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府那边这么久难道一点动静都没有?”
放下奏折,朱允熥嘴角扬起的弧度更大了几分。
之前拦截下来周德兴夫人送给齐王的信件,朱允熥在上面加了几句话又让宋忠送往了青州。
只是过去了这么久,宋忠都没有送来有关齐王的情报。
估计吕氏母子也是因为没有收到消息,所以忍不住才又派人直接前往青州去了。
“回殿下,齐王在收到那份书信后就将自己关在了王府之中,第二日圣旨送到之后便在王府摆设灵堂,日日在灵堂前跪拜,并没有任何迹象。”宋忠如实回道。
朱允熥闻言脸上看不出来喜怒,挥了挥手道:“那就暂时先不去管他,你亲自跑一趟开封,去将咱五叔一家接到京城来。”
“是!殿下,微臣一定将周王全家带回来。”宋忠立即躬身领命。
就在他准备退出乾清宫的时候,朱允熥的声音再次响起;“记住一定要恭敬,若是五叔不愿来京城就算了。”
“是,殿下!”
宋忠领命走了。
没多久时间,便有一人急匆匆再次进入乾清宫。
“殿下,您要的东西已经制作出来了。”
来人正是如今的工部尚书杜泽。
正在批阅今日奏折的朱允熥闻言立马就站了起来,双目带着喜悦之色地看向杜泽。
“东西呢?在哪?”
“回殿下,那东西有些太大了,如今还在工部放着。”
“走!带咱过去看看。”
“是!”杜泽先是答应一声,但随即却是停了下来,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殿下,您让微臣寻找的东西也已经找到了,另外臣还找到了王祯的后人。”
“人在哪?”朱允熥停住脚步,脸上激动之色更甚几分。
“就在殿外候着。”杜泽躬身道。
朱允熥快步走回龙书案,立即道:“将人叫进来。”
“传王祯后人。”
随着马三宝的声音响起,很快便有小黄门引着几人走了进来。
“草民,王世福、王安、王平……拜见殿下。”
几人进入乾清宫立马跪地大礼参拜。
只不过酷似老农的几人脸上都带着些许惶恐,似乎是在担忧突然被新君诏入宫中会不会是什么坏事儿。
朱允熥的目光从几人身上缓缓扫过。
几人皆是面色黝黑,穿着更是粗布麻衣。
为首之人看上去约莫五十来岁的年纪,跟在他身后的几人倒是三十四岁的都有。
当看到几人面上的惶恐后,朱允熥忍不住轻笑道:“平身吧!”
“谢殿下。”
王世福几人诚惶诚恐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但仍旧是不敢抬头看朱允熥。
朱允熥将他们的表现完全看在眼里,心中不免一阵感触。
王祯乃是元末时期的元朝官员,而且极为不受重视的那种。
但他在科技、农业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只是他的很多发明根本就没有得到元朝的重视,甚至有时候还会受到极力打压。
其实不仅仅是王祯,很多同时期的人也发明了不少东西,可惜蒙元始终是游牧民族,他们根本就不懂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故而导致绝大多数的发明都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干脆就直接将发明带进了自己棺材。
就算是传承下来的,如同王世福他们这些人,也因为害怕再次受到朝廷打压,根本就不敢抛头露面。
异族!
果然是一群完全不懂得珍惜的强盗,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毁在了异族的手中。
尤其是后世的野猪皮和西方异族更是可恶至极。
收起心中各种思绪,朱允熥再次将目光落在王世福几人身上;“尔等是王祯后人?”
