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义拿着账本进来,脸上满是喜色道:“殿下,首战告捷啊!
九百五十股就是九千五百万两银子,扣除建矿的三千万两成本(含蒸汽机、铁路支线、矿工宿舍)
还能剩下六千五百万两用来修大同到山东的铁路支线。”
朱雄英点点头,又吩咐道:“你让人把剩下的五十股拆分成五百份碎股,每份两千两,送到京西煤矿。
分给那些采矿能手,让他们知道,好好干活不仅能拿高工钱,还能当股东。
另外,让山西煤矿公司尽快开工,矿工的待遇要按京西煤矿的标准加倍。
每月十两银子,管吃住,还要建学堂,让矿工的孩子免费上学,再建个医馆,看病不要钱。”
杨思义连忙应下,心里对朱雄英更是敬佩。
殿下不仅懂如何聚财,更懂如何分利,让百姓也能从新政中受益,这样的君主,才能让大明的根基越来越稳。
几天后,山西煤矿公司在大同府举行了开工仪式。
朱雄英派工部尚书薛祥亲自前往主持,还带去了十台新造的蒸汽机。
这是工部根据朱雄英的图纸造出来的,虽不能直接采矿,却能用来抽水(解决煤矿积水问题)、拉煤车(比人力快三倍),还能带动风箱(提高炼铁效率)。
矿工王大拿拿着新领的十两银子,心里乐开了花。
他以前是佃农,每年要把七成的收成交给地主,还经常吃不饱饭。
如今当了矿工,每月能拿十两银子,管三餐(顿顿有肉),住砖瓦房,孩子还能免费上学,这样的日子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工友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一张告示,激动道:“大拿,你听说了吗?咱们也能买股份碎股了!
殿下说了,只要咱们年底评上‘功勋矿工’,就能以一千五百两的低价买一份碎股(相当于每股十万两的千分之十五),以后每年能拿一百五十两分红!”
王大拿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可得好好干,争取年底买一份,让家里人也跟着享福,我娘要是知道我能当‘股东’,保管笑得合不拢嘴!”
山西煤矿开工后,煤炭产量节节攀升。
京西煤矿的煤炭主要供京师与北方边镇使用,山西煤矿的煤炭则通过铁路运往山东、江南等地。
不仅满足了当地钢铁厂的需求(江南钢铁厂因煤炭充足,产量翻了一倍),还降低了铁路修建的成本(用煤炭烧砖比用木材快三成)。
江南的钢铁厂产量提升后,造出的铁轨又快又好,原本要一年才能修完的江南铁路,半年就修好了四分之三。
铁路通了,江南的丝绸、茶叶能更快地运往京师,价格降了两成;
北方的粮食也能更快地运往江南,缓解了江南的粮荒,寻常百姓也能吃上便宜的小米了。
皇宫,御花园里,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折,脸上满是欣慰。
奏折上写着,山西煤矿开工三个月,就产出了五十万石煤炭,盈利两百万两,股东们的季度分红(两千五百两每股)也已经准备就绪。
朱元璋对身边的徐达笑道,“天德,你说咱这大孙,怎么就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呢?
以前朕总担心商人囤货居奇,会搅乱民生,可现在看来,只要规矩立好了,商人也能为大明做事。
你看那张万山,一次就投了两百万两,比好些勋贵还大方。”
徐达躬身道:“陛下说得是,皇孙殿下这股份制度,不仅让朝廷有了钱修铁路、开煤矿,还让商户、百姓都能受益。
臣上月去京西煤矿视察时,看到矿工们脸上都带着笑,说这是他们这辈子过得最好的日子,还说要让儿子也当矿工,跟着殿下做事。”
朱元璋点点头,又指着远处的交易所方向:“你看那股份交易所,每次开市都车水马龙,勋贵、商人、甚至小商户都在里面交易,这就是大明的生气啊!
