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方面他是没有想到,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人特别在意的。

  尤其是能被梅驸马这等神仙般的人物,特别的关照自己。

  来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被带来这里见双水候。

  双水侯对待自己还这般的好。

  还要给自己改姓!

  目前而言,寻常的情况改名换姓这些,肯定是不能轻易做的。

  但是有些事情情况下,却是例外的。

  比如有尊者要给你改名或者是改姓,就不在此列。

  而且,越是尊贵的人,对于地位低下的人赐名赐姓,就越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地位低下的人,就越是感激不尽。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己一个边地出身,按理还是要被抓起来腌割的人,为什么能够被这等人物高看一眼。

  这是郑和第一重的疑惑,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层的疑惑。

  那就是为什么这梅先生,在给自己自己改姓的时候,会给自己改姓郑。

  话说,一般而言,像他这种尊贵的人,给人改姓的时候,首先想的应该是他自己的姓吧?

  把自己改为姓梅才是正常。

  如今,天下最珍贵的姓氏。自然是朱这个国姓。

  若是梅先生将他改为姓朱,他也是能够理解的。

  可偏偏给自己改的是郑,这么一个姓。

  他是真想不明白,等这个郑是从何而来。

  如今大明这边,还有什么身份地位特别高的,姓郑的人?

  当然,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

  他还是非常痛快的,在第一时间里的下拜。

  对着梅殷千恩万谢。

  梅先生这等人物给他改姓,是一种天大的荣耀。

  梅先生主动给自己改姓,也说明了自己和梅先生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梅先生愿意看顾自己。

  以往的时候,他或许还不知道,这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大明这里又拥有什么样的地位。

  但如今行了一路,又在京师这边见识了一些事。

  闻听了很多的消息。

  已经知道了面前这位年轻到过份的梅先生,到底有何等地位。

  自己能受到梅先生这般器重,自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让郑和起来之后,梅殷再去看眼前的这少年,顿时觉得心情顺畅。

  果然,还是郑和叫起来顺口。

  “你来到这边,有什么想法没有!

  今后准备走哪条路?

  这人,在世上能早立志就早立志,需要尽快的干出一些名堂来。

  毕竟年少成名的感觉,总归是要超过大器晚成的。”

  听到梅殷这话,郑和心中一动。

  他年纪虽小,但却很机灵,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些事情。

  当下就对着梅殷拜了下去,开口道:“侯爷,小子初来乍到,啥也不懂。

  还是边地蛮荒来的,没有见识。

  还请侯爷您给指条明路。”

  梅殷见到郑和这个样子,暗自点点头。

  果然,有些人从小的表现就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他现在倒是有些明白,为什么历史上这郑和能够脱颖而出,取得那般大的成就了。

  单单这份机灵劲,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的。

  当下,梅殷倒也没有客气,多绕什么弯子。

  直接便望着郑和开了口道:“如今我大明,和之前不一样。

  处在百年,乃至于千年未见之大变局上。

  很多事情都将会和以往不同。

  今后更会着眼于海外。

  海外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觉得你在接下来,不妨进入海洋军事学院当中进行学习。

  学成之后,跟着船队扬帆出海,好好的闯荡一番,争取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我想要看到,在今后有朝一日,你能单独成为一个舰队的统帅。

  带领我大明的无敌舰队,纵横于四海之上,宣扬我大明国威于域外!

  并将众多财富,带回到我大明!”

  梅殷望着郑和说出了他对郑和的期许。

  如今的大明,在梅殷的提议之下,已经新设了一个学堂。

  那就是海军军事学院。

  当然,说是军事学院,所涉及到的不仅仅只是教海上军事。

  与此同时,还会教授远洋航行,以及海外的贸易,船只操控,翻译等诸多的相关知识。

  用来培养专门的对外远行的相关人员。

  让大明在这上面,拥有专业知识过硬的海洋人才。

  如今是草创,却也已经是招收了几百人的学员。

  但这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在今后,随着大明对于海外的不断扩张,不断扩展。

  对于海外越来越重要。

  那么规模必然还会继续增加。

  而郑和,因为他在历史之上,在下西洋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梅殷自然是有心将其往这方面进行培养,希望他继续能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做出巨大的成就来。

  考虑到郑和的年龄,梅殷决定不把他直接给塞到舰队当中去。

  而是先把他给送入到海洋军事学院当中,让他好好的学习一番相应的理论知识。

  掌握一些专业的素养。

  按部就班的毕业,而后再进入到舰队之中。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梅殷对于他的帮助也仅限于此。

  等到他到海洋军事学院上学之后,他这边不会再给予他什么特殊的照顾。

  今后能不能闯出来一些名堂,能不能如同在历史之上取得那等成就,就靠郑和自己的本事了。

  郑和闻言,又一次郑重道歉,感谢梅殷对他的栽培。

  并说,他这边一定会好好学习,绝对不会辜负侯爷对他的期许。

  梅殷专门做饭,招待了郑和。

  郑和在这里吃过饭后,梅殷就让人带着郑和从他这边离开,去了海洋军事学院那边进行报道。

  而郑和的这份经历,又令的那些随着郑和前来的人,都对郑和更加的高看一眼。

  一时之间,许许多多人都弄不明白,这个从西南边地那等边陲之地前来的小子,怎么就这般好的运气。

  能够被梅驸马这般的看重。

  这般的礼遇!

  话说,能够在梅驸马府上留饭的人可不多。

  能让梅驸马亲自下厨进行招待的人,那更是少之又少!

  结果现在,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就有了这份礼遇,这如何不让人为之艳羡?

  这如何不让人为之议论纷纷?

