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织造署的算盘声已经响了三天三夜。

  张万三看着账房先生递上来的清单,手指在“蚕丝短缺”四个字上反复摩挲。

  纺纱机日夜不停地运转,苏州城的织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原本供应充足的蚕丝,竟在短短一个月内价格翻了三倍。

  “东家,湖州那边传来消息,今年春蚕因病减产三成,南浔的丝商已经开始囤货了,咱们作坊的存丝只够支撑十天,要是再收不上来,纺纱机就得停摆!”账房先生抹了把汗,算盘珠卡得死死的。

  张万三推开窗,望着巷子里堆积如山的棉纱,眉头拧成了疙瘩。

  那些雪白的纱线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却是用高价收购的蚕丝纺成的。

  他突然想起辩论大会上格物苑学员说的话,草原年产羊毛三千万斤。

  “备车,去格物苑苏州分院,我要见刘忠大人!”张万三抓起披风就往外走。

  格物苑的院子里,几个学员正在调试一台奇怪的机器。

  铜制的滚筒上布满细密的尖刺,旁边堆着几捆灰扑扑的羊毛。

  刘忠拿着卡尺测量羊毛纤维,见张万三进来,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样本:“张老板来得正好,看看这改良后的梳毛机。”

  机器启动时发出嗡嗡的声响,原本纠结的羊毛经过滚筒梳理,竟变得如同蚕丝般柔顺。

  张万三伸手一摸,惊讶地发现那些粗糙的纤维竟然变得细软,只是颜色偏黄,不如蚕丝洁白。

  “这羊毛……能织成布?”

  刘忠指着旁边一匹粗布道:“不仅能织,用这机器处理过的羊毛,织出的布料比棉布保暖三倍。只是色泽差些,做不了上等绸缎。”

  张万三的心猛地一跳。

  他想起草原的军布订单,那些粗布本就不需要花哨的颜色,保暖才是关键。

  “刘大人,这羊毛……何处能买到?”

  刘忠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手指重重敲在北平以西的位置:“开平卫那边新归顺的鞑靼部落,家家户户都养着羊。只是他们不懂鞣制,羊毛都当柴火烧。”

  三日后,张万三的商队带着十台梳毛机抵达开平卫。

  草原上的牧民看着那些铁家伙,眼里满是疑惑。

  当梳毛机吐出第一缕柔顺的羊毛时,部落首领突然跪倒在地,对着机器连连叩拜。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为处理羊毛的繁琐工序发愁。

  “一匹棉布换十斤羊毛。”张万三的伙计扯开嗓门喊,很快就被牧民围住。

  那些常年堆积的羊毛山,竟在半月内空了大半。

  消息传回苏州,南浔的丝商们嗤之以鼻。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商人把茶盏重重一放,嗤笑道:“羊毛织的布能穿吗?扎得人浑身发痒张万三这是急疯了,想用些破烂货糊弄朝廷。”

  可当第一批羊毛布送抵北平军营时,士兵们却炸开了锅。

  那种厚实的布料做成的冬衣,比往年的丝绵袄暖和太多,连最冷的关外都能抵御。

  兵部当即追加了十万匹的订单,要求全部用羊毛织造。

  张万三站在纺纱机旁,看着雪白的羊毛变成纱线。

  突然明白格物苑学员说的“造新碗”是什么意思。

  蚕丝不够,便用羊毛;棉布单薄,便织厚呢。这世间的营生,本就该如此灵活变通。

  济南府的赵家作坊里,赵承宗正对着一匹羊毛布唉声叹气。

  那布料粗糙的表面泛着灰黄,与自家织的锦缎相比,简直就是破烂。

  可账房先生报上来的数字却让他心惊,张万三的羊毛布在北平卖到了每匹三两银子,比上等棉布还贵。

  账房先生小心翼翼地建议道:“东家,咱们也该进些羊毛了,格物苑新出的染色机,能把羊毛染成正红色,做军布最合适不过。”

  赵承宗把布摔在桌上:“我赵家世代织锦,岂能做这种粗活?”

  话虽如此,他还是忍不住用手指捻了捻布料,那种紧实的质感确实比棉布耐穿。

  夜里,赵承宗换上便服,悄悄来到济南最大的货栈。

  昏暗的油灯下,十几个商人围着几捆羊毛竞价,报价从每斤五十文一路涨到一百二十文。

  他听见有人说,张万三已经派人去草原收购活羊,要在开平卫建屠宰场,连羊皮都能做成皮袄。

  “这羊毛到底有什么好?”赵承宗拉住一个刚成交的商人。

  那人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你没听说?格物苑在试验一种新织法,能把羊毛纺得比蚕丝还细。上个月送进宫的那件藏青色羊毛袍,皇上穿了都说好。”

  赵承宗心头一震。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做生意要懂变通,水无常形,商无定法。

  第二天一早,他就让账房准备银两,亲自带着车队往开平卫去。

  草原上的景象让赵承宗目瞪口呆。

  原本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竟在格物苑学员的指导下搭建起固定的羊圈。

  那些瘦骨嶙峋的土羊被改良过的种羊取代,羊毛长得又密又长。

  几个穿着格物苑制服的年轻人正给牧民演示剪羊毛的技巧,地上的羊毛堆成了小山。

  “赵老板来得巧。”刘忠从一顶帐篷里走出来,手里拿着本厚厚的册子。

  “这是《羊经》,记录了选种、饲养、剪毛的法子,格物苑刚编好的。”

  赵承宗翻开册子,里面密密麻麻的插图和注解,从羊的常见病防治到羊毛的分级标准,写得比儒家典籍还详尽。

  他突然明白,张万三能抢占先机,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有格物苑的技术支持。

  赵承宗合上册子,语气坚定道:“我要订十万斤羊毛 ,另外,我想请格物苑派个学员去济南,指导我们建梳毛厂。”

  刘忠笑着点头:“皇孙殿下早有吩咐,凡愿意推广羊毛纺织的商户,都能得到技术支持。

  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你们织出的羊毛布,三成要供应给西域商队。”

  赵承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看着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羊群,突然觉得这些浑身是宝的牲畜,比江南的春蚕更有前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