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信心满满,亲手操刀的科举,肯定是没问题的。
从客栈里出来,朱允熥继续在外面,再散一散步。
杨士奇当然要在身边,一直跟随了。
他们一路走过,依旧可以看到,那些读书人随处可见,都是来参加会试的,古代读书人眼中的会试,比什么都要神圣。
朱允熥说道:“杨先生当时落榜,心里怎么想的?”
杨士奇说道:“能力不够,想要在国子监努力后再考,然后就被殿下选中了。”
其实是他主动自荐,才能被朱允熥选中,接下来很简单,可以不用努力,直接当官,这也是一条捷径。
但这一条捷径,也要看对象。
如果杨士奇当时是去找朱允炆,肯定得不到重视。
但找朱允熥,结果就不一样了。
朱允熥是穿越者,听到杨士奇的名字,就知道这个人能不能用了。
李景隆终于敢说话了,笑道:“殿下善于用人,杨先生又确实是有能力的。”
杨士奇摆了摆手道:“也就一点点的能力。”
闻言,他们都笑了。
朱允熥当然不认可,一点点的能力。
他们说着,又走着。
再也看不到,其他南北冲突,其实也不会那么没完没了的冲突下去,很快便回去了。
到了宫里,朱允熥说道:“刚才有一个南方的读书人说,他已经知道,我要扶持南方读书人,说明这人肯定是拜访过某些官员的。”
杨士奇赞同道:“他拜访的官员,说不定还是监考和评卷的那些。”
目前只有这些官员,收到了朱允熥的暗示,其他官员都还没有。
朱允熥叹了口气道:“不安分的人,还是很多,要查出来是谁,其实很容易,不过还是先让他们继续闹下去。”
他并不心急。
杨士奇微微点头,这样确实有问题,但还是按照计划走。
回到文华阁,朱允熥便和杨士奇分开。
接下来,他到乾清宫见老朱。
“皇爷爷,跟你说个事。”
朱允熥说道。
朱元璋好奇地问:“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朱允熥说道:“关于科举的,不过您听了,可不要生气!”
于是他把南北矛盾,再主动推动南北分榜的事情,都对老朱说了说,听得老朱大皱眉头,毕竟这件事不简单。
朱元璋问道:“你确定,真的能控制得住?”
一旦控制不住,最后麻烦的,还不是他老朱,要帮朱允熥擦屁股。
朱允熥肯定道:“皇爷爷放心,孙儿敢这样做,说明有把握,保证不会有问题,南北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直发展下去,将来闹出来的,可就不只是冲突那么简单。”
朱元璋自然知道,南北矛盾能有多大。
说不定还会造成大明南北不和、分裂等问题。
朱元璋同意道:“你要是真的安排好了,尽管去做吧,有些事情确实需要主动进行。”
朱允熥笑道:“多谢皇爷爷的同意,孙儿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得到了同意,朱允熥可以放心地去实行这个计划。
科举的格局,是时候需要改变一下了。
——
时间很快,到了考试当天。
地方的科举,读书人们都在陆续进场。
聚集在金陵的读书人,此时也开始进入贡院了,准备进行这个,可以改变他们人生的考试。
只要考试考得好,即使普通人,也可以鱼跃龙门。
在某种程度上讲,科举确实是公平的,但科举又不一定公平,因为背后可以做的手脚太多了。
那些读书人,在贡院外面排队,陆续进场。
朱允熥站在贡院的二楼,正在往下方进场的读书人看去,到了这个时候,计划已经开始,再也没办法停下来。
只能等到,南北矛盾闹大起来的时候,才可以解决。
“殿下,进场了。”
今天跟随的是姚广孝。
朱允熥说道:“进场了就好,我第一次主持科举,就要搞一场大的,你认为合不合适?”
