽约已经有了一套王宫,而太平卫作为中都不能没有宫殿。
所以本地的官员们就给朱简烜上奏章,申请在中都太平府也建设一组新的宫殿。
美洲本地重大事务的决策会议,以及针对美洲高层的诏令的宣读,都应该有合适的场所。
无论国王本人是否来美洲的宫殿居住,这些宫殿的政治意义和仪式作用都始终存在。
当时朱简烜已经当了皇帝了,在美洲给自己建设宫殿应该用皇帝标准。
但是朱简烜却专门要求,只能按照亲王的标准去建造。
朱简烜首先是考虑自己长期不在北美,放一套皇帝级别的宫殿在北美就是个麻烦。
早晚会发生主动或者意外性质的僭越。
自己直接不在北美搞皇宫,直接把僭越的可能性和等级都降低了一级。
皇子们跟本地的大臣、大学士们互相确认了身份之后,大皇子朱靖坤宣读了一份圣旨,那是皇帝给他们的直接命令。
大学士们听完之后都明显有些愣神,按照圣旨上的说法,这些皇子们相当于是美洲大学士了。
同时他们显然还拥有远超普通大学士的决策权。
那美洲现有的大学士怎么办?
密歇根湖的最西南端,有著名的大城市芝加哥,现在是大明的白虎右卫所在地。
从这片区域向南,直到北美大河与美河(俄亥俄河)交汇处北部的低矮丘陵附近为止。
大概是朱简烜前世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范围。
这片地区的总体地势相对平坦,全年降水量与神洲江淮地区接近,基本都在一千毫米上下浮动。
当地的原始植被类型,是温带阔叶落叶林与温带长草草原的过渡区域。
有大量长草草原与森林错落分布的情况。
在不考虑寒潮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当地夏季平均高温在三十度左右,冬季平均低温在零下七度左右。
这里几乎是北美大陆上最适合开荒种田的地方。
湿润的长草草原土地天然肥沃且容易开垦,稀疏分布的森林可以提供早期的建筑和工具材料。
热量和降水都主要集中在夏季,能供应各种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和水分。
这片区域自然也是大明在北美大陆上的重点开拓区。
大明在北美内陆的开拓行动,首先是从五大湖区和北美大河东岸的几个关键节点开始的。
在白虎湖的西南端、东南端、正南端的三个方向,首先依次建立了白虎左卫、白虎右卫、白虎前卫三个早期的军屯卫所。
三个卫所分别在大湖的三个方向开垦土地,陆续形成了稳定存在的居民区,在大平原上站稳了脚跟。
然后新到的移民以三个卫所为起点,向东南、西南、正南三个方向继续开垦。
西南方向的目标是与西南大河沿岸的开拓区打通,正南方向的目标是与南方的中都太平卫开拓区打通。
东南方向的目标是与朱雀湖(伊利湖)西部和南部的开拓区打通。
所以在东方的朱雀湖西岸的朱雀右卫,西南岸的朱雀前卫,这两个军屯卫所基本稳定之后,就开始同步向西拓展开拓区了。
北美大河中游的河岸的军屯卫所,也同时以东方为主要开拓方向,以打通白虎湖开拓区为目标。
早期这些开拓点在各自的目标上不断的延伸,陆续与与其他开拓区按照计划连接起来,也在开拓区之间串起了地面交通线。
后续抵达的新移民,则开始沿着开拓点之间的交通线继续向外拓宽,逐渐形成更大范围的成熟开拓区。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二十年多年,开拓区总面积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平方公里,已经基本铺满了这片广阔的平原区域。
当然,这些地方与神洲本土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成熟的开拓区内并不全是农田,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植被。
因为在森林区域开荒需要挖掘树根,夹在森林中的草原地区则不需要,所以总体开荒难度更低,当然要优先去开垦草原。
与此同时,北美的荒地范围几乎无限,开拓区的卫所、公司、百姓除非为了获取木材,否则都不会主动跟森林较劲。
也不会仔细的把每一块土地都变成农田,而是有意无意的不同所有权的农场之间,留有大范围的荒地或者果园。
白虎湖畔的三个最早的军屯卫所,前几年就已经陆续撤销了,变成了新设立的白虎府下属的四个县。
特别是白虎右卫,现在变成了同城的两个县,分别叫右南县、右北县。
白虎府驻地也在原白虎右卫所在地。
