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纶,若是我没有记错你应该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吧!”

  “对!”

  傅宗龙点了点头,眉间闪过道道疑问之色。

  他比洪承畴大一岁,比洪承畴早两科中进士,也就是说他当官的时候,洪承畴还在努力备考呢。

  他不知道洪承畴在这个时候问这个事儿做什么。

  看着眼前的傅宗龙,洪承畴沉声道:“你中进士之后就授予铜梁知县,又调往巴县,后又在户部当主事。

  天启元年,辽阳失守你自告奋勇要过去,仅一个多月,就募到五千精兵。

  天启二年,安邦彦造反,包围了贵阳,若非你上书提出了四点建议,熹宗均采纳,那贵州估计就彻底的失控了。

  天启四年,你又巡抚贵州,领兵打败了起兵造反的安邦彦,天启六年若非你回去丁忧,以你和孙阁老的师徒关系,陛下登基后的三边总督应该是你才对。

  如今年你又提出了‘耕三余一’的策略,汉中平原大丰收,全国都在效仿,这在大灾时期是大功一件,群臣都在上疏陛下奖赏你。

  现在你又率军来玉门关,虽然不是你主导,但吐鲁番、卫拉特四部和叶尔羌汗国的归顺一定是有你的功劳在。

  等西域彻底平定,以你的功劳,过几年绝对会调回京城担任六部尚书、甚至进内阁。

  毕竟户部、刑部、吏部三位尚书和几位阁老年龄都已经近七十岁了,需要有人来接班,而你们这种总督且有功绩的就是最佳人选了。

  若是你向陛下提出了重建玉门关和连接吐鲁番防护林的建议,以陛下的谁提出谁就是第一责任人的处世准则,你大概率是要留在这里的负责这件事情的。

  可能还是三边总督,加尚书衔,但与六部尚书、内阁大臣相比,孰轻孰重,你得考虑清楚吧!”

  说完这话,洪承畴紧紧的盯着傅宗龙,观察着傅宗龙神色变化。

  这一下子,不止是傅宗龙了,众将神色都凝重了起来。

  出来当官的,谁敢扪心自问是没有私心的?

  谁不想官越当越大,最好能成为内阁首辅的?

  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

  如今这个选择刚好出现在了傅宗龙身上。

  六部尚书和地方总督谁的职权更高,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了。

  六部尚书除了负责专项事务的礼、刑、工三部尚书,其余的户、兵、吏三部尚书那绝对是大明权力最为巅峰的几位了。

  但遇见皇帝不怎么作为的,内阁首辅强势的,架空了六部,那么六部尚书就成了执行角色,诸如严嵩、张居正等,且容易遭到司礼监的钳制。

  而且最可怕的是容易陷入党争之中,在这个位置上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身不由己。

  而地方总督由前期的临时特设转变成了中后期的常设化,如对抗后金的蓟辽总督、西北防务的三边总督和平定瑶乱与海防的两广总督等。

  他们的核心权利是节制数省军队,兼管民政、漕运、盐政,通常兼都察院衔,可弹劾地方官员。

  在地方上,权威常高于中枢部院。

  总得来说,常态时期,也就是和平时期,六部在制度层面高于总督,但若是在混乱时期地方总督权利极大,部院权利彻底空心化,尤其王朝后期。

  权利虽然大,但最好祈祷边防没问题,若是有问题那绝对的定罪的存在,且只有被砍这么一条路。

  但是,如今皇帝是位明君,更是位开拓之君,部分巡抚的废除,诸如延绥、宣府等地巡抚等,军机处的设立、军队的改革、军区设想以及巡视组的存在,都直接说明中央的集权。

  中央集权之下,六部是建议权和执行权,内阁是复议权和监督权,司礼监的作用淡化,只有检察权和部分否决权,决策权掌控在了皇帝手中。

  地方督抚的权利将被极大的限制,六部的权利则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王朝正处于上升期和盛世期的时候,六部在制度、政令上的权利将达到最大化。

  换句话说,这个时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至于说党争,你要是真敢,那就看看皇帝敢不敢将你九族都给砍了。

  所以,很明显,至少在如今皇帝在位的时候,六部的权力绝对高于地方督抚的。

  “彦演兄,你说我们寒窗苦读数年中了进士到底是为了什么?”

  “往小了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改善家人的生活以及给后代铺路,往大了说,主政一方,造福百姓。

  再扯的虚一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横渠四句是我们能做到的吗?”

  “人生短短不过几十年,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律自己,主政一方,造福百姓,在六部的确能从制度、政策等大局层面造福百姓,但地方却是亲身践行造福百姓。

  两者相辅相成,没有高下之分,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分中枢和地方呢?你说是不是?”

  众将连连点头,皆是认可傅宗龙的话。

  若是当官的都一门心思往上钻,那百姓怎么办?

  洪承畴却是凝声道:“话是这么说,但你可要想清楚,重建玉门关和连接两地防护林的方案大概率是会被批准的,只是实施时间的早晚而已。

  可是到底能不能达成这都是未知的,只要一个方面完不成,那全盘都将被否决,每年投入数百万两银子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你不仅官帽子难保,更是会被史书谩骂的,这你也考虑清楚了?”

  “陛下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这植树造林何尝不是与天斗、与地斗?我苦读圣贤书十余年,又在率军冲杀数年,又何惧这些?

  我为的不是自身利益和名利,为了是我大明的疆域和华夏的未来,即便是史书谩骂,那也是身后之事,我死了,管他洪水滔天。”

  “这么说来,你是决定了给陛下上疏?”

  “确定了!”

  “不后悔?”

  “不后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