  甚至于都有一些人,在暗中猜测,这个少年人是不是梅驸马的私生子了!

  若非如此,这位梅驸马,为何会对这个出身偏远地方的少年,这般的好?

  面对这么一个结果,梅殷自然也没有对外进行解释。

  这些人他们喜欢猜,那就猜去。

  怎么猜都行!

  他这里懒得理会这些。

  而且他还知道,有些事情是没法解释的。

  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越乱。

  不必过多理会,接下来自己就会慢慢的平静。

  而且他这边,也有着更多的事情要忙碌。

  倒是也没有太多的功夫去理会这些。

  比如,他这边如今除了忙着搞铁路建设,以及进一步的提高蒸汽火车的性能之外。

  同时还在进一步的,加强蒸汽轮船的建造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事情……

  而梅殷这边,是如何对待这么一个少年人的消息,很快就已经传到了朱元璋那边。

  和一般的人不一样,朱元璋对于梅殷的这些举动,丝毫都不觉得奇怪。

  因为他知道,既然梅殷这么做了,那说明在原本的历史之上,这个少年人必然做出了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而且他也已经是想起了,他之前模拟老四人生时,所看到的一些景象。

  比如,老四公然违背了自己定下来的海禁这一禁令。

  令郑和率领的船队,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下西洋的举动。

  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想过,在他这边开始按照梅殷的建议,放开海禁,发展海外贸易的时候。

  也把那郑和给找出来。

  把这个在这上面表现很是抢眼的太监,给弄到这个位置上去。

  但是,想是这么想,朱元璋却对此无能为力。

  因为他对于这郑和的了解,只知道他数次带领船队下西洋。

  对于郑和的身世,年龄这些一概不知。

  也只能是把那个念头给放了下来。

  但是后面,在听到了梅殷给自己提出来的那个建议之后,朱元璋心里面就为之一动。

  有了一些猜想,立刻就按照梅殷所说的,把事情吩咐下去。

  让沐英他们在西南那边,留意一个叫做马和的少年。

  如今回到京师这里,得知梅殷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少年人改名为郑和。

  并将其给安排去了海洋军事学院那边进行学习。

  朱元璋心里面的那些猜想,在这个时候都成了现实。

  这马和果然就是郑和!

  他为自己大明这边,又得到了如此这般好的有才智之士感到高兴。

  当然,他也知道很多事情都会变的。

  就像是随着梅殷的出现,自己家妹子,自己家标边等诸多人的命运,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郑和也必然会因为梅殷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比如,如今的郑和没有挨上那一刀,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今后郑和,未必就还能干出他原本能够干出来的那些事,取得那等成就。

  但有些事,还是可以优先安排一下的。

  万一这郑和,还能够取得那些成就,不也是挺好的吗?

  话说,朱元璋现在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这倒不仅仅是因为知道了郑和是怎么回事。

  更是因为这一次攻打西南那边,仗打得出奇顺利。

  让老五带着一些医术高明的医者前去,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士卒的伤亡率,是大大的下降。

  有力的保障了攻取西南的顺利进行。

  保存了诸多的有生力量。

  而在接下来,对西南那边进行的治理,也在有序的运行。

  不少事儿,都要比一开始时所想的,更加的顺利。

  而东北那边的纳哈出,北元王庭那里,也接到了云南梁王的求援。

  并且,他们也做出来了一定的回应。

  只不过,他们的回应看起来过于可笑。

  一方面,出兵之时显得小心翼翼。

  另外一方面,天德等人早就在那边等着了。

  刚有所动作,就被天德他们带人给狠狠的揍了一顿。

  留下了一些尸首,而后便又立马缩了回去。

  当然,这倒并不是说天德那边不想放长线钓大鱼,不想借此机会,多从这些人身上给弄下一些肉来。

  而是因为,依照他们对于纳哈出,还有北元王庭那边的了解。

  这些早就被大明打成了受惊兔子的人,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谨慎的。

  若是不趁机会立刻动手,将那些露出来的敌军给吃下去。

  那么接下来,这些狗东西必然会以特别快的速度来缩回去,啥也捞不到。

  更不要说,西南梁王那边败的又太快。

  而他们那边战败的消息,纳哈出还有北元朝廷那里,也很快就能够得到。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这些人必然会又一次惊慌失措的迅速撤军。

  所以天德在这次行动上面,才会如此的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当然,除了这等事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如今大明这里,已经找到了抓住北元王庭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开放互市,和北面草原上的部族做生意。

  话说,此前在北元鞑子进入漠北之后,自己这里立刻就没有开过和草原上的互市。

  草原上产出有限,物产并不丰富。

  再加上技术这些也落后。

  有很多的生活必需品,都制造不出来。

  比如简单的陶器还有铁锅这些。

  北元王庭败退的时候,倒是带走了一些匠人。

  但是,那些匠人终究是有限的。

  再加上资源有限。

  所以,只能做出一些粗略的器具,来供应北元王庭使用。

  并向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进行售卖。

  这成为了北元王庭手中的一大利器。

  他们那里制造出来的东西,不仅仅售卖的非常昂贵。

  而且数量还少。

  北元王庭利用着这些东西,可以顺理成章的从所统治下的众多部落里,赚取大量的钱财,维系他们的统治。

  现在,自己不再禁止大明和草原上进行做生意。

  于是,众多自己大明这边所制作的器具,便涌入到了草原。

  和自己大明这边的工艺相比,草原上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只能丢掉的,那是纯粹的垃圾。

  最关键的是,自己这边价格还很低廉。

  对草原上的冲击,简直别提有多大!

  正在悄无声息之间,迅速的瓦解北元王庭统治草原的基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