十五个皇子们乘坐的火车,进入白虎府城建成区的时候,皇子们也都颇为好奇的看着周围的景象。
鳞次栉比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有很多冒烟的工厂,近处有大量的机动客车和货车。
还有一条宽阔的运河穿过城区,河道里面也有大量的各种船只,喷吐着烟雾向前航行。
皇子们就感觉,这座城市算是颇为繁荣了,放在大明本土的几个大型工业区之外,也属于较大规模的府城了。
根本不像是他们想象中的海外蛮荒之地的情况。
而这个白虎府城和周边地区,也是皇子们在北美的调研工作重点之一。
所以皇子们在白虎府城的火车站下车进城,开始了解白虎府的情况,下属城市和农村的情况。
白虎府的主要官员自然要出来迎接,然后陪同皇子们到处参观,说明这里的大致情况。
白虎府周围是北美内陆最大的农业区,城市周围几百公里都是大型农场。
不过白虎府本身,也是五大湖和北美大河流域的中转站,还是这片区域最早的最重要的城市。
本地还有足够多的人口,自然也承担了理所当然的基本建设任务。
白虎府城有大型河湖船舶码头,有内河和内湖造船修船的船厂,有配套的钢铁厂和机械厂以及农机厂。
还有处理本地农产品的纺织厂、食品厂,以及生产基本生活设施的工厂。
不过比较特殊的是,无论是造船厂还是钢铁厂,绝大部分工厂都建设在运河岸边,而不在白虎湖的岸边。
湖岸边只有农场和住宅区。
按照当地官员的介绍,这都是皇帝专门安排的,禁止在湖岸边建设工厂,禁止将废水直接排入湖中。
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排入运河,通过运河送走,最终送入大海。
官员们对于这种安排并不是非常的理解,倒是刚刚来到这里的皇子们一听就直接明白了。
皇子们的课程就是朱简烜这个皇帝亲自安排的。
博物学的地理知识内容里面,就有关于水体的更新和污染相关的知识。
大型内陆湖泊的水体状态,在数百年的周期内都具有不可逆性。
人类未来的几百年内,没有能力彻底清理被污染的大型湖泊。
河流的情况要好很多,河水基本保持单向流通,且始终长期向外流动。
污染物沉淀速度比湖泊要慢,更新速度远比湖泊水源更快。
所以各种无法妥善处理的污染水源,都是优先排入大海,其次排入湖泊,禁止排入内陆湖泊。
皇子们了解情况之后,到大湖边的码头区参观,发现大湖的水面非常高。
现在才到春天,还没有进入雨季,而大湖湖泊的水面高度,距离城区地面已经只有两米左右了。
这个白虎位在湖边地区还修建了漫长的堤坝,似乎是为了防止湖中的浪翻上地面。
经过本地官员的介绍,其实白虎湖的水面以前并没有这么高。
以前白虎湖和紫微湖的水面海拔是176米,距离湖岸边的土地至少有六米的空间。
湖中的波浪很难直接影响到地面上的设施。
现在是为了方便运河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提高通航能力,在紫微湖(休伦湖)和朱雀湖之间修建了一道大坝。
拦截两大湖汇入朱雀湖的湖水,将两大湖的湖面提到了180米。
再通过修整白虎湖畔的大河支流,让白虎湖成大河上游的水源,为相对缺水的大河上游提供稳定的水源。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加深和修缮,现在万吨内河船可以从五大湖开进北美大河。
皇子们就在白虎府停留了半个多月,然后就乘坐内河客船顺着运河南下,前往北美大陆的核心中都太平府。
现在的北美大河中上游和艄公河的槽型河谷都已经变成了运河。
除了几百公里会有一道船闸,大河在其他地方的表现,就像一条格外漫长的水库。
大部分地方的宽度在五公里左右,水深通常在六到十二米之间,通航能力超越亚马逊河之外的所有自然河流。
十五个皇子乘坐的客船顺流而下,在初夏到来的时候进入了太平府范围。
其他的绝大部分城市,无论是旧大陆还是新大陆,绝大部分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农业才有人口,才有技术和产业需求。
在古典时代,能够依靠纯粹的商业稳定存在的城市,都是绝对的稀罕货。
而太平府是那种非常罕见的,几乎是直接以工商业建设为目标,专门规划建设起来的新型城市。
城市核心区位于北美大河最大的支流的两岸,总体上位于一片半圆形的丘陵中间。
地面向下挖掘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形态的砾石了。
