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也就是三月底的时候,充足的銮驾到了真腊王都金边城外的塔山。
“陛下,这座塔山高百米左右,是金边的发源地,建于三百多年前,据说一位叫‘奔’的女子在这里发现了一尊顺着湄公河漂流而来的佛像,于是将佛像安置在山顶并建寺庙来供奉,然后这里就成了繁华的城镇。
而后真腊迁都到这里,命名为百囊奔,当地的大明百姓则是称之为金边。”
登上塔山,俯瞰金边,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当初勇士营突袭时炸毁的城墙已经修补完成,但依旧能看出曾经战争的痕迹。
虽然是真腊都城,但与大明的都城相比,无论是金边皇宫还是普通百姓的住的的确不怎么的,但给佛居住的庙宇等等都是异常的恢弘、奢华。
“那边就是金边皇宫了吧!”
“对!”
李若涟点了点头,突然神色一动,继续道:“陛下,皇宫内有一座银殿,是真腊历代国王供奉佛祖的圣地。
地面由五千块银砖铺就,粗略估算应该有十万两以上的白银,陛下要不要去看看?”
“银砖有什么好看的,朕这两个月都发放了几座银山了,他们若是跟大明的皇极殿一样能铺上京砖,朕估计还有些兴趣。”
“这……”
李若涟苦笑了一下,以大明的繁华和数千年的技艺传承,还真看不上真腊这些小地方的所谓的……奢华。
皇宫的随便一座宫殿的建造技术都能直接碾压这里的任何一座宫殿。
“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建造奢华无比的佛像的庙宇,这真腊……中南半岛的国王和贵族都是怎么想的。
这些君王如此的信奉佛祖,那应该是教人向善、放下屠刀,那又为何相互之间屡屡征伐,无数百姓战死?
最古怪的是,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死亡、失去家园,等战争平息又开始信奉佛教,还是倾尽所有的那一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此信奉佛教的意义在哪里?佛祖真的能庇护他们吗?简直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
感慨完之后,崇祯沉顿了几息:“此风不可长,佛塔庙宇朕不好拆,但这是皇宫内的总没事儿吧,传令给陈谦,让他派人将这银殿给拆了。”
“臣遵旨!”
休整一天后,崇祯的銮驾再次前进。
与安南不同的是,真腊国土内五成以上的是平原,行走在两侧都是农田的官道之上,看着大片的绿色和闻着水稻的清香,心旷神怡。
“陛下,这条河是洞里萨河,下游接着湄公河,上游则是洞里萨湖,洞里萨湖是真腊最大的湖泊,也是整个中南半岛最大的湖泊。
旱季的时候湖泊也在一百五六十里长、六七十里宽,雨季的时候湄公河水倒流进湖中,可能达到两百来里长、百十来里宽。
灌溉着千里平原,这里也是真腊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在这一片区域中基本都是一年三熟,甚至有些年份可以出现两年七熟的情况,产出的粮食占据了整个真腊的一半左右。
除了稻谷之外,这里还盛产胡椒、甘蔗、橙子等物。
前来考察的农业研究院的官员说真腊是是天选的农业之国,只是他们的种植技术白瞎了这么好的地域。”
“两年七熟?天选农业之国?”
崇祯愣了一下后轻声重复了一句,眼中满是笑意,这不正是大明最需要的?
顺着官道前行,随处可见的是大明的将士、官员、工匠和本土的百姓们。
官员们带着胥吏、百姓们在丈量耕地,将一块块的界碑插入田间地头,言语之间是大明话与真腊话夹杂着,百姓们没有因为征召他们而生气,反倒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因为他们知道等到清丈完成之后,最迟明年这些丈量出来的耕地将有他们一份。
虽然要购买而且还是要从皇家银行贷款购买、有利息,但他们依旧开心,亩交四升的税对比之前的三五成、甚至六七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能吃饱肚子还有结余,这就已经是他们终生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实现了。
除此之外,他们不用在担心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被打死,大明讲的有法可依、必依。
能吃饱和生命有保障,大明灭了他们的国家又能怎么着,大明又没有胡乱屠杀和烧杀劫掠、横征暴敛,与之前的王国相比,大明才是真正的将他们当成了人。
所以,他们不仅不愤怒反倒是有些感谢了。
除了田中忙碌的百姓们,工匠们则是在指挥着百姓们搬运各种建房物料。
一座座半成品的三合院矗立着,一个个新农村缓缓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白墙灰瓦、青砖铺地、石牌楼坊……周边沟渠环绕。
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大明江南的某个小镇。
将士们则是一个小旗一个小旗的巡逻着,身披轻甲、腰挎轻刀、昂首阔步、步伐整齐,尽显天朝上国大明精锐的风范。
路上随处可见的马车、牛车、驴车还有百姓拉着的车子,运送着一车车的物料。
城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大明的商人开办的商铺,客商百姓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幌子飘动、伙计揽客,极为的热闹。
若非是行人的面孔与大明百姓的面孔有很大的区别,崇祯差点都以为这是大明的城池了。
一路走来,一片繁忙,几乎已经看不见战后的荒败景象。
这一切的景象都是调拨的官员和胥吏进入中南半岛各地之后,迅速的开展清丈耕地、还地于民的政策之后变化。
政策一出原本还有些抵触的百姓在得知可以拥有自己的耕地后基本都放下了戒心。
加上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工人,给工钱和管饭,这让本地百姓们看到了希望,纷纷投入其中。
充分证明了耕地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百姓的重要性。
夕阳西下,千里平原宛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但走着走着,崇祯忽然停住了脚步,朝着一个方向看了几息,眼中满是古怪和疑惑之声。
“陛下,这座塔山高百米左右,是金边的发源地,建于三百多年前,据说一位叫‘奔’的女子在这里发现了一尊顺着湄公河漂流而来的佛像,于是将佛像安置在山顶并建寺庙来供奉,然后这里就成了繁华的城镇。
而后真腊迁都到这里,命名为百囊奔,当地的大明百姓则是称之为金边。”
登上塔山,俯瞰金边,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当初勇士营突袭时炸毁的城墙已经修补完成,但依旧能看出曾经战争的痕迹。
虽然是真腊都城,但与大明的都城相比,无论是金边皇宫还是普通百姓的住的的确不怎么的,但给佛居住的庙宇等等都是异常的恢弘、奢华。
“那边就是金边皇宫了吧!”
