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个想法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好一会儿后,宋应星才出声道:“但却是有一个前提和四个困难,任何一个完不成,您刚刚的提议都不可能达成。”

  众人神色一滞,韩癀眉间满是思索之色,而林弈等人却是眉头紧皱,他们都认为既然汉中和关中可行,那么沿河也是可行的才是,没想到宋应星却是说了五个难题。

  若非他们知晓宋应星的秉性,都要以为宋应星是怕出问题才找的托辞呢。

  李若涟沉声道:“宋院长,您且先说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说不定有解决办呢!”

  “是呀,若是解决了,那么对灾区的百姓来说那将是救命的存在,也能为朝廷减轻压力。”

  “诸位说到我都明白!”

  宋应星点了点头,而后神色凝重道:“一个前提是,河水不断流,否则一切的规划都是白搭。”

  此话一出,众人跃跃欲试的神色顿时一滞。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此次计划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若是大旱导致了河水断流,那么其他准备做的再充分都没有用。

  河水会不会断流,这谁都说不准。

  至少到目前为止,嘉陵江、汉江、渭河等大江大河的水位下降的都很明显了。

  若是大旱再严重一些,全域断流不大可能,但灾区和源头的一段很可能会断流。

  崇祯也是怔了怔,考虑了所有,唯独没有考虑过断流。

  一时间,崇祯也没有解决方法,思索几息后面色略显凝重:“宋爱卿,你先说四个难题吧!”

  “是!”

  宋应星点了点头,继续道:“第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数以万计的水车和百万计的劳力。

  以汉中平原来估算,至少需要一万五千青壮年随时待命引水,至少需要五十万百姓在田间地头耕作,水车、水桥、耕具、耕牛等等粗略算下来得五十万两以上的银子。

  而且数量大、需求及,需要快速做出来,否则就耽误了农时。

  第二,如何平衡百姓们的付出,这可是涉及到数百万劳力,总是有偷奸耍滑、怠工等等的。

  另外还有一些因为战争、生病等留下的孤儿寡母的以及残疾家庭,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没法抽调劳力的。

  第三,则是天气越来越寒冷,在干这些活之前要保证百姓不冻死,且要有粮食保证百姓们有力气干活。

  以汉中平原来估算,在前期至少要投入百万石的粮食。

  第四,大量百姓聚集在一起干活,很多都是从百里外调过来的,怎么居住都是大问题,夏天倒也无所谓,天热搭个凉棚就行,冬天这么做会出大问题的。”

  听着宋应星的分析,众人连连点头。

  崇祯思索了几息,看向宋应星:“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银子到位,这些水车的制造可以交给当地商人来做,流水线做起来,一天都能做出百余座,耕具也是如此。

  唯有水桥所需的毛竹麻烦了些,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云贵湖广都有大量的毛竹存在,距离也不是很远,

  或者用木槽代替,木材不够,那就拆掉房屋大门,先做水车、水桥,等大灾过了再说。

  所需的耕牛等虽然无法大量提供,但可以用马来代替,这里离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不算远,能得到大量马匹的补给。”

  “第二点的偷奸耍滑等问题,一是确定工作量,例如确定引水量、耕地面积等等,

  交给他们,规定时间完不成进而耽误农时的,除了要承担责任外,以后的分配也要酌情减少,甚至影响到以后孩子的经商、读书等等。

  虽然听起来不近人情,但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儿吧。

  至于孤儿寡母的这种,安排其它力所能及的工作,诸如做饭、缝补、清理卫生等等。”

  “第三点,提前支取粮食,这不算什么,整个陕西境内的社仓都存有大量的粮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肯定是不行的,吃饱了才有力气,

  可以从各地社仓提取,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另外所需的棉衣也不是大问题,根据锦衣卫的探查和史书的记载,叶尔羌那边非常适合种植棉花,

  只要叶尔羌投降了,我们就有大量的棉花送到这边来制成棉衣,就能满足百姓冬日在外干活所需了。”

  “第四点,居住的问题,对于几大平原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土,建造大量土坯房屋,用炕代替床,一个大通铺能睡十几二十人。

  朕记得咸阳和渭南都有煤矿吧,冬天烧煤就能解决取暖的问题,白天注意通风,晚上有人守夜,就不会有大问题。”

  “宋爱卿,朕这么说,你觉得能解决你所说的四点难题吗?”

  “可以!”

  宋应星连忙点头,但随即低声道:“陛下,若是断流……”

  “你是不是想说,若是断流了,这些都白费了?”

  “陛下圣明!”

  “无妨!”

  崇祯摆了摆手,背着手看着青中泛黄的稻田:“大旱会持续到什么时间,朕不知道,未来几年会不会断流,朕也不知道。

  但朕不能担心可能会断流而什么都不做。

  现在的情况是做了肯定比不做的强,哪怕是只能用一年,那也是好的。

  毕竟现在的情况是粮食吃一点就少一点,国库是有银子,可有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到大量的粮食,中南半岛肯定是有,但你能确定旱灾不会波及到中南半岛吗?

  从那边运送粮食到西北,缅甸边境经云南、四川到西安都要三千里,还不算上缅甸境内的路程。

  云川两地的官道什么情况你很清楚,一千斤粮食送到西安能剩下七百斤都算是好的,到山西、河南等地剩下一半都是最好的情况。

  而这几地足足有三千万百姓,三千万石粮食得多少人运输?路上消耗多少?

  有这个路上消耗的粮食和所需牛马、车辆等等的成本,足够这边制造水车、水桥了。

  况且……”

  说到这里,崇祯沉顿了几息,笑了起来:“况且,即便是断流了,我们所做也没有白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