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更是皇帝的腰胆之所在。
方方面面都能用到钱。
没钱寸步难行。
话说到了现在,朱元璋这个皇帝,对于钱的了解或者说是经济的了解,比更之前的时候比起来,那是更上一层楼。
毕竟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朱元璋那是充分的,感受到了有钱到底有多好使。
没了钱,很多事儿干起来都没那般的有底气。
北元王庭远遁到草原上之后,依旧还能够苟延残喘,到现在都不灭亡。
还能够在草原之上建立起一些统治。
在朱元璋看来,除了这些鞑子原本就是从草原上崛起的,那里属于他们的大后方,本身就在那里有统治基础,很多部族天然就对他们进行服从。
且哪怕北元已经被自己这边,给打的简直要分崩离析了,实力大减。
但是来到了草原之上后,依旧还拥有着很大的能力。
和大明这边进行相比,自然是毫不起眼。
但是和草原上的那些部落相比,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
说是一个庞然大物也不为过。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
那就是北元王庭,依靠着所带过去的众多工匠,在草原之上能够进行赚钱。
经济这些方面并没有彻底的崩掉,勉强维持住了经济秩序。
可以通过他们粗制滥造的器具,合情合理从众多部落那里,获取大量的利益。
只要这个经济上面不崩,那么再想要彻底覆灭其在草原之上的统治,就没那么简单。
而如今,他们这边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商贸上的往来,进一步的瓦解联北元鞑子,在草原上建立起的那种简单的又脆弱的经济秩序。
继而再瓦解掉他们的统治。
他们这里,大量的精美货物涌入到草原。
那那么在接下来,草原之上的那部族,肯定会非常实诚的用脚投票。
来选择自己大明,那更加精美,更加便宜的器具来进行交换。
如此一来,很多的钱都被自己大明的人给赚走了,那么鞑子王庭那里,所获得的收益,自然而然的也就会随之大大的下降。
手里有钱做事就硬气。
没钱了,很多事情想要做都做不成。
成年人的世界,可并没有那么简单。
并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上几句话,喊上几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
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
所以说,现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可谓是精准的打到了草原上那些人的命脉上。
长此以往下去,不说别的,单单是经济上面的巨大损失,就能够让鞑子王庭的人坐不住。
会采用出一些行动办法的。
而他们所采取行动了,才是最好不过。
因为一旦采取行动,别管他们动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制止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和自己大明这边进行做交易。
那都是出力不讨好。
之前自己大明,不和他们进行做交易,草原上众多部落的人没得选。
只能是用高昂的价格来用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
就这,北元王庭那边的人还会限量!
普通的部落,想要用牛羊这些财富,来换取那些粗制滥造的器具都很困难。
往往需要加钱才能够换到。
但是现在,由自己大明这边敞开了给他们供应这些东西。
他们在自己大明这边尝到了甜头,再想让他们回到从前,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切实的利益面前,就算是北元王庭也同样是不好使。
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草原众部落之间的矛盾。
迅速的破坏,北元王庭和草原众部落之间的关系。
让草原上不再是铁板一块。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好处。
比如,在见识到了自己大明的强大,从自己大明这里接触到了很多的好东西,并获得了切实的利益之后。
草原之上,很多人对待大明的观念,也会随之变化。
逐渐的出现不少亲近大明的人,乃至于是部落。
今后自己大明,在前驱攻打北元王庭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心甘情愿为自己大明进行带路的人。
而且,暂且不论这些能让大明灭掉北元王庭的种种重大意义。
如此做,还确确实实能让大明,从交易当中获得切实的经济好处。
话说,按照大明的工业水平,以及对各种器具的生产能力。
他们和草原进行互市时,精美物品精美价格又低廉,只是相对于草原上的部族,和他们的王庭做交易时比较而得出来的。
事实上,这个在很多草原人看起来很低廉的价格,真的和大明内部进行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以往,大明这边对上草原进行战斗,那基本上都是要赔钱的。
每次大军一动,就会有无数的粮草辎重这些填进去,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
可是现在,通过这样的办法,大明这边和北元之间,还没有真的开始战斗,便已经成功获取了很多的利益。