“对!”
李若涟点了点头,突然神色一动,继续道:“陛下,皇宫内有一座银殿,是真腊历代国王供奉佛祖的圣地。
地面由五千块银砖铺就,粗略估算应该有十万两以上的白银,陛下要不要去看看?”
“银砖有什么好看的,朕这两个月都发放了几座银山了,他们若是跟大明的皇极殿一样能铺上京砖,朕估计还有些兴趣。”
“这……”
李若涟苦笑了一下,以大明的繁华和数千年的技艺传承,还真看不上真腊这些小地方的所谓的……奢华。
皇宫的随便一座宫殿的建造技术都能直接碾压这里的任何一座宫殿。
“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建造奢华无比的佛像的庙宇,这真腊……中南半岛的国王和贵族都是怎么想的。
这些君王如此的信奉佛祖,那应该是教人向善、放下屠刀,那又为何相互之间屡屡征伐,无数百姓战死?
最古怪的是,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死亡、失去家园,等战争平息又开始信奉佛教,还是倾尽所有的那一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此信奉佛教的意义在哪里?佛祖真的能庇护他们吗?简直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
感慨完之后,崇祯沉顿了几息:“此风不可长,佛塔庙宇朕不好拆,但这是皇宫内的总没事儿吧,传令给陈谦,让他派人将这银殿给拆了。”
“臣遵旨!”
休整一天后,崇祯的銮驾再次前进。
与安南不同的是,真腊国土内五成以上的是平原,行走在两侧都是农田的官道之上,看着大片的绿色和闻着水稻的清香,心旷神怡。
“陛下,这条河是洞里萨河,下游接着湄公河,上游则是洞里萨湖,洞里萨湖是真腊最大的湖泊,也是整个中南半岛最大的湖泊。
旱季的时候湖泊也在一百五六十里长、六七十里宽,雨季的时候湄公河水倒流进湖中,可能达到两百来里长、百十来里宽。
灌溉着千里平原,这里也是真腊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在这一片区域中基本都是一年三熟,甚至有些年份可以出现两年七熟的情况,产出的粮食占据了整个真腊的一半左右。
除了稻谷之外,这里还盛产胡椒、甘蔗、橙子等物。
前来考察的农业研究院的官员说真腊是是天选的农业之国,只是他们的种植技术白瞎了这么好的地域。”
“两年七熟?天选农业之国?”
崇祯愣了一下后轻声重复了一句,眼中满是笑意,这不正是大明最需要的?
顺着官道前行,随处可见的是大明的将士、官员、工匠和本土的百姓们。
官员们带着胥吏、百姓们在丈量耕地,将一块块的界碑插入田间地头,言语之间是大明话与真腊话夹杂着,百姓们没有因为征召他们而生气,反倒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因为他们知道等到清丈完成之后,最迟明年这些丈量出来的耕地将有他们一份。
虽然要购买而且还是要从皇家银行贷款购买、有利息,但他们依旧开心,亩交四升的税对比之前的三五成、甚至六七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能吃饱肚子还有结余,这就已经是他们终生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实现了。
除此之外,他们不用在担心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被打死,大明讲的有法可依、必依。
能吃饱和生命有保障,大明灭了他们的国家又能怎么着,大明又没有胡乱屠杀和烧杀劫掠、横征暴敛,与之前的王国相比,大明才是真正的将他们当成了人。
所以,他们不仅不愤怒反倒是有些感谢了。
除了田中忙碌的百姓们,工匠们则是在指挥着百姓们搬运各种建房物料。
一座座半成品的三合院矗立着,一个个新农村缓缓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白墙灰瓦、青砖铺地、石牌楼坊……周边沟渠环绕。
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大明江南的某个小镇。
将士们则是一个小旗一个小旗的巡逻着,身披轻甲、腰挎轻刀、昂首阔步、步伐整齐,尽显天朝上国大明精锐的风范。
路上随处可见的马车、牛车、驴车还有百姓拉着的车子,运送着一车车的物料。
城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大明的商人开办的商铺,客商百姓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幌子飘动、伙计揽客,极为的热闹。
若非是行人的面孔与大明百姓的面孔有很大的区别,崇祯差点都以为这是大明的城池了。
一路走来,一片繁忙,几乎已经看不见战后的荒败景象。
这一切的景象都是调拨的官员和胥吏进入中南半岛各地之后,迅速的开展清丈耕地、还地于民的政策之后变化。
政策一出原本还有些抵触的百姓在得知可以拥有自己的耕地后基本都放下了戒心。
加上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工人,给工钱和管饭,这让本地百姓们看到了希望,纷纷投入其中。
充分证明了耕地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百姓的重要性。
夕阳西下,千里平原宛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但走着走着,崇祯忽然停住了脚步,朝着一个方向看了几息,眼中满是古怪和疑惑之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