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行?”

  “是”,苏谨笑着望向朱棣:“臣前些日子身体不适,故而迟迟未能赴任,如今身子见好,自然不能再在京里赖着不走,您说是吧,蹇~部~堂?”

  蹇义干笑一声,什么话都没说,暗骂你个孙贼没事CUe我干嘛,我又没撵你去上任。

  烦死啦,别理我!

  看着朱棣皱眉的表情,苏谨做好了战斗准备。

  他要是敢再用萱儿威胁自己,下朝之后就再去找他打一架。

  反正腿长在老子身上,有本事你就派锦衣卫来拿我。

  哪知朱棣嘿嘿一笑:“也好,龙溪县空任已久,百姓确实需要父母官来治理地方,苏卿准备何时启程啊?”

  咦?不拦我?

  苏谨狐疑的看着朱棣,暗道朱老四今儿变性啦?还是被人夺了魄,鬼上身啦?

  朱棣不满的瞪着他:“朕问你话呢,什么时候走!”

  “陛下...你不拦我?”

  “朕拦你干嘛?”

  朱棣嘿嘿一笑,旋即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快滚快滚,正好朕看见你就烦!”

  “那臣明日一早可就出发了。”

  “嗯,慢走不送,赶紧上路。”

  “陛下,你别说上路这个词行不?臣听得心里有点慌...”

  朱棣胡子一吹,不耐烦的斥道:“那朕祝你一路平安,顺风顺水,开门大吉,财源滚滚行了吧?”

  “那臣就多谢陛下了。”

  群臣看着这俩君臣,就像小孩子一般吵架,无不紧紧闭住了嘴。

  经过刘观一案,他们算是彻底老实了,下次就算陛下把刀架在苏谨脑袋上,也决不能相信两人相恶。

  娘的,苏贼要是换个性别,这俩人和两口子还有啥区别?

  你俩倒是床头打架床尾和了,却可怜刘观和江南士族像床板一样,被你俩拆的渣都不剩...

  “今日朝会,主要议一议刘观一案后续,该如何处置。”

  不再搭理苏谨的朱棣,冷冷的开了口:“蹇卿,你来说说。”

  蹇义咬了咬牙,上前一步,“臣以为,首犯必究,余从从轻发落为宜,不如...罢黜?”

  “仅仅是罢官?”

  朱棣冷笑:“再过几年,等朕龙驭宾天之后,再回来继续当太子的官?”

  “这个,臣以为永黜其为官之路即可。”

  朱棣冷笑:“那他的后世子孙呢?他的儿子、孙子,是不是可以继续当官?

  然后找个机会替他祖宗平反,顺便再给朕甩个黑锅,泼点脏水?

  反正朕那时已是一堆白骨,也拿这些人无可奈何,你们倒是打的好算盘啊,珠子都快崩到朕的脸上了!”

  苏谨心中大呼卧槽,朱老四可以啊,虽然没全中,但后世的这些骚操作,他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啊这个...”

  蹇义想说不可能,但他心知陛下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他本就出身士大夫之家,自然十分了解这些人的尿性和打算。

  言罢,朱棣也不理蹇义,转向任亨泰:“任老以为呢?”

  任亨泰叹口气,从朝班之中迈步而出:“臣以为蹇部堂所言有理,首恶严处,一些牵连不深的...陛下仁慈。”

  “仁慈?”

  朱棣耳朵一竖:“朕对此等贼人仁慈,就是对百姓和那些无辜官员的不仁慈!

  他们掠夺百姓土地,放授高利贷、逼人粥儿卖女的时候,可曾想过仁慈?”

  再次叹口气,任亨泰生出深深的无力之感:“想来陛下已有决断,何必再为难老臣?臣恭听陛下圣裁。”

  朱棣本想听到的,是有人附和的声音。

  只可惜除了李至刚这等阿谀站队之徒,这样的声音少之又少。

  甚至原本站在苏谨一方的任亨泰、李仕鲁,都对自己的旨意不大乐意。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大家出身都差不多,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但朱棣是行事果决之人,能睡猪圈、当街发疯砍人,掀别人媳妇裙子的主,能被这一点点情绪左右?

  “小鼻涕,宣旨吧。”

  “奴婢遵旨。”

  代替了黄俨的小鼻涕,第一次站在这个位置,替皇爷朗读圣旨,难免有些紧张。

  但他仍强行控制住颤抖的声线,用尖锐的嗓音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掌神器以来,日日省问吾身,尽心竭力,然亦有佞贼如刘观耳,不思报效圣恩,枉自...”

  对于陛下的前段旨意,百官充耳不闻,注意力全在最后的处置上。

  可真当狗儿念出朱棣最后的决断时,无不深吸一口气。

  哪怕已经想到了这个结果,可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刘观夷九族,又是夷九族!

  上次和上上次受到如此对待的,还是方孝儒和景清。

  在他们看来,陛下唯一留存人性的一点,就是没有把人的祖坟给掘了。

  至于首恶孙健震等人,也是夷三族的下场,就连已经死在乱军之中的元腾平都没放过,牵连三族。

  而那些确有实证,被牵扯到此案中的官员,参与程度高的,获取夷三族套餐一份。

  参与程度低的,菜市场去玩脑瓜子消消乐。

  只有不到一成的官员,削官罢职、永不录用,且三代五服之内,不得参加科举,不得进入书院学习,甚至不许家中藏书。

  一经发现,立即由罢改斩。

  看得出来,朱棣这一次是下定决心要整顿吏治,

  三代五服如果仅仅不能为官、不能参加科举还好,至少还保留一些希望。

  可这连读书的权利都被剥夺,足见其心之狠。

  三代之内不需读书,那三代之后还认字吗?

  这样的人家,又与寻常百姓有何区别,甚至都不能算之寒门。

  这次被推出去斩的官员及家眷,几达七百多人,仅次于方孝儒一案。

  而被株连抄家、流放的家眷,更是多达数千!

  监斩那日,被定在南海舰队更名仪式,并出海远洋的那天,看样子朱棣是准备拿他们来祭旗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百官只能默默认下,无力反驳。

  陛下已经杀疯了,如果反抗再激烈一点,谁也保证不了会不会激怒这头狮子,将处置往狠了改。

  别问,问就是陛下这个武夫,指定能干出这事。

  这里面唯一算逃过一劫的,是李增枝。

  朱棣还是看在李景隆和他爹李文忠的面子,以‘贪污行贿并吞并田地,图谋键奔不轨’的罪名,赐下毒鸠,给他留了个全尸。

  而李景隆曹国公的爵位,也一并宣布由其长子继承,并令李增枝子,即日搬出曹国公府,贬为庶民。

  虽然尊贵的身份没有了,但至少小命保住了,也不知是该恨朱棣心狠,还是该谢他仁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