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梅殷和朱元璋,朱棣两人,在这里说了很久很久。

  从这次前去攻打倭国走什么路线,出行需要注意些什么。

  再到来到那边,攻下倭国之后,该如何的杀,如何的治理。

  如何的开发那边的矿产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事情,都给说了一个清楚明白。

  事无巨细,梅殷把他能考虑到的都给考虑到了。

  这是梅殷给人出主意之时,出的最为详细的一次。

  就连之前沐英他们攻打西南之时,梅殷都没有说的这般详细。

  朱棣也听的特别的认真。

  把这些都给详细的用笔。记录了下来。

  遇到一些不太懂的事情时,还会向梅殷进行求教。

  将之给弄懂,绝对不会有任何的不懂装懂。

  而朱元璋在这个过程里,也不时会发出一些疑问,或者是出声做出一些补充。

  争取把这次去攻打倭国的事儿,给做的漂漂亮亮。

  原本的时候,朱元璋这边还没有想着,对倭国那边做出如此处理。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通过梅殷的这些表现,意识到了这倭国今后必然这对华夏做出来异常禽兽的事情后,他一下子就发生了一些改变。

  老朱本身就是一个不吝于杀人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对于胆敢多次挑衅大明,早就把他给惹毛了的倭国,自然不会有什么怜惜。

  所以,经过了几人的这一番商讨之后。

  对于这倭国的作战计划,包括今后的治理等诸多事情,都有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计策。

  所制定出来的计划,还比一开始时,他们所想的要更加酷烈。

  在场的几人,对此没有任何大不忍,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那些人所干出来的事儿,配得上他们在接下来应该受到的苦难!

  再把一切都给照顾到后。

  梅殷从武英殿这边离开了。

  但是,返回到了双水村那边,接着做事情后,他的心情久久都没有彻底的平复。

  心里面一直想着倭国那里的战局。

  对于他而言,倭国那边的局面,着实是太过于激动人心。

  倒不是说他怕四哥他们,这次来到那里以后会战败。

  毕竟四哥是堂堂的永乐大帝,靖难大胜后,更是接连带兵北伐漠北的人物。

  这个时候,带领着大明的坚船利炮,而且还还特意避开台风多发的时节去攻打倭国。

  而在此之前,四哥这边早就已经是通过各种办法,暗中收集了很多关于倭国那边的情况。

  梅这边也同样是收集了不少。

  据此做出来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作战计划。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特别特别倒楣,在海面遇到了不该在这个时节出现的台风。

  从而导致众多船只倾覆。

  那么这一次拿下倭国那边,是板上钉钉。

  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单方面进行碾压的战斗。

  可就算是这样,梅殷的心情依旧是难以平复。

  实在是他太想要看到,这次攻打倭国那里的结果出现。

  能够早点看到那里的人遭受苦难。

  这也算是在如今的这个时空,通过了一些另类的手段,报了一部分那刻骨铭心之仇!

  接下来,梅殷还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心情给平复了。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双水村这边致力于新学问,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从而让大明能够更加的强大。

  只有大明强大了,那么在接下来,才能够做出更多的事情来,才能够更加的随心所欲!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这句话梅殷记得很牢。

  而且,随着来到这边的时间越久,随着阅历的增加。

  他就越觉得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的增长。

  在接下来,等了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沿江而下的燕王朱棣,在和东海舰队汇合之后,做了一些准备,进行了誓师。

  而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扬帆出海。

  浩浩荡荡的舰队遮天蔽日,跨海而去。

  那战舰方面,众多的洪武大炮显示着他们此番的决心。

  越看越是让人为之欢喜。

  朱棣按住腰间佩剑,迎着海风,在甲板上昂然而立,心情澎湃。

  又带着某种坚决。

  这一次带兵出海,前去攻打倭国,必然要把事情给做的特别的好。

  如此,才不负这趟行程,才不负二妹夫所托。

  而在朱棣前行之时,大明这边,朱元璋让人在全国各省各县建立学堂。

  并且以梅殷在双水村这边学堂之中,所使用的教材为根本。

  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当然,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还有资金这些有限的缘故。

  一开始时,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只是在应天等地进行推行。

  而因为不少新学科,懂的人不多,师资力量有限的缘故。

  所以,一些在双水村小学学了一年,或者是一年多的学生,就被加急派去了这些新的学堂,去担任教师。

  今后,每到寒暑假之时,再从他们学堂那边返回到双水村这边,由双水村那边的老师,再给他们加急进行授课,讲述后面更新更深入的内容。

  虽然这等做法有些草台班子的意味。

  但是现在事情草创,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

  也没有别的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做事儿。

  而朱元璋如此作为,也终于是激怒了众多所谓的正统的儒家家门。

  他们已经忍朱元璋已经很久很久了。

  话说,很多儒家文人在大明建立的时候,一个个就都兴奋不已,怀着强烈的欣喜。

  想要接着恢复君与大夫共天下的荣光。

  恢复士大夫们,在宋朝时的那种超然的地位

  元朝时,因为元朝的皇帝,信佛教以及道教。

  无形之中就严重的,打压了儒家的发展。

  到了大明时,因为朱元璋是一个汉人皇帝。

  他们觉得,属于他们儒家的好日子又来了。

  但是谁能想到,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要饭花子,竟然这样不按常理出牌。

  对于他们儒家,虽然要比元朝时好了不少,却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等尊重!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虽然很多时候,行事比较夸张,比较粗鄙,不符合他们儒家人对他的期许。

