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明白吗?
自然是能听明白了,虽然他们没有经过商,但都是户部的官员,跟商人是经常打交道的,这些东西不算高深,一点就透。
面对张子兴的话,众人没有回应,个个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是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分工竟然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而且听起来是极其合理的。
首先是身股,这会让集体工坊内一直保持着人数较多的且分红较多的技术性或者善于管理的工匠在,哪怕是所有的银股持有者都没有在工坊内干活,也丝毫不会影响到运转。
毕竟这关系到净利润,影响他们的分红。
重要的是一旦实施,肯定会吸引那些技术性高的工匠前来投奔,技术性高能保证整个工坊的正常运转以及研究出更多符合市场的货物,增加集体工坊的竞争力。
有竞争力才有市场话语权,才能持续、长久的活下去,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而在职股的存在也是让工匠们有了一种期盼,原本这是普通的工匠拿着月钱,现在竟然还有额外的分红,换做是你,你会不会拼命的干?
重要的是在职股虽然对整个工坊的工匠开放,但涉及到份额的多少,份额就那么多,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别人越优秀就买的越多,赚的就越多,相对自己就少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个人都只能拼命的努力,毕竟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职股既稳定团队又缓解了日常的银子流转的压力。
可以想象,一旦这种方案实施,每个人除了本职工作外,更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钻研,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发新货、优化流水线、谈一个大单子、营收更高等等。
只要有一个突破,不仅能买在职股,更是能成为身股。
刚刚张子兴举的例子有些吓人动则十万两银子的净利润,手工业制造源头正常情况下一万两就已经是顶天了,在拿了工钱之前后还能领三五两银子额外奖励,
好一会儿之后,众人心绪平静了下来,右侍郎吴甡问道:“张掌柜的,本官有一点疑问,如果说工匠请辞……不干了,在职股和身股怎么办?”
“吴大人是一针见血了!”
张子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兵法云‘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大致意思就是想要思谋得利,必须考虑到受害,想要思谋成功,必须考虑到失败。
商事上也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职股是工匠们花银子购买的,无论是主动请辞还是被动的开掉,集体工坊都必须收回,
可以按照上一年度的每个份额的分红收回,也可以按照皇家银行的利息加本金收回,
或者按照约定,购买三年的按照本金的一点二倍、五年按一点三倍、十年按一点五倍等等类似方法,反正必须得收回。
在这种分红的模式下,主动请辞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刚买一年就因为其他事请辞或被开除,那就按照从皇家银行借贷的利息以及本金退还。
说完了在职股后我们再说说身股,身股是集体工坊赠予的,是没有继承、转让、交易权的,无论是请辞还是开除都会由集体工坊收回且没有任何的补偿。
因为本身就不是真金白银购买的。
最后就是银股了,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会退出的,但非正常情况下还是有的,例如后继无人、大量赌债需要立刻偿还等等情况下,还是可以退出的。
有两种方式,一是卖给其它人,二是由集体工坊收回,无论是哪一种,价格肯定都是极高的。
若是集体工坊的利润很好、发展又很好,那么可能是当年分红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就看看购买人敢不敢赌了。
如果没人购买,那么集体工坊就必须无条件的购买回去,价格自行商量。
吴大人,在下这么解释能解答您的疑惑吗?”
“可以!”
吴甡点了点头,还准备再说什么的时候,金部司郎中傅春耘突然道:“那若是没有利润或者亏了呢?”
“傅大人,在职股也是生意的一种!”
张子兴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然后解释道:“工匠们为什么愿意购买在职股?因为他们看好集体工坊的未来,若是未来不被看好自然就不会购买的。
当然了也有例外,例如今年比较看好,但明年形势急转直下,利润下滑、没有、甚至亏了,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没有分红的。
更不可能让购买了在职股的工匠补足亏损的部分,没有这个道理的。
连续三年都亏损、甚至倒灶(破产),那屋舍、仓库、物料、工具等等总还在吧,卖了之后先给工匠发基本的工钱,然后是在职股的本金,最后才是银股。
这个过程和身股没啥关系,比他们的是赠予的、分红的性质。
若是这些都卖了不够工钱的,那就得银股的补足欠缺的,前面赚了银子的总得拿点出来吧,这些由官府强制执行。
至于在职股的本金就不了了之,毕竟这是生意,要承担风险的。
除了破产之外,还有另一种减少亏损的办法,那就是在不看好未来的情况下,主动将在职股卖给集体工坊,工坊必须得回收,但每年只能只能卖出所持有的三成。
这个三成只是我的一个说法,具体的可以自行规定。”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如果按照张子兴这么说,在职股简直就是稳赚不赔,至少在海外贸易满足前是不会亏的。
如果他们不是官员,他们都想去募集资金开办一个集体工坊了,以他们的见识,十年之后不说成为富可敌国,但至少是富甲一方了。
但富人终究是富人,只是有银子而已,即便是皇帝一再强调士农工商四业不分轻重贵贱,但在所有人眼中仕依旧是最好的。
现阶段皇帝在,官员不敢乱搞,但后继之君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宦世家的孩子见识、认知都远高于商贾之家,都从大学毕业胥吏干起,在规则之内官宦之家的子弟升迁肯定比商贾之家的快。
一个县令或许没法将一个县城内的集体工坊给扶持到州府、布政司的高度,但想整垮却是不难的。
“哦,对了!”