土层过于浅薄不适合种田,但适合搞建设。
地基不用打的特别深,只要插入下方的砾石和岩层之中,就能确保工业建筑本身的稳定了。
所以朱简烜专门安排,把这里作为北美大陆的工业中心。
大明本土有的绝大部分产业,在太平府本地或者周围也基本都能找得到。
太平府有煤矿、钢铁厂、化工厂、造船厂、农业机械厂、民用机动车厂,飞机制造厂。
有发电厂、电器厂,还有有纺织厂、食品厂,各种生活用品工厂。
甚至连军工产业也相对齐全,包括步枪和火炮工厂,军用的机械工厂从,军用车辆工厂,飞行机器制造厂等等。
唯一缺乏的就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行业。
还是因为这片地方似乎真的没有石油。
这样快速全面工业化建设的城市,建成区规模自然也迅速的膨胀起来。
发展建设的速度太快,而且没有长期处于稳定的农业时代,以至于太平府都没有明确的府城和县城。
美河两岸的大片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三百万人了。
放在全世界或者大明本土,也绝对是超级大城市了,现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屈指可数。
而且这些城市基本都在大明本土。
海外的几个主要是北美的太平府和纽约府、澳洲的吴王都,霖洲的银河府这三个大规模城市。
皇子们乘坐的客船顺着北美大河航行,在大河和美河的交汇处转入美河逆流而上,很快就进入了美洲中都太平府的城区。
皇子们大多都忍不住感慨,这个太平府与本土的大城市格外类似。
到处都是码头、建筑、工厂和车辆,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太平府已经成了北美大陆的首府,北美留守司的大臣和大学士们,大部分本来就留在太平府。
纽约城的内阁系统,现在已经成了太平府内阁的分支下属机构,专门负责处理东部海岸线上的自由邦和自治领的事务。
而且留在纽约的大学士和大臣们,收到了皇子们来实训的通知之后,也提前来太平府等待和迎接了。
本地的官员现在的心态也两年前的广东省下属官员类似,他们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十几个皇子被一起送到美洲来。
很多官员心中案子揣测,是不是皇帝对美洲现在的局势不满意了?想要改变现状了?
毕竟这两年朝廷刚做了亚欧留守司,还拆分的广东。
不过无论心中怎么猜测,表面上的配合是不能少的,都要摆出全力相助的姿态。
皇子们抵达太平府,就算是到了这一轮实训的任职地点了。
本来就要办理正式的职务交接手续,特别是这一次皇子们的职务是皇帝特别拟定的,需要跟本地的下属官员说清楚。
美洲的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们,带着台太平府的主要官员在码头迎接皇子们。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皇子们帅首先拿出任命书,交给现有的布政使等官员去确认无误。
美洲大学士和大臣们,引领和簇拥着皇子们进入城中,送进北美的王宫,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朱简烜本来在纽约已经有了一套王宫,而太平卫作为中都不能没有宫殿。
所以本地的官员们就给朱简烜上奏章,申请在中都太平府也建设一组新的宫殿。
美洲本地重大事务的决策会议,以及针对美洲高层的诏令的宣读,都应该有合适的场所。
无论国王本人是否来美洲的宫殿居住,这些宫殿的政治意义和仪式作用都始终存在。
当时朱简烜已经当了皇帝了,在美洲给自己建设宫殿应该用皇帝标准。
但是朱简烜却专门要求,只能按照亲王的标准去建造。
朱简烜首先是考虑自己长期不在北美,放一套皇帝级别的宫殿在北美就是个麻烦。
早晚会发生主动或者意外性质的僭越。
自己直接不在北美搞皇宫,直接把僭越的可能性和等级都降低了一级。
皇子们跟本地的大臣、大学士们互相确认了身份之后,大皇子朱靖坤宣读了一份圣旨,那是皇帝给他们的直接命令。
大学士们听完之后都明显有些愣神,按照圣旨上的说法,这些皇子们相当于是美洲大学士了。
同时他们显然还拥有远超普通大学士的决策权。
那美洲现有的大学士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