以前朕打仗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现在大孙让百姓不仅有饭吃,还能当股东、赚银子,比朕强多了。”
徐达连忙道:“陛下开创大明,扫平乱世,才有了如今的盛世根基。
皇孙殿下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才能推陈出新,让大明越来越强。”
朱元璋哈哈大笑,拍了拍徐达的肩膀:“你啊,还是这么会说话。走,咱们去御书房,看看大孙又在琢磨什么新东西。”
此时的御书房里,朱雄英正对着一张南洋地图沉思。
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岛屿,旁边标注着“铜矿”“金矿”的字样。
他已经派郑和率领船队去南洋勘探了,预计半年后就能传回消息。
太监进来禀报道:“殿下,张万山求见,说想跟您商量投资南洋铜矿的事。”
朱雄英眼睛一亮:“快让他进来!”
张万山一进门就躬身行礼:“草民张万山,参见殿下。”
朱雄英笑着让他起来:“张东家请坐,你怎么想到要投资南洋铜矿了?”
张万山坐下后,连忙道:“殿下,如今山西煤矿效益这么好,草民觉得海外的矿产也大有可为。
南洋离江南近,海运方便,要是能开铜矿,既能为朝廷铸钱提供铜料,草民也能赚些银子,还能让跟着草民的伙计们都有份好处。
上次分股份给他们,现在干活都更卖力了。”
朱雄英点点头,心里很是满意。
张万山不仅有眼光,还懂得分享利益,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该有的样子。
让财富流动起来,带动更多人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朱雄英借着开口道:“南洋铜矿的事,本皇孙已经派郑和去勘探了。
过些日子就有消息要是勘探顺利,就成立南洋铜矿公司。
预计发行两千股,每股十五万两,到时候会公开招股,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多买些股份。”
张万山大喜,连忙起身行礼:“谢殿下!草民一定积极参与,到时候最少买三十股,为大明的铸钱事业出一份力!”
朱雄英看着张万山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期待。
股份交易所的成立,山西煤矿公司的成功,只是大明经济变革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还要开铁矿、建钢厂、修全国铁路网、发展海外贸易,让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成参天大树,让大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让百姓都能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
九百五十股就是九千五百万两银子,扣除建矿的三千万两成本(含蒸汽机、铁路支线、矿工宿舍)
还能剩下六千五百万两用来修大同到山东的铁路支线。”
朱雄英点点头,又吩咐道:“你让人把剩下的五十股拆分成五百份碎股,每份两千两,送到京西煤矿。
分给那些采矿能手,让他们知道,好好干活不仅能拿高工钱,还能当股东。
另外,让山西煤矿公司尽快开工,矿工的待遇要按京西煤矿的标准加倍。
每月十两银子,管吃住,还要建学堂,让矿工的孩子免费上学,再建个医馆,看病不要钱。”
杨思义连忙应下,心里对朱雄英更是敬佩。
殿下不仅懂如何聚财,更懂如何分利,让百姓也能从新政中受益,这样的君主,才能让大明的根基越来越稳。
几天后,山西煤矿公司在大同府举行了开工仪式。
朱雄英派工部尚书薛祥亲自前往主持,还带去了十台新造的蒸汽机。
这是工部根据朱雄英的图纸造出来的,虽不能直接采矿,却能用来抽水(解决煤矿积水问题)、拉煤车(比人力快三倍),还能带动风箱(提高炼铁效率)。
矿工王大拿拿着新领的十两银子,心里乐开了花。
他以前是佃农,每年要把七成的收成交给地主,还经常吃不饱饭。
如今当了矿工,每月能拿十两银子,管三餐(顿顿有肉),住砖瓦房,孩子还能免费上学,这样的日子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工友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一张告示,激动道:“大拿,你听说了吗?咱们也能买股份碎股了!
殿下说了,只要咱们年底评上‘功勋矿工’,就能以一千五百两的低价买一份碎股(相当于每股十万两的千分之十五),以后每年能拿一百五十两分红!”
王大拿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可得好好干,争取年底买一份,让家里人也跟着享福,我娘要是知道我能当‘股东’,保管笑得合不拢嘴!”
