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朱元璋刚坐下,便直入主题,说道:“红薯是我们大明,治国神器,此物远在海外,要不是我们大明百姓出海远洋,咱也看不到红薯回来。”
关于红薯的事情,他们是肯定知道的。
李焕文等人亲自出去看过,确定了亩产和口感等,早就把相关消息,带回了朝中。
何况报纸也刊登了,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红薯。
李焕文想到自己是户部尚书,决定出来说两句,朗声道:“臣等都知道,红薯能养活数不清的大明百姓,臣建议给带红薯回来的人重赏。”
来了,终于来了。
张文保心里紧张得不行,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元璋点头道:“咱承诺过,要封侯的,张文保出列。”
张文保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跑出来跪下,这是李景隆教他的。
朱元璋道:“宣读圣旨吧!”
吉祥打开一份,昨天写好的圣旨,在大殿上念了起来。
圣旨写明,封张文保为番禺侯。
这就使得在场不少文官,羡慕嫉妒恨了,那可是封侯啊!
洪武一朝,除了勋贵,当年真刀真枪跟随朱元璋厮杀打下大明朝,以及李善长等功臣,还有谁能得到过封侯?
不过想到那红薯,要从海外带回来肯定不容易,他们又觉得封侯貌似是合理的。
张文保,当得起这个赏赐!
圣旨宣读完毕,张文保磕头道:“草民,多谢陛下!”
吉祥把圣旨,送到张文保手中。
张文保激动得,有些热泪盈眶,再一次磕谢。
朱元璋说道:“关于红薯一事,你们都知道了,未来红薯要推广,你们都得给咱出力,咱要让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饿。”
“皇爷爷。”
朱允熥说道:“在推广红薯的同时,其他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等都不要忘记了,把百姓的田地,分开几个区域,分别种植。”
“万一红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也不至于连粮食都没有。”
“反之,水稻、小麦等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有红薯可以互补。”
“农业结构,要多样化一些。”
朱允熥终于把这一份提醒,说出来了。
在南巡的时候,朱允熥就曾这样想过,大明的土地上,不能只种单一的一种作物。
如果出问题了,就是整个大明的问题。
“陛下,臣认为,殿下所言在理。”
李焕文虽然没啥能力,但好歹也是户部尚书,平时接触了不少来自地方的关于农业的文书。
农业上的事情,还是懂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允熥说的确实很对,你们户部负责协调办好此事。”
李焕文总算能在老朱面前,挽回一下自己的名声,忙道:“是!”
朱元璋说道:“接下来的早朝,交给允熥了,张文保你跟咱来,咱们再聊聊红薯。”
他对待红薯,比对待金子还重视。
只有真正经历过饥荒的人,才知道红薯的重要性。
朱允熥说道:“继续上朝,你们有没有其他要说的?”
很快,结束了早朝。
朱允熥回到文华阁,只见姚广孝送了一份,来自沈旺的书信。
“江南地区的情况,发酵到了顶峰。”
姚广孝说道:“我们应天府在早期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放出的布帛丝绸,价格快速压下去,现已平息。”
这一次计划,本就是为了对付江南地区,为那些豪绅准备的。
朱允熥要通过这次事件,把江南地区的豪绅地主,彻底的收复了,现在的结果让他很满意,沈旺也确实是个可以干活的人。
“那些贷款的商人,现在都在求着钱庄放过。”
朱允熥看完了沈旺的书信,笑道:“沈旺的这个方法,确实挺不错的。”
姚广孝笑道:“轻松地把那些豪绅拿捏了,接下来怎么办?”
朱允熥说道:“继续按计划执行,沈旺会操作的,不过道衍大师能不能代替我走一趟苏州府?”
他刚南巡回来,再去就不合适了。
否则,他还是挺想自己再走一趟。
姚广孝问道:“可是要收复那些江南商人?”