  但是儒家的很多人,对于这些还是能够容忍的。

  毕竟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儒家的地位和之前元朝在的时候相比,确确实实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朱元璋这个皇帝,虽然有着很多的毛病,但是也能够看出来,他是比较听自己儒家之人话的。

  只要皇帝能够一心向学,终究是能够通过一些手段,潜移默化的影响皇帝。

  让皇帝最终归入正道,更加的重视,仰仗他们儒家。

  哪怕是朱元璋觉得,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所谓的人才里,有很多并不怎么好用,言过其实。

  再加上又有李善长在后面推波助澜,从而让朱重八停了科举,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把科举给恢复。

  他们也都还能忍受。

  因为他们有着充足的信心,皇帝离不开儒家。

  就算是一时之间停了科举,那么在后来,皇帝那边还是会再一次的恢复科举。

  而只要恢复了科举,那么科举的内容,就必然还是儒家的内容。

  在今后,儒家必然还能够大行其道,还能够占据朝堂。

  在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有着拥有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

  最多是他们这些人受苦受累,多蛰伏一些时间而已。

  除此之外,他们很多人,还把信心和希望,放到了太子朱标身上。

  太子朱标温文尔雅,为人谦和,而且自幼接受儒家的教导。

  是他们儒家的拥护者。

  就算是朱元璋这家伙,是个厕所里面的石头,冥顽不灵,又臭又硬。

  但是,只要太子朱标在,他们就有底气,就不害怕。

  因为,终究有一天朱元璋是会死的,太子朱标是会登基的!

  而只要太子朱标登了基,当了皇帝。

  那么有这样一个心向他们儒家,或者可以说,本就是他们儒家之人的人当皇帝。

  那事情,自然会大为改观!

  这个时候,被朱元璋压制的有多狠。

  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发展的就会有多快!

  可是到了现在,打着这样主意的人,很多也都改变了主意。

  不再这般乐观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发现,太子朱标这个以往的谦谦君子,标准的儒家门人,他们的希望的所在。

  行为举止这上面,居然也开始渐渐的有些离经叛道了。

  虽然并不明显,但是,这还是让他们中的不少人,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危机。

  出现一个朱元璋也就算了,忍忍也就过去了。

  可若是接下来的统治者,还是朱元璋这样的,那就让人分外的难受了。

  他们一时之间,都看不到希望所在。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他们这里,还是能够暂时忍耐。

  会通过一些办法,去加强儒家对于太子朱标的影响。

  努力的把太子朱标给扳回来,让太子朱标归于正道。

  可是,皇帝那边却偏偏又干出来了更为过分的事。

  该死的梅殷,那么一个狗东西,也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了一堆的歪理邪说。

  在那里做什么狗屁不通的教材,并用它来教授学生。

  话说,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梅殷弄出这些狗屁不通的学问,在那里建学堂。

  很多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并且准备看梅殷的笑话,想要看看这家伙,在接下来是如何出丑的。

  真以为学问,是个阿猫阿狗就能够弄出来的?

  尤其是标新立异的学问,那更是难上加难!

  他们里面的很多人,个个都是当世大才,读书种子。

  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学习圣人的微言大义,尚且皓首穷经,钻研至今才有了一些名堂。

  就这还觉得后面的水还有很深,学无止境。

  他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就想干出这种事情来?

  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的想法,都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再不敢如此这般的轻视梅殷了。

  因为,被他们所看不上的梅殷,以及梅殷所弄出来的那些学问,居然还真的弄出来了一些名堂。

  尤其是一些人,努力压下心中的一些成见,真的用心了解和钻研了梅殷所弄的那些教材,学习了一些学问之后。

  也不得不承认,梅殷这家伙所弄出来的那些标新立异的东西,的确有着一些可取之处。

  这一下子让不少人为之恐慌了。

  如果只是这些,他们反应还不至于如此之激烈。

  毕竟当今的皇帝可不是一个脾气好的人,说杀人那是真的能杀人。

  而梅殷又是皇帝眼前的红人。

  能够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于梅殷所弄出来的这离经叛道的东西,还非常的感兴趣,想要大力的推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里面一些人,虽然格外的愤然。

  却也终究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要和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好好的做上一场。

  但是,最近在知道了皇帝那边,居然要在应天等地方建立学堂。

  并还要把梅殷那边弄的那些教材,当做教材教授学生。

  这事情做出来后,真的让他们再不能忍受了。

  依照他们对皇帝的了解,在干出来这种事情之后,接下来肯定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行。

  就像是他在之前的时候清丈田亩,建立黄册是一样的道理。

  日拱一卒之下,他们儒家这边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威胁,极大的挑战。

  而且,他们在此之前能够有恃无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儒家根深蒂固。

  地位根本无可替代。

  皇帝就算是有些不喜,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却还是没有办法真的彻底替换掉自己儒家。

  儒家今后,必然还能接着大兴。

  可是现在,他们却没这个自信了。

  梅殷这个狗东西,居然真的弄出来了,这等邪门歪道的学问。

  若是长此已久下去,那儒家的地位,说不定真的会被动摇!

  虽然他们里面的不少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梅殷所弄学的这些学问,更多的是一些儒家所没有涉及到的地方。

  主要是一些匠人,营造这些方面的低等学问。

  在思想等一些层面上,更多的还是要靠他们儒家。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彻底的坐不住了。

  必须要好好的做一场,把这个趋势给压下去。

  最好是将其撕扯一个粉碎!

  苍髯皓首的宋濂起了身,他脸上带着一些决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