这种事情在以往的时候,朱元璋的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这种打法完全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在此之前,他是真的没有想过,做买卖这种在很多文臣口中提起来都鄙夷,应该是尽可能禁止的事儿。
真的运用好了,居然能够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
这也一下子让朱元璋的视野开阔起来。
对于这做买卖,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态度和之前,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而他们这里,会想到用这样的办法,非常巧妙的来做这些事。
很显然自然不是朱元璋等人所想出来的。
乃是梅殷给出的主意。
一开始,朱元璋对于这事儿,多少带着一些将信将疑。
但是随着这件事儿,推行了一年有余之后,朱元璋再去看,早就抛开了当初的那些心思。
在这件事情上变得无比坚定起来。
越发的感谢起老天待大明不薄,给他送来了梅殷这么一个好女婿。
事情还真就如同梅殷在此之前,所设想的那样。
这个办法简直好的不能再好。
长此以往下去,北元鞑子被自己这边覆灭,是早晚的事。
绝对要比他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蓝玉灭北元王庭于捕鱼儿海,更加的干脆利落。
更加的干净。
话说,按照大明和北元之间的力量对比,到了这个时候,北元王庭还能够一直苟延残喘,没有被灭掉。
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说北元王庭有多么的难以对付,力量有多强。
而是因为这些年来,北元鞑子被揍老实了。
不敢再和自己的大明进行对着干了。
躲藏在草原深处。
尤其是在王保保死后,更是如此。
北元王庭之所在,更是他们那边最高级机密。
藏的别提有多严实,他们这边很难得到确切的消息,知道北元王庭躲在哪里。
而且,王庭的所在之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年四季,时不时就会转换一个地方。
这就更加的让增加了大明这边,前去将之覆灭的难度。
而且就算是自己这边,知道了北元王庭之所在的地方。
想要前去动手将其给灭掉,那也需要在草原上行军很久。
而这样的动静,很难再隐瞒住草原上的人。
在北元王庭这边的,还比较深得人心时,草原上的很多人都会自发,成为北元王庭的耳目。
会主动的向远处传递传递,自己的大明出兵的消息。
从而令鞑子王庭那边有所行动。
也会改变他们王庭之所在,让自己大明抓不住他们。
而深入漠北那边进行作战,对于粮草的供应,等后勤方面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大明这边,难以将其给抓住,倒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以往的时候,想起这些事儿,朱元璋就头疼。
只觉得难以破解。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王保保去世的时候,他这边因为李善长等人干出来的那些事儿,不得不坐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流失。
会那般的忿怒。
在这种情况下,以至于让朱元璋都产生了一些念头。
觉得是不是还需要,如同他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的景象那样。
一直等到洪武二十几年,才能够,彻底的将其给覆灭。
但是现在,他不用再担心这个事了。
有了自己家好女婿给出的这个主意,所北元王庭已经成了盘中的菜。
插翅难逃了!
最多不过三年时间,北元王庭将会被彻底的被灭掉。
只能说梅殷那小子,不愧是自己好女婿,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
总是能够这般的出其不意。总是能够给出这般新颖,但却又极其好用的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
朱元璋是越想越觉得开怀。
只觉得日子是真有奔头。
……
“父皇,孩儿请战,愿意带领我大明舰队出战,前去踏平倭国!”
两个月之后,武英殿内,燕王朱棣望着朱元璋,一脸郑重的出声请战。
“区区倭国,先前曾斩我大明使者,而今居然又不知死活,妄图劫掠我大明商队!
当真让人忍无可忍!
这等蛮夷之辈,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手软!
只有如此,这些人才能够变得老实!
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
孩儿请战,踏平倭国,一雪前耻!”
朱棣的声音慷慨激昂,带着强烈的战意。
话说,随着西南那边暂时的稳定。
朱棣也从广东那边回来了。
这个时候,广东那边经过了朱棣的镇守,以及动用一些手段进行的整合。
和之前相比,局面已经清朗了很多。
交给其余的一些人在那里做事,倒也无妨。
不会再误了大事。
而朱棣,原本就因为自己坐镇后方,没有办法带兵征战沙场。
心里面憋着一股子的劲儿。
在他从广东那边离开之时,忽然之间就得到了一个消息。
说是倭国那边的人,贼心不死。
一些倭寇,居然想要抢大明的世博商队。
在得到这一个消息之后,朱棣瞬间就暴怒了。
然后便是喜出望外。
好好好!