朱允熥点头道:“非大师不可!大师的能力那么好,让你做的事情,不知不觉多了。”
姚广孝倒不觉得有什么,笑道:“能者多劳,臣保证完成任务。”
他答应下这件事,能为朱允熥做好。
——
报纸上,又刊登了关于红薯的消息。
具体是红薯的各种使用方法、存储方法和深加工的方法等。
大家都没有见过红薯,但随着报纸的传播,知道红薯的人其实也不少了。
奈何现在红薯的数量不够多,大家也只能在报纸上看一看,真实怎么样的,至今还看不到。
不过报纸的描述,红薯用途很多,不仅可以吃,红薯藤还能用来喂牛、喂猪等,另外还有种植方面的施肥技巧,如何制作肥料等。
这些都是来自朱允熥的,张文保还没把红薯,开发到这个程度。
此时的张文保,刚从皇宫里出来,手持一份最新的大明日报,还有圣旨插在腰带上,感觉走路带风,脚步轻飘飘了许多。
有一种云端之上的感觉。
他做梦都还没想过,自己还有今天,只觉得太不真实了。
李景隆笑道:“番禺侯还是不怎么习惯。”
张文保回过神来,忙道:“公爷叫我名字就好了。”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这个番禺侯的身份,肯定没有这些武将勋贵的高。
但也是侯爷了!
世袭番禺侯,这一份地位,对他来说足够了,回去后可以单开一页族谱。
想想就是兴奋。
李景隆笑道:“你客气了,最近有没有空?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可以帮你置办在京城的宅院,你是侯爷了,在金陵的住所不能没有,然后再带你去认识几个勋贵。”
他继续把自己的人情世故,运用起来。
张文保如今圣眷正隆,那么关系一定要维持好。
“多谢公爷。”
张文保想到确实需要一个屋子,又道:“那么就麻烦公爷了,以后公爷出海的船,我们岭南那边,也能给你最好的关照。”
李景隆想要的,不正是如此,哈哈笑道:“番禺侯客气了,不过我们是合作,以后有钱一起赚。”
张文保笑道:“曹国公说得对,其实我们岭南那边的人,还掌握着不少,海外的资源。”
他们一边聊,一边往曹国公府邸走去。
朱元璋刚坐下,便直入主题,说道:“红薯是我们大明,治国神器,此物远在海外,要不是我们大明百姓出海远洋,咱也看不到红薯回来。”
关于红薯的事情,他们是肯定知道的。
李焕文等人亲自出去看过,确定了亩产和口感等,早就把相关消息,带回了朝中。
何况报纸也刊登了,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红薯。
李焕文想到自己是户部尚书,决定出来说两句,朗声道:“臣等都知道,红薯能养活数不清的大明百姓,臣建议给带红薯回来的人重赏。”
来了,终于来了。
张文保心里紧张得不行,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元璋点头道:“咱承诺过,要封侯的,张文保出列。”
张文保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跑出来跪下,这是李景隆教他的。
朱元璋道:“宣读圣旨吧!”
吉祥打开一份,昨天写好的圣旨,在大殿上念了起来。
圣旨写明,封张文保为番禺侯。
这就使得在场不少文官,羡慕嫉妒恨了,那可是封侯啊!
洪武一朝,除了勋贵,当年真刀真枪跟随朱元璋厮杀打下大明朝,以及李善长等功臣,还有谁能得到过封侯?
不过想到那红薯,要从海外带回来肯定不容易,他们又觉得封侯貌似是合理的。
张文保,当得起这个赏赐!
圣旨宣读完毕,张文保磕头道:“草民,多谢陛下!”
吉祥把圣旨,送到张文保手中。
张文保激动得,有些热泪盈眶,再一次磕谢。
朱元璋说道:“关于红薯一事,你们都知道了,未来红薯要推广,你们都得给咱出力,咱要让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饿。”
“皇爷爷。”
朱允熥说道:“在推广红薯的同时,其他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等都不要忘记了,把百姓的田地,分开几个区域,分别种植。”
“万一红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也不至于连粮食都没有。”
“反之,水稻、小麦等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有红薯可以互补。”
“农业结构,要多样化一些。”
朱允熥终于把这一份提醒,说出来了。
在南巡的时候,朱允熥就曾这样想过,大明的土地上,不能只种单一的一种作物。
如果出问题了,就是整个大明的问题。
“陛下,臣认为,殿下所言在理。”
李焕文虽然没啥能力,但好歹也是户部尚书,平时接触了不少来自地方的关于农业的文书。
农业上的事情,还是懂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允熥说的确实很对,你们户部负责协调办好此事。”
李焕文总算能在老朱面前,挽回一下自己的名声,忙道:“是!”