姚广孝对这些是没所谓的,笑道:“要搞,那就搞大的,不破不立,想要做到有些事情,那么只能搞大了才能做下去。”
朱允熥笑道:“大师的想法,似乎比我的还要激进。”
姚广孝说道:“臣本就是个比较激进的人,不过殿下放心,闹不起多大的问题,就算真的出问题了,其实还有陛下在。”
他们可以肯定,老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现在是放权给朱允熥,但肯定还会静悄悄的派人在后面看着。
一旦发现有什么无法控制的,朱元璋会派人提醒,或者干预,帮朱允熥纠正。
朱允熥说道:“你说的,其实都对,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成功,真正做点成绩给皇爷爷看看,不说这些了,道衍大师觉得,是北人好,还是南人好?”
姚广孝说道:“只要有治国的能力,不管北人还是南人,都是好的,其实殿下没必要从南北当中,一定要分出好坏。”
朱允熥点头道:“也对,是我太过执着了。”
确实没必要区分,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
只要能用,那就行了。
朱允熥又说道:“南北分榜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南北差别的问题,趋于平衡。”
姚广孝说道:“想要拉平南北差别,说实话挺难的,双方的差距太明显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南方的读书人,瞧不起北方,而北方的读书人认为南方无病**,只会辞藻而没有任何真本事。”
这个说法,朱允熥还是认同的。
想要拉平差距,真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认为,还是先把南北分榜做好,未来把教育提上来,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总有拉平的时候。
现在纠结那么多,没有意义。
科举的进场,还在继续。
等到所有人都进入贡院,再有人宣布规则。
考试期间,是不准离开贡院,食住都要在里面。
听起来是有些辛苦,但不少读书人都觉得无所谓,苦一苦这几天,未来说不定就能过上好日子。
开始考试了,朱允熥没有兴趣留下继续看,带上姚广孝回去了。
负责监考的是张紞,看到朱允熥离开了,他才松了口气。
不过想到朱允熥,让杨士奇过来暗示他们的话,顿时对这次科举,充满了希望。
对于现在贡院内,他认识的几个南方读书人,他也是特别照顾,等到评卷的时候,也是如此。
从客栈里出来,朱允熥继续在外面,再散一散步。
杨士奇当然要在身边,一直跟随了。
他们一路走过,依旧可以看到,那些读书人随处可见,都是来参加会试的,古代读书人眼中的会试,比什么都要神圣。
朱允熥说道:“杨先生当时落榜,心里怎么想的?”
杨士奇说道:“能力不够,想要在国子监努力后再考,然后就被殿下选中了。”
其实是他主动自荐,才能被朱允熥选中,接下来很简单,可以不用努力,直接当官,这也是一条捷径。
但这一条捷径,也要看对象。
如果杨士奇当时是去找朱允炆,肯定得不到重视。
但找朱允熥,结果就不一样了。
朱允熥是穿越者,听到杨士奇的名字,就知道这个人能不能用了。
李景隆终于敢说话了,笑道:“殿下善于用人,杨先生又确实是有能力的。”
杨士奇摆了摆手道:“也就一点点的能力。”
闻言,他们都笑了。
朱允熥当然不认可,一点点的能力。
他们说着,又走着。
再也看不到,其他南北冲突,其实也不会那么没完没了的冲突下去,很快便回去了。
到了宫里,朱允熥说道:“刚才有一个南方的读书人说,他已经知道,我要扶持南方读书人,说明这人肯定是拜访过某些官员的。”
杨士奇赞同道:“他拜访的官员,说不定还是监考和评卷的那些。”
目前只有这些官员,收到了朱允熥的暗示,其他官员都还没有。
朱允熥叹了口气道:“不安分的人,还是很多,要查出来是谁,其实很容易,不过还是先让他们继续闹下去。”
他并不心急。
杨士奇微微点头,这样确实有问题,但还是按照计划走。
回到文华阁,朱允熥便和杨士奇分开。
接下来,他到乾清宫见老朱。
“皇爷爷,跟你说个事。”
朱允熥说道。
朱元璋好奇地问:“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朱允熥说道:“关于科举的,不过您听了,可不要生气!”