山西煤矿开工后,煤炭产量节节攀升。
京西煤矿的煤炭主要供京师与北方边镇使用,山西煤矿的煤炭则通过铁路运往山东、江南等地。
不仅满足了当地钢铁厂的需求(江南钢铁厂因煤炭充足,产量翻了一倍),还降低了铁路修建的成本(用煤炭烧砖比用木材快三成)。
江南的钢铁厂产量提升后,造出的铁轨又快又好,原本要一年才能修完的江南铁路,半年就修好了四分之三。
铁路通了,江南的丝绸、茶叶能更快地运往京师,价格降了两成;
北方的粮食也能更快地运往江南,缓解了江南的粮荒,寻常百姓也能吃上便宜的小米了。
皇宫,御花园里,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折,脸上满是欣慰。
奏折上写着,山西煤矿开工三个月,就产出了五十万石煤炭,盈利两百万两,股东们的季度分红(两千五百两每股)也已经准备就绪。
朱元璋对身边的徐达笑道,“天德,你说咱这大孙,怎么就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呢?
以前朕总担心商人囤货居奇,会搅乱民生,可现在看来,只要规矩立好了,商人也能为大明做事。
你看那张万山,一次就投了两百万两,比好些勋贵还大方。”
徐达躬身道:“陛下说得是,皇孙殿下这股份制度,不仅让朝廷有了钱修铁路、开煤矿,还让商户、百姓都能受益。
臣上月去京西煤矿视察时,看到矿工们脸上都带着笑,说这是他们这辈子过得最好的日子,还说要让儿子也当矿工,跟着殿下做事。”
朱元璋点点头,又指着远处的交易所方向:“你看那股份交易所,每次开市都车水马龙,勋贵、商人、甚至小商户都在里面交易,这就是大明的生气啊!
以前朕打仗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现在大孙让百姓不仅有饭吃,还能当股东、赚银子,比朕强多了。”
徐达连忙道:“陛下开创大明,扫平乱世,才有了如今的盛世根基。
皇孙殿下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才能推陈出新,让大明越来越强。”
朱元璋哈哈大笑,拍了拍徐达的肩膀:“你啊,还是这么会说话。走,咱们去御书房,看看大孙又在琢磨什么新东西。”
此时的御书房里,朱雄英正对着一张南洋地图沉思。
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岛屿,旁边标注着“铜矿”“金矿”的字样。
他已经派郑和率领船队去南洋勘探了,预计半年后就能传回消息。
太监进来禀报道:“殿下,张万山求见,说想跟您商量投资南洋铜矿的事。”
朱雄英眼睛一亮:“快让他进来!”
张万山一进门就躬身行礼:“草民张万山,参见殿下。”
朱雄英笑着让他起来:“张东家请坐,你怎么想到要投资南洋铜矿了?”
张万山坐下后,连忙道:“殿下,如今山西煤矿效益这么好,草民觉得海外的矿产也大有可为。
南洋离江南近,海运方便,要是能开铜矿,既能为朝廷铸钱提供铜料,草民也能赚些银子,还能让跟着草民的伙计们都有份好处。
上次分股份给他们,现在干活都更卖力了。”
朱雄英点点头,心里很是满意。
张万山不仅有眼光,还懂得分享利益,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该有的样子。
让财富流动起来,带动更多人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朱雄英借着开口道:“南洋铜矿的事,本皇孙已经派郑和去勘探了。
过些日子就有消息要是勘探顺利,就成立南洋铜矿公司。
预计发行两千股,每股十五万两,到时候会公开招股,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多买些股份。”
张万山大喜,连忙起身行礼:“谢殿下!草民一定积极参与,到时候最少买三十股,为大明的铸钱事业出一份力!”
朱雄英看着张万山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期待。
股份交易所的成立,山西煤矿公司的成功,只是大明经济变革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还要开铁矿、建钢厂、修全国铁路网、发展海外贸易,让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成参天大树,让大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让百姓都能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