朱元璋说道:“接下来的早朝,交给允熥了,张文保你跟咱来,咱们再聊聊红薯。”
他对待红薯,比对待金子还重视。
只有真正经历过饥荒的人,才知道红薯的重要性。
朱允熥说道:“继续上朝,你们有没有其他要说的?”
很快,结束了早朝。
朱允熥回到文华阁,只见姚广孝送了一份,来自沈旺的书信。
“江南地区的情况,发酵到了顶峰。”
姚广孝说道:“我们应天府在早期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放出的布帛丝绸,价格快速压下去,现已平息。”
这一次计划,本就是为了对付江南地区,为那些豪绅准备的。
朱允熥要通过这次事件,把江南地区的豪绅地主,彻底的收复了,现在的结果让他很满意,沈旺也确实是个可以干活的人。
“那些贷款的商人,现在都在求着钱庄放过。”
朱允熥看完了沈旺的书信,笑道:“沈旺的这个方法,确实挺不错的。”
姚广孝笑道:“轻松地把那些豪绅拿捏了,接下来怎么办?”
朱允熥说道:“继续按计划执行,沈旺会操作的,不过道衍大师能不能代替我走一趟苏州府?”
他刚南巡回来,再去就不合适了。
否则,他还是挺想自己再走一趟。
姚广孝问道:“可是要收复那些江南商人?”
朱允熥点头道:“非大师不可!大师的能力那么好,让你做的事情,不知不觉多了。”
姚广孝倒不觉得有什么,笑道:“能者多劳,臣保证完成任务。”
他答应下这件事,能为朱允熥做好。
——
报纸上,又刊登了关于红薯的消息。
具体是红薯的各种使用方法、存储方法和深加工的方法等。
大家都没有见过红薯,但随着报纸的传播,知道红薯的人其实也不少了。
奈何现在红薯的数量不够多,大家也只能在报纸上看一看,真实怎么样的,至今还看不到。
不过报纸的描述,红薯用途很多,不仅可以吃,红薯藤还能用来喂牛、喂猪等,另外还有种植方面的施肥技巧,如何制作肥料等。
这些都是来自朱允熥的,张文保还没把红薯,开发到这个程度。
此时的张文保,刚从皇宫里出来,手持一份最新的大明日报,还有圣旨插在腰带上,感觉走路带风,脚步轻飘飘了许多。
有一种云端之上的感觉。
他做梦都还没想过,自己还有今天,只觉得太不真实了。
李景隆笑道:“番禺侯还是不怎么习惯。”
张文保回过神来,忙道:“公爷叫我名字就好了。”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这个番禺侯的身份,肯定没有这些武将勋贵的高。
但也是侯爷了!
世袭番禺侯,这一份地位,对他来说足够了,回去后可以单开一页族谱。
想想就是兴奋。
李景隆笑道:“你客气了,最近有没有空?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可以帮你置办在京城的宅院,你是侯爷了,在金陵的住所不能没有,然后再带你去认识几个勋贵。”
他继续把自己的人情世故,运用起来。
张文保如今圣眷正隆,那么关系一定要维持好。
“多谢公爷。”
张文保想到确实需要一个屋子,又道:“那么就麻烦公爷了,以后公爷出海的船,我们岭南那边,也能给你最好的关照。”
李景隆想要的,不正是如此,哈哈笑道:“番禺侯客气了,不过我们是合作,以后有钱一起赚。”
张文保笑道:“曹国公说得对,其实我们岭南那边的人,还掌握着不少,海外的资源。”
他们一边聊,一边往曹国公府邸走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最新章节,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