他这边正手痒,早就想要给这些人好好的来上一顿了。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倭国那边却还不知死活,好死不死的干出这种事情来。
朱棣又焉能不喜?
什么叫做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这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于是,便有了今日在这武英殿当中的一幕。
“好,老四,咱准许你的请求!
接下来,就以你为将,率领我大明的东海舰队,前去倭国那边,好好的解决这件事!
到那边,各种事情由你全权处理!
务必让这弹丸之地,知我天朝礼仪,好好感受教化!
那边的金银这些,也务必将其给弄过来。
最好是把那里,好好的解决上一通之后,让其成为我大明的一个行省。
这等地方,那些人不配在那里居住。
而且,这事儿倒也并非是咱们这边不占理。
是这些狗东西挑衅在以前。
而且,自古以来,那里也是咱们华夏的领土。
当年这徐福出海,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便是东渡到了那边。
在那里也建立国度,成为了那里的老祖宗。
只是这些不孝儿子孙,数典忘祖,把这些事都给忘记了。
但他们忘记了,咱们这里可不能忘!
这个时候,咱们这里自然而然,是要将属于我华夏的地方给收回来!”
朱元璋随口就给朱棣来了一个自古以来。
这下子,理由和大义全都有了。
听到自己家爹所说的这话之后,朱棣那是喜出望外。
立刻单膝跪地,对着朱元璋郑重行礼道:“孩儿领命!
孩儿必然不负父王任命,到那边后,会好好的料理料理。
将属于我大明的地方,都给拿回来!”
声音激昂,隐隐有金铁交鸣之音。
话说,在见自己家父皇之前,朱棣心里面还有一些忐忑。
怕自己家父皇在接下来,依旧是不太肯让自己带人前去攻打倭国。
想要再多等上几年。
还好,现在见了父皇后,有了这个准信。
他倒不必再为这件事担忧。
再想想自己家父皇所说的徐福率人东渡的话,更是认同的紧。
觉得自己家父皇说的很对。
并又一次的感受到了,自己华夏的博大精深。
华夏对上周边时,就这点好。
总是能够从史书当中,找出确凿有力的证据来。
对周边的那些地方,说一声自古以来!
方方面面都能用到钱。
没钱寸步难行。
话说到了现在,朱元璋这个皇帝,对于钱的了解或者说是经济的了解,比更之前的时候比起来,那是更上一层楼。
毕竟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朱元璋那是充分的,感受到了有钱到底有多好使。
没了钱,很多事儿干起来都没那般的有底气。
北元王庭远遁到草原上之后,依旧还能够苟延残喘,到现在都不灭亡。
还能够在草原之上建立起一些统治。
在朱元璋看来,除了这些鞑子原本就是从草原上崛起的,那里属于他们的大后方,本身就在那里有统治基础,很多部族天然就对他们进行服从。
且哪怕北元已经被自己这边,给打的简直要分崩离析了,实力大减。
但是来到了草原之上后,依旧还拥有着很大的能力。
和大明这边进行相比,自然是毫不起眼。
但是和草原上的那些部落相比,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
说是一个庞然大物也不为过。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
那就是北元王庭,依靠着所带过去的众多工匠,在草原之上能够进行赚钱。
经济这些方面并没有彻底的崩掉,勉强维持住了经济秩序。
可以通过他们粗制滥造的器具,合情合理从众多部落那里,获取大量的利益。
只要这个经济上面不崩,那么再想要彻底覆灭其在草原之上的统治,就没那么简单。
而如今,他们这边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商贸上的往来,进一步的瓦解联北元鞑子,在草原上建立起的那种简单的又脆弱的经济秩序。
继而再瓦解掉他们的统治。
他们这里,大量的精美货物涌入到草原。
那那么在接下来,草原之上的那部族,肯定会非常实诚的用脚投票。
来选择自己大明,那更加精美,更加便宜的器具来进行交换。
如此一来,很多的钱都被自己大明的人给赚走了,那么鞑子王庭那里,所获得的收益,自然而然的也就会随之大大的下降。
手里有钱做事就硬气。
没钱了,很多事情想要做都做不成。
成年人的世界,可并没有那么简单。
并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上几句话,喊上几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
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
所以说,现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可谓是精准的打到了草原上那些人的命脉上。
长此以往下去,不说别的,单单是经济上面的巨大损失,就能够让鞑子王庭的人坐不住。
会采用出一些行动办法的。
而他们所采取行动了,才是最好不过。
因为一旦采取行动,别管他们动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制止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和自己大明这边进行做交易。
那都是出力不讨好。
之前自己大明,不和他们进行做交易,草原上众多部落的人没得选。
只能是用高昂的价格来用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
就这,北元王庭那边的人还会限量!
