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看!”

  崇祯看了一眼毕自严,眼中满是好奇之色。

  他的这些梦想都是极好的,怎么在这位尚书眼中有缺陷呢?

  “陛下,臣先说说住有所居,按照中南半岛是三合院,能居住一家三口的耗银十八两,然后每增加两人就需要增加五两银子的成本,按照五口之家,平均每座造价二十三两。

  大明这边有两亿人口,需要四千万座,耗银九亿两千万两白银。

  而且大明盛世来了之后,每年至少还要增加三百到五百万人,又是需要百万座,即便是这些是由百姓承担,时间上也来不及。

  中南半岛是一年建造了八十万座,大明就算是增加三倍,那也需要二十五年左右才能与新增人口达到了平衡,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数字。

  说句大不敬的话,在这二十五年的时间中,朝廷……陛下还能如现在一样睿智、坚定的不移的实施这个政策吗?

  还有老有所养……”

  “毕尚书,您……”

  “听我说完!”

  毕自严打断了身边兵部尚书侯恂的话,继续道:“还有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这两件事儿陛下本意是好的,您在位期间或许没事儿,可您想过后继之君吗?

  他们还会像您一样英明神武,将百姓们的生死都放在心上吗?

  即便是有,可有些时候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废除,诸如国库空虚、外敌入侵、皇帝昏聩听信奸臣谗言等等。

  不废除,朝廷国库无力承担,废除,那就是与百姓对立,到那时又该如何收场?

  朝廷本意是好的,为百姓谋福利,但您架不住人性都是自私的,之前是没有这些的,但享受久了之后,他们就会认为这本来就是有的、应该的。

  到了那个时候,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百姓会不会因为此事闹起来?

  若是再遇见大灾,朝廷无力救援,立时就反了,王朝颠覆,也是有可能的。”

  “毕尚书,慎言!”

  “毕大人,您这是大不敬!”

  “毕尚书,放肆!”

  ……

  “陛下,毕大人只是就事论事,过于担心了一些,导致口无遮掩,请陛下恕罪!”

  “皇上,毕尚书只是一时心切,请陛下原谅毕尚书的大不敬!”

  大殿内群臣皆是出声,有训斥的,也有求情的,当然了,训斥的也是曲折的替毕自严求情。

  毕竟毕自严那最后的话差点就摆明了皇帝在盛世降临之后飘了,然后就开始了享受。

  毕竟这事儿不仅在大明一朝发生了,历朝历代也有发生。

  诸如汉武帝,前三十年那是真明君,后半生则是巫蛊之祸诛杀太子,轮台诏时国库耗尽,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晚年农民起义高达二三十起。

  梁武帝萧衍,前十八年,改革九品中正制、编订《五礼》规范礼制,然后就是沉迷佛教,四次舍身同泰寺赎身耗金四亿钱,接纳侯景引发侯景之乱,南朝由盛转衰;

  明神宗朱翊钧,前十年推行改革,平定宁夏哱拜之乱,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死后二十八年不上朝,矿监税使掠夺民间。

  ……

  按照历代王朝皇帝在位期间的功绩表现以及权力周期,皇帝平均在位二十六年后决策质量显著下降。

  而如今皇帝登基八年了,也就是说还有十八年的时间即将进入权力腐蚀周期,更何况现在还是大灾,住有所居至少也得等大灾之后才能开始。

  大灾什么时间结束,大家伙儿心里都没有底,纵观史书,他们都没有发现波及范围如此之广、如此之重的旱灾。

  少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都不好说。

  若非皇帝登基就开始大力屯粮、还地于民,暴力整顿官场和军队,雷霆手段灭掉建奴,否则这会儿整个大明已经是一片乱象,民变四起了。

  七八年后皇帝就登基十五六年了,那……

  一旦皇帝开始享受,那已经执行到了一半的住有所居的政令就很可能废掉,届时没有享受到的百姓怎么办?

  群臣自然也是有这个担心的,可也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吧,皇帝的确很英明,但这种事儿你不能去东暖阁找皇帝吗?非得当着群臣的面让皇帝颜面尽失?不怕被砍吗?

  他们只能在心中对毕自严说一句:真他妈的有种。

  “陛下……”

  “无妨!”

  崇祯朝着袁可立摆了摆手,看向群臣:“朕不是昏庸之人,更不是听不得任何坏话、刚愎自负的昏君。

  况且,毕爱卿所讲的是事实,讲事实、讲真话,这何错之有?朕虽不是唐太宗,能百次容忍魏征,但这点容人之心还是有的。

  诸位爱卿不必担心,因为讲真话、讲事实触怒朕,会被朕处罚的,今天不用担心,以后也不用担心,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陛下圣明!”

  群臣浑身一震,齐齐跪了下去,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皇帝虽然年轻了些,但气度已经超越了大明的任何一位皇帝,在这种明君手下干活,那是他们的幸运。

  有了这颗定心丸后,群臣也安下了心。

  督查院左御史张廷登朝着皇帝躬身:“陛下,毕尚书虽然说的有些骇人,但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性有四大残酷的特性,

  自私与贪婪、冷漠与无情、虚伪与伪善、复杂与多变。

  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这四大残酷特性会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防,所以,毕尚书所担忧的不无道理。”

  “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这是惠及数以千万计,尤其是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这是关系他们生死存亡的,毕竟能活着谁想死呢?

  如果没有这个,那么他们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陛下的想法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个希望一旦破灭,那……尤其老人,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不闹就是等死,闹了或许也是个死或许还有用,那不如闹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就没办法镇压,否则史书上记载的……。”

  ……

  听着群臣的劝谏,崇祯也是相当无语的,对百姓不好也有错,对百姓好也是有错的,皇帝真难当,但这就是历史和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平息了内心的无语后,崇祯看向袁可立:“袁爱卿的想法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