“回殿下话,草民的确是先祖之后。”王世福颤颤巍巍的躬身道:“草民乃是先祖曾孙,如今腆为王氏一族的族长。”
“如今你们一族还有多少人,是否将王公的技艺传承了下来?”朱允熥语气略带些急促,询问道。
或许是听到朱允熥称先祖为王公,王世福终于是敢抬头了。
不过只是一眼,便又立即将头低了下去。
“回殿下话,如今我王氏一族还有族人共计122人,其中老人小孩共计49人,青壮年……”
“至于先祖技艺我等子孙断不敢丢,这些年安居乐业也全赖先祖留下的遗泽。”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本足有拳头那么厚,且已经有些泛黄的书册举过头顶。
“此乃先祖所著之《农书》,先祖晚年后又同其他先祖一起完善,才形成如今之《农书》;殿下若是需要的话,王氏一族愿将此物献与大明。”
“你们觉得咱诏你们入宫是为了抢夺你们先祖遗泽?”朱允熥声音听不出来喜怒。
可落在王世福几人耳中却是宛若炸雷。
几人身体一颤,又是赶紧跪拜了下去,口中更是连连求饶告罪。
“好了!起来吧!咱可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大明也不是曾经的暴元,自然也不会做那等强盗之事。”朱允熥实在是有些无语。
“谢,殿下!”王世福口中道谢,但却是没有半分要起身的意思。
仍旧是高高将《农书》举过头顶,无比恭敬道:“如今我王氏一族已经安居乐业,故而先祖遗泽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了太大作用,所以草民肯定殿下收下。
若是先祖知道《农书》能进入大明书库,能造福我大明百姓,想必也会很高兴的。”
“哈哈哈!好,难得你们有此心。”朱允熥终于是笑了,朝着马三宝递过去一个眼神。
等到马三宝将《农书》摆在龙书案之后,又是笑道:“王世福!咱问你,可愿留在朝中为大明做事,可愿将你们先祖留下的技艺和智慧传承下去?”
王世福闻言身体一颤,抬头不敢置信地看向朱允熥。
或许是从朱允熥的眼中看到了真诚,他的眼中也闪过一抹决然之色。
躬身回道:“草民愿为殿下、为大明驱策。”
“哈哈哈!很好。”朱允熥见状再次大笑一声。
笑过之后,面色又严肃下来,开口道:“王世福听封!”
……
放下奏折,朱允熥嘴角扬起的弧度更大了几分。
之前拦截下来周德兴夫人送给齐王的信件,朱允熥在上面加了几句话又让宋忠送往了青州。
只是过去了这么久,宋忠都没有送来有关齐王的情报。
估计吕氏母子也是因为没有收到消息,所以忍不住才又派人直接前往青州去了。
“回殿下,齐王在收到那份书信后就将自己关在了王府之中,第二日圣旨送到之后便在王府摆设灵堂,日日在灵堂前跪拜,并没有任何迹象。”宋忠如实回道。
朱允熥闻言脸上看不出来喜怒,挥了挥手道:“那就暂时先不去管他,你亲自跑一趟开封,去将咱五叔一家接到京城来。”
“是!殿下,微臣一定将周王全家带回来。”宋忠立即躬身领命。
就在他准备退出乾清宫的时候,朱允熥的声音再次响起;“记住一定要恭敬,若是五叔不愿来京城就算了。”
“是,殿下!”
宋忠领命走了。
没多久时间,便有一人急匆匆再次进入乾清宫。
“殿下,您要的东西已经制作出来了。”
来人正是如今的工部尚书杜泽。
正在批阅今日奏折的朱允熥闻言立马就站了起来,双目带着喜悦之色地看向杜泽。
“东西呢?在哪?”
“回殿下,那东西有些太大了,如今还在工部放着。”
“走!带咱过去看看。”
“是!”杜泽先是答应一声,但随即却是停了下来,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殿下,您让微臣寻找的东西也已经找到了,另外臣还找到了王祯的后人。”
“人在哪?”朱允熥停住脚步,脸上激动之色更甚几分。
“就在殿外候着。”杜泽躬身道。
朱允熥快步走回龙书案,立即道:“将人叫进来。”
“传王祯后人。”
随着马三宝的声音响起,很快便有小黄门引着几人走了进来。
“草民,王世福、王安、王平……拜见殿下。”
几人进入乾清宫立马跪地大礼参拜。
只不过酷似老农的几人脸上都带着些许惶恐,似乎是在担忧突然被新君诏入宫中会不会是什么坏事儿。
朱允熥的目光从几人身上缓缓扫过。
几人皆是面色黝黑,穿着更是粗布麻衣。
为首之人看上去约莫五十来岁的年纪,跟在他身后的几人倒是三十四岁的都有。
当看到几人面上的惶恐后,朱允熥忍不住轻笑道:“平身吧!”