普通的部落,想要用牛羊这些财富,来换取那些粗制滥造的器具都很困难。
往往需要加钱才能够换到。
但是现在,由自己大明这边敞开了给他们供应这些东西。
他们在自己大明这边尝到了甜头,再想让他们回到从前,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切实的利益面前,就算是北元王庭也同样是不好使。
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草原众部落之间的矛盾。
迅速的破坏,北元王庭和草原众部落之间的关系。
让草原上不再是铁板一块。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好处。
比如,在见识到了自己大明的强大,从自己大明这里接触到了很多的好东西,并获得了切实的利益之后。
草原之上,很多人对待大明的观念,也会随之变化。
逐渐的出现不少亲近大明的人,乃至于是部落。
今后自己大明,在前驱攻打北元王庭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心甘情愿为自己大明进行带路的人。
而且,暂且不论这些能让大明灭掉北元王庭的种种重大意义。
如此做,还确确实实能让大明,从交易当中获得切实的经济好处。
话说,按照大明的工业水平,以及对各种器具的生产能力。
他们和草原进行互市时,精美物品精美价格又低廉,只是相对于草原上的部族,和他们的王庭做交易时比较而得出来的。
事实上,这个在很多草原人看起来很低廉的价格,真的和大明内部进行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以往,大明这边对上草原进行战斗,那基本上都是要赔钱的。
每次大军一动,就会有无数的粮草辎重这些填进去,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
可是现在,通过这样的办法,大明这边和北元之间,还没有真的开始战斗,便已经成功获取了很多的利益。
这种事情在以往的时候,朱元璋的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这种打法完全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在此之前,他是真的没有想过,做买卖这种在很多文臣口中提起来都鄙夷,应该是尽可能禁止的事儿。
真的运用好了,居然能够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
这也一下子让朱元璋的视野开阔起来。
对于这做买卖,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态度和之前,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而他们这里,会想到用这样的办法,非常巧妙的来做这些事。
很显然自然不是朱元璋等人所想出来的。
乃是梅殷给出的主意。
一开始,朱元璋对于这事儿,多少带着一些将信将疑。
但是随着这件事儿,推行了一年有余之后,朱元璋再去看,早就抛开了当初的那些心思。
在这件事情上变得无比坚定起来。
越发的感谢起老天待大明不薄,给他送来了梅殷这么一个好女婿。
事情还真就如同梅殷在此之前,所设想的那样。
这个办法简直好的不能再好。
长此以往下去,北元鞑子被自己这边覆灭,是早晚的事。
绝对要比他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蓝玉灭北元王庭于捕鱼儿海,更加的干脆利落。
更加的干净。
话说,按照大明和北元之间的力量对比,到了这个时候,北元王庭还能够一直苟延残喘,没有被灭掉。
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说北元王庭有多么的难以对付,力量有多强。
而是因为这些年来,北元鞑子被揍老实了。
不敢再和自己的大明进行对着干了。
躲藏在草原深处。
尤其是在王保保死后,更是如此。
北元王庭之所在,更是他们那边最高级机密。
藏的别提有多严实,他们这边很难得到确切的消息,知道北元王庭躲在哪里。
而且,王庭的所在之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年四季,时不时就会转换一个地方。
这就更加的让增加了大明这边,前去将之覆灭的难度。
而且就算是自己这边,知道了北元王庭之所在的地方。
想要前去动手将其给灭掉,那也需要在草原上行军很久。
而这样的动静,很难再隐瞒住草原上的人。
在北元王庭这边的,还比较深得人心时,草原上的很多人都会自发,成为北元王庭的耳目。
会主动的向远处传递传递,自己的大明出兵的消息。
从而令鞑子王庭那边有所行动。
也会改变他们王庭之所在,让自己大明抓不住他们。
而深入漠北那边进行作战,对于粮草的供应,等后勤方面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大明这边,难以将其给抓住,倒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以往的时候,想起这些事儿,朱元璋就头疼。
只觉得难以破解。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王保保去世的时候,他这边因为李善长等人干出来的那些事儿,不得不坐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流失。
会那般的忿怒。
在这种情况下,以至于让朱元璋都产生了一些念头。
觉得是不是还需要,如同他从模拟器当中,所看到的景象那样。
一直等到洪武二十几年,才能够,彻底的将其给覆灭。
但是现在,他不用再担心这个事了。
有了自己家好女婿给出的这个主意,所北元王庭已经成了盘中的菜。
插翅难逃了!
