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预警数据,就是财政赤字率。”

  群臣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财政他们懂,赤字他们也懂,红色的字嘛。

  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他们就有些搞不明白具体的含义了。

  可他们知道,凡是涉及到财政问题的,那绝对不是小问题。

  “财政赤字等于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收入,当收入大于支出的时候代表着国库盈余,收入和支出一样时,代表着平衡,收入不抵支出的时候,就代表着赤字。

  换句话说就是国库空虚、财政缺口。

  那么,朕想问问诸位,我们有没有亏空的时候?表现形式是什么?”

  身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立刻回应道:“回陛下,诸如无法支付军饷、赈灾款项或官员俸禄等。”

  “很好!”

  崇祯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出现这些情况会产生哪些后果。”

  “拖欠军饷:唐末黄巢之变,《旧唐书·僖宗纪》记载‘潼关守军连续11个月未发饷’,戍卒王仙芝贩私盐维生,继而导致聚众起义,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长安陷落时,神策军因‘饥不得食‘’倒戈。

  官员俸禄:《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因国库空虚‘减百官俸禄四成’,灵帝公开卖官,三公标价一千万钱,

  官员通过‘部曲’剥削弥补收入,黄巾起义时,州郡官员多拥兵自保不赴国难。

  无力赈灾,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河北大旱,常平仓存粮仅够三州十五日赈济,被迫挪用青苗钱本息八十万贯,

  以至于三十万流民涌入京都,催生《流民图》事件致王安石首次罢相。

  《后汉书·灵帝纪》记载,东汉光和四年到六年(183年),华北连续三年大旱,朝廷无力赈灾,冀州出现‘人相食’,张角以‘免灾治病’聚众数十万,波及八州二十八郡。

  虽然朝廷剿灭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但自此东汉政权实际瓦解,开启三国分裂序幕。”

  说到这里,毕自严犹豫了片刻,低声道:“陛下登基时西北民变,就是因为大灾之下国库空虚,无力赈灾导致的。

  若非是陛下登基以强势手段震慑加上还地于民、借粮赈灾,估计这会儿西北民变已经席卷西北了。”

  群臣也是浑身一哆嗦,眼中满是叹息之色。

  说真的,当时皇帝说要从富商士绅借粮赈灾时,当时的那批大臣都说这么做朝廷的脸面和威严都没有了,可皇帝却说百姓都饿死了、造反了,脸面早就没有了。

  只要能安抚民变,脸面不脸面的所谓,只要安定了才能想以后的事儿。

  他们不知道的是,若非是皇帝登基,局势进一步恶化,加上辽东的建奴欺压,加征三饷,彻底的引燃了西北,西北的那次民变是真的席卷了西北,最终攻破北京城。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上吊自杀身亡,大明灭亡。

  崇祯不知道群臣在想什么,继续问道:“面对这种情况,朝廷怎么做?”

  “方法很多,诸如铸钱、加赋税、抄家等等,诸如汉武帝时期,因连年征战和大兴土木,导致国库耗尽,不得不加征税收以填补财政缺口。”

  “后果呢?”

  “铸钱,如果是铜钱,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这会使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如果是纸币,市场混乱,经济崩溃‌,钱不值钱,失去百姓信任。

  加赋税,会出现经济负担加重、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诸如秦始皇强征赋税、实行苛法,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汉朝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但由于人头税繁重和其他苛捐杂税,百姓生活依然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抄家,大量的非正常理由的抄家,会引发社会动荡,人人自危,以至于出现联合反扑的现象,诸如汉武帝的算缗、宋徽宗采取的花石纲等都算是变相的剥夺商人家产等。”

  崇祯点了点头,心绪飘荡着。

  历史上的崇祯时期,因为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饷银不够,发生了好几次的兵变。

  崇祯元年七月二十日,蓟镇因欠饷兵变,二十五日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因此在八月初八日自缢。

  十月初二日,锦州因缺饷效仿宁远进行兵变,十二月固原兵变。

  因为缺饷,一年四次兵变,在华夏王朝史上都是头一份。

  最终只能加征三饷,大明百姓压力极大,虽然暂时解决了缺饷,可引发了恶果,民变四起,西北之地到处烽火。

  “相对于其他王朝的铸钱、抄家、加赋税,本朝的手段就更多了,更快捷了。”

  崇祯淡淡的说了一句,看向毕自严:“毕爱卿,你知道是什么吗?”

  “知道!”

  面对皇帝的询问,毕自严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应了一句,声音低沉:“陛下登基之后,各种政令实施,大明由衰转兴,继而兴盛。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能保持住,大明至少一两百年内不可能出现国库空虚的情况。”

  可一旦出现了,朝廷若是用了陛下所说的那种方法,快则三五年,慢则十余年,大明必将灭亡。”

  群臣浑身一震,皆是震惊的看向毕自严。

  皇帝和这位户部尚书之间的对话犹如猜谜语一样,他们似乎听懂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把握住。

  如今大明所有疆域内的耕地是十五亿亩以上,等大灾之后,或许还能开荒,总得能达到二十亿亩,单单是田亩赋税每年都有八千万石。

  商税那就更可怕了,覆盖印度半岛、东非、西非、欧洲、北美、南美等等诸国,且是抢占了先机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只要军事实力跟的上,每年至少能产生两三亿两白银的商税。

  再加上皇家银行、供销社、几大研究院的专利等等,每年三亿五千万两都是轻轻松松,庞大的赋税能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后继之君乱搞,军事实力不够,短时间内整体税收就能缩减八成以上,到那时问题就凸显了。

  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神色中,毕自严缓缓道:“大明皇家银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