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给你们了三个产量极高的作物,分别是土豆、玉米、红薯。”

  “不过,这三种作物都是原产于南美洲,属于是海外的舶来品,而我们华夏有一种本土自研的高产作物……”

  “那就是杂交水稻!”

  听了江临的话后,在场众人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棣小声嘀咕道:“水稻我倒是知道,杂交水稻是什么玩意儿?”

  话语落下,其他人也附和的点了点头。

  面对众人那好奇的表情,江临回答道: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由此形成的产物就是杂交水稻!”

  老朱、朱标、朱棣、朱有容、徐妙清:???

  五人顿时满脸问号,刚才江临叽里咕噜说的一大堆,完全听不懂一点。

  什么遗传?

  什么性状?

  什么杂交?

  江临轻轻一笑:“我之前跟你们说过,在后世有一种学科叫做生物,而杂交就是生物这个学科的其中一种知识。”

  “算了,你不要讲这些后世学科了,说多了我们也听不懂。”

  老朱皱着眉,不感兴趣的摆了摆手,随后认真的向江临发问道:

  “你给咱说说,这后世的杂交水稻比咱大明的水稻,有何特殊之处?”

  “首先最突出的一点:这个杂交水稻的产量碾压大明的水稻。”

  “最高亩产可以达到20石之多!”江临答道。

  江临的话直接把老朱吓了一跳,被刚吃的一口米饭给噎住了。

  “咳咳咳!”

  看到此景,江临连忙倒了一杯温水喂给老朱,帮他成功将米饭顺了下去。

  给他吓了一个半死,差点让老朱成为被噎死的皇帝,改变大明历史。

  缓了好一会儿,老朱才逐渐恢复正常,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江临。

  “江临,你……你刚才说什么?这个杂交水稻最高可以亩产多少?”

  不怪老朱震惊,因为大明如今主要种植水稻的地方就是江南。

  那个地方是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且耕种技术先进的地区了,而水稻的亩产量却只有2-3石。

  整整相差十倍!

  一些条件差的地方,水稻亩产可能仅有1石左右,甚至更低!

  这就相差二十倍了!

  见老朱那震惊的表情,江临又跟他复述了一遍:“最高亩产二十石啊!”

  随后他继续说道:“除了产量高,这个杂交水稻的还有很多特殊之处,抗虫害能力强,耐涝、耐旱、耐瘠、耐肥、耐盐碱。”

  “总而言之,这个杂交水稻在任何地方都能茁壮生长……”

  嘶……

  江临的话令在场众人下意识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玩意儿?

  他们听到了什么?

  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茁壮生长?

  天呐!

  要知道,大明的水稻基本上只能种植在南方地区,而且对于种植地区的要求也很多。

  此刻,老朱和朱标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又是十分默契,一同在心中默默的激动起来。

  在这对父子的设想中,要是能从江临手中得到杂交水稻的种子,凭借“产量高”和“任何地方都能茁壮生长”两点特性……

  如今大明的大米产量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南方地区的百姓。

  不过,粮价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有些偏高,一些贫困家庭根本买不起。

  一旦推行杂交水稻,随着产量的大幅提高,粮价自然就会降低,整个大明的百姓们就能吃上便宜的米饭了。

  再配合着江临此前给出的土豆、玉米、地瓜三种作物。

  大明将不会再出现饥荒这种事情,每个百姓都能吃饱饭了。

  这时,江临按照惯例,又拿出了投影仪,从里面找了一部有关杂交水稻的纪录片。

  看到江临的这个行为后,众人立马明白他是又打算放片子看了。

  一时间!

  在场众人纷纷端正了坐姿,目光看向投影仪投出的画面。

  在一片水稻田内,有一位带着草帽的男子,裤腿卷到了膝盖,弯腰观察着禾苗的情况,此人便是年轻时的袁隆平袁老。

  江临缓缓开口道:“这位男子名叫袁隆平。”

  “他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后世,我们国家起初贫困的情况,百姓们吃不饱饭,正是多亏了袁老的杂交水稻。”

  江临此话一出,老朱的一双眼睛瞬间亮了,他对于这样一位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才,也是无比尊重且敬佩。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最新章节,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