最多不过三年时间,北元王庭将会被彻底的被灭掉。
只能说梅殷那小子,不愧是自己好女婿,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
总是能够这般的出其不意。总是能够给出这般新颖,但却又极其好用的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
朱元璋是越想越觉得开怀。
只觉得日子是真有奔头。
……
“父皇,孩儿请战,愿意带领我大明舰队出战,前去踏平倭国!”
两个月之后,武英殿内,燕王朱棣望着朱元璋,一脸郑重的出声请战。
“区区倭国,先前曾斩我大明使者,而今居然又不知死活,妄图劫掠我大明商队!
当真让人忍无可忍!
这等蛮夷之辈,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手软!
只有如此,这些人才能够变得老实!
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
孩儿请战,踏平倭国,一雪前耻!”
朱棣的声音慷慨激昂,带着强烈的战意。
话说,随着西南那边暂时的稳定。
朱棣也从广东那边回来了。
这个时候,广东那边经过了朱棣的镇守,以及动用一些手段进行的整合。
和之前相比,局面已经清朗了很多。
交给其余的一些人在那里做事,倒也无妨。
不会再误了大事。
而朱棣,原本就因为自己坐镇后方,没有办法带兵征战沙场。
心里面憋着一股子的劲儿。
在他从广东那边离开之时,忽然之间就得到了一个消息。
说是倭国那边的人,贼心不死。
一些倭寇,居然想要抢大明的世博商队。
在得到这一个消息之后,朱棣瞬间就暴怒了。
然后便是喜出望外。
好好好!
他这边正手痒,早就想要给这些人好好的来上一顿了。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倭国那边却还不知死活,好死不死的干出这种事情来。
朱棣又焉能不喜?
什么叫做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这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于是,便有了今日在这武英殿当中的一幕。
“好,老四,咱准许你的请求!
接下来,就以你为将,率领我大明的东海舰队,前去倭国那边,好好的解决这件事!
到那边,各种事情由你全权处理!
务必让这弹丸之地,知我天朝礼仪,好好感受教化!
那边的金银这些,也务必将其给弄过来。
最好是把那里,好好的解决上一通之后,让其成为我大明的一个行省。
这等地方,那些人不配在那里居住。
而且,这事儿倒也并非是咱们这边不占理。
是这些狗东西挑衅在以前。
而且,自古以来,那里也是咱们华夏的领土。
当年这徐福出海,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便是东渡到了那边。
在那里也建立国度,成为了那里的老祖宗。
只是这些不孝儿子孙,数典忘祖,把这些事都给忘记了。
但他们忘记了,咱们这里可不能忘!
这个时候,咱们这里自然而然,是要将属于我华夏的地方给收回来!”
朱元璋随口就给朱棣来了一个自古以来。
这下子,理由和大义全都有了。
听到自己家爹所说的这话之后,朱棣那是喜出望外。
立刻单膝跪地,对着朱元璋郑重行礼道:“孩儿领命!
孩儿必然不负父王任命,到那边后,会好好的料理料理。
将属于我大明的地方,都给拿回来!”
声音激昂,隐隐有金铁交鸣之音。
话说,在见自己家父皇之前,朱棣心里面还有一些忐忑。
怕自己家父皇在接下来,依旧是不太肯让自己带人前去攻打倭国。
想要再多等上几年。
还好,现在见了父皇后,有了这个准信。
他倒不必再为这件事担忧。
再想想自己家父皇所说的徐福率人东渡的话,更是认同的紧。
觉得自己家父皇说的很对。
并又一次的感受到了,自己华夏的博大精深。
华夏对上周边时,就这点好。
总是能够从史书当中,找出确凿有力的证据来。
对周边的那些地方,说一声自古以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