“谢殿下。”
王世福几人诚惶诚恐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但仍旧是不敢抬头看朱允熥。
朱允熥将他们的表现完全看在眼里,心中不免一阵感触。
王祯乃是元末时期的元朝官员,而且极为不受重视的那种。
但他在科技、农业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只是他的很多发明根本就没有得到元朝的重视,甚至有时候还会受到极力打压。
其实不仅仅是王祯,很多同时期的人也发明了不少东西,可惜蒙元始终是游牧民族,他们根本就不懂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故而导致绝大多数的发明都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干脆就直接将发明带进了自己棺材。
就算是传承下来的,如同王世福他们这些人,也因为害怕再次受到朝廷打压,根本就不敢抛头露面。
异族!
果然是一群完全不懂得珍惜的强盗,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毁在了异族的手中。
尤其是后世的野猪皮和西方异族更是可恶至极。
收起心中各种思绪,朱允熥再次将目光落在王世福几人身上;“尔等是王祯后人?”
“回殿下话,草民的确是先祖之后。”王世福颤颤巍巍的躬身道:“草民乃是先祖曾孙,如今腆为王氏一族的族长。”
“如今你们一族还有多少人,是否将王公的技艺传承了下来?”朱允熥语气略带些急促,询问道。
或许是听到朱允熥称先祖为王公,王世福终于是敢抬头了。
不过只是一眼,便又立即将头低了下去。
“回殿下话,如今我王氏一族还有族人共计122人,其中老人小孩共计49人,青壮年……”
“至于先祖技艺我等子孙断不敢丢,这些年安居乐业也全赖先祖留下的遗泽。”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本足有拳头那么厚,且已经有些泛黄的书册举过头顶。
“此乃先祖所著之《农书》,先祖晚年后又同其他先祖一起完善,才形成如今之《农书》;殿下若是需要的话,王氏一族愿将此物献与大明。”
“你们觉得咱诏你们入宫是为了抢夺你们先祖遗泽?”朱允熥声音听不出来喜怒。
可落在王世福几人耳中却是宛若炸雷。
几人身体一颤,又是赶紧跪拜了下去,口中更是连连求饶告罪。
“好了!起来吧!咱可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大明也不是曾经的暴元,自然也不会做那等强盗之事。”朱允熥实在是有些无语。
“谢,殿下!”王世福口中道谢,但却是没有半分要起身的意思。
仍旧是高高将《农书》举过头顶,无比恭敬道:“如今我王氏一族已经安居乐业,故而先祖遗泽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了太大作用,所以草民肯定殿下收下。
若是先祖知道《农书》能进入大明书库,能造福我大明百姓,想必也会很高兴的。”
“哈哈哈!好,难得你们有此心。”朱允熥终于是笑了,朝着马三宝递过去一个眼神。
等到马三宝将《农书》摆在龙书案之后,又是笑道:“王世福!咱问你,可愿留在朝中为大明做事,可愿将你们先祖留下的技艺和智慧传承下去?”
王世福闻言身体一颤,抬头不敢置信地看向朱允熥。
或许是从朱允熥的眼中看到了真诚,他的眼中也闪过一抹决然之色。
躬身回道:“草民愿为殿下、为大明驱策。”
“哈哈哈!很好。”朱允熥见状再次大笑一声。
笑过之后,面色又严肃下来,开口道:“王世福听封!”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最新章节,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最新章节,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