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人分析,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宗室。
是被宗室拖垮的。
根据老朱《皇明祖训》的内容,朝廷要供养所有宗室,而老朱家太能生了,到了明末的时候,宗室子弟多不胜数。
大明刚开国,要养起所有宗室,并非难事。
但百年后,两百年后,宗室真的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负担之一。
老朱重视亲情,年轻的时候,看到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现在当皇帝了,当然要对自己的后代特别好,为此还定下不少祖训。
他还恨不得,把大明所有都定在祖训内,未来的子孙拿着一本《皇明祖训》就能治国理政。
很典型的,宗族大家长形象。
但治理整个大明,用这种大家长的方式是不太行的。
朱允熥听完了夏原吉的话,很是惊喜,没想到还有人能看出这个问题。
此人,当真不错。
“臣该死!”
夏原吉说完了,要跪下认错。
“我刚才说了,再怎么大逆不道,也无妨。”
朱允熥让他起来,又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宗室子弟太多了,朝廷一直供养,绝对不是好事,你说的我早就想过,也能理解。”
这次轮到夏原吉惊讶了。
作为大明皇孙,也能想到,一直养着宗室的可怕后果。
在他看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皇太孙殿下,不一样啊!”
夏原吉心里感叹,对朱允熥多了几分佩服。
朱允熥道:“夏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夏原吉想着道:“推恩令。”
汉朝的推恩令,效果还是好的,但也比较狠。
到了最后,刘备这样的皇亲,只能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特权,靠着黄巾成名,好不容易才能得到皇叔之名。
除了后来崛起的刘备,其他皇亲,大概和平民差不多。
朱允熥道:“暂时不论。”
怎么处理未来宗室的问题,朱允熥心里有个雏形,但现在提出不合适,怕除了他们二人,被第三人听了传出去。
他都还没当皇帝,就要想着如何处理宗室,未来更不会有皇叔愿意服从自己。
“是!”
夏原吉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闭口不提。
只不过,朱允熥对夏原吉更欣赏了。
能够想到这一点,夏原吉不愧是大明的经济学家,也有一定的数学水平,值得敬佩。
他在永乐时期的地位那么高,不是偶然。
这样的人,得把他捆绑在户部,让他去搞经济,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件事呢?”
朱允熥很想知道,夏原吉接下来还会怎么说。
夏原吉道:“第二件事,其实也闹过了,就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哦?”
朱允熥听了,饶有兴趣地问:“你不反对吗?”
夏原吉诚实道:“站在家族的立场上,臣是反对的,但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臣又是支持的,若是任由如今的农税田赋发展下去,土地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豪绅越来越好,百姓越来越难过。”
“一旦遇到什么灾祸,或者有外敌入侵。”
“难过的百姓,将会揭竿而起。”
“就好比汉末、唐末。”
他这话很是大胆,说完了心里不安,怕朱允熥生气了。
“说得好!”
朱允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欣赏。
夏原吉吐了口气,但通过朱允熥的态度,很快想到了什么,连忙问:“之前传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明面上是陛下提出,实际上是来自殿下吧?”
他终于明白了什么。
陛下负责提,试探一下满朝反应如何,殿下负责压下,消除影响。
他们儿孙二人,演的一场好戏。
也就是说,这来两个政令未来真有可能推行,之前闹得那么大,只是试一试具体反应,好看看是否有条件推行。
按照夏原吉对朱允熥的了解,再根据朱允熥近段时间,所做的事情推断,他觉得这些真有可能就是朱允熥的手笔。
除了朱允熥,谁能有这么多想法?
这样也很像,朱允熥的处事风格。
既然被看出来了,朱允熥也不装了,笑道:“夏先生是懂我的。”
夏原吉佩服道:“殿下的想法,真的好。”
能够想到这一步,已经不怕得罪天下豪绅。
如果还能推行下去,将要承受极大的压力,需要极高的勇气才能做到。
其实其他时期的皇帝,不是没想过要如此,他们肯定有差不多的想法,但为何没能做到呢?那是因为不敢。
毕竟影响太大,得罪的人太多。
很容易造成社会上的动乱。
那些豪绅、世家豪族的力量,不容小觑,分分钟能把你这个王朝推翻了。
比如清朝的雍正,死得那么早,说不定死因存疑。
朱允熥叹道:“好是好,但不好做。”
如果好做,早就有人做了。
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没那么容易推翻。
夏原吉沉默了,肯定知道不好做,想到和敢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下去,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知道以朱元璋的手腕,若是强行去做,不是不可能。
但是,朱元璋没有以强硬的手腕去做,说明也是有所顾忌,也担心害怕。
夏原吉叹道:“臣对此,完全没有办法。”
他表明了,自己也只能想一想,但想不出做的办法。
朱允熥不强求,不一定要让夏原吉去做,问道:“先生有没有兴趣进入户部?解先生推荐了你,我觉得你挺好的。”
夏原吉躬身道:“多谢殿下的恩赐。”
也就是说,他同意了。
现在朱允熥监国,是有权力提拔自己的人,再给吏部一道命令即可。
“解先生是户部左侍郎,你就当户部右侍郎。”
“稍后我回去操作一下,等吏部确定了,就能去户部点卯。”
“我把税课司的事情,都交给你。”
“目前是高炽堂兄负责,但他是我东宫属官,一个人负责整个大明的税课司,改革商税,压力还是很大的,希望先生可以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朱允熥想要尽快,把商税全面铺开。
朱高炽一个人压力确实很大,并且进度又不是很快,可以适当地给他增加人手,把夏原吉安排进去,真的挺合适。
夏原吉惊讶道:“殿下,右侍郎会不会,一下子提拔得太高了?”