于是他把南北矛盾,再主动推动南北分榜的事情,都对老朱说了说,听得老朱大皱眉头,毕竟这件事不简单。
朱元璋问道:“你确定,真的能控制得住?”
一旦控制不住,最后麻烦的,还不是他老朱,要帮朱允熥擦屁股。
朱允熥肯定道:“皇爷爷放心,孙儿敢这样做,说明有把握,保证不会有问题,南北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直发展下去,将来闹出来的,可就不只是冲突那么简单。”
朱元璋自然知道,南北矛盾能有多大。
说不定还会造成大明南北不和、分裂等问题。
朱元璋同意道:“你要是真的安排好了,尽管去做吧,有些事情确实需要主动进行。”
朱允熥笑道:“多谢皇爷爷的同意,孙儿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得到了同意,朱允熥可以放心地去实行这个计划。
科举的格局,是时候需要改变一下了。
——
时间很快,到了考试当天。
地方的科举,读书人们都在陆续进场。
聚集在金陵的读书人,此时也开始进入贡院了,准备进行这个,可以改变他们人生的考试。
只要考试考得好,即使普通人,也可以鱼跃龙门。
在某种程度上讲,科举确实是公平的,但科举又不一定公平,因为背后可以做的手脚太多了。
那些读书人,在贡院外面排队,陆续进场。
朱允熥站在贡院的二楼,正在往下方进场的读书人看去,到了这个时候,计划已经开始,再也没办法停下来。
只能等到,南北矛盾闹大起来的时候,才可以解决。
“殿下,进场了。”
今天跟随的是姚广孝。
朱允熥说道:“进场了就好,我第一次主持科举,就要搞一场大的,你认为合不合适?”
姚广孝对这些是没所谓的,笑道:“要搞,那就搞大的,不破不立,想要做到有些事情,那么只能搞大了才能做下去。”
朱允熥笑道:“大师的想法,似乎比我的还要激进。”
姚广孝说道:“臣本就是个比较激进的人,不过殿下放心,闹不起多大的问题,就算真的出问题了,其实还有陛下在。”
他们可以肯定,老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现在是放权给朱允熥,但肯定还会静悄悄的派人在后面看着。
一旦发现有什么无法控制的,朱元璋会派人提醒,或者干预,帮朱允熥纠正。
朱允熥说道:“你说的,其实都对,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成功,真正做点成绩给皇爷爷看看,不说这些了,道衍大师觉得,是北人好,还是南人好?”
姚广孝说道:“只要有治国的能力,不管北人还是南人,都是好的,其实殿下没必要从南北当中,一定要分出好坏。”
朱允熥点头道:“也对,是我太过执着了。”
确实没必要区分,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
只要能用,那就行了。
朱允熥又说道:“南北分榜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南北差别的问题,趋于平衡。”
姚广孝说道:“想要拉平南北差别,说实话挺难的,双方的差距太明显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南方的读书人,瞧不起北方,而北方的读书人认为南方无病**,只会辞藻而没有任何真本事。”
这个说法,朱允熥还是认同的。
想要拉平差距,真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认为,还是先把南北分榜做好,未来把教育提上来,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总有拉平的时候。
现在纠结那么多,没有意义。
科举的进场,还在继续。
等到所有人都进入贡院,再有人宣布规则。
考试期间,是不准离开贡院,食住都要在里面。
听起来是有些辛苦,但不少读书人都觉得无所谓,苦一苦这几天,未来说不定就能过上好日子。
开始考试了,朱允熥没有兴趣留下继续看,带上姚广孝回去了。
负责监考的是张紞,看到朱允熥离开了,他才松了口气。
不过想到朱允熥,让杨士奇过来暗示他们的话,顿时对这次科举,充满了希望。
对于现在贡院内,他认识的几个南方读书人,他也是特别照顾,等到评卷的时候,也是如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