在众人沉思时,张子兴突然出声了:“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自然是能听明白了,虽然他们没有经过商,但都是户部的官员,跟商人是经常打交道的,这些东西不算高深,一点就透。
面对张子兴的话,众人没有回应,个个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是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分工竟然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而且听起来是极其合理的。
首先是身股,这会让集体工坊内一直保持着人数较多的且分红较多的技术性或者善于管理的工匠在,哪怕是所有的银股持有者都没有在工坊内干活,也丝毫不会影响到运转。
毕竟这关系到净利润,影响他们的分红。
重要的是一旦实施,肯定会吸引那些技术性高的工匠前来投奔,技术性高能保证整个工坊的正常运转以及研究出更多符合市场的货物,增加集体工坊的竞争力。
有竞争力才有市场话语权,才能持续、长久的活下去,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而在职股的存在也是让工匠们有了一种期盼,原本这是普通的工匠拿着月钱,现在竟然还有额外的分红,换做是你,你会不会拼命的干?
重要的是在职股虽然对整个工坊的工匠开放,但涉及到份额的多少,份额就那么多,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别人越优秀就买的越多,赚的就越多,相对自己就少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个人都只能拼命的努力,毕竟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职股既稳定团队又缓解了日常的银子流转的压力。
可以想象,一旦这种方案实施,每个人除了本职工作外,更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钻研,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发新货、优化流水线、谈一个大单子、营收更高等等。
只要有一个突破,不仅能买在职股,更是能成为身股。
刚刚张子兴举的例子有些吓人动则十万两银子的净利润,手工业制造源头正常情况下一万两就已经是顶天了,在拿了工钱之前后还能领三五两银子额外奖励,
好一会儿之后,众人心绪平静了下来,右侍郎吴甡问道:“张掌柜的,本官有一点疑问,如果说工匠请辞……不干了,在职股和身股怎么办?”
“吴大人是一针见血了!”
张子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兵法云‘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大致意思就是想要思谋得利,必须考虑到受害,想要思谋成功,必须考虑到失败。
商事上也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职股是工匠们花银子购买的,无论是主动请辞还是被动的开掉,集体工坊都必须收回,
可以按照上一年度的每个份额的分红收回,也可以按照皇家银行的利息加本金收回,
或者按照约定,购买三年的按照本金的一点二倍、五年按一点三倍、十年按一点五倍等等类似方法,反正必须得收回。
在这种分红的模式下,主动请辞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刚买一年就因为其他事请辞或被开除,那就按照从皇家银行借贷的利息以及本金退还。
说完了在职股后我们再说说身股,身股是集体工坊赠予的,是没有继承、转让、交易权的,无论是请辞还是开除都会由集体工坊收回且没有任何的补偿。
因为本身就不是真金白银购买的。
最后就是银股了,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会退出的,但非正常情况下还是有的,例如后继无人、大量赌债需要立刻偿还等等情况下,还是可以退出的。
有两种方式,一是卖给其它人,二是由集体工坊收回,无论是哪一种,价格肯定都是极高的。
若是集体工坊的利润很好、发展又很好,那么可能是当年分红的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就看看购买人敢不敢赌了。
如果没人购买,那么集体工坊就必须无条件的购买回去,价格自行商量。
吴大人,在下这么解释能解答您的疑惑吗?”
“可以!”
吴甡点了点头,还准备再说什么的时候,金部司郎中傅春耘突然道:“那若是没有利润或者亏了呢?”
“傅大人,在职股也是生意的一种!”
张子兴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然后解释道:“工匠们为什么愿意购买在职股?因为他们看好集体工坊的未来,若是未来不被看好自然就不会购买的。
当然了也有例外,例如今年比较看好,但明年形势急转直下,利润下滑、没有、甚至亏了,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没有分红的。
更不可能让购买了在职股的工匠补足亏损的部分,没有这个道理的。
连续三年都亏损、甚至倒灶(破产),那屋舍、仓库、物料、工具等等总还在吧,卖了之后先给工匠发基本的工钱,然后是在职股的本金,最后才是银股。
这个过程和身股没啥关系,比他们的是赠予的、分红的性质。
若是这些都卖了不够工钱的,那就得银股的补足欠缺的,前面赚了银子的总得拿点出来吧,这些由官府强制执行。
至于在职股的本金就不了了之,毕竟这是生意,要承担风险的。
除了破产之外,还有另一种减少亏损的办法,那就是在不看好未来的情况下,主动将在职股卖给集体工坊,工坊必须得回收,但每年只能只能卖出所持有的三成。
这个三成只是我的一个说法,具体的可以自行规定。”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如果按照张子兴这么说,在职股简直就是稳赚不赔,至少在海外贸易满足前是不会亏的。
如果他们不是官员,他们都想去募集资金开办一个集体工坊了,以他们的见识,十年之后不说成为富可敌国,但至少是富甲一方了。
但富人终究是富人,只是有银子而已,即便是皇帝一再强调士农工商四业不分轻重贵贱,但在所有人眼中仕依旧是最好的。
现阶段皇帝在,官员不敢乱搞,但后继之君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宦世家的孩子见识、认知都远高于商贾之家,都从大学毕业胥吏干起,在规则之内官宦之家的子弟升迁肯定比商贾之家的快。
一个县令或许没法将一个县城内的集体工坊给扶持到州府、布政司的高度,但想整垮却是不难的。
“哦,对了!”
在众人沉思时,张子兴突然出声了:“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