是被宗室拖垮的。
根据老朱《皇明祖训》的内容,朝廷要供养所有宗室,而老朱家太能生了,到了明末的时候,宗室子弟多不胜数。
大明刚开国,要养起所有宗室,并非难事。
但百年后,两百年后,宗室真的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负担之一。
老朱重视亲情,年轻的时候,看到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现在当皇帝了,当然要对自己的后代特别好,为此还定下不少祖训。
他还恨不得,把大明所有都定在祖训内,未来的子孙拿着一本《皇明祖训》就能治国理政。
很典型的,宗族大家长形象。
但治理整个大明,用这种大家长的方式是不太行的。
朱允熥听完了夏原吉的话,很是惊喜,没想到还有人能看出这个问题。
此人,当真不错。
“臣该死!”
夏原吉说完了,要跪下认错。
“我刚才说了,再怎么大逆不道,也无妨。”
朱允熥让他起来,又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宗室子弟太多了,朝廷一直供养,绝对不是好事,你说的我早就想过,也能理解。”
这次轮到夏原吉惊讶了。
作为大明皇孙,也能想到,一直养着宗室的可怕后果。
在他看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皇太孙殿下,不一样啊!”
夏原吉心里感叹,对朱允熥多了几分佩服。
朱允熥道:“夏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夏原吉想着道:“推恩令。”
汉朝的推恩令,效果还是好的,但也比较狠。
到了最后,刘备这样的皇亲,只能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特权,靠着黄巾成名,好不容易才能得到皇叔之名。
除了后来崛起的刘备,其他皇亲,大概和平民差不多。
朱允熥道:“暂时不论。”
怎么处理未来宗室的问题,朱允熥心里有个雏形,但现在提出不合适,怕除了他们二人,被第三人听了传出去。
他都还没当皇帝,就要想着如何处理宗室,未来更不会有皇叔愿意服从自己。
“是!”
夏原吉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闭口不提。
只不过,朱允熥对夏原吉更欣赏了。
能够想到这一点,夏原吉不愧是大明的经济学家,也有一定的数学水平,值得敬佩。
他在永乐时期的地位那么高,不是偶然。
这样的人,得把他捆绑在户部,让他去搞经济,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件事呢?”
朱允熥很想知道,夏原吉接下来还会怎么说。
夏原吉道:“第二件事,其实也闹过了,就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哦?”
朱允熥听了,饶有兴趣地问:“你不反对吗?”
夏原吉诚实道:“站在家族的立场上,臣是反对的,但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臣又是支持的,若是任由如今的农税田赋发展下去,土地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豪绅越来越好,百姓越来越难过。”
“一旦遇到什么灾祸,或者有外敌入侵。”
“难过的百姓,将会揭竿而起。”
“就好比汉末、唐末。”
他这话很是大胆,说完了心里不安,怕朱允熥生气了。
“说得好!”
朱允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欣赏。
夏原吉吐了口气,但通过朱允熥的态度,很快想到了什么,连忙问:“之前传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明面上是陛下提出,实际上是来自殿下吧?”
他终于明白了什么。
陛下负责提,试探一下满朝反应如何,殿下负责压下,消除影响。
他们儿孙二人,演的一场好戏。
也就是说,这来两个政令未来真有可能推行,之前闹得那么大,只是试一试具体反应,好看看是否有条件推行。
按照夏原吉对朱允熥的了解,再根据朱允熥近段时间,所做的事情推断,他觉得这些真有可能就是朱允熥的手笔。
除了朱允熥,谁能有这么多想法?
这样也很像,朱允熥的处事风格。
既然被看出来了,朱允熥也不装了,笑道:“夏先生是懂我的。”
夏原吉佩服道:“殿下的想法,真的好。”
能够想到这一步,已经不怕得罪天下豪绅。
如果还能推行下去,将要承受极大的压力,需要极高的勇气才能做到。
其实其他时期的皇帝,不是没想过要如此,他们肯定有差不多的想法,但为何没能做到呢?那是因为不敢。
毕竟影响太大,得罪的人太多。
很容易造成社会上的动乱。
那些豪绅、世家豪族的力量,不容小觑,分分钟能把你这个王朝推翻了。
比如清朝的雍正,死得那么早,说不定死因存疑。
朱允熥叹道:“好是好,但不好做。”
如果好做,早就有人做了。
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没那么容易推翻。
夏原吉沉默了,肯定知道不好做,想到和敢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下去,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知道以朱元璋的手腕,若是强行去做,不是不可能。
但是,朱元璋没有以强硬的手腕去做,说明也是有所顾忌,也担心害怕。
夏原吉叹道:“臣对此,完全没有办法。”
他表明了,自己也只能想一想,但想不出做的办法。
朱允熥不强求,不一定要让夏原吉去做,问道:“先生有没有兴趣进入户部?解先生推荐了你,我觉得你挺好的。”
夏原吉躬身道:“多谢殿下的恩赐。”
也就是说,他同意了。
现在朱允熥监国,是有权力提拔自己的人,再给吏部一道命令即可。
“解先生是户部左侍郎,你就当户部右侍郎。”
“稍后我回去操作一下,等吏部确定了,就能去户部点卯。”
“我把税课司的事情,都交给你。”
“目前是高炽堂兄负责,但他是我东宫属官,一个人负责整个大明的税课司,改革商税,压力还是很大的,希望先生可以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朱允熥想要尽快,把商税全面铺开。
朱高炽一个人压力确实很大,并且进度又不是很快,可以适当地给他增加人手,把夏原吉安排进去,真的挺合适。
夏原吉惊讶道:“殿下,右侍郎会不会,一下子提拔得太高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